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292

第292章 从顺宗到宪宗(5)

他说:“国家征伐,应该派遣真正的将帅,自古到今,从未见过征调天下之兵,却交给一个宦官统领的。臣恐四方闻之,必轻朝廷;四夷闻之,必笑中国。陛下忍心让后人代代相传,说命令宦官当军队统帅是从陛下开始的吗?臣担心卢龙的刘济、义武的张茂昭、河东的范希朝、昭义的卢从史,乃至各道将领都会以接受宦官的指挥为耻。军心不齐,大功从何建立?陛下此举,简直是帮了王承宗一个大忙。陛下若是认为吐突承璀勤勉,可授予官爵;若认为他忠诚,可赏赐财帛。至于军国大权,事关社稷安危;朝廷制度,出自祖宗所定。陛下难道宁愿宠信宦官而破坏法制、自损圣明吗?”

在奏疏的最后,白居易说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话:“请陛下慎思于一时,以免贻笑于万代。”

宪宗大为不悦。

紧接着,朝中的谏官御史们也纷纷上疏,反对授予吐突承璀如此重大的兵权。

然而,宪宗却置若罔闻,对所有谏言一概不理。

十月十六日,在延英殿上,宪宗的这项任命又遭到了度支使、盐铁使、京兆尹、御史中丞等一干朝廷重臣的一致反对。

宪宗头疼了。

讨伐藩镇的战争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满朝文武群策群力,尤其需要财政官员全力支持。倘若坚持任命吐突承璀而惹恼了多数朝臣,对于即将进行的这场战争肯定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无奈之下,宪宗只好作出让步,解除了吐突承璀的四道兵马使之职,同时改“处置使”为“宣慰使”。

表面上看,宪宗似乎妥协了,可熟悉本朝历史的都知道,所谓的“宣慰使”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吐突承璀仍然是讨伐军的最高统帅。

宪宗在跟满朝文武玩障眼法,李绛不得不继续进谏,极力强调重用宦官之弊。他对宪宗说,宦官做事情缺乏原则,最容易恃宠生娇,谗毁忠良,到头来往往会败坏朝政。可宪宗却不以为然:“他们怎么敢对朕进谗言?就算进谗言,朕也不会听。”

李绛苦笑:“宦官日夜在天子左右,天长日久,陛下势必会觉得他们有时候说的话也有道理。自古以来宦官败坏国家的事实,桩桩件件都记载在史册中,陛下岂能不防微杜渐呢?”

然而,宪宗最后还是没有接受百官的劝谏。

其实,宪宗何尝不知道历代宦官为患之烈?可他之所以还是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历史,而恰恰是因为他太懂历史了。历朝历代,军队将帅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之患,难道就不烈吗?历代文臣擅权揽政、结党营私之患,难道就不烈吗?远的不说,就以本朝为例,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帝国在这两方面产生的祸患,恐怕丝毫不亚于宦官乱政的危害吧?

所以,宪宗李纯不得不重用宦官。在他看来,只有把宦官培植成第三种力量——一种与武将和文臣相互制衡的力量,天子才能利用这种微妙的平衡,从容不迫地掌控全局,既安全又高效地治理天下。

当然,李纯也知道,重用任何力量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可他坚信,自己能够把这个代价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李纯终究是过于自信了。

当我们从这一刻起纵观李纯的一生,我们发现他事实上并没有控制得很好。因为很快,他就将因重用宦官而在战场上付出惨重的代价,并且到了十一年后,他还将为此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不明不白地死在宦官手上。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的宪宗李纯不可能意识到这一切。

元和五年十月末,春风得意的吐突承璀带着宪宗的殷切期望,率领神策军浩浩荡荡地向东开拔了。宪宗即日下诏,命成德四面所有藩镇出兵讨伐王承宗。

与此同时,久病不愈的淮西节度使吴少诚终于翘了辫子,大将吴少阳杀了吴少诚的儿子,于十一月底自立为留后。

宪宗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又出现了。

可是,朝廷刚刚对成德开战,不可能再腾出手来对付淮西,所以宪宗只能装聋作哑,将淮西事务暂时搁置,一切等讨平成德以后再说。

得知朝廷出兵的消息后,魏博田季安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对众将说:“中央军已经二十五年没有渡过黄河了,如今一旦越过魏博,消灭成德(魏博在成德的南面),魏博的命运也就堪忧了,诸位认为该怎么办?”

