登陆注册
7399700000070

第70章 出门有忠臣,回家有贤妻(2)

在一种难以排遣的寥落和寂寞中,李世民不禁对侍臣发出了一番感叹,这番话从此也和他们君臣二人的名字一起,永远镌刻在了青史之上,令无数后人感慨和深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徵传》)

长孙皇后: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站着一个女人。

这句话确实有道理。李世民这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就站着一个了不起的女人——长孙皇后。

古人经常用“母仪天下”这个词来形容皇后,意思是作为皇后的这个女人,其修养、德行、智慧、才情、气度、仪容,都应该成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

然而,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却不无遗憾地发现——配得上这个称号的皇后实在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而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后中,长孙氏绝对是其中非常出众的一位。她是一个绝对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女人。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男人都热衷于追求权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相当一部分女人在这方面似乎也不遑多让。

所以才会有哲人说:“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

在男人看来,一旦得到权力自然就会得到一切;而在女人看来,一旦征服了男人自然就会得到权力。中国历史上好几个垂帘听政的皇后相信都会对这句话深有同感。

可是,这句话在长孙氏身上却不太适用。长孙氏既不热衷于征服男人,也不热衷于征服世界。

她唯独热衷的事情只有一件——辅佐他的男人征服世界。

当我们翻阅史籍时不难发现,长孙皇后身上最值得后人称道的第一个优点就是——尽力辅佐,但绝不干政。

早在长孙氏还是秦王妃的时候,就在政治上为李世民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当时李世民正和太子齐王斗法,在后宫这条战线上显然处于下风,于是长孙氏便“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为李世民最终成功夺嫡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而玄武门事变当天,长孙氏更是和李世民一起站在了第一线,既解除了李世民的后顾之忧,更坚定了李世民及其麾下将士的信心和斗志。

正是由于一路走来,长孙氏能够与李世民一起沐风栉雨、同生死共进退,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后对长孙氏更为倚重,时常想和她讨论朝政,可长孙氏却说:“‘牝鸡之晨,唯家之索。’妾妇人,安敢豫闻政事!”(《资治通鉴》卷一九一)李世民坚持要和她讨论,可长孙氏却始终保持沉默。

长孙氏不但自己绝不干政,而且极力避免让自己的亲族掌握太大的权力。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衰亡都和外戚擅权有直接关系,比如两汉在这方面就表现得非常典型。长孙氏从小在舅父高士廉的影响下熟读经史,自然对此深怀戒惧。所以在贞观元年七月,当李世民准备擢升长孙无忌为宰相的时候,长孙氏就极力劝阻,对李世民说:“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旧唐书·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可李世民不听,执意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左武侯大将军。

如果长孙皇后不再表示反对,默认了这件事,那人们似乎就有理由怀疑——她先前的劝阻只不过是一种欲迎还拒、故作谦让的作秀罢了。

然而,长孙皇后绝不是作秀。诏书一下达,她私下里立刻去找他的兄长,坚决反对他接受任命。长孙无忌没办法,只好向李世民一再请辞。最后搞得李世民也很无奈,只好改授他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衔。至此,长孙皇后才如释重负。

长孙兄妹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叫长孙安业,比他们兄妹年长许多,是一个“嗜酒无赖”的纨绔子弟。当长孙兄妹尚且年幼之时,他们的父亲长孙晟亡故,长孙安业立刻把兄妹二人赶出了家门,让他们去投靠舅父高士廉。

当时的长孙安业当然不会想到,被他赶出家门的这两个孩子日后居然飞黄腾达,一个成了帝国的宰相,一个成了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皇后。

而让他更想不到的是,长孙氏得势之后,不但没有因为以前的事情报复他,反而以德报怨,屡屡让皇帝对他“厚加恩礼”,最后还让他当上了京城的监门将军。

可惜长孙安业终究是一个不懂得惭愧和感恩的小人。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二月,他居然恩将仇报,丧心病狂地参与了一次未遂政变,把自己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当时,心怀异志的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因事入朝,暗中联络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和监门将军长孙安业等人,与他们“互说符命”,准备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禁军发动政变。不料未及行动,他们的阴谋便全盘败露。以李孝常为首的政变分子当即被一网打尽,全部被捕入狱。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长孙安业。毫无疑问,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按说这回长孙安业绝对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任凭天王老子来也救不了他了。可是,居然还是有人想救他一命。

