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自主创新、营造和谐创新环境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孙家栋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和协作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承善,一批重大科学专项相继启动,大幅提高了国家的科学实力承和创新能力。广大科学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自强不息,努力拼搏,不辱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终身姻缘
孙家栋他们这批留苏学生归来时,基本上都属于“大龄青年”。孙家栋在这些留学回国的学生中间虽说还算是年轻的,但也已是快30岁的人了。他们回到祖国后,马上就投入热火朝天的科学试验中。孙家栋与他的同事们整天挑灯夜战不分昼夜,几乎没有节假日,一头扎在绘图板、资料堆和试验室里,哪里还有工夫来安排常被人们称为的“个人问题”不仅家里人为他们的婚姻大事着急,就连一起工作的领导和同事也都很着急。所以,当时室里、部里的指导员、政委们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帮助他们这些大龄青年技术骨干解决好“个人问题”
孙家栋这小伙儿,不仅个头高大、身材魁梧、五官端正,而且腰杆挺得倍儿直,还长了一副喜庆脸,每天微笑总挂在脸上。更招人喜欢的是他办事的那种坚韧不拔劲儿,考虑问题脑瓜子的那个聪明劲儿,不善言谈但又透出的那股灵活劲儿,还有就是为人处世的热情劲儿。主动向他暗送秋波的女孩子为数不少,组织出面帮他们成人之美的事也是经常不断,可愣是没有哪个打动了他的心。这个孙家栋简直是太清高了。
1959年4月5日是星期天,北京的阳春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春暖花开、姹紫嫣红、大地一片生机盎然。这天早晨孙家栋起个大早,他们一帮人坐车从北京城最南边的研究院向西北边的颐和园行驶,年轻人在车上有说有笑,这种热闹的气氛使他们又回到了昔日校园生活。孙家栋隐隐地想起在苏联学习时的同学和战友,当时几个女同学向他表达的意思竟是那么的明白,可当时为什么就一点儿也没有为之动心呢?
哎呀!坏了!我把相机忘带了。孙家栋心里想,大家交给我这么重要的带相机任,竟被大清早这群喜鹊的叽叽喳喳叫声给搅忘了,真是不好意思,立即想办法弥补。说着,当车驶过木樨地时,孙家栋下车到空军与他一起留学苏联的战友刘恩光处借相机。没想到,借相机这么几分钟的时间竟促成了孙家栋的人生姻缘。
现在已经过去快50年了,如今孙家栋回忆起这段情缘时仍然显得兴致勃勃:由于借了相机我还要急着赶到颐和园,下车后我就急急忙忙地往刘恩光家跑。那个时代也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电话,由于工作忙的原因,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联络了。恰好这天是星期日,刘恩光看到我非常高兴,本来说明原委我就急着要走,而他却刻意挽留我多待一会儿,他看我着急的样子,长话短说,拿出一张照片给我看,刘恩光的夫人王淑贤说照片上的女孩与她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同学。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秀丽女子,当照片上那秀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与他的眼神相撞击的一刹那,孙家栋的眼睛唰的闪了一道亮光。孙家栋将照片慌忙揣入怀中急急离去,刘恩光和夫人边塞给他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边在他身后喊:“别总是那么不当回事,如果合适的话,抓紧通封信联络联络。”
几十年过去了,孙家栋每次想到这里还会自言自语地说:“姻缘其实就是一种缘分,这点我信孙家栋的丘比特箭射向哈尔滨25天后,便利用“五一”劳动节放假的公休日专程踏上了驶往哈尔滨的火车。当然,这之间与魏素萍究竟通了有多少封书信,那就是他俩心中的秘密了。
魏素萍出生在哈尔滨一个铁路工人的家里。争强好胜的魏素萍在生活重压下顽强地坚持学习,自已补习了初中课程。正好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高级助产士学校招人,魏素萍前去应考竟然考到了二年级的插班生。在这个学校读了一年毕业后,又一次机遇降临给她。省卫生厅接收了一个军队医疗学校,这个学校就是以后的佳木斯医学院要招收家庭出身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魏素萍以自己的努力、实力、聪明被保送插班入学。她不仅补习文化课跟上了课程,而且年终考试获得了全班第一名。魏素萍两次插班跳级,两年就完成了大学学业,被哈尔滨市立医院录取,成为令人羡慕的医院内科医生。
