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激烈竞争,很多家长因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有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忽视了对孩子学习心理的了解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孩子面临学习的困境。此时,往往父母只能干着急,却束手无策。因此,父母只有在孩子出现学习方面的问题时,了解其心理原因,才能更好地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引导。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厌学是现如今中、小学生中最普遍、最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孩子弃学离校的最主要的因素。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厌学是指学生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心理上讨厌学习,在行为上消极对待学习,甚至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的孩子一般学习成绩比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笑。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和爱好。
孩子的厌学不可小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一旦患上厌学症,孩子就会学习目的模糊不清,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无法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害怕考试,甚至恨老师、恨学校,以致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头昏、发脾气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因此,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厌学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的严重缺乏
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面对自己朝气蓬勃的花季人生,理应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将来的飞黄腾达,以及令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似锦前程,应该说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可是他们却让人无法理解地产生了厌学情绪。
厌学是青少年的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它是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的对学习的课程或者授课老师不接纳的消极情感的外泄。厌学主要发生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他们不能得到家长的肯定与老师的重视,于是对学习缺乏动力与自信,更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在家人的溺爱与纵容下无所顾虑地玩到大。上了中学,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可就像考试与他无关一样。他从来不翻书,整天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还想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时还在课上睡觉,或者做些无关的小动作,要么就是在班里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此外,他还经常与其他同学一起逃学,寻找各种理由旷课,偷偷去学校外面的网吧里玩网络游戏。当校长亲自找他谈话时,在交谈中他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就是不喜欢上学,除了学习,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我的乐趣。
青少年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兴趣的严重缺乏。学习兴趣能够使人的学习进入高效状态。学生在浓厚兴趣带动下学习,一旦获得成功,就会使其产生学习的喜悦感、荣誉感和价值感,使学习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学生因此也会产生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
而有些孩子,由于不喜欢学校的学习环境,或者从小就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于是对学习三心二意,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久而久之贪玩成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此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加之他们的学习常常与批评、责骂等负面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严重的学生甚至吸烟、喝酒、逃学或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等。
还有的孩子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便产生了厌学心理。也有的孩子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导致人际关系很差。如果同学对他很冷漠,他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学情绪就会产生。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很多孩子都有厌学情绪,甚至有的优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天性。若孩子因求知而被剥夺快乐,在痛苦的状态下学习,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导致孩子厌学的又一重要原因。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育方式易走极端,常常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结果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一个12岁的小男孩,原本是家里的骄傲,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可是不知为什么,他开始不断地找借口不去上学。第一次他叫同学带口信给老师,说爷爷病了,要去医院看望爷爷,老师听了信以为真。没过多久他又托同学带口信给老师,说奶奶又病了,需要在家陪奶奶。这时老师有点怀疑,就给家长打电话。他父亲说,孩子的爷爷、奶奶并未生病,而且孩子每天都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这时大家才明白孩子逃学了。当老师问他不去上学的原因时,他说:“爸爸、妈妈整天逼我学这学那,我感觉压力很大,只有离开学校,我才能体会到无忧无虑的快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于是父母把全部的希望和愿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为了孩子能比父母更有出息,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父母们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把孩子打造成“龙”“凤”。
加之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优胜劣汰的法则面前,被逼无奈的父母只有不断加大对孩子高期望、高标准、严要求的筹码。只有把孩子培养成才,他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并在激烈、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让孩子多学点没啥坏处。
还有一些家长喜欢从众,看到人家的孩子参加了英语辅导班,也逼着自家的孩子去上辅导班;看到人家的孩子参加了舞蹈培训班,也逼着自家的孩子去上舞蹈班;看到人家的孩子擅长美术和音乐,则不管自家的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先学学再说。
如此这般,家长们哪会知道,孩子也需要活动,需要玩耍,需要成长,但他们的时间都被家长严格地限制住了。他们被沉重的学习、作业、培训压得喘不过气来,难免不产生厌学情绪。
学校教育中师德素质太差
很多孩子为了升学,为了考试,为了父母殷切的期望,他们已经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却还要时不时地再承受老师的批评与责罚,致使一些孩子在忍气吞声下开始厌学。
孩子厌学的原因还与学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由于现在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老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导致一些老师的师德素质极差。他们凭借自己的地位与权势任意打骂、责罚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导致很多学生因在学校常常受屈辱而开始厌学。