这个人就是长孙皇后。

不过,她之所以想救长孙安业,绝不是简单地出于妇人之仁,而是有着更深层的考虑。

她流着眼泪对李世民说:“安业之罪,诚当万死!但是天下人都知道,他曾经对臣妾做过绝情之事,如今一旦将他处以极刑,天下人必然认为是臣妾想报复他,这对于朝廷的名誉恐怕会有损害。”

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随后便赦免了长孙安业的死罪,将他流放巂州。

从长孙安业的事情上,我们不难发现,长孙皇后身上确实有许多优秀的品质。首先,对长孙安业不计前嫌,以德报怨,这足以表明她的善良和宽容;其次,当不知好歹的长孙安业竟然又“以怨报德”的时候,长孙皇后能再次替他求情,这就不仅仅只是善良所能概括的了。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智慧——一种顾全大局的智慧。

如果说李世民是一块蕴藏在矿石中的金子,那么善于对他进行“斧凿”的良工绝不仅仅只有魏徵一人。

除了朝中还有很多善谏的大臣之外,在后宫,长孙皇后也是时常对李世民进行规谏的一大良工。

李世民扬言要杀魏徵的那次,我们就已经领略了长孙皇后的聪明和善巧,下面这则故事同样可以表明这一点。

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了一匹骏马,喜欢得不得了,就命宫人好生饲养。没想到刚养了几天,这匹马突然无病而暴死。李世民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要杀了这个宫人。

为了区区一匹马而杀人,这显然有损李世民的明君形象。于是长孙皇后当即站出来劝谏。这一次,她还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手段,并不直接进谏,而是给李世民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齐景公也因喜爱的马死了,要杀养马人,当时的三朝老臣晏子就指着那个养马人的鼻子破口大骂:“你犯了三宗罪你知不知道?第一宗罪,好好的马被你养死了;第二宗罪,害得我们的国君为马而杀人,百姓听说了,一定会骂我们的国君不仁;第三宗罪,四方诸侯知道这事,也一定会轻视我国……”等晏子骂完这些话,旁边的齐景公很自觉,一句话也没说就把那个养马人放了。

说完这个故事,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陛下肯定从史书中读到过这个故事,莫非是把它忘了?”

李世民听完后,反应和齐景公如出一辙,马上就赦免了那个宫人。

类似这样的劝谏还有很多。比如李世民有时候一生气,难免会迁怒宫人,往往因为一些小事就要治她们死罪。而长孙皇后总是装出一副比皇帝更生气的样子,让皇帝把这些犯了错的宫人交给她,由她处置。然后皇后便将她们暂时拘押,事实上是把这些宫人暗中保护了起来。等过了一些日子,李世民的气消了,长孙皇后才慢慢分析个中道理给他听,证明那些宫人其实是无罪的,从而多次避免了滥杀无辜,“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

正是因为有长孙氏这样的贤内助屡屡帮李世民矫正错误,弥补缺失,所以李世民才会颇为感慨地对房玄龄说:“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贞观政要》卷二)

很显然,有长孙皇后和魏徵这一内一外两大良工的“斧凿”和“敲打”,李世民这块矿石中的金子想不发光都难。

长孙氏在后人的心目中之所以能成为皇后的楷模,李世民夫妇之所以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模范夫妻,其主要原因不仅是长孙氏能在政治上尽力辅佐李世民,更是因为在生活上,他们的伉俪情深也足以让后人感动。

大约在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患上了“气疾”,将近一年都没有痊愈,长孙皇后一直守候在李世民身边,日夜悉心照料。由于担心李世民的病情不能好转,所以此时的长孙氏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她把一包毒药藏在衣带中,对亲近的侍女说:“皇上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我绝不独自求生!”

而更让人感动的是,长孙氏自己其实是抱病照顾李世民的,因为她本人恰恰也是从小就患有气疾。贞观八年,长孙氏陪李世民一起上九成宫避暑养病。有一天下半夜,柴绍等人突然上山,向李世民报告了一起突发事件。李世民大为震惊,当即全副武装,到前殿询问事件的详情。长孙皇后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即带病跟随,左右极力劝阻,长孙皇后却说:“皇上如此震惊,我岂能心安!”

