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318

第318章 盛唐终结之前的回光返照(1)

强势宰相与超级宦官

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君李瀍刚一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把宰相杨嗣复和李珏赶下了台。因为这两个家伙反对他入继大统,当然没资格当他的宰相。况且,以李瀍的眼光来看,他们的资历、能力和威望都实在有限,要当这个新朝宰辅显然不够斤两。

李瀍现在属意的是一个元老级的人物——此人曾经出将入相,无论政治才能还是军事才能都相当突出,只可惜仕途不顺,在政坛上几度沉浮,如今还被贬在外,屈居淮南。

李瀍觉得,只有这个人来当自己的宰相,才有望一扫文宗朝的孱弱萎靡之风,在李唐中央重建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核心。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九月初四,此人被征召回朝,就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他,就是李德裕。

一个朋党领袖又回来了,满朝文武不禁喜忧参半。

喜的是——李德裕的能力无疑远远强过开成年间那几个宰相,由他来执政,帝国的政局也许会有所改观;忧的是——这么一个众所周知的朋党领袖一旦重执朝柄,是否预示着新一轮的党争又将拉开帷幕呢?

仿佛是为了回应人们的疑虑,同时也为了向新君表明自己的清白,李德裕回朝伊始,就郑重其事地对李瀍宣讲了一番辨别正邪的大道理。

他说:“执政的秘诀就在于辨别百官的正邪。但是,正直之人与奸邪小人往往相互指责,所以人主很难分别。臣以为,正直之人就像松柏,独立而不依附他物;奸邪小人就像藤萝,不相互攀缘就无法生存。所以,正直之人一意侍奉君王,而奸邪小人则竞相结为朋党。先帝虽深知朋党之祸,但所重用的始终是朋党之人,皆因意志不坚,小人才得以乘隙而入。陛下若能拔擢贤能之人为相,凡奸邪欺君之辈一律罢黜,使中央政务皆由宰相裁决施行,并且对宰相推心置腹、坚信不疑,何愁天下不能大治!”

李德裕这番大道理听上去似乎冠冕堂皇,实际上未免有些大言不惭。他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强调自己并非朋党,而是一个一心一意与朋党做斗争的人。这样的表白,实在是有些此地无银、贼喊捉贼的味道。身为李党党魁,李德裕如果不搞党争,牛党那一个巴掌又怎么能够拍得响呢?

此外,李德裕说“正直之人”为官,不需要“依附他物”,不需要“相互攀缘”,这也未免有些矫情。地球人都知道,古往今来,一个人在官场上混,假如不搞关系网,不拉帮结派,恐怕立足都有问题,更别说想往上爬了。

其实,不要说别人,单说李德裕此次回朝复相,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附”和“攀缘”宦官的结果。

他结交的宦官,名叫杨钦义。

几年前,李德裕在淮南当节度使,杨钦义任淮南监军。起初,两个人虽说关系挺近,但并无私交,因为自命清高的李德裕对宦官从来没有好感。这一年年初,新君李瀍即位,敕命杨钦义回朝,众人纷纷传言他即将入主枢密。杨钦义心想,这一回,李德裕肯定要来巴结他了吧?

可是,一连数日,李德裕竟然无动于衷,丝毫没有表示。杨钦义心里不免怏怏。直到他即将回朝的几天前,李德裕才忽然表现出罕见的殷勤,不仅单独邀请他赴宴,席间礼遇甚周,而且随后还送给了他好几床金银珠宝。杨钦义大喜过望,觉得以前真是错怪了李德裕。

几天后,杨钦义启程回朝,不料刚刚走到汴州,天子李瀍又下了一道敕命,让他暂返淮南。杨钦义失望已极,觉得自己既然不能入主中枢,就没理由收受李德裕的财物。回到淮南后,他当即将原物奉还。可李德裕却表现得十分慷慨,说:“那些东西值不了什么钱,您千万别放在心上!”