孙家栋与魏素萍见面后两人有一个同感就是,仅仅见了一面好像就已经成了老知已。各自心里都很满意、很喜欢对方,自然两人在一起的话特别多,第一次见面,竟然有说不完的话。魏素萍虽然不知道孙家栋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但感觉到他是科研单位从事保密工作的,她从他朴实的话语中能感觉到孙家栋是个厚道人,是个可信赖、可依靠的人,能够感觉到孙家栋有学识、有上进心,是个令她从心里喜欢的人。
孙家栋在哈尔滨总共只待了二十多个小时就急着回北京搞他的科学研究去了。他所从事的工作虽然伟大、光荣却非常艰巨,况且这种工作在当时是要绝对保密的,对谁都不能讲。魏素萍自然也是被蒙在鼓里。
孙家栋从1959年4月5日看照片,5月1日见第一次面,7月份利用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出差之机与魏素萍见了两次面,到8月9日,虽然光阴似箭,日子过得飞快,但相处的时光也还不到100天。在常人眼里,100天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但对孙家栋和魏素萍来说可太漫长了。当今所谓的闪婚也不过如此,但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闪婚却成就了一个欢乐、美满的家庭。如今孙家栋与魏素萍早已度过金婚岁月,他们夫妻互敬互爱,妻子相夫教子,孝敬老人,白天专职自己钟爱的医事业,晚上缝衣做饭,勤俭持家,默默支持丈夫的导弹、卫星事业。而孙家栋则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征程中拼搏耕耘,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9年8月9日,孙家栋和魏素萍第一次见面后的108天,按照两人的约定,魏素萍带着自己在哈尔滨“道里秋林”百货商店量身定做的镂花布拉吉和时髦高跟皮鞋,拎着提包,只身从哈尔滨跑到北京来找孙家栋。
这一天,领导和同志们为他俩举行了简朴、热闹的婚礼,令众领导着急的婚姻大事,终于美满地解决了。
婚后,魏素萍很快由哈尔滨调到北京,她一直在航天系统医院从事医疗工作,曾任心血管科副主任。穿上白大褂,戴上听诊器,她是个好医生,回到家里,家全包,又是个好妻子。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做好“贤内助”。魏素萍回忆起家庭与工作时说:自打与孙家栋在一起就没见他闲过,一方面知道他的工作重要,另一方面他也经常不在家,在北京时不是加班就是开会,否则就是出差,到发射基地执行试验任一去就是几个月,家里的事情别说压根儿没想靠他,就是想靠也靠不上。我们年轻时上有老、下有小,几十年一贯制也养成自然了。现在孩子都长大了,家里没有负担,我们也老了。她将几十年生活说得那么轻松,丝毫没有怨言,的确是一个好医生、好妈妈、好妻子。
1994年11月24日,作为我国第一颗大容量通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已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此时火箭、卫星都已测试完毕,太平洋上的远洋测量船和国内各个测量站都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发射场的各项工作都已就绪,卫星发射恰好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刻。
这一天,作为心血管科医生的魏素萍已经住在医院里接受治疗,她隐隐地觉得自已的脑血管有点异常,似乎要患脑血栓,医院立即进行了全力以赴的紧张抢救和治疗。即便这样,她的半边身子还是失去了正常控制。
一周后,孙家栋在发射场将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可由于多日来的疲劳致使他有点积劳成疾,卫星发射成功后大脑突然一放松顿时觉得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疲劳无力,而这时还需要他立即回北京主持与美国航天代表团的谈判。他强力支撑着自已疲惫的身体,咬着牙完成了谈判,在会谈文件上签了字。就在当天,孙家栋便累倒了,同志们用担架把他直接抬进了附近的医院。
孙家栋和老伴分别住在两所医院,现在才惦记起老伴魏素萍这一段时间怎么没有一点儿消息?老伴的胆结石症前一段时间发作后,自已也一直没有顾得上陪她去看,出发去西昌时老伴说准备去住院治疗,与她通电话时他心里想的都是卫星方面的问题,又总是催她快讲、快讲,用公家的长途电话别啰唆。
这可好,电话不用啰唆了,可她的身体怎么样却也无法知道了。纳闷儿的是,孙家栋问秘书、问同事,他们总是含含糊糊地打马虎眼,还总说:“挺好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