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212

第212章 安史之乱爆发(4)

然而,封常清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认准目标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第三天,封常清又来了。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一连数十天,封常清都来高仙芝的府门前站岗。早上天不亮就来了,一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去。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高仙芝纳闷了。

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执著的人呢?这家伙如果不是脑袋被驴踢了,就肯定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

高仙芝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有一天,当高仙芝打马回府的时候,忽然翻身下马,快步走到站得像根木桩一样的封常清面前,定定地看了他很久,然后说了四个字:

我收你了。

封常清成功了。

他用他那近乎不要脸的执著,最终敲开了高仙芝紧闭的心门。

这就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封常清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有时候不能太要脸。

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当一个人上人,就不能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在这个世界上,面子是一种奢侈品,只适合有地位的人去讲究,不适合穷人消费。你固然可以在内心坚守人穷志不短的原则,但你没必要把这个原则时刻挂在脸上。甚至可以说,对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来讲,不要面子恰恰是他唯一可以凭借的资本。

今天,如果你一无所有,就请你不要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必要的情况下,你可以把脸皮扯下来,扔地上让人踩。只要记住封常清的故事,你日后就有可能把所有失去的面子都挣回来。韩信还钻过别人的裤裆,张良还捡过别人的鞋子呢,丢些面子又算得了什么?

总之,做人心不能黑,但脸皮不妨厚一些。

自从成为高仙芝的随从,封常清的人生就彻底不同了。

他有了俸禄,有了身份,有了地位,有了鲜衣怒马招摇过市的威风,有了苦尽甘来鸟枪换炮的成就感。

然而,封常清绝不满足于此。他想要的,是别人根本不敢想象的。

封常清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像高仙芝和夫蒙灵詧一样,成为驰骋沙场的名将,成为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

成功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舞台就有多大。

当然,前提是他要有才,并且够努力。而封常清恰好两者都不缺。如果人们还记得南门城楼上那个十几年如一日用功读书的孩子,就不难相信这一点。

在高仙芝麾下当了几年的随从兼幕僚后,封常清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那是开元末年,西域的达奚部落发动叛乱,玄宗下诏命夫蒙灵詧出击,夫蒙灵詧把任务交给了高仙芝。高仙芝随即率领二千骑兵深入追击,在绫岭一带全歼了达奚叛众。回营后,高仙芝正准备写一份捷报呈送夫蒙灵詧,封常清忽然递给了他一份文书。

高仙芝打开一看,大为惊讶。

原来这正是高仙芝平定达奚的一份详细捷报,其中细述了高仙芝在舍井泉附近遭遇敌军的情形,以及高仙芝克敌制胜所采用的谋略,行文清晰,逻辑缜密,把高仙芝想说的话无一遗漏地写了下来,而且详略得当、文采斐然。

高仙芝万万没想到——这个形貌丑陋的封常清居然能写出如此漂亮的文章。

看来,古人常说人不可貌相确实是有道理的。

高仙芝回到安西后,夫蒙灵詧设宴犒劳。一见到高仙芝,夫蒙灵詧麾下的两个幕僚就忙不迭地追问他:“那份捷报是谁写的?副大使幕下怎么会有如此人才?”

高仙芝非常自豪地笑了,随即召来封常清。那两个幕僚赶紧与封常清促膝长谈,一聊之下,竟然都有相见恨晚之感。从此,封常清在安西军中声名鹊起,高仙芝也对他刮目相看,日渐器重。

后来的几年里,封常清青云直上,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随从逐步成长为安西都护府的高级将领,并成为高仙芝最倚重的心腹。天宝六年,封常清追随高仙芝平定了小勃律。同年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灵詧就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也随之再获擢升,“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不久,又加授“朝散大夫”,“专知四镇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事”。(《旧唐书·封常清传》)