为此,杨钦义颇有些感动。数月后,天子再度下诏,正式召他回朝就任枢密使。杨钦义遂极力向天子举荐李德裕,从而为李德裕的回朝复相铺平了道路。

由此可见,李德裕所谓的“君子为官,不必依附攀缘”的说法,纯属吃了葡萄又说葡萄酸的矫情之言。

不过,李德裕毕竟还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虽说这一次,他是通过交结宦官而重掌朝柄的,但他在对待“宦官乱政”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心里面还是有杆秤的。

作为帝国的五朝元老,李德裕比谁都清楚“宦官擅权”对社稷和朝廷造成的危害有多大,更清楚依附宦官的人最后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即便不是出于澄清宇内、重振朝纲的政治理想,单纯就李德裕的家世背景、个人心性和政治抱负而言,他也绝不能容许自己委身于权宦集团。

李德裕深知,对付宦官必须采用两手,那就是——拉一派,打一派。比如对于枢密使杨钦义这类宦官新贵,他的策略是尽量与他们保持一定程度的私谊,以便让他们成为自己施政的助力;而像仇士良这种一手遮天、根深势大的超级宦官,他不但不会妥协,而且还会千方百计地制约他们。

理由很简单,与杨钦义这种宦官交往是对等的,双方遵循的是互利互惠的交换原则,谁也不会凌驾于谁的头上;而与仇士良这种不可一世的权宦打交道,则绝不能示好,更不能示弱,否则就会沦为他们手中的傀儡和玩物。

况且,身为宰相,李德裕所能拥有的权力大小,将直接取决于他能从权宦那里夺回多少本属于文臣的权力;而他身为宰相的政绩大小,也将直接取决于他与宦官集团的博弈结果。因此,如果不能成功地制约并削弱宦官势力,他当这个宰相就毫无意义,只能让天下人耻笑。所以,无论在公在私,李德裕都不可能成为仇士良的朋友,而只能站在他的对立面。

既然李德裕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回朝的,那么接下来的日子,一场强势宰相与超级宦官之间的权力博弈,也就在所难免了。

仇士良拥立李瀍即位时,杨嗣复和李珏极力阻挠,为此,仇士良始终怀恨在心,一直想把他们置于死地。

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三月,仇士良频频向武宗施加压力,要他杀掉杨嗣复和李珏。当时,杨嗣复已被贬为湖南观察使,李珏被贬为桂州观察使,尽管已经远离朝廷,但在武宗心里,同样怀有一丝后患未除的隐忧。

三月二十四日,武宗禁不住仇士良的一再怂恿,终于派出两路宦官,分别前往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和桂州(今广西桂林市),准备诛杀杨嗣复和李珏。

户部尚书杜悰得到消息,立刻骑上快马去找李德裕,希望他能出手相救。

这个杜悰当初曾得到杨嗣复和李珏的举荐,现在当然要报恩,可问题是,杨、李二人是不折不扣的牛党,现在杜悰却找李党党魁李德裕帮忙,这不是搞错对象了吗?

不,杜悰没搞错。

因为李德裕当场就告诉杜悰——没问题,我愿意帮这个忙。

李德裕之所以作出如此出人意料的决定,其因有三。一、如今牛党已彻底失势,因此朝廷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显然已不在牛李二党之间,而在于文臣与宦官之间;二、李德裕在牛党落难的这个时候施以援手,无异于为自己打一个大公无私的免费广告,足以在天下人面前树立起“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光辉形象;三、最重要的是,李德裕很清楚,一心想杀杨嗣复和李珏的人就是仇士良,如果能在这件事上阻止他,就能借此机会打击宦官集团的嚣张气焰,同时赢得满朝文武和天下人的心。

总而言之,这已经不是救不救杨嗣复和李珏的问题,而是李德裕能否以此证明——自己是不是一个强势宰相的问题。

所以,李德裕第一时间就展开了营救行动。

三月二十五日,李德裕紧急联络另外三位宰相,一天之内三度递交奏疏,同时敦请枢密使杨钦义到中书省磋商,并请他入宫面奏天子,反对诛杀杨、李二人。

李德裕等人在呈给天子的奏疏中说:“当年,德宗皇帝怀疑刘晏动摇东宫,仓促将他诛杀,朝野皆替其喊冤,两河藩镇甚至以此为借口而对抗中央;事后德宗追悔,以录用刘晏子孙为官作为补偿。先帝文宗也曾猜疑宋申锡与亲王串通谋反,将他流放贬谪而死,事后同样追悔,为宋申锡而流涕。而今,假如杨嗣复与李珏真的有罪,也只能加重贬谪,就算一定容不下,也当先行审讯,待罪证确凿,杀他们也不晚。如今,陛下不与百官商议便遣使诛杀,朝中无不震惊。恳请陛下登延英殿,允许我们当面陈述!”

