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之后,便也觉得这样的日子,过得还行,至少,每个月两本的DM杂志,除了固定的软文,大部分可以由着我折腾,可以自由安排版面,写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我兴致勃勃地在那份免费发放的杂志上写各种服装流派的兴起,搜集我感兴趣的模特、设计师的专访,研究各种大牌服装……到后来,觉得其实还蛮有意思的。
又过了半个月,发行部的两位同事集体辞职,因为是毛衫淡季,很难拉到广告,老板为了节约成本,不愿意再招人,于是就跟我说:你跟着另一个男生一起去做发行吧,锻炼一下。
我记得那个镇子上有很多好几层楼的批发市场,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拖着装满杂志的箱子,然后一层楼一层楼给每一家商铺发送杂志。
夏天,我穿着短裙和细高跟凉鞋,一层楼一层楼地跑,这一栋批发市场跑完了就换下一栋。
开始只让我跑附近的几栋楼,谁知道到了下个月,同我住一屋的那位男生也辞职回家,他走了之后,原本他负责的离公司比较远的商场也让开始我去发放杂志。
我说:那么远,怎么把杂志运过去呢?
老板说:我们有电瓶车。
我说:我不会骑。
老板说:学学就会了。
于是我生平第一次骑着电瓶车,晃晃悠悠地上路,在车前放了满满一箱子的杂志,挨家挨户地发完,然后骑着电瓶车回公司。
笨手笨脚的我,在推着车子下坡进地下车库的时候,那辆笨重的电瓶车突然倒了下来,直接压到了我身上,因为惯性的原因,还拖着我朝坡下滚了一段。
然后我就看到了自己的两条腿,不断地流着血。我试着把车子推开,却因为疼痛而使不上任何力气,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我终于忍不住,就这样坐在人来人往的车库门口大哭不止,所有的委屈都化作眼泪,刷刷地往下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碰过电瓶车,至今也不会骑。
从3月份到6月份,我在那家小镇待了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看着银行卡的存款到了4000,就毅然决然地又拖着我的箱子回到了合肥,开始准备毕业答辩,拿到了毕业证,然后开始重新找工作。
整个2012年,从头到尾,我都在不断地颠沛流离当中度过,从合肥到嘉兴,然后回了合肥,然后又去了黄山,然后又回了合肥,最后,又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回到老家。
很多次,当我拖着我的大箱子,背着笔记本坐在火车站候车室的时候,都觉得茫然,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他们似乎都有一个明确的终点和方向,而我,却对我即将要抵达的地方满心都是怀疑。
我并不确定,我忐忑不安,我知道,那些,都不会是我最终的方向。
可是,我的方向在哪里,彼时的我,一无所知。只有跌跌撞撞地,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前面是什么地方?不管呀,我去了再说。
但如今想来,我依然感激那颠簸动荡的一年,在那一年里,我终于学会了一个人上路,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照顾好自己,学会了做饭,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学会用一种柔软的姿态跟同事和领导相处。
人生的路很长,即使是如此糟糕的一年,在我的记忆里如此黑暗和令人心痛的一年,它终究还是过去了。
在那一年里,我一直在疲于奔命,而最大的幸运是,我从未停止过自己的脚步,不管是在哪里,不管是不是身处困顿,我始终相信,有更好的终点等着我去探索,有更好的荒芜等着我去开辟。
我并不是一个睿智的姑娘,一直以来,都没有学会如何去找到自己真正该走的路,才一直都磕磕绊绊,诸多不顺。很多时候,我都是近乎盲目地朝前跑着,又因为种种原因被逼着返回原地,我挣扎着,愤怒并且不甘,可是,即使如此,一旦有机会,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朝前奔跑。
我知道,我心中的期许是什么,我知道,我想要的东西在哪里,不可以轻易满足,不可以抱怨生活是多么糟糕,只能选择跟未来死磕到底,遇见路就走一段,遇见墙就沉默地砸出一个洞来然后继续走。
既然心有所求,就只能先下手为强,只有不断朝前奔跑,才能看到终点的方向。
你以为你在合群,你是在浪费青春
文/李尚龙
曾经有一个宿舍,宿舍里面八个人。每当宿舍八个人都凑齐的时候,寝室长总会把八个人分成两组,每组三个人,组织大家打牌,剩下两个人就打开电脑,打起了《魔兽世界Ⅲ》,或者拿出手机不停地刷着网页,或者躺在床上拿着PSP等待着他们的轮换。
然后,一晚上就这样过去了。
然后,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然后,四年就这样过去了。
八个人里面,一定会有一两个人混得还可以,但是也一定会有人混得差。混得可以的,在大学四年,活得多么假:因为他组织别人堕落,自己却坚定地向前,表里不一,活得多么难受。而混得差的,永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根本不知道,他就是跟风了,可惜他根本不会知道这些。
最近的课堂上,我不停地给我的学生强调一点,那就是——大学期间,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室友,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
因为,最近我开始发现,寝室,是堕落的开始;合群,是淘汰的起点。在好多人的字典里面:
四个人,三个人不停地下载着大片,第四个人不看,就是不合群。
四个人,三个人打着游戏,第四个人不玩,就是不合群。
四个人,三个人逃课,第四个人不逃,就是不合群。
人是怕寂寞的,于是,大多数人都选择合群。
可是,你以为你在合群,却在浪费自己的青春;你以为你交了朋友,当你毕业一无是处时,谁还会把你当朋友;你以为你大学四年不孤单,当你毕业没有工作时,没有老婆的日子你会更孤单。
有人说孤单痛苦,那谁又说过,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会痛苦?
