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4100000003

第3章 把手摊开(3)

这世界上总有些女孩长大之后爱上了不该爱的男人,哭着指责那些负心人。可在玩具的世界,这是我们所有玩具的命运——被爱,然后被遗忘,被抛弃。保持微笑,不埋怨。有趣的是,最近人类还为这种抛弃行为找到了新的高尚理论。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断舍离”,据说是勇敢抛弃不再需要的物品并轻装上阵的仪式。

这些人打开衣橱,寻找可以抛弃的物品,通过清空来获得仪式感的轻松。可能我的主人也想得到这种豁然开朗吧,如果我被抛弃让她这样轻松,那我也就欣慰了。可是,她一定会再买许多不需要的东西,未来必将再次抛弃那些她未能好好拥有的物品。虽然她最后把我扔进了垃圾桶,虽然她注定在消费欲望和渴望轻盈的仪式感中折腾,我愿她幸福。大约爱就是这个样子:我知道你多么寡情,可我还是祝福你。毕竟我们有过曾经。

人们的喜新厌旧在玩具身上太明显。如果用玩具的第一人称来写跳蚤市场的历史,估计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或者一部控诉人类如何负心薄情的血泪史——它如何从这一家被卖到那一家,每年又如何再被摆出来卖掉,如何与兄弟姐妹相聚又失散,它又如何始终保持微笑。日落之后,跳蚤市场散去,垃圾桶里除了快餐的餐具,就是玩具。

想起从前看过的电影《玩具总动员》(Toy Story),每个玩具对主人都是百分百的倾心付出,而玩具的主人往往和玩具没有一生一世的长情。如果指责玩具的主人“喜新厌旧”,这真是不恰当的,要指责的不是消费者,而是营造了这种消费思维的整体环境。这个消费社会的基础就是不断地购入新的产品,代表过去的杂物(也包括玩具)堆积到一定程度时,被清空出局是必然的结局。这个时代的广告真是自相矛盾:总是在画面上显示新奇,让人心生向往,却从不教人珍惜,而是不断鼓励人们购买更新的、更大的、更贵的、更快的。

面对消费品薄情寡信的人们,在生活中也会渐渐遗忘人的价值吧。如何让一个不好好尊重物品的人去尊重一个人呢?人面对世界的时候,态度总是一致的。我始终记得有一次在国内旅游,当地的老妈妈拿出细心缝制的荷包来卖。同去的几个老妈妈不停地杀价,到最后那个当地的老妈妈简直要哭了。荷包的做工细致美丽,一针一线里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可是对于游客大妈而言,这不过是另一件战利品。如何珍视人的价值,如何珍视一件物品中的生命和情感,这个鼓励无止境消费的社会从不探讨这个问题,被扔得一地的玩具们却深深明白这样的伤害。

扔去一些觉得明年也不可能卖掉的旧玩具,捐掉一些实在很旧的衣服,余下的原封不动,把摆出来的东西再收回箱子,放回地下室去。等到明年再拿出来晒。于是跳蚤市场年年开,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出来晒晒,逛逛,交换一下仓库里的老物件,抛弃一些本就遗忘在地下室里的过去。

每个家庭都有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每个家庭的地下室里都埋藏着被遗忘的过去。这个《绝望主妇》式的句子,同样可以用在跳蚤市场上——每个家庭都有需要抛弃的过去,他们会发现自己曾经看重和珍爱的事物,在跳蚤市场上一文不值。

悲伤时,请微笑

“1912年的维也纳,年轻美丽的奥地利公主丽莎爱上了中国王子苏崇。因为苏崇被选为中国首相,必须回到中国。丽莎义无反顾地追随着他来到了中国。她和中国的宫廷生活格格不入。为了遵从传统,苏崇必须另娶四个妻子,这让丽莎伤心欲绝。在微笑的国度里,爱情将何去何从?”