高仙芝每次出征,总是让封常清担任留后(代理节度使),相当于把安西四镇的军政大权全都交给了他。此时的封常清,显然已经成为安西唐军实质上的二把手。

由于出身寒微,封常清始终保持着勤俭的本色,不管有多少公款和财物从他手中经过,从来不会贪污一毫一厘。在这一点上,封常清与贪财的高仙芝恰成鲜明的对照。此外,封常清治军严整,赏罚分明。军中曾有两名将领触犯了军法,封常清当即毫不留情地将其斩杀,以致三军震骇。不管是谁,只要他胆敢轻视或挑战封常清的权威,立马就会大祸临头。

高仙芝的乳母有个儿子叫郑德诠,在军中担任郎将,与高仙芝亲如兄弟,平常在军中很是威风。由于封常清是高仙芝的随从出身,郑德诠打心眼里瞧不起他,总想找机会给他难堪。有一次,封常清带着一帮将领从外面回节度使府,众将都老老实实跟在身后,郑德诠见状,故意拍马追了上去,大摇大摆地走在封常清前面,等过足了瘾之后,才旁若无人地扬长而去。

封常清的脸色“唰”的一下就变了。

回府后,封常清立刻传召郑德诠,对他说:“我出身寒微,这一点你很清楚。但中丞(高仙芝的中央官职是御史中丞)大人既然让我坐在了留后的位子上,你就不能当众侮辱我。今天必须让你死一次,才能整肃军纪!”说完立刻命人把郑德诠拖下去,痛打六十军棍。

当时节度使府与高仙芝的家仅有一墙之隔,高仙芝的乳母和妻子闻讯,慌忙跑来救人,却发现大门紧闭,只好在门外拼命擂打哭号。

封常清却不为所动,直到打完六十军棍,才让人把半死不活的郑德诠拖了出去。

高仙芝的乳母和妻子过后立即写信向出征在外的高仙芝告状,高仙芝见信,大惊失色,赶紧问送信的人:“打死了没有?”

数日后,高仙芝回到安西,却只字未提郑德诠的事情。而封常清也是泰然自若,丝毫不向高仙芝表示歉意。其实高仙芝也知道,是郑德诠触犯军纪在先,封常清执行军法并无过错,所以只能让郑德诠吃哑巴亏。经过这件事之后,军中将士无不对封常清敬畏有加。

天宝十年,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安西节度使改由王正见担任。次年,王正见病逝,封常清升任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旧唐书·封常清传》)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十二月,封常清被正式任命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至此,封常清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愿以偿地成为帝国的封疆大吏。

此时距怛罗斯兵败已经一年多,安西唐军在此期间已经补充了有生力量,完全恢复了以往的实力。因此,一个使命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封常清肩上,那就是——走出怛罗斯战败的阴影,从阿拉伯人和吐蕃人手中重新夺回大唐在中亚的霸权地位。

封常清把目光投向了中亚的大勃律国。

大勃律与小勃律相邻,很早就归附了吐蕃。当年高仙芝通过征服小勃律而威震中亚,如今封常清自然也要通过对大勃律的征服,来重振大唐在中亚的声威。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封常清与部将段秀实等人率部从安西出发,重新踏上当年高仙芝走过的漫漫征程,经过长达数月的艰苦跋涉,兵锋直抵大勃律的边陲重镇菩萨劳城(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市东南)。

封常清让大军稍事休整之后,便顺利攻克了菩萨劳城。而后唐军一路势如破竹,前锋不断传回捷报。封常清遂率领主力一直向大勃律的纵深挺进。

此时,身为斥候果毅(军情处长)的段秀实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跟唐军交手的几乎都是一些老弱残兵,而且一触即溃,纷纷往大路两侧的深山密林里逃。虽说大勃律军队的战斗力远远不及唐军,但也不至于连一个精壮士兵都没有吧?

