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72000000029

第29章 人见人爱是教出来的(4)

有一个男孩,曾代表学校参加省里的数学竞赛得了一等奖,在学校里他也算是知名人士。但是他平时话语很少,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极少和别人讲话,也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有一次,学校组织数学竞赛,要他发言。他看到台下那么多双眼睛看着自己,紧张得不知所措,语无伦次、不停地出汗。台下很多同学都表现出了对他的不满,他回过头来看到校长也是一脸失望的表情,于是更加说不出话来。散会后,他看到班主任被校长叫去办公室。班主任老师回来后叫他第二天把家长请到学校,他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请过家长,这次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感觉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回到家里,爸爸和妈妈又把他狠批了一顿,说他没出息。

后来与人相处时,他总是担心面对尴尬的场面,而尽可能地逃避与人交往。他越来越不愿意去学校,他感觉老师和同学的目光很不友善。后来他无论见到谁都会害怕,甚至和陌生人走个照面,他也会紧张不安,完全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

父母错误做法:父母对孩子批评过多

这些孩子,生活中常受到父母的批评,有时只是因为一个小小过错而遭到父母过分严厉的训斥,甚至受体罚;有时则因为父母情绪不好而毫无道理地把火发泄到孩子身上。还有的家长,可能已经意识到孩子有自卑心理,但仍没有采取措施去帮助孩子调节。孩子在这种家庭里,心里便会产生惧怕心理,孩子甚至不能辨别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孩子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之中,他们从父母的行为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己很无能,总是做错事,是个一无是处的孩子。这类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程度不等的社交恐惧倾向,他们无法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会变得内向、孤独,人生观也变得消极、悲观,严重者会成为社交恐惧症患者。

心理专家建议:

卡耐基说过:“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本领的高强,是未来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

如果孩子患了社交恐惧,会严重阻碍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那么,父母如何才能防止孩子患上“社交恐惧”呢?假如孩子不小心患上社交恐惧症,父母又该如何去帮助孩子进行调节呢?

1.消除孩子的自卑

父母要让孩子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好处。父母要告诉孩子,他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还有很多优点是别人所不及的,所以,没有必要贬低自己,只要相信自己能行,那就无所不能,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信心。

2.改善孩子的性格

害怕社交的人多是较内向的人,父母应注意锻炼和改善孩子的性格。可以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文娱以及社会公益活动,让孩子尝试主动与同伴、陌生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去掉羞怯、恐惧,使自己成为开朗、乐观、豁达的人。

3.教孩子学习社交知识

我们尽管都知道人生活在世上社交意义重大,但有关社交的知识、技巧、艺术等却从没有教给孩子。所以父母应全面地教孩子学习有关社交的知识,让孩子真正明白道理,这对消除社交恐怖这一心病是有好处的。

4.对孩子进行脱敏疗法

先用轻微较弱的刺激对孩子进行刺激,然后再逐渐增强,使孩子逐渐适应,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矫正行为失常的目的。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先与家人接触,再与亲戚朋友接触,最后与陌生人接触。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脱敏,通过表扬、奖励,使这一结果得到巩固。

父母给孩子过多的爱,孩子往往会认为是理所当然,会对这种爱变得麻木不仁,不懂感恩。要想使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父母就应该给孩子适度的爱。

一般而言,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给别人某种好处,别人也会把同等程度的好处回报给我们。但是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种状况,你对某人很好,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对得起他,然而他却不给你同等的汇报,甚至把你对他的好当作理所当然。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交往适度定律”。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1.过多的爱会使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

虽然人都有自私的本性,都希望得到的多付出的少,但如果得到的远远大于付出的,也会让人心里失去平衡。对方会因此感到愧疚,这种心里负担使受惠的一方只好选择疏远。

2.过多的爱会使对方感到麻木

你对别人适度的好,对方会感激你,也会回报你;如果你对对方过好,对方时间长了就麻木了,而你某一次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3.对方会误以为你很软弱

人际交往中,如果你对对方投入过多,会让对方误以为你很软弱,他会因此不怕你,对你肆无忌惮。

其实,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你对孩子投入过多的爱,孩子往往会不懂得感恩,甚至会变成忘恩负义的人。这会给他的人际交往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想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应该给孩子适度的爱。