大将中马上有人挺身而出,说:“只要给我五千骑兵,定能消除大帅的忧虑。”

田季安大喜,高声对众将道:“壮哉!大军即刻出发,胆敢阻挠者,斩!”

魏博出兵,当然是帮着成德打朝廷的。很多年来,河北的这几个难兄难弟就是这样,平常没事的时候,他们也时常拿着刀枪互相比划,可一旦朝廷有什么动作,他们立马就会团结起来,掉转枪口一致对外。

不过,河北三镇的人也不全都是反贼,还是有少数人依旧是忠于李唐的。

比如眼下,一个叫谭忠的卢龙将领就是心向李唐的人。

田季安准备出兵阻击中央军时,谭忠正巧奉卢龙节度使刘济之命出使魏博。他意识到,如果不想办法阻止田季安,中央军必然会受到很大的牵制,获胜的希望也将大大降低。于是,谭忠马上去见田季安,说:“大帅,您若出兵攻击中央军,势必把四面八方的军队都引到魏博来,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田季安斜乜了他一眼:“怎么说?”

“如今,中央军准备越过魏博攻击成德,却不派老臣宿将,而是派一个宦官;不出动天下之兵而以神策军为主力,您知道这是谁的主意?”

“你说是谁?”

“这是天子自己的主意。”

田季安冷笑:“能不能说点新鲜的?”

谭忠无视田季安讥嘲的目光,接着说:“既然是天子自己的主意,目的当然是想夸耀他的天纵英明,以使朝野对他敬畏拜服。那么大帅试想,倘若中央军还没走到成德边界,就在魏博折戟沉沙,那无异于甩了天子一记耳光,他岂能忍受天下人的耻笑?一旦天子恼羞成怒,势必采用智士良策,派遣猛将精兵,再次渡河北上。到那时候,中央军汲取失败的教训,必然不会越过魏博攻击成德,而是集中全部兵力直取魏博。届时,大帅该怎么办?”

田季安不安地扭动了一下身子,死死盯着谭忠:“那依你之见,眼下魏博该怎么办?”

谭忠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说:“中央军进入魏博后,大帅不但不能与之开战,反而应该重重犒劳,随后大张旗鼓,表面上扬言攻击成德,暗中派人告诉王承宗:‘倘若魏博攻击你们,河北义士都会说魏博出卖朋友;可要是帮助你们,天下人又会说魏博背叛朝廷。不管是出卖朋友还是背叛朝廷,魏博都不愿意。所以,阁下如果能暗中解除防备,让魏博拿下成德一城,魏博便能以此奏报皇上,以示对朝廷的效忠。如此一来,成德只有小小的损失,魏博却能获万世之安,难道阁下不希望以此换取魏博的友谊吗?’这番话一说,成德肯定不会拒绝。到时候,大帅岂不是稳如泰山了?”

田季安笑了,笑得十分酣畅:“好极了!先生来此,是上天眷顾魏博啊。”

随后,田季安全盘采纳了谭忠的计策,先是与成德暗通声气,继而装模作样地“攻克”了成德的堂阳县(今河北新河县),然后就按兵不动了。

谭忠成功说服田季安后,立刻动身返回幽州。

他知道,此刻节度使刘济肯定也在为同样的事情头疼。而谭忠想要做的,绝不止是让他像魏博那样保持中立,而是要努力说服刘济配合中央军,出兵攻打成德。

当然,要说服刘济出兵肯定是有难度的,搞不好连谭忠自己的小命都得赔上。但是,谭忠已经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要全力争取。

谭忠回到幽州的当天,刘济正好召集众将开会,讨论当前对策。刘济对众将说:“天子知道我们和成德有宿怨(当初王武俊与朱滔经常交兵),一定命我们出兵讨伐,成德也一定会对我们严加戒备,怎么做对我们更有利,大家说说看。”

刘济话音刚落,谭忠便抢先回答:“天子一定不会命我们出兵,成德也一定不会对我们戒备。”

