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4800000009

第9章 你的身体你不知道——躯体形式障碍(1)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作为波普艺术最有名的开创者之一,在电影、绘画、摄影等多个艺术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然而他也是被疑病症所困扰的人。在他的私人日记中经常可以发现关于对怀疑自己得了不同疾病的记述,认为自己患有脑瘤、癌症、艾滋病的焦虑和恐惧时常萦绕着他。然而事实上,这一阶段的他的确是健康的,至少并没有遭受他所认为的那些严重的病症。

“心病”往往也能反应到躯体上

如果让我评选影视剧中最落俗套的常见台词与情节,那以下的一幕必然入选:(悲伤音乐起)病痛缠身的主人公轻轻摆手,微微摇头,眼含深情,断续无力地说:“别忙了,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此处省略交代后事的几百字。“我的身体状况我清楚”,这恐怕也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所持有的想法,当然,这其中包括一些坚持认为自己身患重病的朋友。

可是,你的健康状况真的如你所想吗?夏女士曾是坚信自己“命不久矣”的一员。这种想法来源于一年前一次偶然的不适,她忽然感受到自己心脏跳得异常得快,且胸口发闷,呼吸不畅。于是她开始认为自己的心脏功能出了问题,立即赶到医院进行检查。但经过当地几家医院的细致检查,医生们给出的都是一致的答复:夏女士的心脏功能并无异常,且身体健康。这样的结果并没有让夏女士安心。她坚持认为她感觉到自己的诸多不适,觉得她的心脏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开始抱怨当地的医疗水平较低,医生不负责任,居然查不出她这样的重症病患。此后,她便去外地更权威的医院求诊,可半年的时间、辗转十多家医院的结果都与原来医生的说法一样,她并没有患心脏病。然而检查结果看在夏女士眼里却是另一种效果,她开始担心自己的病已是不治之症,所以众多医院都不肯收治。这让她越想越害怕,同时觉得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快;她也经常头晕,甚至有时出现站立不稳的情况。而这些情况使她更加相信,自己就是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叙述到这里,许多朋友可能已经想到,对于夏女士,医院里心内科大夫能给出的客观答案都是相同的,而心理咨询师或许能为她提供更多的帮助。夏女士当然没有病,她的心脏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不过,她也确实有“心病”,心理学上,将此称为疑病症(hypochondiasis)。

疑病症,顾名思义,是患者真实身体状况良好,却坚持认为自己有某种(当然,也或许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一种现象。疑病症的患者通常来说具有两个明显特质,其中之一是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器官过度的关注,导致对某种严重的病症的极度焦虑或是恐惧。

他们中的有些人因为感觉眼前仿佛总是有小虫或者斑点飞过,并且自己转动眼球并不能使那可怕的小黑影消失,而怀疑自己患了难以治愈的飞蝇症;有些人因为经常咳嗽而认为自己得了肺结核;更有甚者竟然声称能感觉到自己肠胃的蠕动不正常(诸如此类的内脏活动一般人并不能轻易察觉)。

总而言之,几乎任何一种微小的躯体不适都可能被疑病症患者无限放大。所谓关心则乱,过分的关注也自然导致了疑病症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变化异常的敏感,而敏感度提高后就更容易察觉到哪怕是细小的不适,这又给焦虑的疑病症患者提供了自己“病情加重”的“证据”,这只能让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此一来,恶性循环的怪圈形成,继而草木皆兵,一发不可收拾。但请注意,即便身体稍有不适是真的,但他们的健康状况绝不是疑病症患者所想的身患绝症,因为经医生诊断,他们在生理上确实是健康的。也就是说,疑病症患者在自己的观念里错误地解释了自己的躯体反应。

事实上,即便不是疑病症患者,我们任何人也都有可能被自己的感觉器官所骗,且这种事情时常发生。如果你对这段题外话感兴趣,不妨来验证以下一项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就当是看了这么久的文字,适当活动和轻松一下:如果有一个人在你的手腕处快速轻轻地拍六下,然后再在你的肘部快速轻轻地拍三下,那你一定会有一种好像有一只小兔子从你的手腕处跳到了你的肘部的错觉,并且你会觉得这只兔子在两个位置之间的某处停顿了一下。我猜,现在一定有朋友在轻拍自己的手腕和肘部,动作快得已经拍完了。怎么样?没感觉?和我当初一样。但这并不是心理学家在骗人,而是这个实验是要有条件的,它需要有另一个人在0.4秒内完成在你腕处六下肘部三下的九连拍。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有这种错觉的体验,找个手轻些的朋友再试一次吧。