在德国很难得看到中国题材的戏剧。这部写于1929年的轻歌剧《微笑的国度》,一上演就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成功,80年来在世界各地一演再演,成为了艺术经典。

和导演海伦·麦考芙斯基(Helen Malkowsky)的相遇是在明斯特,她在德国纽伦堡剧院担任导演多年,这次来明斯特担任《微笑的国度》的嘉宾导演。在剧院旁的小咖啡馆里,我和她,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喝着下午茶,微笑着聊这部《微笑的国度》。

“为什么人们会对一则80年前的故事有兴趣呢?”我问。

“首先因为音乐,这是雷哈尔的音乐。他是轻歌剧的巅峰人物。”海伦说道。“雷哈尔喜欢普契尼,一直想写严肃的歌剧。所以《微笑的国度》是唯一一部以悲剧结尾的轻歌剧。其他轻歌剧都是喜剧,必须要滑稽好笑。所以现在人们还这么喜欢《微笑的国度》,因为它是唯一的一部,最特别的一部。另外,这个故事的核心很简单:爱和关系。这是一个人人都能看懂的故事。”

去看戏的时候,我本来期待着看一出德语版本的还珠格格,看看这个奥地利公主在中国的宫廷里掀起了怎样的风波。没有料到,这不是一部喜剧。

王子苏崇当然爱着丽莎,特地千里迢迢找来了奥地利的葡萄酒,与她共享。可他必须去结婚,另娶四个王妃。最糟糕的是,他没有告诉丽莎。丽莎兜兜转转地知道了,她觉得这是对爱情的背叛。苏崇辩解说那不过是形式上的婚礼,他的心里只有丽莎。

“我的心里真的只有你,其他人不过逢场作戏,那不过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你能明白吗?”千百年来,委屈的男人们的台词居然毫无变化。他们苦恼,女人不理解也不配合他们的工作。

“如果我们之间有真正的爱情,你怎么可以爱着我去娶别人,还瞒着我?”千百年来,受伤的女人们的台词也没有什么新意。她们心碎,男人不懂爱的唯一性。

和所有陷入僵局的关系一样,丽莎和苏崇陷入冷战。两人在彼此伤害中陷入深深的痛苦。丽莎打算离开。苏崇出于自私也出于爱,把她软禁起了来。宫廷深似海,丽莎无从逃离。

“为什么雷哈尔要以中国为背景来写这个爱情故事呢?”我问海伦。

“因为中国充满了异国情调,一方面很有趣,一方面也很让人害怕。丽莎害怕去中国,苏崇也害怕去维也纳。但是他们都是勇敢的人,所以就让自己进入了另一个文化中去。敢于到另一种文化探险的人,必须要有勇气,还需要天赋。彼此互相吸引的人最后不能在一起。所以这是个悲剧。”

导演海伦的脸上有美丽的皱纹,她用女人的阅历诠释着这出戏的核心:“这是关于两个拥有强大自我的人想扞卫生活理想的故事。

丽莎和苏崇都是自私的人。两个自私的人相遇了,没有人肯让步。

他们都努力过了,越努力,越受伤。很相爱的人在对彼此的期待中渐渐失望灰心。”

竭尽全力却不得不失败的关系是艺术的源泉。伟大的作品写的都是关于费尽气力也无法成功的故事。在《罗密欧和朱丽叶》中,那么努力相爱也无法在一起,那是家族仇恨成全的悲剧。在《包法利夫人》中,虚荣的文艺女子那么努力去接近一种理想生活,一切陷入徒劳。

即使相爱,即使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丽莎和苏崇依然要面对男女关系的真相:原来你想要的生活和我要的不是一个样,原来你能付出的和我的期待相差那么远,原来我的牺牲对你来说那么微不足道,原来一段关系中只有爱是不够的。

深爱着丽莎的二号男主角古斯塔夫伯爵从奥地利来到了北京,帮她出逃。出逃路上,苏崇带兵追到。两人狭路相逢。

戏剧的高潮在不得不面对的矛盾激化时来到。每个人咏唱着心声。苏崇望着丽莎,她的脸苍白,他表情悲痛。她去意已决,他低下头,缓缓地坚定地说:“你走吧,我给你自由。”他爱她,所以给她自由。