过多的爱让孩子不懂感恩

曾听到一个孩子说:“我们家很好,我爸爸爱吃鱼尾,我妈妈爱吃鱼头,我爱吃鱼身子。”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父母爱他的表现,也就更不知道感恩了。这样的孩子大多是自私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感恩,也不知道什么是报答,而是认为父母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而不知感恩的孩子,又怎么会有对父母的爱呢?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而且,如果孩子不懂感恩,在人际交往中,就很难获得好人缘,即使他长得再漂亮,说话再好听,办事再有能力,人人也会对他敬而远之。

炎炎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一个星期天,是炎炎妈妈的生日,一大早,爸爸就喊炎炎起床。此时的炎炎还在做美梦,听到爸爸说:“走,乖女儿,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你快点起来,咱两个给你妈妈准备礼物去。”

炎炎睡的正香,被爸爸喊醒了很不乐意,气冲冲地对爸爸说:“没看我正在睡觉吗?妈妈生日管我屁事儿。”听完这句话后,爸爸的心都凉透了。他想到女儿过生日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个几乎跑遍了整个城,为她准备生日礼物,还会为她做上一大桌子好菜。即使在平时,他们也对女儿投入了全部的爱,舍不得让女儿受半点委屈。

而现在呢,女儿竟然说出“妈妈生日关我屁事儿”的话,同样,爸爸生日也不关她事儿了。爸爸越想越难过,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女儿对爸爸妈妈连一点感激之情都没有呢?

父母错误做法:对孩子倾注过多的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不懂得感恩,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现如今,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老大,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中宝”“手心肉”,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爱过了头,变成了“溺爱”。他们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蛮横、任性、自私的性格。

很多孩子已经把尊重长者、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弃之脑后,吃过饭后,把碗筷一推就去看电视或打游戏,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洗碗擦桌子;孩子生病了,父母跑前跑后,体贴照顾,而父母生病,孩子却不闻不问,毫不在乎,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应该得到的,是天经地义的,稍不如意,就嚷着离家出走。我们的父母为了孩子劳尽了力,操碎了心,为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可仍换不来,孩子对自己的一丝怜悯、感恩之情,实在是可悲!

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可以无私,但不可让孩子自私

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做人的最基本的修养,父母必须对独生子女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感恩,这将有利于孩子好品格的形成,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而孩子如果懂得感恩,不仅仅会对父母报以感激,更懂得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1.感恩教育越早越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

2.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艰辛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他们只知道向父母要钱、要吃、要穿,并认为这是应该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想到孝敬父母呢?所以,父母应该有意将自己工作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是用心血和汗水交换来的,自然孩子就会不再乱花钱,也会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父母。

3.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吃“独食”的孩子,会觉得好东西都应该是他的,并习惯了被给予,只会索取,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也就不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孩子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4.父母要以身作则,孝敬长辈

父母对待长辈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孩子,如果父母孝敬长辈,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当父母的要多照顾年迈的老人,周末休息时常去老人那里看看,买些补品和衣物,如果工作忙,没有时间,就常给老人打个电话。

同类推荐
  • 花蕾悄悄绽放

    花蕾悄悄绽放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们:你们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祖国关怀着你们健康成长,人民寄予你们殷切的希望,父母期盼你们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你们的前途如晨曦朝阳。你们正当美好的青春年华,同时,也正处在性生理、性心理多变的烦恼时期。性的敏感使你们不时会产生诸多复杂的情绪,如神秘、好奇、羞涩、紧张和焦虑。因为性的逐渐成熟,你们对异性表现出了更多的关注、向往,甚至是朦胧的爱慕,你们心中无法言表的感觉正经历着青春的躁动和甜蜜的忧伤。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3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3

    全球最强势的神秘力量,你不可不知的超级潜意识!几百万年以前,在宇宙万物之中,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一切。在16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了这种神秘的力量。近十年以来,它在180多个国家流行开来,它风靡全球,改变世界!它就是潜意识!
  • 戒烟进行时