在此加入这段插曲,只是想向朋友们说明,由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我们常会产生与生理上的真实刺激完全不相同的错觉,这是正常的现象。而疑病症患者对躯体反应的错误解释和联系程度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正常反应和判断,他们过分地焦虑自己的身体,同时因为身体的小不适而认为自己得了严重疾病。并且通常来说,疑病症患者的疑病症状会至少持续六个月,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正常的社会活动都会受到疑病症的严重干扰。

除了十分焦虑地将自己身体的轻度不适和极为严重的疾病紧密联系之外,疑病症患者的另外一个明显特征是他们根本不认为自己的焦虑是多余的,是根本没有道理和依据的,仍然自顾自地坚持着上述莫名其妙的错误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向医生求证,而无论多少医生给出他们是非常健康的诊断,也不会消除他们的焦虑、让他们相信自己确实没有患有严重疾病。还记得之前提到的夏女士吗?她便是很好的例子。在她的观念里,一家医院的检查结果不可信,要去多家医院,而即使所有医院都给出“一切正常”的诊断结论,她也不会相信自己真的没病,还会继续去寻找更好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检查。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人得上这种既折磨自己的身体与精神、又消耗自己金钱的疑病症呢?与许多其他的异常心理问题一样,疑病症也并非有单一的病因。不同的疑病症患者有不同的发病原因,而从不同的疑病症患者身上又可以归结出几个共性的导致疑病症产生的因素。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作为波普艺术最著名的开创者之一,在电影、绘画、摄影等多个艺术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然而他也是为疑病症所困扰的人。在他的私人日记中经常可以发现关于对怀疑自己得了不同疾病的记述,认为自己患有脑瘤、癌症、艾滋病的焦虑和恐惧时常萦绕着他。然而事实上,这一阶段的他的确是健康的,至少并没有遭受他所认为的那些严重的病症。而他所经历过的真正的距离死亡之门仅一步之遥的可怕事件,是1968年因枪击而导致的重伤。幸运的是,经过治疗他捡回了一条命,但不幸的是,这次事件让他对自己的身体格外地关注,并且产生了一种非常僵硬但十分扭曲的健康观念,他认为只有躯体没有任何的不适才能算是健康。这显然加重了他的焦虑和紧张,任何一个细小的身体不适都成为他推断自己身患重病的依据,从而使他饱受疑病症的困扰。从安迪自身的情况来看,他的疑病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重伤,也就是躯体疾病后的虚弱状态而引发的。而从疑病症的临床案例统计分析来看,确实有大约30%的患者曾经经历过比较严重的疾病,从而诱发了他们对于自己身体健康或躯体某一部位的过度关注,继而导致疑病症。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疑病症患者并没有经历过任何器质性病变和严重的疾病,既然他们并不是因为真正的疾病而留下心理阴影,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怀疑自己健康的身体呢?我们或许可以从心理特征分析的角度窥探一二。

在对疑病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很多患者具有相似的特质。疑病症患者通常在神经质、偏执性和强迫性这几项上得分较高,表现明显。简单地说,他们具有敏感、多疑的特点,并且容易固执己见,并不轻易采纳他人的观点和建议。从上面对疑病症症状的描述,并不难理解疑病症患者的这些特点会促使他们发病。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受暗示性强的人往往也比其他人有更大的风险患上疑病症。受暗示性强的人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和自身体验的影响,而一旦身体出现一些不适,这些不适感马上会成为他们联想和自我暗示的基础,从而认为自己真的患有某种疾病。

对心理学有过一些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很多心理疾病同生理上的疾病一样,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人患有某种心理疾病,那么这个人患有同样的心理疾病的风险会比没有家族病史的人高,而患病的风险究竟会高多少,是根据不同的心理疾病而有所不同的。就疑病症来说,目前并没有研究证实遗传因素会参与个体发病,但却有调查显示疑病症可能有家族性。当然,这并不是说疑病症具有家族遗传性。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由于个人生活在家庭环境当中,而当家中有疑病症患者时,疑病症患者的易于焦虑和对躯体过分关注的疑病症状会对常与他们接触的家庭成员产生影响,使家庭中的其他人也较为敏感,容易对自己健康的身体产生怀疑。

除了家族中确实有疑病症患者之外,家庭环境对于疑病症的影响还不止于此。不妨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C先生的情况。

大约一年前,C先生因为经常加班而感觉到十分疲劳且精神压力极大。一天夜晚加班时忽然感到有一股血气向颈部和头部涌来,当时便觉得头痛欲裂,疼痛难忍。再想到近期媒体报道的过劳死的事件,C先生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怀疑自己脑中长了一个瘤,压迫神经,才会导致头疼颈痛。第二天一早便去医院就诊,但医生检查后只说他身体健康,脑部也并没有异常,只是最近加班太多,要注意休息。在得到这个答案后C先生并不放心,不仅接连去了其他几家医院就医检查,而且常常自己查阅相关书籍。一个月之内,反复求医的C先生做了心电图、脑电图、胸透等等各项检查,各项指标都显示正常,但是他自己却觉得自己头疼的症状没有减轻,而自己也一定得了脑瘤。在去了多家医院无果的情况下,C先生终于接受建议,来到一家心理咨询机构。

只看C先生的上述情况,那他与我们之前所介绍的夏女士的症状基本上相同,属于疑病症的患者,而通过咨询师的了解,C先生更多的与他的疑病症相关的背景信息逐渐地清晰起来。

咨询师:能聊聊你家里的情况吗?