两个相爱的人儿从此不再相见。他们微笑着说再见。悲伤时,请微笑。一段关系无解,不是任何人的错,那么我们就把悲伤藏在心底。微笑着,说再见。

帷幕拉起,所有的观众站起鼓掌,为苏崇,为丽莎,为这段无法善终的爱情,为一切努力过却失败了的情感,为永远在为爱努力的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我们。

“我的心里只有你。

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就像鲜花不能没有阳光的亲吻。

你是我最美的歌曲,因为这歌盛放自挚爱。

再说一次,我唯一的爱,再说一次,我爱你。”

关于这首歌,有个让人动容的细节,当年写下这样动人歌词的音乐家是个犹太人,叫做弗里兹·洛纳贝达,他被抓去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死于1942年。他的资料上写着:“他可能是被打死的,也可能是在毒气室死去的。”

请歌咏爱情,因它从不长久。在能够歌唱的时候,请尽情歌唱。

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刻你的歌声会戛然而止。曾写下这首爱情香颂的手在焚烧炉里消逝。

怕是因为没有爱

我知道她要去哪里。

她和我同路,她在那一站下车。她布满褐色斑纹的手颤巍巍地捧着鲜花,脸色平静安详。今天天气如此好,她要去和思念的人说一会儿话。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她的目的地是Kreuzberg,那里有全城最大的墓地,她思念的人在那里的某处深深地埋着。她已经不再在墓前哭泣,她会用手指拭着嵌在墓碑上所刻的年月日,她会轻轻地再轻抚一遍那个魂牵梦绕的名字,她会抬头看看蓝天,微笑着对他说:“今天天气真好,和认识你的那天一样。”

如果是在网上查看,或者翻阅随便哪一本关于波恩的旅行指南,Kreuzberg是经常被推荐的景点。对于旅游者,那里是可以俯瞰波恩全城的最好观景处,而且山上的教堂也有六百年的悠久历史。当初没车没路的时候,都是靠了信徒们辛辛苦苦搬了很多砖头上山才建造起来的。

Kreuzberg直接翻译成中文,就是“十字架山”。可以想见,这山上的确有那么多的十字架。以教堂为分界,山的一面是波恩最贵最好的别墅区,山的另外一面是全城最大的墓地,是十字架的森林。这是这个城市的人们心中对死者的尊敬:在风景最美的地方,请安息。

在波恩读语言学校的时候,语言学校恰好是Kreuzberg教堂的产业。语言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就把学生宿舍直接安排进了修道院。

于是就开始了一段意外的修道院生活,开始每天和修女神父们一起吃饭,日子也颇为新鲜。每天上午吃完早饭,我就要步行20分钟穿越这片森林到山脚下的语言学校上课。如果天气好,一路上就总是会碰见各种各样来山上思念亲人的人们。有的手里捧着鲜花,有的推着婴儿车,有的拿着玩具在墓前轻轻放下。

安息在那里的人们不受任何打搅,连公交车也停在山脚下,人们只能步行去墓地。墓地连绵不断,墓碑上的名字有些已经模糊。

我只在白天走过这条穿越墓地的路,夜晚总是坐车,从山的另外一边绕道而行。

一起上语言班的同学里有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在一次纪念活动中,他在凌晨时分背着巨大的木制十字架默默地穿过墓地,他说那是为了体会当初扛着十字架的耶稣的苦难。

“在墓地之间走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很静谧,很黑,只有自己的呼吸,和肩上的重量。”

“不怕么?”

“那是我们最终要去的地方,黑夜里,我甚至觉得很亲密。”

他表情严肃,好像在分享一个真正的秘密。生是死的一部分,而死也是生的一部分。他对生命的那个终点,毫无恐惧。真让我有点羡慕。

那时候有个德国老太太来做语言学校的志愿者,帮助解答我们这些外国学生在语言上的困惑。她耐心极好,有问必答,凭着当过中学老师的经验,很受大家的欢迎。有一次我提议要训练口语,她特地带了一个超重的70年代的录音机过来给我放磁带。一片盛情和好意,让我很是感激。每次见到她,她总是很开心地说自己又去了哪里旅行,吃了什么好吃的。她开着一辆奔驰到处跑,十分享受生活的样子。隔了几个月,她没有再出现。修女过来告诉大家,老太太心脏病突发,已经过世了。当时十分吃惊,她借给我们的书都还在身边,她却已经埋在了山后的某个墓碑下面。不知道她最后有没有去成心仪已久的葡萄牙。后来经过墓地的时候,突然觉得那和自己有关,因为我所知的那个善良的老太太睡在了这里。

