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中美两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商业卫星发射服的国际贸易问题协议备整装待发的“中星6B”卫星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台上录的约定进行了新一轮会谈。这是继1997年华盛顿磋商后中美双方举行的首次磋商。中国代表团由中国国家航天局顾问孙家栋任团长,外交部、外经贸部、国家航天局等单位参加。美国代表团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空间贸易政策主任史蒂夫福肯先生任团长,美国国院、联邦航空局及美国驻华使馆等官员参加。代表团于19日至20日在北京进行了磋商。磋商是在真诚、坦率的气氛中进行的。磋商期间,双方评估了协议的执行情况,交换了卫星商业发射服信息,并讨论了协议的有关问题,增进了双方相互了解。在北京的会谈结束后,中方专门安排美方其他代表赴西安、上海参观中国航天科研院所的有关技术设施和生产工艺情况,美国代表团一行对中国航天发展速度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赞叹不已。
航天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各个领域,航天活动又具有规模宏大的特殊性,不但超出了国界,而且涉足浩瀚的宇宙空间。所以,航天事业决定了它的国际性,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是发展航天技术的必然趋势。
当谈起孙家栋曾担任过中国最早的导弹总体设计的领导工作,曾是多种卫星的总设计师,曾多年在航天工业领导岗位担任高层领导,曾是中国第二代航天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个人在这些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时,他意味深长地说:
1958年刚从苏联回来,组织上分配搞火箭,当时缺少人才,因为我是学飞机的,个人也算多少具备了一点条件。1967年国家要搞人造卫星,当时也是没有搞卫星的人才,个人也只是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所以主要靠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靠国家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
每当谈到中国航天所走过的历程时,孙家栋总是显得有些激动,他又一次重复地说道:搞航天绝不是一个人能办成的事情,主要是靠发挥集体智慧,主要是依靠国家从各个方面给予的支持,才能出2007年7月5日法国制造的“中星6B”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来成果。按照当时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条件,实际上是不具备搞航天的能力的,但老一辈革命家确实有气魄,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元帅……他们就是不一般,硬是创造了那么一种干劲,还就是搞出来了。这就是给中国人长志气,就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时过境迁,历史的长河在前进,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惊叹,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中国的航天事业今非昔比。中国卫星对外发射业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
1990年7月16日,我国用新研制成功的“长征2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把巴基斯坦的第一颗科学试验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大利亚制造的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准确进入太空预定轨道。之后,“瑞典搭载卫星”“菲律宾通信卫星”“亚太一号”“亚太二号”“中卫一号”“囊诺一号”通信卫星接连发射上天,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美国制造的12颗“铱系统”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但由于发射失利和受国际政治因素影响,中国航天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市场面临不公平竞争,从而导致被迫中止多个已签署的卫星发射服合同。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终于恢复了新的外国卫星发射。2005年4月1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制造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2007年5月14日凌晨,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发射前的几天,孙家栋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他亲眼目睹了此时异常繁忙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待上天的卫星几乎是排着队等待测试、等待发射,孙家栋的日程也随着等待发射的日程表而奔波。这颗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具有输出功率大、指标要求高、承载能力强、服寿命长等特点,卫星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通信卫星的先进水平。这是我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服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的发射成功使孙家栋很兴奋,因为这颗卫星的成功是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孙家栋的心中又一次浮想联翩。
早在1986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对外发射服初始,中国航天发射服遭到西方国家阻挠时,张爱萍老将军语重心长的话又浮现在耳旁:“目前,我国的航天工业还是‘瘸子走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那就是火箭的腿长,卫星的腿短,也就是说,我们的火箭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可以参加国际航天发射的竞争,而我们卫星的水平则落后了一步。
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就要使自己的卫星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快自己卫星发展步伐。等到我们的卫星技术水平赶上了国际水平的那一天,我们也就不用再要别的国家给我们发什么许可证,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扬眉吐气地承用我们自己的火箭为国外发射我们自己制造的卫星!”
今天,这一理想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过研制“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攻克了大容量、长寿命、多频段通信卫星总体优化设计技术和星上数据管理财、大面积轻型卫星机械太阳翼展开机拘技术、大功率卫星热控技术、新一代全数字通信卫星模拟器技术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表明我国通信广播卫星事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实现了重大跨越。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承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能力,促进我国商业发射J市场的拓展,
是对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实现造福于人类一贯宗旨的具体体现。孙家栋想,此时如果九泉之下的张爱萍老将军听到这一疗喜讯,他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为这一新成就而感到欣慰。
法国制造的“中星12号”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右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火箭总指挥岑拯、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主任申雷、中国卫星集团公司副总裁姚发海亲切拉手庆贺自2005年中国航天重返国际商业发射服市场后,泰雷兹阿列尼亚宇航公司与中国航天进行了8次合作,采用同一型号的“长征三号乙”大推力梱绑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8颗大功率、长寿命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更令人高兴的是,2011年6月21日发射的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提供卫星平台,泰雷兹阿列尼亚宇航公司提供有效载荷,共同合作研制,为中国卫星通信集团使用的合作项目。
如今,中国已进行了30次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为14个国家和地区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和6次搭载服。中国不仅具备了6种型号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的能力,而且实现了从发射单一型号火箭到发射多种型号火箭,从单射向发射到多射向发射,从被动等待天气发射到全天候科学发射,从发射国内卫星到发射国外卫星,从发射通信卫星到发射地球普査遥感卫星,发射能力从每年5次提升到每年25次以上,从近控到远控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射准备时间也由以前的60天压缩为现在的15天。与此同时,锻炼、造就了一支完整的与国际航天市场接轨的技术、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队伍。
孙家栋老骥伏掘,充满自豪,他发自内心的又一次露出舒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