C先生:哦,我的家里,我爸爸已经得冠心病很多年了,而且发病的时候非常可怕,他看上去特别痛苦,出汗,喘气很困难,完全像虚脱了一样。

咨询师:您父亲有很严重的冠心病?

C先生:嗯,是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以初中开始我就经常在姨妈家住,我和他们一家相处得还好吧,但是……怎么说呢,我终究不是姨妈的孩子,他们虽然对我很好,但我心里总是小心翼翼的,怕做错事,所以我很小心,也经常偷听他们说话,怕他们说我不好。可能挺敏感的吧。但我真的不是特别喜欢回家。

咨询师:是不喜欢回自己的家?

C先生:对。因为我特别害怕看到我爸犯病的样子,太痛苦了。我有时候想,我这辈子可千万不要得这种折磨人的病,一定要健健康康的。

咨询师:所以您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吗?

C先生:是啊。我坚持定期做身体检查的,还是挺担心自己得病的,而且只要有不舒服我就马上会去医院看大夫的。不过没想到这次还是这么严重……

好了,我们在这里停一下。从C先生自己介绍的这些情况来看,他的性格中无疑有多疑和敏感的一面,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他患有疑病症的原因应该与他的这种心理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而更为关键的是,从他的描述中我们知道,虽然C先生自己并没有得过重大的疾病,但他的父亲却饱受疾病的折磨,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我们将思路稍稍收回来一下,重新来思考一下疑病症和家庭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或许C先生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家族中的重病患者会让家族中的其他人提高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度,时刻对自己的身体不适保持着相当高程度的警觉,这是增加患疑病症概率的可能因素之一。如果我们再思考的多一些,我想会有朋友想问这样一个问题:有人因为家族中有人得重病而影响到自己,使自己特别关心身体健康情况并对某种疾病特别焦虑,那如果得病的人不是家族中的人,只是朋友或者其他人,是否也会产生一样的影响呢?的确,如果一个人的童年生活中频繁地接触到某些重症疾病的患者,那么即使这个患者不是家族中的成员,只要儿童对这种疾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那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影响孩子,使其成年后更容易患上疑病症。

提到孩子,在这里我们要特别说明一下,儿童是很容易表现出一些与疑病症状相似的行为,因为他们常常会说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很疼痛,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任何病症。好吧,我们也不能直接断言孩子根本就没有不舒服,或者揭穿他们在逃避上学或者其他不想做的事找借口。只能说,遇到这种情况,请家长朋友们根据实际情况冷静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只能说,请家长不要担心自己的孩子是疑病症的患者。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这只是儿童心理应激表现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不会在孩子长大后发展成为疑病症的。

至此,我们已经提及了疑病症的主要特点和几种可能导致疑病症的因素。或许你正在为身边某个认识的人对号入座。那我们能够如何帮助疑病症患者呢?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领域,认知行为疗法对疑病症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疑病症患者将身体的不适感和重症疾病错误地联系起来,是疑病症产生的关键一环。所谓擒贼先擒王,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疑病症的方式是试图打破这个错误的联结观念。疑病症患者会适当接受一些训练,比如咨询师会交给患者一些更好的控制注意力的方法,而疑病症患者通过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怀疑患病的躯体部位,并产生相应的他们之前所相信的“症状”。

同类推荐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北大的莘莘学子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无不书写着时代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些不仅仅是源于北大的教学理念,教育精神,更是北大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素养。正是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让北大人傲立潮头,建功立业。翻开这一本书,它将带你走进北大的精英泰斗之间,在北大林立的名人经历间穿梭,领略北大人成功的风采。本书结合北大名人的语录,深入浅出的剖析这些成功者的心理历程,找出成功背后的心理脉络与渊源。指导读者通过阅读,感受和领悟北大人的成功经验,并能够用这些经验指导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将平凡的人生打造的不平凡,将生命的精彩从心底绽放。
  •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你是否渴望了解任性复杂的根源,洞察人的心理从而建立威信,施与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运用不露痕迹的心理战术,让你轻松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朋友、亲人、陌生人等的相处,迅速化敌为友,结交死党,让你拥有超强人气,成为终极赢家!
  •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不同的动因驱动下旅游者的知觉、情绪情感、态度、个性、社会心理,以及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特点、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维护等内容。
  • 心灵暗礁