所谓怕,是因为没有和自己相关的事物。怕是因为没有爱,没有其他的情感可以应对陌生的环境。死者与生者的亲密感,生者对死者的思念,只有那些在长夜里恸哭过的人才能明白。他们知道阳光可以是冰冷的,不能改变墓碑的温度。他们曾久久抚摸过那个名字不忍远离,他们心里都有一首诗: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diamond glints on snow

I am the sun light on ripened grain

I am the gentle autumns rain"

请不要站在我的墓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我没有睡去

我是扬起千遍的风

是雪地上闪烁的钻石

我是照耀在金色麦芒上的光

是秋天轻柔的雨

诗很长,他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去慢慢念诵。

"When you waken in the mornings hush

I am the swift up lifting rush

Of quiet birds in circled flight.

I am the soft stars that shine at night.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当你在清晨的寂静中醒来

我是那只凌空而起

静静盘旋的鸟儿

我是夜晚温柔闪烁的星星

请不要站在我的墓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我没有死去

欧洲的城市不会把墓地建在很远的市郊,生与死的界限并不在空间分离。往往都是在城市的中心地带,离教堂也很近。办完葬礼,人们就可以抬着棺木去到死者的安息处。

在Aachen(阿亨),德国和法国的边境城市,有座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堂。在教堂里每走两步,就踩在了某个主教的棺木上。地面上凹凸不平,上面是不同的花纹和名字,记录着六尺之下的人的名字和生平。死后埋在教堂里,是从前人们所追求的荣耀,只有少数人才能有这样的资格。

在布拉格的犹太人墓地,很早就有人排队。那是所有旅游指南都会推荐的去处,那是世界上最悠久的犹太人墓地,七百年来居住在布拉格的犹太人就在那里安息。

墓地很大,石碑一眼看不到头。我第一次觉得手里拿照相机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那里是安息之地,不是旅游目的地。

墓地,让喧嚣者静默。因为墓地诉说着真相:我们最后都会成为尘土,无论现在如何喧嚣。心头涌上的是博尔赫斯的诗:“树影和石碑的絮语,承诺或显示着,那令人欣羡的已死的尊严。”

我还是可耻地拍下了照片,侵扰了安息的灵魂。几百年来的逝者在地下休息,地上的人们这样熙熙攘攘地走来走去,石碑也几乎连在一起,人无论身前身后,总是那样拥挤。墓地外,墓地里,我们都是过客。我们都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同类推荐
  • 冰心文选·佚文卷

    冰心文选·佚文卷

    本书分三辑收录了冰心的文章,包括《甲午战争》、《我所见到的蒋夫人》、《我眼中的宋美龄女士》、《日本的风景》、《纯白的婚礼》、《我自己走过的路》等。
  • 情忆·名人·美文

    情忆·名人·美文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 要什么完美

    要什么完美

    这是一本让年轻女孩找准人生定位的优雅书。追求完美是人之共性,但只有抛弃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这残酷世界撒欢玩一场。人生有起有伏,走到何种境地都没关系,何种姿态才最要紧。与其妄想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不如挺起胸膛自己鼓掌。如此,人生便足够了!从此后,不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不企图寻找一个完美伴侣,更不假设一段完美人生。信任瑕疵与遗憾,它们是命运的真相,也是人生的必需。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独特的一生。愿我们都变成优雅而有态度的女人,大气又从容,成熟并天真,不偏执、不依赖,任谁都无法取代。
  • 乡村的记忆