武宗还是很给李德裕面子的,当天傍晚便宣他们上殿。

李德裕等人一上殿,第一句就说:“陛下应该慎重考虑,以免后悔!”

李瀍面露不悦,很干脆地说:“朕绝不后悔!”随后命他们坐下,意思是让他们不必如此激动。

可天子一连说了三遍,李德裕等人却还是直挺挺地站着。李德裕说:“臣等希望陛下免除二人死罪,不要因他们之死而让天下人同声喊冤。陛下若不下旨,臣等不敢坐。”

李瀍大惑不解地盯着李德裕的脸,不明白他为何非救杨、李二人不可。看了许久,李瀍终于让步了。

尽管他不是很清楚李德裕的想法,但自己刚刚即位,实在没必要为两个过气的人而跟宰相们闹僵。所以,李瀍最后只好无奈地挥挥手:“罢了罢了,就看在你们的面子上,饶他们一命吧。”

李德裕等人如释重负,当即趴在阶下三跪九叩地谢恩。

随后,两路使者被追回。杨嗣复被再贬为潮州刺史,李珏再贬为昭州刺史,但他们的性命总算是保住了。

仇士良恨得牙痒,但却无计可施。

因为他意识到,这次反对他的势力不可小觑——既有李德裕这样的朋党领袖、政治强人,又有新近崛起、明摆着要与他分庭抗礼的另一派宦官头子杨钦义。

面对这种强强联手的反对派,仇士良绝不敢掉以轻心。他预感到,在新君李瀍的朝廷上,自己可能很难像在文宗朝那样为所欲为了。

仇士良的预感是对的。

这一年八月,武宗李瀍忽然下了道诏书,给他加了一个“观军容使”的头衔。虽然左神策中尉的职务仍然保留,但这个新加上的头衔并没有让仇士良感到喜悦,而是感到了不安。

因为,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外示尊崇、内夺其权”的做法。换言之,目前的这个加衔其实只是一种过渡。下一步,李德裕很可能就会怂恿天子卸掉仇士良的禁军兵权,只给他保留“观军容使”这个虚衔。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仇士良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

自己难道就这么坐以待毙?

当然不能。

仇士良决定采取行动,对李德裕等人进行反击。

一旦找到合适的借口,何妨再来一场甘露之变。

仇士良:一个权宦的完美谢幕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四月,百官提议要给天子李瀍进献尊号,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天子同意了,决定择日亲临丹凤楼接受尊号,同时大赦天下。

这将是一个盛大的典礼。届时,满朝文武必将云集丹凤楼,而神策六军的将士也要到场执行警戒任务。假如在这样一个重大时刻出了某种状况,比如禁军士兵因故哗变什么的,那是不是会有一场好戏看呢?

仇士良这么想着,无声地笑了。

他仿佛又闻到了七年前飘荡在大明宫中的冰凉而腥膻的气息。

当然,禁军将士是不会无缘无故哗变的。要看这出好戏,必定需要一个有力的借口。

这样的借口,仇士良早就有了。

举行典礼的日期刚一确定,一则流言便忽然在朝中传开了。流言说,宰相和度支已经跟天子商量好了,准备下诏削减禁军的衣料及粮草供应。而这个诏令,将在举行典礼的那天同时发布。

还能有什么借口,比这个消息更能激起士兵们的愤怒呢?

就在流言汹涌传播的那几天,仇士良逢人便说:“到时候,如果天子真的下了这样的诏命,那么六军将士必将集结在丹凤楼前示威请愿!”

