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宿舍的禁入令是在晚上十点半,我便有了要为晚归的他开门的任务。他会借给我他的索尼CD机。老实说,听惯了盗版磁带的我,那是第一次听正版专辑。那张专辑叫《七里香》,到现在我都记得里面所有的歌曲。黑暗中我戴着耳机躺在床上,同时思索着未来,CD的橘黄色封面在机器里不停地旋转着,我仿佛看到了飓风、潮汐和大火。
3
阿泉知道我喜欢看书,便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一个充电台灯。
接下来的一整个夏季,我都养成了一边听CD一边用充电台灯看书的习惯,只要枕边的手机震动一下,我便下床找拖鞋,光着上身穿着内裤往楼下跑。熄灯的宿舍楼道里只剩下我的拖鞋发出的空空荡荡的脚步声。拉开红色的木质大门后,就可以看见他微笑的样子,以及他身后满盈的天空。
到了冬天,阿泉有了一个同他一起学美术的女友,叫周颖。我发誓我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女孩,她就像某首诗或者歌曲里所描写的那样,说话声音轻轻的,带着别样的忧伤。
周末,周颖会来我们学校看阿泉踢球,我会陪她一起。那是景秋冬天唯一要穿毛衣的时候,我记得天空很明亮,带点湿漉漉的灰色,空气有些冰冷。阿泉在操场上奋力奔跑着,我拿出CD机和周颖在操场边一起听歌。
4
我乐此不疲地在他们两人中间当着电灯泡,这似乎也成为了他们恋爱中的一部分,我甚至参与进了要去同一个城市上大学的话题。他们都是艺术生,凭着在学校还不错的成绩去重点大学几乎不是问题,而我的成绩在全校属于中下游,能去一个像样的本科学校就不错了,但是当时我铁了心要跟他们一起。
我本以为我们三人会保持同样的姿势迈过青春期甚至更远,但其实人的处境是很可怜的,我们拥有想象力,对未来充满了期许,但我们控制不了的却是自己的生活。
在高考的前两个月,阿泉的父亲由于操劳过度,在半夜的一次心肌梗塞中去世了。他母亲的身体也一直不好。那时城里大部分人的思想都是上学的目的总归是为了赚钱,何况艺术本来就是一个高危行业,现在有一份好的生意摆在阿泉的面前,理应比上学强上百倍,更何况现在照顾母亲的重任也落在了他的肩上。
葬礼那天,在一整个院子的酒席里,阿泉身边围绕着大大小小的亲朋好友和父亲的商业伙伴,谈论的都是要阿泉懂事好好照顾自家的生意。那个下午,阿泉私下跟我们说,他真想砸碎他们的脑袋。
对阿泉来说,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画画是一件非常艰难而现实的事情。
5
没有CD机的夜晚,我总是感觉枕头旁的手机会在半夜突然震动起来,在夏夜里吱吱作响。
高考完后,我去找过一次阿泉。他住在店铺的二楼,楼下有鲜红翠绿的蔬菜,空气中弥漫着些许鱼腥味。每天早上三点半,他就要起床将蔬菜打包分往城市的各地,已经有很久没碰过画笔了。他对我说,他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的,然后是大张旗鼓的,他的未来和梦想已经与父亲一起在火葬场被火化了,他听得见柔软的东西坠入坑底时发出的沉闷声音。
后来我们站在二楼的阳台上望了会儿城里的屋顶。这个小城的屋顶给人一种既危险又好看的感觉,一切呈淡淡的褐色或者黄色,像明亮的大地或者闪耀的沙漠。以前,阿泉总觉得从景秋到厦门只要一个小时的车程,从厦门那边就可以看见宽阔的海和广袤的天空,即便考不上厦大,再不济也有集美和理工。那时他的表情就像在教堂的钟塔上准备飞向海面的海鸥。想不到如今,那么短的距离,阿泉却再也没法跨越了,身后的CD机在床头张开了嘴,却没有发出声音。
离开阿泉家的时候,我才明白那个我视为目标的人变成了另一个模样。没有更好的阿泉了,这里没有,那里也没有。
6