    心灵暗礁

    本书从人性弱点入手,用轻松的笔调,有趣的故事,典型的案例,娓娓道来,揭示了人性中灰暗的心理奥秘,引导人们改造自我,塑造健全人格。
  • 开心心理学600问

    开心心理学600问

    本书摒弃了以往心理学书籍中那些长篇大论,而是将心理学知识精妙地融汇在一道道题目中,通过答题的形式让你在开心问答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心理学知识。读完本书,你就会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了解人们每个行为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
热门推荐
  • 嫡女翻身

    嫡女翻身

    欺负我?当我还是原来的慕容曦么?告诉你我叫陌狐。既然都这么狗血的穿越了,再狗血一点又何妨?且看嫡女如何翻身,一手遮天。皇帝算什么?见了我不还是得低声下气。当然,这是后话,此文属于女强文,美男排队站好喽~此文纯属虚构。
  • 【完】嗜血冷少好霸道:女人,你被捕了

    【完】嗜血冷少好霸道:女人,你被捕了

    为了还债,她把初夜给了他!她的不屑让他发誓要她这辈子都忘不了他!他霸道的将她牢禁,一次次的肆虐!她说:我怀了你的孩子!他说:打掉她!发觉自己爱上她,他开始对她百般宠溺,为了得到她,他不顾一切的霸占和掠夺!她生下孩子却失踪了,再次相遇,她已经是黑道老大的女人!
  • 穿越之昭玉薇清

    穿越之昭玉薇清

    夏季的一个夜晚,25岁的轻灵少女白亦薇在黑暗的河边失足落水,殊不知此河正是古今时代的联系所在,随身携带的灵石在沉寂了20年后首次显现了它真正的力量,打开了时空隧道,由此将她带入那个与她有着牵连的时代。在几百年前的时空中,两位绝色男子陆续与她展开相遇的奇迹...白衣如仙的玉堂,俊逸脱俗南侠,她会有怎样的选择?
  • 夏有依米:花未漾

    夏有依米:花未漾

    一枚芯片牵扯出二十年前的一场阴谋,他们的相遇是精心安排,还是偶然的相遇,从未曾后悔认识你,只怪自己用情太深,三年的时间都没有把你忘了,难道真的是和她的名字“依米”一样,只能拥有瞬间的绚烂,转瞬即逝的爱吗?可她只想择一人白首……
  • 穿越时空的亚瑟王

    穿越时空的亚瑟王

    “你的梦想是什么呢”银发红眼的少女问道。“我,要成为王”金发红眼的少年回答道。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立足学校教育与管理,理论结合实践,是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校长、老师们集思广益、辛勤笔耕的结晶。注重实际,使学者学了感觉有用,确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得上;针对性较强,主要面向师范生和一线中小学老师;与实际结合紧密,尤其与“新课改”联系密切。
  • 璇天劫

    璇天劫

    男主罗天穿越重生,来到“神秘新大陆”,发现人族惨遭淼族奴役,而男主的身体也因为时空隧道而发生“异变”。看男主如何在“金手指”的帮助下,扭转乾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如何翻云覆雨,扭转乾坤。带领人族重新崛起,走出地球迈向宇宙,重新站在宇宙之巅。
  • 抑郁症自愈疗法

    抑郁症自愈疗法

    本书独特的思维视角、全新的观念,引导人们由被动医疗转向主动自愈。既然“病由心生”,那么自愈也必然要“从心开始”。《抑郁症自愈疗法》强调只要能突破思维定势,改变你对生活的态度,就可以发现自疗抑郁症的“支点”——快乐。《抑郁症自愈疗法》根据亚弗列德·阿德勒的研究报告,以及心理学、行为学、精神神经免疫学等多学科的智慧,并结合著者30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20多种自疗方法,适于所有希望远离抑郁症的人阅读参考。
  • 千兵一卒

    千兵一卒

    这是一个八零后的随性笔记,不太想限制自己的写作题材,随笔、小说、推理、舞台剧,让随心所欲的笔任性的落到每个齐齐整整的方格中。想到写到,我们念着、想着、体会着活着的理由;说着、论着、举证着活着的证据;拼着、挤着、奋斗着活着的价值;走着、看着、留恋着活着的印记;却混着、醉着、挥霍着活着的定义,有人衣帽鲜亮,就有人灰飞烟灭,如同定义符般的降生、离世,也如同烟火般的路过人间,几千年的奋斗,我们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不光是发达了舌尖的味觉吧,看到、想到的东西,却总有一种无处安放的无奈。于是顺应了时代进化论的我,要在这充斥着图片和影像的矩阵中,留下一方文字的净土,用以安放我想到写到的记忆,祭奠我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