或许是因为这次半夜出宫感染了风寒,再加上紧张和焦虑,长孙皇后的病情突然加重,从此一病不起。太子李承乾向母亲建议:“所有该服的药物都服过了,您的身体还是没有好起来,不如奏请父皇大赦囚犯,同时度化一些人出家,也许可以得到冥福的庇佑。”

同类推荐
  • 剑与火的大宋

    剑与火的大宋

    我读过很多关于穿越军事之类的小说,其中不乏很多大红大紫的书,但是在我看来很多书写的并不真实,就比如说写杀鞑子,这群马背上长大的武士要么被写的像是蝗虫一样铺天盖地,要么就像大熊猫一样金贵,死一个士兵主帅都要心疼好几天,在我看来这都不真实;再比如说打仗最重要的粮草问题小说家们为了简单往往都是一略而过的,所以我想打造一本自己喜欢的历史,这里没有一个人可以战胜一支军队的超级勇士,也没有主角长枪一挑敌人就被吓得两股战战的意淫,我在尽量的去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战斗场面。
  • 成沦

    成沦

    张心尘本为一平凡小子,本应过着平凡的日子,奈何世事无常,在一次变故之后,他开始奋发努力,后终有所成,平内乱,荡外敌。且看他如何位临巅峰!
  • 重返大明之义兴中兴

    重返大明之义兴中兴

    小人物回到大明,倒霉的成为朱慈烺,他能否改变历史上悲催的命运呢?
  • 宋代理学与中国传统历史观念

    宋代理学与中国传统历史观念

    本书论述宋儒的圣人史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中国历代王朝政权合法性的解释,对中国历史演进规律的认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以三部史著为例探讨宋代理学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影响。
  • 民国佣兵

    民国佣兵

    穿越民国,作为小人物,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尽自己的那一份力。且看小人物在乱世的特公小分队。
热门推荐
  • 说不尽那前世情缘

    说不尽那前世情缘

    上一世的她,冷血无情,不相信任何情感。这一世的她心狠手辣。当那双血色双瞳再次睁开时,出现的,则是一番腥风血雨。
  • 公子也倾城

    公子也倾城

    她是穿越而来的美女作家。一次意外的穿越让她成为了倾国倾城的八殿下。一个个倾城的人,温婉如玉如他,冷峻睿智如他,清新可爱如他,残酷夜叉如他,不羁潇洒如他……从这一刻开始,她的命运为他们所牵绊。乱世之中,上演古往今来的七王之乱、九子夺嫡的戏码。高高在上的皇位是骇人的风刀霜剑,还是他们为保护她所造的玉宇琼楼?不堪命运的捉摸,什么道理伦常,在他们的眼里,为了她,都可以全数抹杀……
  • 那个夏天以后发生的事很美很残酷

    那个夏天以后发生的事很美很残酷

    那个夏天,那个梦开始的地方。暗恋是美好的,但是揭开暗恋的面纱后,现实却是骨感的。我们歌颂爱情也要解剖爱情,女孩越早明白,越少受到伤害。
  • 寄膳部李郎中昌符

    寄膳部李郎中昌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晋阳秋

    晋阳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什么样的女人才能让男人一往情深呢?什么样的女人才能让男人心甘情愿被其征服呢?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牢牢地抓住自己心爱男人的心,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做得很完美,这就要求你懂得男人。男人好比捧在手里的沙子,你握得越紧在指缝中流失得越快,如果你只是随意地把他放在手里,反而一粒不掉。对男人要像放风筝,该收的时候收,该放的时候放。如果一个劲儿地用力拉,或者舍不得放弃,那么再结实的风筝也会断线,等到线断的那一刻,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 弈中易

    弈中易

    古人云:“授人以渔,终身裨益,授人以易,泽被苍生”“似神非神,似警非警”看他如何拨开一层层迷雾,昭示一个个真相,侦破一件件曲折离奇而真实的刑事案件。
  • 战道之守护

    战道之守护

    一生为复仇而活赢得天下。为爱人而战。赢得一生陪伴
  • 血色撩人:霸道校草求顺毛

    血色撩人:霸道校草求顺毛

    每到月圆之夜,夏非欢就拥有风一般的速度,甚至能短暂风行!伴随着的,是血色妖瞳以及嗜血的欲望。她不要!不要变成一个妖怪!“喂,别再靠近我了,我怕忍不住要吸你的血。”某校草无所谓地笑,扣住她的后脑勺,吻了上去,含糊地说“吸就吸吧!我的命都是你的!”本文美男多多,宠溺无下限!
  • 重生之醒来后的努力

    重生之醒来后的努力

    穿到乱世被毒死的刘露雨,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哑父还在,刘露雨就想凭着自己的本领给父亲一个安宁的晚年,过着平淡却幸福的生活。可是总是事不遂人愿,从她考进帝都的那些天,生活就越来越偏离了她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