    戒烟进行时

    在本书中,作者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例证为依据,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轻松地、逐渐地戒烟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是现今社会中正在尝试戒烟的人们的一剂良药。
  • 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活用版)》: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心理学策略读本,我们天天都在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只是不知道而已。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学知识的益处,越来越希望得到心理学的帮助,以便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通俗的群体心理学知识读物,致力于用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讲述群体心理学知识,满足读者们对群体心理的好奇心,帮助读者们洞察、了解群体心理,进而从中获得领导群体或摆脱群体心理控制的启示。
热门推荐
  • 豆棚闲话

    豆棚闲话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集的特点,一是以豆棚下轮流说故事为线索,串联起12篇故事,类似西方的小说《一千零一夜》,《十日谈》,在中国短篇小说集可称首创。二是随意生发,书写胸中不平之气,有的是就历史故事做反面文章,冷嘲热讽,意味隽永,语言酣畅,在清朝拟话本小说中堪称上乘。
  • 七世妖王

    七世妖王

    这是一个混沌的妖界,七个大陆战火纷飞,七位天骄脱颖而出,七世妖王是否下凡拯救妖界。奇特妖灵,奇特异能,能否扳回妖界起初的和平?七世妖王,带你走进一个新的世界。
  • 热血传奇之辉煌重现

    热血传奇之辉煌重现

    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永远没有止境。这个时期,新的冒险乐园被一个接一个的发现:白日门、丛林迷宫、赤月峡谷,尘封已久的天尊、法神、圣战套装终于出世。然而,人类的足迹惊醒了曾经隐藏在玛法古老传说中的恶魔:赤月恶魔、天狼蜘蛛、花吻蜘蛛、血巨人、双头金刚……它们会自残身体攻击,会死而复生,甚至会聚气成兵……
  • B+推理:生死一线

    B+推理:生死一线

    知名女主持人裸死在家,是自杀还是他杀?一个连环杀人案犯在二审前忽然引颈自戕,是畏罪还是冤情?接连出现在C市街道上的人体残骸,有明显的咬痕与刀印,是怎样的变态情形?一波三折的故事,环环相扣的去情节,不到最后一秒,难以揭开的迷局案底!且看一位业余选手如何以精妙的推理,解开这些难题,还事实一个本来面目。
  • 公主霸气:驸马,滚回来!

    公主霸气:驸马,滚回来!

    穿越成声名狼籍的四公主,府内绝色美男欲要置他于死地,宠爱她的父皇疾病缠身,君瑜发现小命危矣!一面银针活死人医白骨,一面设局收人心定江山,终于可以安享一世安宁、繁花似锦。不败战神,倾城公子,冷峻侍卫,腹黑皇子和智谋门客纷纷登场,誓要她的驸马之位。君瑜见状十分纠结,候选人各有千秋,她该怎么选?
  • 中国式通胀

    中国式通胀

    伴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既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没错.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在这一场持续的.谁也躲不过的金融危机之中,中国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通货膨胀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中央的货币政策又起到了多少作用?如果看清这些让你痛苦的事情本质之后,也许,你反而就可以平和、坦然.毕竟知者,才无畏。
  • 火星殖民之神之降临

    火星殖民之神之降临

    火星殖民续作,火星殖民人,神,魔三部曲第二部。看围棋老师被天道主文明选定,一统宗教,二统世界,三统宇宙。。思想上先种田。前两卷先给出了成贤成圣的方法
  • 猫世界

    猫世界

    洛幽叶,在生活的压力下,她选择了自尽,在最后一刻,她偶然间看到了路边的小猫,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要是下辈子做一只猫的话,会轻松许多吧。”,然而她的愿望真的实现了,身为猫的她却有着人类的记忆和智慧,与众不同的她发现了许多猫族不为人知的秘密。
  • 异度危机

    异度危机

    郊游遭遇意外的秦歌,偶然之下发现自己竟然能在两个世界自由穿梭,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歌发现,两个世界的联系也在变得越来越紧密......
  • 隐藏的新娘

    隐藏的新娘

    “那个盖着红盖头的新娘是你吗?”张君安从小就在梦里看到一个头盖红盖头的新娘站在他的身侧,每当他走近新娘时,梦就会醒来,这个梦一直重复着,长大的他开始寻求各种方法去解开这个梦,一路走来,太多的不可思议的事情,颠覆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