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053

第53章 玄武门之变(7)

无独有偶。齐王李祐刚刚伏诛,这一年四月便又爆发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太子事败后,又牵扯出了四子魏王李泰的夺嫡阴谋。悲愤莫名的李世民在公开颁布的诏书中称:“朕闻生育品物,莫大乎天地;爱敬罔极,莫重乎君亲……(魏王泰)以承乾虽居长嫡,久缠疴恙(承乾患有足疾),潜有代宗之望,靡思孝义之则。朕志存公道,义在无偏……两从废黜。非惟作则四海,亦乃贻范百代。”(《旧唐书·濮王泰传》)随后又对侍臣说:“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资治通鉴》卷一九七)此后,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魏王李泰被贬为顺阳王,徙至均州。

当这种同根相煎、骨肉相残的惨剧差一点在李世民的面前重演时,历史惊人的相似性肯定会让他受到极大的震撼。从某种意义上说,因为担心被李泰所图,所以“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的李承乾就是昔日的李建成,而“潜有夺嫡之意”的魏王李泰则无异于当年的秦王李世民。

因此,此时的唐太宗才会痛定思痛地对后世的李唐皇族发出这样的警告——不要以为“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其潜台词是:人人心中都必须存一个“爱敬君亲”的“孝义之则”,任何人也不要企图把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生的事情当成一个效法的榜样。而且李世民还一再强调,从今往后不管是“太子失道”,还是藩王觊觎储君之位,一概要被贬黜;并希望以李承乾和李泰为前车之鉴,从而“贻范百代”,“传诸子孙,永为后法”。

然而,唐太宗李世民郑重要求后代子孙所遵循的规范和法则,其实正是当年被他自己彻底颠覆的东西。

虽说时移世易,角色的不同导致了行为和价值观的差异,但是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和李泰一案时,心中肯定横亘着武德九年遗留下的道德阴影。对儿子们的谴责越是严厉而痛切,对“爱敬君亲”的“孝义之则”越是推崇和强调,就越发表明李世民一生中从来没有真正摆脱玄武门事件的巨大影响。

诚如学者所言:“玄武门那场唐太宗一生中最艰危的苦斗,对他本人来说,绝不是可以夸耀后世的愉快记忆……李世民和他父亲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怎能在李世民受伤的心上摘脱干净?”(胡戟、胡乐《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

也许,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贞观的时候,就会发现在李世民缔造这份赫赫功业的过程中,很可能一直有某种难与人言的潜在力量在参与和推动。

这样的力量是什么呢?

也许,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一种内在的自我救赎。

当年夺嫡继位的手段越不光明,李世民为世人缔造一个朗朗乾坤的决心就越大;玄武门事变对李世民造成的隐痛越深,他开创贞观的动力也就越强;弑兄、杀弟、逼父、屠侄的负罪感越是沉重,他从造福社稷苍生的事功中寻求道德解脱的渴望就越加强烈。

玄武门事变真相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为重大的转折点,它将李世民一举推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同时也将他推上了一个彪炳千秋的历史制高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无疑也使他背上了一个沉重的道德包袱。

这样的一种负罪感在某种程度上被李世民化成了自我救赎的力量,成为缔造盛世贞观的潜在动力之一,但是与此同时,这种强烈的道德不安也驱使着李世民把权力之手伸向了他本来不应染指的地方。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这个地方历来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然而这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却非进不可。

李世民很想看一看——当年那场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包括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在史官的笔下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样。

为此,当玄武门之变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后,李世民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强烈冲动,向当时负责编纂起居注的褚遂良发出了试探。

贞观十三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太宗问曰:“卿比知起居,书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朕欲见此注记者,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

遂良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耶?”

遂良曰:“臣闻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

黄门侍郎刘洎进曰:“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贞观政要》卷七)

李世民打算调阅起居注的理由是“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听上去很是冠冕堂皇,也与他在贞观时代的种种嘉言懿行颇为吻合,可是褚遂良知道——天子的动机绝非如此单纯。退一步说,就算天子的出发点真的是要“以自警戒”,褚遂良也不愿轻易放弃史官的原则。所以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天子的要求,说:“从没听说有哪个帝王亲自观史的。”

李世民碰了钉子,可他还是不甘心地追问了一句:“我有不善的地方,你也记吗?”这句话实际上已经很露骨了,如果换成哪个没有原则的史官,这时候估计就见风使舵,乖乖把起居注交出去了,可褚遂良却仍旧硬邦邦地说:“臣的职责就是这个,干嘛不记?”而黄门侍郎刘洎则更不客气,他说:“人君要是犯了错误,就算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

这句话的分量够重,以至于李世民一时也不好再说什么。

这次试探虽然失败了,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放弃。短短一年之后,他就再次向大臣提出要观“当代国史”。这一次,他不再找褚遂良了,而是直接找了当时的宰相、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

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

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

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

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贞观政要》卷七)

李世民这次还是那套说词,可在听到房玄龄依旧给出那个让他很不愉快的答复后,他就不再用试探和商量的口吻了,而是直接向房玄龄下了命令:“卿可撰录进来。”在这种情况下,房玄龄如果执意不给就等于是抗旨了。迫于无奈,房玄龄只好就范。结果不出人们所料,李世民想看的正是“六月四日事”。

看完有关玄武门之变的原始版本后,李世民显得很不满意,命房玄龄加以修改,并且对修改工作提出了上面那段“指导性意见”。这段话非常著名,被后世史家在众多著作中广为征引,同时也被普遍视为李世民篡改史书的确凿证据。