一个上初中一年级的男孩,他不是很聪明,但是学习非常努力,所以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可是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被英语老师批评了一顿,他觉得自己被冤枉了,就向英语老师辩解几句,谁知英语老师不仅不听,反而更加生气,还以他顶撞老师为由罚他打扫教室一周。从此,他对英语老师耿耿于怀,不愿意去上他的课,在英语课上,他要么睡觉,要么看小说。看到英语老师对别的学生好,他也很生气,以致影响到其他学科,后来他干脆讨厌所有的学科,甚至不去上学。
师生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尤其在学校里,有的教师因缺少师德,或者对教学工作不感兴趣,或者对学生缺少耐心与爱心,常常冷漠、生硬、粗暴地对待学生。学生稍有不对,就会责骂、数落个没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是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们形容这样的教师是:“枯燥的语言,古板的脸,冰冷的心,冷漠的眼”。
这样,师生之间毫无感情可言。学生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老师对学生毫无向心力,导致学生离老师越来越远。亲师才能重道,学生由爱老师而过渡到爱老师所教这科知识的关键就在于老师能否受学生欢迎。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老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老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中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下,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另外,学校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弄得学生长期处于被禁锢、被压抑的状态。久而久之,孩子的厌学心理便随之产生。
社会低俗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刮起了很多不正之风,一些陈规陋习甚至丑恶的低俗文化开始向孩子们袭来。什么哥儿们义气、一切向钱看、时尚消费等,给原本是一张白纸的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结果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低俗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由于孩子尚不成熟,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很好奇,又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前卫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常常是与学校教育和社会要求的健康文化相违背的低俗文化。当低俗文化成为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失去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有一个初中一年级的男孩,穿名牌服装,用名牌手机。要说到玩儿,他可以说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可一提到学习,他就皱起眉头,因为他的学习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父母想方设法让他努力学习,可他就是学不进去。坐在教室里不是痛苦地东张西望,就是无聊地昏昏欲睡,可一到放学时间,他立刻精神百倍。铃声一响,他准是第一个冲出校门,然后跑进学校旁边的网吧上网、打游戏,一进去就三四个小时不出来。
社会文化学认为,社会时尚的诱惑和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五彩缤纷的社会时尚:模特、追星、炒股、卡拉OK、言情小说、武打电影、时尚消费、溜冰场、游戏机等,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诱惑着他们的心灵。部分青少年学生因此而贪玩上瘾,以至于对正常的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
另外,社会上流行的某些轻视学习、轻视知识的思想,诸如“有钱能使鬼推磨”“读书能值几个钱”等,挫伤了学生求学成才的积极性。加上近几年,西方文化思潮和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一些中学生面临着选择的困惑,以致无心向学,扩大了厌学者的范围。
还有,近年来因为迷恋电子游戏和网络而无心学习的厌学者在显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游戏和网络的内容新奇、色彩斑斓、变化多端,富于刺激性。天长日久,孩子对听课和阅读、做作业型的学习材料就丧失了兴趣,学习时大脑皮质难于兴奋,甚至处于疲乏、抑制的状态,因此学习困难、厌学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良家庭环境影响和学习方法不正确
孩子“厌学”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他们对付老师和父母的一种“武器”。只有真正了解他们厌学的真正原因,才能帮助他们彻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并从根本上消除“厌学”情绪,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
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不是简单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厌学”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其“厌学”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使孩子能亲身体会其中的乐趣。那么,究竟还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孩子厌学呢?
家境的富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少家庭都步入了小康,再加上大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劳动等费心费力且单调枯燥的事情,自然怀有厌烦感和畏惧感。
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不少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经商或打工,平常难得见子女一面。除了每月、半年甚至一年定期的经济关照、电话往来外,他们对孩子的思想、学习等却无法进行了解和教育,因此家庭教育便缺失了。
对孩子要求过低或放纵。孩子刚进入学校时,一般年龄较小。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高,认为只要孩子跟得上课就行,不督促,甚至放任自流,整日埋头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不良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孩子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有的家长忽视了自己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责任,在教育子女上,他们不注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整天打麻将、玩扑克;有的孩子的父母,常常拌嘴打架,甚至草率离婚,这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家庭不和睦。生活在一个经常吵架、闹矛盾的家庭,孩子会心事重重,而无心投入学习。由于家庭高度紧张的气氛,会使孩子丧失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那么孩子就可能无法再对学校和学习发生兴趣。
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类孩子在学习时常常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们不会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不知道选择重点内容去学习;无法将学过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无论他们怎样努力,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这样他们面对繁重、枯燥的课业,自然会产生厌倦情绪。
部分教师师德缺失,教学水平不高。有些教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排斥成绩差的学生,致使大部分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的教师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期望值相去甚远,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教育小贴士
面对孩子的厌学,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同时,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目前为止,中小学生的偏科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日趋严重,让老师感到担忧,让父母感到头疼,就连孩子自己也感到深深的无奈。
学习偏科,作为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都令家长们感到头痛不已。
那么,什么是偏科呢?不论成绩多好的学生,也不能保证门门功课拿第一,这种现象并不能称为偏科。真正的偏科,是指某几门科目掌握得很好,在全班甚至全校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某几门科目却处于中下游水平或者更低。造成这种各科成绩不平衡现象有众多原因,其中包括社会、学校、家庭、观念及心理等各种因素。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