刘济闻言大怒:“你干脆说我和王承宗串通谋反算了!”然后二话不说,命人把谭忠扔进了监狱。

随后,刘济派人去成德边界查探军情,结果令他大为意外——成德居然跟谭忠说的一样,丝毫没有加强戒备的迹象。又过了一天,朝廷果然给卢龙下了一道诏书,宪宗在诏书中对刘济说:“你只要专心保护北部边境就好了,别让朕顾虑北方的胡人,以便一心一意对付王承宗。”

刘济慌了。

这两个情况对他来讲绝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成德对卢龙不加防备,就等于是向天下人表明卢龙与成德暗中勾结;而天子居然亲自下诏叫他不要出兵,摆明了就是怀疑他对朝廷不忠,并且相信他跟王承宗有一腿了。这不是天大的冤枉吗?一旦成德被朝廷灭了,天子接下来要收拾的人肯定就是他刘济了。

刘济越想越觉骇异,连忙把料事如神的谭忠放了出来,说:“你的判断非常准确,可你是怎么知道的?”

谭忠在心里笑了。他知道,刘济现在已经对他刮目相看了,只要再戳一戳刘济的痛处,刘济必然对他言听计从。于是,谭忠不慌不忙地说:“大帅怎么看昭义节度使卢从史这个人?”

刘济不明所以地看了看谭忠,说:“卢从史和我关系不错,你提他干什么?”

“大帅有所不知。”谭忠摇头苦笑,“卢从史表面与卢龙亲善,实则包藏祸心;表面与成德决裂,实际上却暗中勾结。”

“何以见得?”

“在下据可靠的情报获悉,卢从史曾对王承宗说,‘卢龙虽与成德有旧怨,但成德毕竟是卢龙的南面屏障,所以卢龙不会帮朝廷打成德,成德自然也就不必防备卢龙。’王承宗采纳了卢从史的计策,因此对我们无所戒备。接着,卢从史又密报朝廷,说:‘天下人皆知卢龙与成德有仇,可成德却不加防备,足见卢龙也已背叛,暗中与成德联手了。’于是,天子自然会怀疑我们,因此才会下诏让大帅不必出兵。如此一来,成德就解除了北面的威胁,而我们则替成德背了黑锅。”

刘济悚然变色:“那你说该怎么办?”

“卢龙与成德有仇,天下无人不知,而今朝廷讨伐成德,大帅您手握大军,却未派一兵一卒参战,这就足够让卢从史一口咬定卢龙勾结成德,背叛朝廷了。其结果就是——卢龙枉怀忠义之心,却要背负反叛骂名,既得不到成德的感激,又落得个恶名远播的下场。天下之事,还有比这更冤的吗?请大帅务必三思。”

刘济万万没想到,卢龙当前的处境居然会如此险恶,要不是谭忠提醒,自己岂不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当天,刘济就向三军发出号令:“五日之内,全军出发讨伐成德,凡迁延不进者,一律剁成肉酱示众!”

就这样,谭忠以他的忠诚、机敏和雄辩滔滔的口才,成功地帮李唐朝廷做了两件大事:一、让魏博从反抗军变成了中立者;二、让卢龙从骑墙派变成了讨伐军。

通过谭忠一个人的努力,原本动不动就抱成一团的河北三镇被悄然分化了,这无疑为朝廷讨伐成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换句话说,此时的王承宗已经变成了孤家寡人,四面合围的讨伐大军只要指挥得当,完全可以把王承宗轻松搞定。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谭忠替朝廷肃清了障碍,声势浩大的中央军最终还是搞不定王承宗。

问题出在哪呢?