段秀实觉得这里头有鬼,于是对封常清说:“估计敌人是以羸兵诱我,然后在两侧丛林埋伏精锐,请大帅下令搜索左右山林。”

封常清也觉得这一路打来太过顺手,确实不太对劲,于是依言派出侦察骑兵,在道路两侧的密林展开拉网式搜索,果然发现了埋伏在丛林中的大批敌军精锐。

封常清立刻下令发起了攻击。在丛林中趴了好几天的大勃律士兵们不但什么好处都没捞着,反而被唐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就被悉数歼灭了。

大勃律国王眼见自己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而且精锐尽丧,只好向封常清投降,转而归附唐朝,承认大唐宗主国的地位。

这是继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唐朝在中亚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尤其是在经历了怛罗斯兵败后,封常清此次远征的意义更是非同凡响。它不仅重新确立了大唐在中亚的霸权地位,而且用果断的行动向世人宣告——强大的唐朝绝不会因为一次战役的失败就一蹶不振,更不会因此中断强势扩张的进程。

然而,谁也不会料到,这样的宣告竟然会成为一种绝响。

因为短短两年之后,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在盛世崩坍的那一瞬间,大唐帝国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对外扩张史也随之戛然而止。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对外战争成长为一代名将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最终不仅在这场内乱中毁掉了一世英名,并且还枉死在了大唐天子李隆基的斩决令下……

东京洛阳的陷落

安禄山于范阳起兵的第七天,亦即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封常清恰好循例入朝觐见玄宗。在骊山的华清宫,玄宗向封常清询问平叛方略,封常清胸有成竹地说:“我朝太平日久,所以百姓一旦风闻叛乱就恐惧不安,此乃人之常情,不足为虑。臣请求立刻前往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扬鞭奋马,北渡黄河,相信用不了几天,定能将逆胡之首献于阙下!”

此时的封常清和杨国忠如出一辙,丝毫没有把安禄山放在眼里。

但是他很快就会知道,安禄山并不是泥巴捏的,而他麾下的十五万铁骑更不是豆腐做的。

玄宗闻言大喜,随即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让他即刻前往东京组织防御。旬日之间,封常清就在东京招募了六万人。然而,仓促招募的这些人都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力。即便封常清是纵横西域的名将,带着这样一群乌合之众上战场,也注定只能吃败仗。

十一月二十一日,玄宗从骊山匆匆返回长安,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同时赐死荣义郡主。可怜这个皇室之女新婚还不到半年,就成了这桩失败的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在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里,玄宗朝廷用闪电般的速度进行了防御部署:

在长安北面,亦即河东、朔方一线,擢升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任命羽林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金吾将军程千里为潞州(今山西长治市)长史,协同防御,阻挡叛军西进。

在长安东面,亦即河南一带,设置了两道防线:以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领陈留(今河南开封市)等十三郡组建第一道防线,由封常清在东京洛阳构筑第二道防线。此外,任命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东征军副元帅(元帅由玄宗之子荣王李琬挂名),率五万人出镇陕郡(今河南三门峡市),准备由此东进,迎击叛军。

与此同时,玄宗掏出了他私人腰包(内库)的钱,旬日间在京师募集了十一万人,号称“天武军”。事实上,这十余万人原本都是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和市井子弟,企图依靠这些人来拱卫京师,基本上就是个笑话。

做完这一切,玄宗总算松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这个防御计划还是比较周全的,就算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安禄山的叛军,至少也可以挫其锋芒,保证两京无虞了。

可是,玄宗错了。

叛军的战斗力要比他想象的强大得多,而朝廷在西京、东京、陈留等地临时抓来的将近二十万人,只能是安禄山砧板上的鱼肉。

所以,这个看似严密的防御计划,很快就将被所向披靡的安禄山彻底粉碎。

十二月二日,安禄山大军进抵灵昌(今河南延津县古黄河渡口),随即命人用粗绳拴住一些破船、木头和杂草,从北岸拉到南岸。一夜之间,河水结成坚冰,浮桥自动形成。叛军顺利越过渡河,当天就攻陷了灵昌郡(今河南滑县)。当时,安禄山的军队漫山遍野,老百姓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只知道叛军所过之处,繁华热闹的城镇乡村都变成一片死寂的废墟。

新任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刚到陈留没几天,叛军便已大兵压境,他仓猝带人登城拒守,可士兵们毫无斗志。五日,陈留太守郭纳开门出降,叛军随即蜂拥入城,生擒了张介然。

至此,河南的第一道防线宣告瓦解。

此时,安禄山得到了长子安庆宗被杀的消息,痛哭流涕地说:“我起兵讨伐杨国忠又有何罪?竟然杀我的儿子?!”

