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来到自家门口,发现防盗门是虚掩着的,心想不好!他一个激灵,拉开门,一步跨到客厅里,见卧室的门也是洞开着的,屋子里面一片狼藉。
“妈呀,家里真招贼了!”他眼前的一切证实了刚才的判断。愣了一阵后,他急忙翻箱倒柜地看了几处放钱的地方,都是空空如也。这时,她的老婆捧着自己的首饰盒一屁股坐在了床上,哇地哭出声来。
此刻的张三还算冷静,他一边拨打110,一边让媳妇和孩子都出去,以免破坏现场。张三刚挂了电话,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似的,也顾不得安慰自己的老婆了,便噔噔噔地跑下楼去。他跑到居委会,居委会主任还没离开呢。看着气喘吁吁的张三推门而入,主任还没问他怎么回事,张三便说:“主任,今天的电影谁出钱放的?”主任一愣,问他怎么了,他说他家被盗了。主任忙问报警了吗?他说报过了。主任问丢了多少钱,他说不少。张三接着还问:“这场电影是不是居委会出钱放的?”主任说不是,大概是文化局送的。“你肯定?”主任说不能肯定,因为她并没接到有关部门通知,不过,这应该是文化局放的,谁会无缘无故给小区送电影呢。
“坏啦!”张三又一声惊呼,“如果我没猜错,咱小区被盗的恐怕不止我一家呢。”主任正对张三的这句话十分不解,结果不一会儿居委会又进来十几号人,都说家里被盗了。一时间整个小区骂声、哭声乱作一团。看来各家各户都是损失惨重啊!
这时张三拽起居委会主任就往小区广场跑。放映员正收拾设备呢。张三上前拉住他的胳膊问:“这电影谁出钱放的?”“居委会啊,是你们居委会的一个小青年来送的钱,发票还是开的你们居委会的抬头呢。”主任一听就摇起头来,说:“不可能。我们没找过放映队,我是主任我还不知道吗!”
放映员正纳闷的工夫,警车来了,他们一边调看监控录像,一边挨家挨户勘察现场。张三向警察反映了一些情况,还表达了自己的疑问,最后,他坚信居民失窃和这场“莫名其妙”的电影有关。警察看张三分析得挺有道理,很重视这条线索,他们让放映员来看录像资料,看看有没有那个送电影的小青年。这一看不要紧,放映员还真看到了那个小青年。只见画面里的小青年先是每个楼洞贼头贼脑地张望,接着就上楼了,不一会又下来了,两三个小时内他几乎去了所有的楼道。
警察结合录像资料和放映员反映的情况,认为小青年有重大作案嫌疑。于是一张大网展开了。因为有录像资料,第三天这个小青年就被抓到了。
在指纹、录像、证人等证据面前,小偷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当警察问他为何这样作案时,小偷才道出了实情。前几天,他在地摊上看一本杂志,随便翻了一下,看到一篇题为《小偷的灵感》的小说。里面说一个小偷为了方便实施盗窃,就自己出钱给一个小区送了一部电影,于是他趁居民看电影的工夫,入室实施盗窃,结果收获颇丰。
结案后,办案人员专门到张三家里表示了感谢,说张三有侦探头脑,还说要不是他的大胆怀疑,给他们破案提供了直接线索,说不定那小偷至今还逍遥法外呢。
临走时,警察握住他的手有点疑惑地问:“张三,你是不是也看过那本书啊?”
此时,张三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这……这篇小说本来就是我自己胡乱写的。”
钓鱼
乔迁
王村长到乡里开了迎接新任乡长的见面会回来,立即吩咐,赶快挖一口鱼塘。
村干部们纳闷,挖鱼塘干什么?
王村长说,干什么?新来的刘乡长喜欢钓鱼。你们说干什么!
一语定音。村干部们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人力物力开挖鱼塘。没过几日,鱼塘挖好。村干部们问王村长,刘乡长喜欢吃什么鱼,咱好往塘里下鱼。
王村长愣住了,他也只听说刘乡长喜欢钓鱼,还真不知道刘乡长喜欢吃什么鱼。王村长立刻起身去了乡里。王村长不能直接去问刘乡长喜欢吃什么鱼,王村长把乡政府办公室赵主任扯到了饭店,请赵主任吃饭。点菜时,王村长问赵主任,想吃什么鱼。赵主任不假思索地说,草鱼。刘乡长就喜欢吃草鱼。赵主任是要经常陪刘乡长吃饭的。王村长心中暗喜,却问,刘乡长怎么喜欢吃草鱼呢?赵主任说,只记得刘乡长第一次吃草鱼的时候说,草鱼吃草,我们当干部的也要吃草,做一头为人民服务的吃草牛啊!