很显然,这是仇士良在向禁军士兵发布行动指令,也是在对天子和宰相进行恫吓。

李德裕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立刻作出反应。四月二十一日,亦即大典举行前两天,李德裕紧急要求天子开延英殿,由他当廷申述,辟清谣言。

天子李瀍勃然大怒。

无论他和宰相们是否有过削减禁军军需的打算,仇士良抓住此事大做文章都是让李瀍无法容忍的。他当天便遣使向左、右神策军宣谕:“朕与宰相们只讨论过大赦令的内容,从未讨论要削减禁军军需。更何况,即便真有此意,那也是朕的意思,与宰相无关。有人肆意散布谣言,到底是何居心?”

天子亲自辟谣,而且姿态如此强硬,顿时让仇士良陷入了被动。

煽动禁军哗变的借口没了,仇士良自然也就没了兴风作浪的理由。

看来,一切都已非同往日了。仇士良无奈地意识到,眼下的李瀍已经不是当年的李昂,而李德裕更不是当年的李训和郑注了。和这样一群稳扎稳打、滴水不漏的对手过招,仇士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最后,仇士良不得不服软,带着一副诚惶诚恐的表情去向天子低头谢罪。

这是自甘露之变后,原本不可一世的权宦首次在天子面前低头。武宗李瀍大为欣慰,从此对李德裕越发倚重。

通过与仇士良的两次较量,李德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宦官集团的嚣张气焰。接下来,他要全力对付的,自然就是跋扈藩镇了。

自从元和末年以来,大唐帝国历穆、敬、文三朝,在藩镇事务上一直采取妥协政策,对四方藩镇,尤其是河北三镇割据自专和官爵世袭的现象始终予以默认,包括对此起彼伏的兵变也一直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只要各地藩镇不公然起兵对抗中央,李唐朝廷就会把节度使的旌节斧钺拱手交给那些骄兵悍将。从前被朝廷视为大逆不道的事情,如今已然变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实。这么多年来,大唐帝国的臣民们似乎也已经麻木了。

然而,到了武宗一朝,这样的政治现状注定要被改写。

同类推荐
  • 怀城旧事

    怀城旧事

    白朗起义失败后,大荔湾三百家眷处在危急之中,左車之子梁佑连夜将他们带出豫西,定居在山西怀城,在北洋军的全国通缉下,他们能否躲过一劫?前清素亲王奕仲劝说梁佑投靠保皇派,梁佑又该何去何从……
  • 涿郡少年之野望

    涿郡少年之野望

    末日星象显现,人与龙之间脆弱的平衡被打破,人类世界摇摇欲坠,古老的屠龙组织里年轻人们站了出来,周旋于诸侯之间,运筹于庙堂之上,他们席卷起暴烈的力量,只为在末日来临的那一天,与龙决出人类的未来。
  • 诛龙剑

    诛龙剑

    开元初年,明皇励精图治,革弊鼎新,盛唐的气象日趋顶峰,一个接着一个天才、蠢材、良才、庸才……竞相登上历史舞台。而就在这气象之下,一个出生困苦的营州胡儿轧荦山,却在平静之中酝酿着一场风暴......当不同身份形形色色的角色汇聚到了历史的节点上,面对滚滚而来的历史风尘,他们的选择又是什么?而当一个特殊的小人物被推到了家国命运,天下苍生,国恨与家仇交织的关键时刻,手握着那把有着特殊意义的铜剑,他又将何去何从.....本书将让你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安史之乱。
  • 避疫

    避疫

    金朝汴京大疫,柳庄的读书人带领全村抵御疫情,组织青壮、挖沟通淤、置医购药、隔离病源、焚毁尸体……但大疫毁灭了生命,避疫却毁灭了人心。规训与隔离是否应该被施行?人数占优是否便能够执掌暴行?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不惜一切代价的生存,还是在于亲情的守护或伦理的延续?避疫的种种手段,或许在当下被视作文明与科学,但在当时打破了全部的道德与伦常,在原本牢固的以血亲为纽带的社会结构上留下了不可缝补的裂痕。面对生存的压力,血亲相互背叛攻讦,习俗被随意颠覆,律法被肆意践踏,偶像与信仰被粉碎,少数人的生死也可以被多数人定夺……倘若如此,浩劫之后,余留下的也不过是一片荒漠与行尸。
  • 乱世男颜:战国铩