其实安禄山自己最清楚他有什么罪。他声称要清君侧,可玄宗却在第一时间杀了他儿子,这无疑是在天下人面前撕下了他的画皮。恼羞成怒的安禄山为了泄愤,旋即把投降的近万名陈留士兵全部砍杀,并将张介然推出营门斩首,随后率部继续西进,兵锋直指东京。

十二月七日,在得知陈留失守、第一道防线告破的战况后,玄宗大为忧惧。为了鼓舞前线士气,他不得不颁下一道诏书,声称准备御驾亲征,同时命朔方、河西、陇右各节度使亲率主力前来长安集结,限二十天之内抵达。

八日,安禄山挥师进至荥阳(今河南郑州市),立刻发起猛攻。荥阳太守崔无诐率众抵御,无奈官兵的战斗力实在太差,“士卒乘城者,闻鼓角声,自坠如雨”。(《资治通鉴》卷二一七)说守城士兵听见敌人的战鼓声就吓破了胆,自己纷纷从城墙上往下跳,这未免有些夸张,可当时的官兵在叛军面前毫无斗志、畏敌如虎则是不争的事实。

同类推荐
  • 广武史话

    广武史话

    广武位于山阴县西南部张家乡庄,屯兵雄风、民族融合、沧桑古韵的边塞雄关,古老的汉墓群,封土堆,共同承载了光武史,蕴含着灿烂的历史文明。
  • 江湖捕头

    江湖捕头

    吴沐凝,江湖的一个女杀手,厉害高超,但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她只好下嫁夜凝寒,夜国的太子殿下。她进入吴府的吴琳琳姐姐却为了当皇后,使心机的争宠。夜凝寒当上皇帝,吴沐凝就走了,回去了……夜凝寒爱上了吴沐凝,但是吴沐凝却离去了……吴沐凝在邻国,又是一个个好玩的故事然而,她却在一次的偶然,出宫做了一个捕头,认识了好多的朋友,一起断案……沐凝辗转过很多国家,最终,她的归宿,竟是她第三次辗转的沈子墨……最终,在和沈梓墨大战了很多个回合,那个伟大的太子殿下终于驯服她了……
  • 大燕歌

    大燕歌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这是一个如日方升的帝国,这是一个御五国而有余的强国,这是一个秦国称霸的时代。关中有锐士,山东有豪杰。群雄竞相争,盟约罢又起。英雄出吾辈,合纵退强秦。列国竞相逐,杀人当盈野。人命如草芥,弱者嚎悲歌。这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的沉吟的时代:男儿不问身后事,只求可否歌一曲。醉酒起舞看吴钩,唱我浮游生如梦,舞我干戈雄似铁。争雄力尽死沙场,耻与老死相为伍;是非成败转头空,不论成败论英雄。哈,哈,哈痛快,痛快,不枉一生男儿行!
  • 九三六说三国

    九三六说三国

    九三六说三国,不为钱,只为大家开心。看看别人眼中的历史
  • 长平风云

    长平风云

    传统认为秦国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但本书就彻底否定这一点。不仅如此,本书还将否定赵武灵王、秦惠文王、楚怀王、燕昭王、张仪、李兑、乐毅、赵奢、宋王偃、齐湣王、秦昭襄王、秦国四贵、范雎、白起、吕不韦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的既有形象。及改观我们对秦楚丹阳、蓝田之战,燕国禅让,赵国并中山,燕国拓地,五国伐齐,白起伐楚,长平之战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的认识。
热门推荐
  • 唯你为妻:滥情Boss 来从良