王村长回到村里,吩咐说,把鱼塘里放满草鱼,刘乡长爱吃草鱼,有着名言警句呢。不几日,刘乡长来村检查工作,检查完毕,王村长盛情邀请刘乡长钓鱼。刘乡长犹豫片刻,盛情难却,接受了王村长的邀请。来到鱼塘,早有人支好了渔竿。刘乡长见了,紧走两步,一屁股坐下来全神贯注地钓起鱼来。鱼塘里的草鱼已是饿了两天,哪有不争抢咬钩夺食的道理。于是,刘乡长的渔竿就上下翻飞忙得不亦乐乎,一条条草鱼摇摆着被刘乡长从水中拽了出来,直钓得刘乡长目光闪闪、面色红润,不一会面前的水桶就装满了草鱼。早有人拿了草鱼去做熟了,刘乡长钓够了,自然要把酒吃草鱼了。喝酒吃草鱼,王村长就想听听刘乡长的草鱼吃草干部也要吃草当牛的名言警句,可王村长始终也没听到刘乡长的那句名言。酒足鱼饱,刘乡长喷着酒气醉红着脸拍了拍王村长的肩膀,重重地说了句好。王村长心里欢喜不已,对刘乡长说,过几日乡长还要来检查工作。刘乡长点头说,来,一定要来的。
只过了两日,刘乡长就来检查工作了。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刘乡长每隔一两日就要来村里检查一下工作的。这日,酒至半酣,吃鱼半饱,刘乡长喝了一口鱼汤说,草鱼虽好,只是这汤味不如鲫鱼鲜美呀!
刘乡长一走,打着酒嗝的王村长立即吩咐道,捞净草鱼,放入鲫鱼。
过了几日,王村长打电话给刘乡长,请刘乡长来检查工作。刘乡长欣然而至。工作检查完毕,自然是钓鱼,刘乡长一竿而起,钓上来的竟是鲫鱼。接连钓了几条,都是鲫鱼,刘乡长就望了一眼一旁的王村长,目光赞许地笑了笑。王村长便从刘乡长的目光中感受到了如同喝了一口鲜鲫鱼汤般的让人飘然。
钓了一段时间的鲫鱼,喝了一段时日的鲜鲫鱼汤,在王村长感到了鲫鱼汤不那么鲜美可口的时候,刘乡长这日指着鲫鱼说道,鲫鱼汤味虽美,但营养并不是最丰富的,要说营养丰富的鱼呀,还得是甲鱼,那可是大补的鱼啊!
刘乡长一走,王村长立即吩咐,捞净鲫鱼,放入甲鱼。有村干部担忧地说,甲鱼可不好钓哇!王村长翻了一下眼睛说,难道甲鱼比人还聪明吗?村干部笑而无语,捞净鲫鱼放入甲鱼。
这一日,已吃了多日甲鱼的刘乡长喝得有些醉了,用筷子敲打着盘子里的甲鱼壳大着舌头说,甲鱼虽好,只是不尽如人意呀!王村长和几个陪同的村干部亦是微醉了,王村长一挥手,豪情万丈地说,刘乡长您说,您还想钓什么鱼?刘乡长一声长叹说,我钓了大半辈子鱼了,还从来没钓到过美人鱼呢……
王村长和村干部们手中的酒杯全掉在了地上。
善意的欺骗
孙玉亮
邻桌那个叫苏小雪的女孩,郑宇留意她已经很久了。这不仅是因为苏小雪漂亮又大方,更重要的是她叠的纸鹤,像一只高傲的白天鹅,美丽极了。
郑宇在离家很远的一所寄宿制中学读书。他为了引起苏小雪的注意,费尽了心思。郑宇在班里口口声声地说,父亲办着大型养殖场,家里不光有钱,还有一辆很不赖的轿车。
然而,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父亲不过是在家里养了几十只兔子,养兔子完全是为了贴补家用。郑宇之所以敢大言不惭地当同学们的面吹牛,是因为同学中根本没人知道他家的底细。
于是,爱慕虚荣的郑宇就常常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向父母要钱。值得庆幸的是,每次开口,父亲都满足了他的要求。
郑宇用从家里要来的钱,买时尚衣服,请哥们儿吃饭,给同学送礼物……他俨然把自己包装成了“公子哥”的形象。
这个星期天,恰好是郑宇的生日。郑宇跟哥们儿说,明天是我的生日,我想摆一个生日宴,大家可要赏脸啊。几个哥们儿听了,齐喊一声“耶”,然后击掌相庆。
郑宇扫了一眼正在看杂志的苏小雪,然后走上前去,特意向她发出了邀请。苏小雪撩了撩飘飘的秀发,忽闪着明亮的大眼睛望着郑宇,说:“我怕是没空。”对于苏小雪的一口回绝,郑宇一点儿也没觉得难堪,因为他的真实用意不过是想在她面前炫耀一下而已。
生日那天,郑宇早早地去了饭馆。在厨房实地察看了半天后,他咬着牙点下十个菜。
郑宇独自待在小包间里,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已快十一点了,哥们儿却一个也没来。他本想打电话催一催,可班里就他和苏小雪有手机,苏小雪已说好不来了,给她打电话,显然不合适。
郑宇正左顾右盼,手机突然响了。
电话是一个哥们儿用公话打来的,他说大家都不来了!郑宇急了,忙问为啥,哥们儿说他们都去了图书馆,实在是赶不过去了。哥们儿连声说对不起,然后匆忙挂了电话。
郑宇呆呆地坐在包间里,傻了眼。许久后,他才想起赶紧退菜。
郑宇急忙问服务员:“菜炒了吗?”服务员以为客人催菜,赔笑说:“就剩两个没炒了,马上就好。”郑宇大声喊:“快退掉没炒的菜!”