成绩出来后,周颖决定去北京,我决定去武汉。我们似乎达成了共识,都没有选择沿海城市,或许在我们心里只有阿泉在的地方才会有海洋。
在踏上开往武汉的火车的那一刻,在喧嚣的走道上,我看见一片雨后放晴的灰蒙却明亮的天空,光芒似潮水,把天和地分开了,把昨天和今天也分开了。
我知道我得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带着梦想前行的机会,一个超越阿泉的机会。但我并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有一种失去东西时的感觉刺激着我的眼球,我还是决定坐上这列火车,带着阿泉对未来的期许,不回头。
7
四年后的现在,我坐在阿泉的车里,他把车窗降下来,风吹着他的头发。副驾驶上是一个陌生的姑娘,阿泉和周颖两年前分手了。他告诉我说他在市中心买了一套景观房,明年开年就准备结婚,我对他说我还在为成为一个厉害的作家努力着。我在暗处观察阿泉的样子,在他趋于笃定与成熟的脸上已经搜寻不到年少时让我向往与追赶的表情了。
火车站附近工厂的灯在一天结束时全灭了,在凤凰花新开的街道旁,我看见年轻的阿泉就在路边,我们的车辆从他身边开过,不小心鸣了一声喇叭。
以一种卑微共享过你的青春
桥边红药
山中人兮芳杜若
初来乍到就锋芒毕露的女生,往往像昙花,一夜开过一夜落尽,远不及日后慢慢出现在你眼前的人,像罗丹的雕刻,一笔一刀都磨足了性子。当我们不由自主地被深深吸引时,眼里眉间已投了太多的关注和羡慕。就好像,羡慕方杜若。
新生军训的时候,整齐统一的迷彩服根本遮掩不住方杜若所在学校女生的美丽。军装皮带扎在迷彩服上裹紧了腰肢,高挑的女生在炎炎烈日下抬手点点额上的汗,白皙的脸庞微红。放眼望去,方杜若远不是最惹人怜的女生。
可朱丽亚发现了方杜若。就在教官下令休息,所有的女生都七倒八歪地席地而坐时,方杜若不紧不慢地走到操场边,她拿出手帕擦了擦脸,又拿出水杯慢慢地喝了两口水。送水的男生经过时问方杜若要不要续水,她礼貌地摇摇头,说“谢谢”。要知道酷暑高温下,几乎所有人都在迫不及待地抢水喝,没有几个人像方杜若。朱丽亚就是在和一群人拼命扎堆但是被无情淘汰时发现这一幕的。方杜若表情淡淡的,以置身事外又带点哀怨的眼神和朱丽亚四目相视。她微微一笑,别过头去,像居高临下的公主。
朱丽亚忽然想起开学第一天做自我介绍时,方杜若说:“我叫方杜若,山中人兮芳杜若,但此方非彼芳。”台下一片发愣,朱丽亚就笑了,她猜这个女生底子不错。可这一次,方杜若让朱丽亚感觉像受了奇耻大辱。
朱丽亚没有罗密欧
新学期各门课程的第一节课,老师都爱把玩手中的花名册,专挑奇怪新颖的名字点。朱丽亚是热点,因为老师通常会读成,朱丽叶。
可是亲爱的,朱丽亚不是朱丽叶。朱丽亚有一头干枯的头发,站起来的时候磨磨蹭蹭低着头,总是过分拘谨而显得小家子气;说话的同时在咽字,你能听到的回答总是瓮声瓮气。不久大家就烦了,第一天最后一节课点名的时候,大家齐刷刷地趴在桌子上,对朱丽亚再也不好奇了。
有时候被期待是一种幸福,而失去期待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孤单。朱丽亚在大家出去吃饭的傍晚,一个人坐在教室,她在日记本上写道:“我本来就不是朱丽叶,我叫朱丽亚。还有,我的家就在下面的村子里,不在英国。”
那一天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和后来的不耐烦让朱丽亚一点一点知道了朱丽叶的故事。凯普莱特大家族的掌上明珠朱丽叶,有整套整套的宫廷装,言谈举止是公主的风范。她在十三岁的宴会上成为主角,并与年轻俊朗的罗密欧一见钟情。而十七岁的朱丽亚却在开学第一天就打破了高一所有同学的幻想,并一举磨灭了他们的期望。