    唯你为妻:滥情Boss 来从良

    第一次见,她嚣张无比。“喂,帅哥,我可不是花痴女。别用那种眼神看我,好吗?”第二次见,她却错被他睡了?!第三次见,他誓要把妻追到手。可是,追着,追着,怎么跳出来一个萌宝。什么,叫他爸比。可他不记得有这么一个儿子啊??喂,喂,老婆大人。我真的不知道这个小孩是谁啊??!于是,母子两人上演了一场惨整爹地的游戏。本文旨在一句话,各位看的开心,我写的开心。绝对宠文!宠!宠!宠!
  • 沾花惹草:娘子你别逃

    沾花惹草:娘子你别逃

    她天真烂漫却成为一名杀手;她讨厌血腥却杀人无数;为了自己的父母她决然的成为傀儡最后却是死在母亲手中!身死魂穿,惊人相似,是巧合还是命?荒海相遇,生死与共,那一抹温柔是蜜糖?还是砒霜?那些身边之人是朋友?还是算计?那熟悉的感觉究竟是不是......她?
  • 魔噬虚空

    魔噬虚空

    其心本善,奈何一心成魔,天地不仁,看我以杀证道,仙欲挡我,我便杀仙,魔欲阻我,我便噬魔,神兵噬天,鸿蒙至宝,看我如何掌控诸天……
  • 嫡女之再世繁华

    嫡女之再世繁华

    前世为后,却只能见夫,一个又一个的宠幸别的女人。重生,只愿找个痴情人,一生一世人。
  • 抗日英雄赵一曼

    抗日英雄赵一曼

    《抗日英雄赵一曼》作者:罗鸣贺丹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诞辰110周年。赵一曼,在宜宾可谓家喻户晓,在东北可谓人人敬仰,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知道这位东方女性,中国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该书穿越了110年时空,讲述她31年的青春岁月、人生传奇、抗日杀敌、铁血疆场,特别是她面对日本鬼子的酷刑逼供、博弈还击、心身如钢、宁死不屈,英勇献身的感天动地的故事……
  • 举步

    举步

    漫漫修真路,大道几人行?修真之路灾劫不断,成仙之路举步维艰!如何逆天改命!万古永恒!还是就此魂消天地!一步错步步错,看如何举步,踏上通天大道
  • 废材逆天妖孽王爷追妻难

    废材逆天妖孽王爷追妻难

    公元2010年的某一天晚上,上海黄浦江边的东方明珠塔塔顶,静的有些诡异。
  • 重生之逆天改命

    重生之逆天改命

    身为茅山派最后一代传人,毛天琪却在几乎绝望时才接受传承。为母报仇惨遭反噬,她最终与仇敌同归于尽。本以为因她一己私怨害得茅山派就此消失,却没想到天赐生机,让她有了逆天改命的机会!这一次,她决不要憋屈的人生,谁敢伤她在意之人,她不介意心狠手辣,必将欲欺她之人统统踩于脚下!
  • 永恒逆天

    永恒逆天

    纳宇宙山河入衣袖,收天地万物入眼底,一人之威,震万世诸雄;诸天之帝,众神之皇,万仙之尊,群魔之王,屹立于诸天万域之上,威震八方;一位少年从下位面走出,踏上登天之路。
  • 兼职修仙

    兼职修仙

    老师这个职业啊,不仅是保姆,还得是保镖,真心烦。明星这个职业啊,不仅得会演戏,还得会唱歌,真心忙。修真者这个职业啊,不仅能升级,还得能打怪,真心累。这就是讲的一个大学女老师,带着空间,拿着神剑,教得了学生文韬武略,救得了学生刀山火海,顺便兼个职,演演戏,唱唱歌,调戏调戏各路男神的故事,当然,修仙什么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碰上奇奇怪怪的生物也是必须的,摊上乱七八糟的事情也是必然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