出在宪宗任命的最高统帅吐突承璀身上。

因为他根本不会打仗。

革命尚未成功,李纯仍需努力

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正月开始,朝廷的各路兵马就从各个方向对成德发起了进攻,但是一直到三月,这场声势浩大的围剿战役却始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历时三个月的战斗中,唯一帮朝廷取得战果的既不是主帅吐突承璀,也不是朝廷派遣的其他各道兵马,而是被谭忠说服的卢龙节度使刘济。

这一年正月,当其他各路兵马还在途中时,刘济便亲率七万大军率先攻下了成德的饶阳(今河北饶阳县)和束鹿(今河北辛集市)。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刘济继续南下,围攻乐寿(今河北献县),无奈却久攻不下。而在此期间,其他各路讨伐军则碌碌无功。昭义的卢从史进入成德境内后,始终迁延观望,逗留不进;河东的范希朝与义武的张茂昭倒是推进到了新市镇(今河北正定东北),却突破不了成德军的防线,一直无法前进半步;至于魏博的田季安和平卢的李师道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私下都和王承宗通了气,所以各自“打”下一个县城便按兵不动,谁也别指望他们还能有什么动作。

让人觉得最可笑的是,各路兵马中打得最窝囊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主帅吐突承璀率领的神策军。自从进入战场后,这支装备最精良、待遇最优厚的中央禁军就没打过一场胜仗,不但在交战中频频失利,而且早早就损失了一员骁将郦定进。

郦定进是左神策大将军,历来勇冠三军,当初征讨西川时还曾亲手活捉刘辟。这位骁将一阵亡,原本消沉的士气就更加涣散了。

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神策军之所以屡遭败绩,主要责任当然是在主帅吐突承璀身上。史载,“吐突承璀至行营,威令不振”,所以“与承宗战,屡败”。(《资治通鉴》卷二三八)

眼看河朔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淮西的吴少阳趁机屡屡上奏,要求朝廷给予正式任命。宪宗担心迟迟不承认吴少阳很可能会把他逼反,无奈之下,只好在这一年三月任命吴少阳为淮西留后。

吐突承璀指挥无方,各路兵马均无进展,这场仗再这么打下去,朝廷根本没有半点胜算,唯一的结果只能是丧师费财,劳而无功。朝中的大臣们都急眼了,赶紧让翰林学士白居易出面,上疏力劝皇帝罢兵。

同类推荐
  • 消失的燕京

    消失的燕京

    本书从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开始,讲述了燕京大学的名师风采、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日战争中因身份特殊起到的保护作用以及受到的摧残、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过程、燕大在院系调整后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影响等,也追述了许多功绩卓著却受到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的学者,如傅泾波、吴兴华等。
  • 这一道轮

    这一道轮

    自夏国建立以来,夏、齐两国纷争不断。夏历391年、夏历406年,齐国两次大举进攻夏国,却都以失败告终,损失惨重。夏国太子,后君王李源,生性本暴戾,却因岳父韩崇感化,以为自己可以让国家安定,百姓安乐,却不知这只是一个阴谋。。。
  • 始皇帝的悲哀

    始皇帝的悲哀

    秦王嬴政年间,皇宫之中:“来美人,快穿上这比基尼,让寡人好好兴奋一番”“哎呀!陛下这又是什么啊!人家才不要勒!就这点布料好是羞人”而咸阳街头“欢迎大家参加快乐男生的选拔现场”此刻空中一人划破天际众人抬头仰望“那是什么,哇神仙!”“土货!那是鸟人”“那分明是黄家少爷制作的滑翔伞嘛!”还是这位公子见多识广,黄家少爷难道又鼓捣新玩意了?我得赶紧去禀报陛下!
  • 在隋唐的直播间

    在隋唐的直播间

    让我们一起看王凡在隋唐年间用直播间创造奇迹,夜间在地府审鬼,白天在人间打天下,成为五千年的第一圣王。
  • 回到明朝去败国

    回到明朝去败国

    别人败家,我败国!别人带着逆天的系统穿越,我带的竟然是一低配的“听说读写”渣系统!坑爹呀,都穿越到明朝了,还特么要学英语?苍天啊,我只是一败家小混混,本想重新做人,你为什么要让我穿越成无敌昏君朱厚照呀(啊,啊,啊……),而且还一天不败国,立即死翘翘!!!罢鸟,罢鸟,哭闹没用。让唐伯虎办报纸,李时珍开连锁药店,“八虎”当跳梁小丑,宁王出演最佳反派,至于王阳明这样文武兼备的神级人物,闲着真是太可惜了,咬咬牙,还是我来干坏事,他来背黑锅吧……我的座右铭是:“没有最昏,只有更昏!不败了大明朝,怎么开创一个全新的帝国?”(轻松搞笑爽文,不虐主,会尽量考据,不喜勿喷。另名下有三国争霸文《虎豹骑》,感兴趣可订阅支持,拜谢!)
热门推荐
  • 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尘嚣战神