    乡村的记忆

    仿佛回忆温暖的往事,融化心头的郁结和焦渴。让人化作随水漂游的树 叶,悠然又悠然,听一路泉水叮咚的天簌之音,惬意间魂归故事。 《乡村的记忆》收录了《乡村的音符》、《老骡》、《城市旁边是乡村 》、《芦苇》、《大烩菜》、《普通话》、《耳朵是用来听音乐的》、《自 己的风景》等散文作品。
  •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是我10年作品的精选。其中,有两个关键的“题眼”,一曰“奋斗”,二曰“咖啡”,“奋斗”是姿态是精神是途径,“咖啡”是结果是目标是一种悠然的氛围。
热门推荐
  • 紫藤花雨

    紫藤花雨

    从和他成同桌起,每天少不了争吵。从和他一个组起每天少不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可谁又知道,在这个属于我们的青春里,喜欢一个人是情不自禁的,爱上一个人更是不由自主……在这似水的年华里,他还会在记忆里吗?
  • 新校传之无心王爷霸娇妻

    新校传之无心王爷霸娇妻

    平淡无奇的校园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竟转眼变成了一个古代封建社会。学院内青春年少的学生们竟都穿上了长袍罗裙,原本静谧的校园小道扩大了十倍,竟成了一个热闹的古代街市。最最离谱的是竟然出现了皇宫。什么!什么!还有皇上、王爷!最让我吃惊的是为什么我要嫁给这个“无心王爷”!可是,为什么他会让我感觉这么熟悉呢?对于他,我为什么总会感到心疼呢?难道,我爱上他了!罢了,既然爱上了,那你就别想跑了!可是爱着爱着,这个无心男人竟学会了吃醋!喂!你还是不是那个无心王爷啊!在这个颠覆的校园,且看一介校园女如何俘获无心王爷的真心!
  • 嘿,快递员

    嘿,快递员

    我是一名快递员,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我们全都是活在路上的人……
  • 世界的正反面,光明与黑暗

    世界的正反面,光明与黑暗

    叶孤独如他的名字一样,从小到大他一直孤单一个人。,出生时妈妈在他七日后过世,由爸爸抚养长大。叶孤独六岁时,叶家遭到了屠杀,全家人丧生。被一个乞丐所救,开始了艰辛刺激的流浪生活。六年后,叶孤独12岁时,乞丐因病逝去,叶孤独独自过了更加艰辛的五年。叶孤独17岁时来到了南江市,为了复仇来到了南江市。在乞丐的一本书中得知凶手就在南江市,那个杀了叶家全家之人就在南江市,一场复仇的旅途开始了...
  • 太上洞玄灵宝五显观华光本行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显观华光本行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卿本佳人之萌落君心

    卿本佳人之萌落君心

    第一眼,他已情根深种,却不自知。知道她的身份后,他百般接近,各种心机手段都用尽,终以为赢得了她的心。却不知道她,早已视他为一切,哪怕知道一切都是假的,也无怨无悔。痴痴等着他最先的承诺:江山为聘,十里红妆,娶你为妻。直到那一刻……他用她的命来威胁她身边的人时,她终于死心。刑场上,他的冷眼相对。最终换来不过一句:愿你我,黄泉碧落,死生不复相见!等他把一切都看清,才知道自己输得有多彻底,再去追回,漫漫追妻长路,看他如何…………
  • 现代王牌高手

    现代王牌高手

    他,火车撞不死,大炮轰不烂。人脉都是泰山北斗,金钱可绕地球数圈。作为一名无敌的修仙者,他的愿望是低调低调再低调。可是总有些不长眼纨绔、富二代,总是在他面前装逼。面对这些人,他终于不再低调。。。
  • 幸福智慧(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幸福智慧(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独霸王宠:祸水夫人魅君心

    独霸王宠:祸水夫人魅君心

    她生于深秋,却让桃花于瞬间绽放,百鸟朝凤而来,预示她将会母仪天下!然而智者却说,她命格奇特,本命宫被桃花星所占,注定她会引得天下生灵涂炭……乱世中,她姿容绝色,不发一言,静静地看着春秋的争霸因她坍塌,是否真应了智者所言,她,是个祸水?
  •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食品是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民生的 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董志龙所著的《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主线,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食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聚焦民生,贴近生活,着力寻找破解食品危局的方案,并以积极的行动引导食品企业走出一条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光明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