在玄武门事件中,李世民真正要掩盖的东西很可能并不是兄弟和侄子们的死亡真相,而是一种他难以在道义上重新包装,也难以在道德上自我说服的行为。换言之,这种行为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发露”的,宁可背负着它沉重前行,也绝不愿将其公诸于世。

同类推荐
  • 强汉之末民所思

    强汉之末民所思

    关于三国的一些小段子,故事主线是对的,某些细节么?由作者YY。当然,你也可以YY历史么?本来就是一群人在YY那么你准备好了么,进入一个从初读者到研究家的一本小说。轻松幽默了解三国。
  • 华夏英雄战异界

    华夏英雄战异界

    这是一套卡牌,用华夏五千的历史人物来做为形象的,没人懂它是怎么玩的,每一张都是一个人物,精忠报国的岳飞、一代宦官赵高、汉高祖刘邦、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皆在卡上。当李明不小心将血滴到卡牌上,晕了过去,醒过来后,他发现他已经不在地球上了……
  •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

    历经了世事的沧桑变幻,一座座曾经辉煌壮观而又神秘无比的帝王陵墓如今是什么样子?大硕大的陵寝里面埋有什么奇珍异宝?地宫里面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和秘密?它们都被盗了吗?如果被盗,那些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都流向了何方……
  • 阳关小道

    阳关小道

    你走你的阳关大道。我走我的阳关小道。你有你的春秋大梦。我有我的无尽春梦。
  • 王朝的烙印

    王朝的烙印

    《王朝的烙印》讲述了宋、明、清三朝,国民精神一步步衰落。赵匡胤开创的宋王朝,将中国带入“崇文抑武”的羸弱病态,缺失了在东亚范围的国际地位,三百年时间,足以对群体国民精神产生致命的打击;以武功孱弱为代价兴盛起来的文化繁荣,最终产生的是扭曲、小器的理学思想,在朱元璋开创的明王朝体制下,禁锢了国民头脑,从而造成精神上的衰落;王朝的一次次毁灭,人们的一次次麻木,中华的血性消泯日甚,当清王朝试图以游牧民族的强悍把持这个帝国时,传统文化内部的腐烂已经无可救药,再也支撑不起一个庞大臃肿的、远远落后于世界的群体。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某妄想的黑历史

    某妄想的黑历史

    关于上条当麻上辈子的故事。
  • 温柔点

    温柔点

    即使有人每天对你嘘寒问暖,有人每天向你报告天气,却抵不过还有人的一句话,因为那击中了你的温柔点。苏舒:凭什么你的几句话总将我感动的稀里糊涂?齐彦:唔,也许,我懂你的温柔。
  • 孤寂原

    孤寂原

    与寂魂的对抗,实验室下烧杯的碰撞,手术台上躺着的试验品,新的实验地点,新的药剂,等着他去解剖,冷血的杀手之心究竟是为谁跳动,最后一刻又被谁背叛,究竟是谁背叛谁。孤寂妖和安亦尛之间的枪林弹雨于心跳扑通终究归于一个解释不清的结局。
  • 思辨录辑要

    思辨录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间天狱

    人间天狱

    白幕985年,地狱、人间、天堂……“再也分不清方向了”NJ这么说着,转身投入到了一片未知的黑暗中。“如果死了,希望来世可以早一点进天堂!”到底是什么,让他忍受世界的苦难与黑暗,投入人间地狱?
  • 请别再离开我

    请别再离开我

    她本以一个很平凡的样貌出现,突然他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命运,也因他样貌而改变......
  • 嚣张狂妃:王爷不好追

    嚣张狂妃:王爷不好追

    为了家族的存亡,穿越寻找落在架空古代的一朵花。奈何,却穿越到男扮女装的纨绔世子身上。”天呐噜,我惹谁招谁了!你为什么缠着我不放!我不就是调戏了你一下吗?卧槽,要不要辣么小气!“且倾夜无奈的望着眼前的妖孽。“哦?是吗?你只是调戏了我一下吗?嗯?”某妖孽饶有趣味看着眼前的小妖精,嘴角不经勾了勾。“好了,好了,我要办正事,不要打扰我。”且倾夜立马推开了眼前越来越近的妖孽。“哦?正事?现在月黑风高,正好可以办”正事“。”某妖孽意味深长的看着且倾夜。眼中似乎有一团邪火在烧。看到这样的一幕,堂堂顶级特工,能把死人医活过来的神医,且倾夜不经落荒而逃。“娘子,等等我!”某妖孽勾唇一笑。便跟了上去。
  • 一等妒后:重生之锦衣天下

    一等妒后:重生之锦衣天下

    身为皇后,却被一朝天子算计,母家被杀,亲妹妹却鸠占鹊巢成为皇后,而自己被斩双手喂毒酒惨烈而死。涅槃重生,前世温婉大方,今生狠辣嚣张,那些规矩那些道理通通靠边站!可是为什么,前世亲手杀了自己的男人,今生却变身忠犬深情款款?而前世神秘的国师,今生居然是个招摇撞骗的神棍?燕莘小手一挥,管它是真是假,敢挡她燕莘的路,就要付出代价!
  • 自渡者

    自渡者

    修者,炼万物之精华,以霸其道;夺天地之造化,以为己身。修炼一途,始于灵穴,聚在灵气,涓流成海,方可自渡;且看李恪如何以一介凡民之身起灵穴,聚灵气,汲精华,夺造化成就己身,自渡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