这一点和方杜若恰恰相反。方杜若厚厚的齐刘海下,黑色的眼眸明亮,说话的时候眼睛在微笑;她嘴唇薄薄的,抿在一起发出的声音是那么好听,标准的普通话像广播台的主播。最让人羡慕的是每次生活委员打开班里的信箱时,总有一封从某部队写给方杜若的信安静地躺在信箱里。朱丽亚见过信封上的字迹,俊逸的颜体,有力大方,“方杜若亲启”这五个大字像是刻在信封上的。而方杜若从来都是爱理不理地取信,拆信,再装回信封随手丢进抽屉。后来大家都开始传,每月定期给方杜若写信的“兵哥哥”是喜欢方杜若的男生。有人还见过附在信封里的照片,穿笔挺的军装,有军人特有的洒脱和帅气,笑容干净明朗。
年轻的十七岁,当在单纯的爱恋里占上风时,才会随心所欲地居高临下,不在乎那些跋山涉水寄来的信纸和相片。那是一个十七岁女孩子的骄傲和任性。朱丽亚不是方杜若,她没有那样显赫的可以骄傲的资本,高一那年她在日记本上写的最后一句话是:朱丽亚没有罗密欧。
香草也是空谷幽兰
高二分科时,朱丽亚读文科,她没想到方杜若也读了文科。因为方杜若文理兼修,读理科自是理科班众星捧月的待遇,可她偏偏读文科。只是朱丽亚不喜欢方杜若,硬要找借口的话,也不过是那次抢水时她淡淡的笑。
朱丽亚学习更努力了,普通话不标准就狠练普通话,越是人多的时候她越要站起来讲话,大家说她错在哪里她就改哪里;文科成绩最怕数学拉后腿,朱丽亚就把资料从头到尾做了三遍,到后来资料书都被勾抹得看不清题目了;还听人说,朱丽亚晚上睡觉的梦话都是,本初子午线穿过法国。不得不承认,朱丽亚是在觊觎那200元励志奖学金,她知道那200元对她意味着什么。
夏天的知了鸣叫过后,秋风带着凉意吹高了天空,吹白了云朵。只是高二的期末考朱丽亚不是第一名,她以1分如此微小的阿拉伯数字输掉了200元的奖学金。第一名是方杜若,比朱丽亚仅仅多1分,可到底还是多了1分。在办公室里,老师委婉地说:“励志奖学金的初衷是要奖励给家庭贫困但成绩优异的学生。”方杜若依然抿着嘴唇,但很坚定:“我只是争取我应该得到的,并且不愿放弃。”9月的傍晚已经凉爽,窗外的梧桐不停地摇晃,可站在一边的朱丽亚却觉得空气凝固,时间定格,方杜若的那句话在耳畔嗡嗡地响。她轻轻开口:“老师,我先出去了。”
那200元对于家境富裕的方杜若而言,也许只是一条裙子,一个背包,一张游乐场的门票,可是她不愿让出来。她为什么要让出来?杜若本就是一种香草,如同空谷的幽兰,经历风吹雨打,然后坚韧执着。这是方杜若告诉朱丽亚的,她从办公室追出来,一字一句地告诉朱丽亚。天边,火烧云惹了半边天。朱丽亚忽然庆幸自己没有反驳方杜若的决定,让出的奖学金本就是一种施舍,更像是一种侮辱。
那是一张神奇的照片
高三带着浓浓的火药味席卷而来,大家在习以为常的大小考试里一并习惯了那些跋山涉水寄给方杜若的信件。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也许是方杜若保持了年级第一的传奇,而朱丽亚像一个骑士一样马不停蹄地追赶,却屡屡排在第二的位置。所有人都见过方杜若后来贴在课桌上的那张相片,她说,那是一张神奇的照片,因为照片她才会有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却毫不畏惧的勇敢。大家就笑,虽然照片上的男生戴了一连串的军功章,笑容温和,但在飞扬的十九岁,脱口而出的还是爱情的力量。
朱丽亚坐在前排没有说话,她看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那么轻盈地落在地上,没有一点声响,自己就像那梧桐叶,安静地被湮没,有的只是单枪匹马的一腔孤勇。可也许,也许那真的是一张神奇的照片。
高三那年冬天的期末考,方杜若出乎意料地成绩滑落,大家不约而同地发现那张神奇的照片没了踪影。都以为方杜若会大吵大闹,至少会哭上一场,可是她只是循例般找了找,然后安静地更改试卷。听方杜若说,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是不需要那些东西的。朱丽亚没听明白,但是她很淡定,她又没得第一名,照片怎么会是她拿的呢?