    尘嚣战神

    神界的战神得以突破,化身混沌。而为了神祗的传承,他在人间选择了一个继承人——龙枫。于是,一个在人间的人,拥有了神的力量,当然也就引出了一段故事……
  • 连环套

    连环套

    选自希区柯克短篇故事集,包括《连环套》《龙卷风》《律师的太太》等十余篇短篇小说,文字简洁平实,情节曲折跌宕,结局却出人意料,并且往往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富于现代特点,符合当下阅读习惯及阅读趋向,颇受年青一代欢迎。
  • 劳资不可能这么萌

    劳资不可能这么萌

    天才少年欧阳星依因为一场车祸开始了他离奇的人生。欧阳星依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蠢萌蠢萌的小白狐。好吧,变成白狐他认了,好歹是九尾天狐血脉。可是哪个混蛋告诉我九尾天狐就只有女性的?迫于无奈的欧阳接受了这残酷的现实,并且打算就这样安享晚年。可是老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传承记忆开启,他不得不为了监管世界而四处奔波,当然主要是为了她。为了世界之力,欧阳开启了他的随身小白狐生涯,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男主、女主....终极反派boss??!!!
  • 蛇王的曼珠沙华

    蛇王的曼珠沙华

    能够存活万年亿年,能够与天地共存又如何,能够拥有整个蛇族如何,能够坐上万妖之王又如何,如果没有人陪我分享,与天地共存只是在孤独中受着无限期的煎熬,高山上,无人与我并肩感受夜的美月的媚,包裹我的只有凄凉。我为她所做的一切,相比较在日后漫漫岁月里她带给我的,根本不值一提。
  • 荒古神坑

    荒古神坑

    追寻大道之法,寻古神之路,位古神之位,战异界诸圣,卫我万妙法界,护芸芸众生,神挡杀神,佛挡诛佛,成就永生之身,遨游万界之上。荒古精彩尽在荒古神坑。
  • 都市邪佛

    都市邪佛

    【火爆畅销,名家推荐】八年前,名震世界的邪君,忽然之间消声觅迹。八年后,一名在孤儿院长大的拾荒少年,想不起八年前自己所有的记忆。因为一次意外,觉醒了前世的记忆,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是龙,就该翱翔九天之上,翻腾在云雾之间。上演一场激情四射的热血人生,缔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传奇扛起大旗,向世人宣告:“我苏醒,是这个世界的王!”
  • 星门之零世纪

    星门之零世纪

    异星出现在地日之间,阴影遮住天空,危机蛰伏在黑暗之中。敌人究竟是来是星空的异族,还是蛰伏于内心的欲望?当青年拿起武器,当老人拿起武器,当孩子拿起武器,纷乱与战争已经开始。人们没有选择,也看不到未来。乱世没有英雄,在这个命不由已也不由人的时代,是非善恶不再是人性的标准。像老鼠一样卑微的活着还是像雕塑一样站立着毁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后悔或是不后悔,也许只有天知道。不,天都不知道,因为已经没有了天。失去了所有,便无所谓失去。旧世界已然结束,新世纪刚刚开始。一切从零开始。
  • 天劫试练

    天劫试练

    一个在神族天宫统领万军的圣王在即将突破到圣皇的时候突遭天劫,被打到人间,一切从零开始,经过一次次的试练和磨难,不断成长,最终回到天宫,并阻止了一场震撼天地的种族之战。
  • 妃不做小之正室的范儿

    妃不做小之正室的范儿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如来神掌?黑妞张口结舌老师居然把她拍到古代来了,来就来吧居然变成了八岁小孩还要嫁给一个什么王爷,嫁就嫁吧,居然是当小老婆,当就当吧反正她还小不喜欢大叔,不过就是闲来无事烧了他几间屋子,就被他打的几天下不了床,一不小心撞了那个娇滴滴的侍妾他就把自己扔出门外一纸休书,休就休吧,她又不喜欢他可是心为什么会这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