服务员用怪异的目光瞅了郑宇一眼,然后扭着腰,嘎登嘎登地走了。
香喷喷的炒菜齐整地上来了,郑宇怔怔地望着满桌子的菜肴,不知道咋办才好。“这帮兔崽子,说不来,就不来了。”他愤愤地骂了一句。
郑宇正左右为难,手机又响了。让他意想不到是,电话竟是父亲打来的。郑宇已有一个月没回家了,猛听到父亲的声音,心里禁不住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父亲说他进了城,顺便来看看郑宇。
郑宇猛然想起,自己虽然经常约同学到饭馆吃饭,可他却从没见父亲到饭馆里吃过一顿饭。“父亲来得真是时候,这些菜正好派上用场。”想到这里,郑宇急忙说:“爹,我刚领了奖学金,今天我请你到饭馆好好吃一顿。”郑宇把饭馆的详细位置在电话里告诉了父亲。
学校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奖金,父亲是知道的。不过,说这话时,郑宇的胸口像揣了一只兔子,怦怦乱跳。
不一会儿,父亲来了,一见到郑宇,他就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娘让我来看看你,顺便给你送点钱来。”
看着满桌子的菜,父亲憨笑着说:“就咱俩,咋还点这么多菜?”郑宇喃喃说道:“今天……咱多吃点。”父亲欣喜地望着儿子,不停地夸郑宇有出息。
郑宇望着浑身沾满泥土的父亲,埋怨道:“你进城来,咋没换件干净的衣服?”父亲笑了笑,说:“我来城里卖了几只兔子,身上的土都是兔子给弄的。”
郑宇望着土里土气的父亲,暗自庆幸,那帮哥们儿幸好有事没来,要不,这丑可就丢大了。
可不知为什么,那顿饭,郑宇没一点儿胃口。两人吃完时,桌上的菜剩下了一大半。父亲说,把剩菜带回家吧,这些菜你娘准爱吃。郑宇听了,点了点头。
晚上,郑宇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她一个劲地夸郑宇:“听说你领了奖学金,还请你爹去饭馆吃了饭……”郑宇木木地接听着母亲的电话,胸口像是被人掏空了似的,难受极了。
那晚,郑宇的泪水打湿了一大片枕头,他下定决心要撕掉身上那层虚荣的面纱。
第二天,郑宇刻意地换了件很陈旧的衣服,他的举动立即招来舍友们异样的目光,郑宇没做什么解释,只是尴尬地笑了笑。
在去教室的路上,郑宇遇见了苏小雪。郑宇惊讶地发现,一向穿着讲究的苏小雪,竟也穿了一套样式已经落伍的运动服。
苏小雪见了郑宇,脸微微一红,然后把一只雪白的纸鹤递给他,说:“生日快乐!”说完,她扭头跑了。
郑宇如获至宝地收起纸鹤,并把它永远地珍藏了起来。
以后的日子,郑宇把精力都用到了学习上,每学期他都领到了奖学金。
两年后,郑宇和苏小雪双双考取了重点大学。在郑宇收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天,他意外地接到了苏小雪的电话,苏小雪说她要感谢郑宇的父亲……郑宇怔怔地愣住了……
见郑宇沉默不语,苏小雪问:“难道你没拆开那个纸鹤?……”
接完电话,郑宇取出那年苏小雪送他的纸鹤,拆开后才发现,上面写着一篇日记:
为了引起一个爱打扮男孩的注意,我也爱打扮了。
可是,今天我见到了男孩的父亲,一个质朴、善良的农民。在男孩生日这天,他背着兔笼,来到学校看望男孩。而男孩却去了饭馆,准备他所谓的“生日宴”去了。
当男孩父亲朝着学校的公告栏走去时,我偷偷地在“奖学金发放名单”上临时填上了男孩的名字。之所以这样做,我是怕这位远道而来的父亲失望和难过!
果真,男孩父亲在“名单”上看到男孩的名字时,兴奋得哭了。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我可是从来没领过奖学金啊!旋即,我想到了不久前刚下岗的爸爸……
郑宇终于明白了那年哥们儿缺席生日宴的真正原因,原来,父亲已提前去学校找过自己,哥们儿已知道父亲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郑宇知道在懵懂的中学时代,自己曾丢失过最美好的东西。然而,十八岁生日那天,因为一个善意的欺骗,郑宇和父亲才共度了一个完美的生日午餐。正是十八岁的生日宴把自己从迷茫中救赎出来。
郑宇泪眼模糊,一时间,竟不知是该感谢父亲,还是该感谢那个替他圆谎的漂亮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