谁指引了饱满的青春
那一年高考朱丽亚笑到了最后,她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高等学府。当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朱丽亚的传奇时,再也没有人说朱丽叶。原来当一个人足够优秀时,名字是掂量成绩的那个最有分量的砝码。
在八月燥热的阳光下,方杜若拥抱朱丽亚,她说:“恭喜你,你真的很优异。”
这个拥抱却让朱丽亚不知所措,她挠挠干枯的头发,低着头说:“如果没有丢掉那张照片,也许你还是第一名。”方杜若听着朱丽亚又开始瓮声瓮气地答话,忽然就哈哈大笑了:“你还真信啊?那怎么会是一张神奇的照片呢?”朱丽亚不明就里,方杜若说:“那是我哥哥的相片,他是一名很优秀的军人。为了督促我好好学习,他每月都给我写信,而我把哥哥当作榜样,就把相片贴在桌子上。”朱丽亚又问:“所以,即使真的有人故意拿走你哥哥的照片,你也不会生气,是吗?”方杜若笑了:“我倒是希望照片能带给捡到的人好运。”
朱丽亚知道,自己获得了赦免。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青春里,总会遇见优秀的、耀眼的人,我们不停地追赶,却总是匍匐在他们的影子里。那些自卑和敏感让我们学会努力,当我们也渐渐优秀时才发现是他们指引了我们的青春,那是一路的风向标。
现在,朱丽亚会安心收好那张神奇的照片,她曾以一种卑微共享过某个人的青春,但最终让青春饱满。
做女王,不做灰姑娘
肖凤莲
郭姑娘是个其貌不扬的川妹子,长得肉嘟嘟的,满脸青春痘流光溢彩,一口四川普通话更是惹出很多笑话。大一那年,她竞选班干部、竞选学生会的各个部门均以失败告终。离谱的是,她向一名大二学长表白被拒绝,他的理由居然是:我喜欢男人。
常人看来,郭姑娘太失败了,可郭姑娘就是个乐天派,天天哼着小曲儿,仿佛不曾遭遇过任何挫折。
刚上大学时,我们寝室四个姑娘中,老大在学生会混得风生水起;老二是系花,整天被男生众星捧月般供着,约会不断;而我天天忙着码字,一有假期就跑出去旅行,倒也开心自由。那段时间,大家都忽略了郭姑娘,我依稀记得她每天早上背着书包出去,晚上十点多才回来。
大一第二学期,我们逐渐习惯了大学宽松自由的生活,一个个懒惰懈怠起来,早上睡到日上三竿,逃课更是家常便饭,大把大把的时间都宅在寝室打游戏逛淘宝。郭姑娘依旧早出晚归。因为生活鲜少有交点,我们和郭姑娘的关系渐渐疏远了。
某一天,我们突然察觉出郭姑娘身上的变化——瘦了,漂亮了,有气质了,普通话说顺溜了,浑身洋溢着一股朝气蓬勃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