    乱世男颜:战国铩

    打昏太子,穿上他的衣服,坐上他的位置,独占他的女人,却赢得无数人的敬重,田单与之结为知已,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秦太子悼、卫太子无忧都设法与之相交,秦昭王、楚顷襄王、魏惠文王,燕惠文王。宋康王都对其忌惮三分,苏代也对其充满惧意,宋国郡主,秦国公主都心系于他,看乡野小子玩转战国。丹朱:我若身死,请替我活。瑶琴:乱世红尘,不只黑白二色,你要的纯粹,我给不起。沐烽:朝花向晚,奈何晚来风急!千叶:万丈红尘,你只看透了七尺,凭什么争夺天下?长风:守在我身边,看着我长大;守在他身边,只会看着自己枯萎。
热门推荐
  • 独家私宠:冷酷校草温柔妻

    独家私宠:冷酷校草温柔妻

    【青春加总裁,不喜勿入。】“老公,我爱你。”接着便是一个热吻。某个夜晚,沈媛晞看着电脑的DIY项链的视频。“老公,我们去做那个吧?”某女人很高兴的对着自己的老公说。韩墨对沈媛晞可是有求必应。“好啊,我们去做。”男人邪魅的说。韩墨熟练的抱起沈媛晞走向卧室,“韩墨!你干什么。”“我们去做啊。”男人英俊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沈媛晞“......”读者交流群:568091970
  • 忘心忧

    忘心忧

    命数,自古便是掌控着人世的种种。两个“她”的出现是否也是命数的安排?他不是仙,不是妖更不是人,又为何和她纠缠不清?
  • 逍遥叹之江山泪

    逍遥叹之江山泪

    逍遥轩里江山阁,逍遥叹江山泪,谁人叹谁人泪,你终究还是负了我。
  • 承言欢

    承言欢

    终须奉长剑,直上三重天。不断此生念,怎堪大道间?尽在承言欢……
  • 捡到一只未来的萝莉

    捡到一只未来的萝莉

    这是一个未来的女博士穿越回了现代,变成6岁小萝莉,被男主收养,卖萌打滚撒娇的故事。本文温馨向,1V1,呆萌,养成,父嫁……不对,呸呸呸。总之,欢迎收看小萝莉欺负大叔的故事,请不要大意的把评论砸来吧O(∩_∩)O哈哈~【已有一篇完结作品,请放心入坑。】
  • 孟谨言

    孟谨言

    很多年前,孟婆从一个濒死的人类女子手中接过了一个婴儿,她收养了这个小女孩,并为她取名为谨言。自此谨言开始了在鬼界的生活。她看起来与普通人类女孩并无不同,自身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 超级宝贝之宝贝闹都市

    超级宝贝之宝贝闹都市

    哥是宝贝,插科打诨全都会。哥是萌宝,帅哥美女被电倒。哥的功夫高,坏人忍者全撂倒。哥的智商高,文科理科好到爆。且看一位五岁大的萌宝宝以强悍的修为玩转大都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各路美女姐姐都无一不败在他那张萌死不偿命的正太小脸下,更是吸引众多各路豪杰环绕在他身边争相保护,讨人欢心的萌宝贝。
  • 古墓天官

    古墓天官

    三百年前,洛阳五门的祖辈合力倒了一座天斗,并由天门唐家用七孔冥钱、十二只蜡烛点了一盏永不熄灭的天灯。三百年后,天书现世,天灯熄灭,五门后人重聚洛阳,为化解一个诅咒,再探古墓。
  • 穿越凰女之绝色风华

    穿越凰女之绝色风华

    从妖到仙,再从仙到尊,本是荣宠至极的一世,到头来发现不过是一场梦……爱,既然不能给我,我又何须强求?三百年前,我对自己说“我只为自己而活,我要一辈子无忧无虑”,现在依旧如昔。所以,我很自私,我选择穿越,到一个没有他们记忆的时代重新开始生活!穿越,只是一个我选择幸福的方法,一个可以无所顾忌的生活方式。权臣霸主又何妨?
  • 异界纵横之王者的崛起

    异界纵横之王者的崛起

    穿越异世界,由贵族天才被迫害成奴隶,由奴隶一步步崛起成为人皇。这是个脑残加流水账加想哪写哪,自娱自乐的中二作品,如有雷同绝对是蒙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