我短暂的大学期间,目睹了太多为了合群和合污的惨剧。记得大一,总有人叫我打游戏,我也打,可是留下的,是和他们一样的空虚。
记得大二,当他们拿着手机不停下载新的游戏,我在角落却是拿着单词书背单词。
记得大三,寝室七个人对我集体发起攻击,说我不合群。更有人说我傲气逼人,到处说我坏话,最后我只有申请换寝室。但是我明白,与众不同,不是我错了。几年后的今天,当一些人在烈日下暴晒时,我却在空调房写文章。
最重要的是,我已经忘记了当时说我不合群那些人的名字是什么。
我知道,他们中有可能还有人惦记着我,盼望我出点事,但是我只想说,他们惦记着我,说明他们生活里面不能没有我,而我忘记了他们的名字,说明我的生活里面可以没有他们。
直到今天,我认识了许多人,有些是有名的大导演,有些是知名的演员,有些是了不起的创业家,有些是银行、政界的大亨,有些是当初都不会正眼看我一眼的美女,最重要的是,我交了一帮好朋友。此时此刻我才会感激,当初我没有合群,现在,我才到了属于我自己的群体,去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当初我合群,现在身边,又会是谁?又会是什么景象?
我一直坚信,英雄,永远是孤独的,只有小喽啰才扎堆。“二八定律”永远适合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百分之二十的人,占有百分之八十的资产;百分之八十的人,为百分之二十的人服务。
尤其是男孩子,大学四年,一直合群,一直在寝室,一直不打开视野,故步自封,井底之蛙,这一切,总会在今后走进社会的某一时刻一次性还给自己。
而女孩子,更是需要在大学中培养出独立的人格,依靠一个男人,永远比不上依靠一个自己双手创造的未来踏实。
但是,我想说,我这里说的不合群,不是结仇,不是桀骜不驯。这些,我在大学做得不够,我检讨。至少,千万不要得罪人,因为道不同,不为谋。但是不代表连话都不讲,或者恶语相向。你支持他的生活模式,只是你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
这个世界很邪门,你永远不会相信,当年最浑蛋的那个人,十年后会是政界最有潜力的谁;你也不会相信,当年最不合群的人,成了百万富翁。
无论如何,那些有点成就的人,都不合群;就算表面合群,他们内心,也总有着自己的一片世界,他们喜欢静静地思考,并且一直向它迈进。
旅行不是济世良药,它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文/胡彬彬
最近从微博看了一些帖子,发现现在的毕业生真是越来越“无畏”了,动辄就是出门远行,走长线环全国,似乎没有走出去就虚度了青春似的。有的不惜花光自己几年的积蓄,还有的沿途乞讨。最让我震惊的,是一个大学生拿了全家辛苦打工供给他上大学的几万元学费,没有去上学,而是在外游玩花光了。他家是农民家庭,两个姐妹都因为上不起学而在家务农。
虽然不怎么看游记,但认识的人多了,总会直接或间接听到些消息,自己也一直关注着走在路上的人。我也看到,有不少人旅行后出了书,成了名,有了艳遇,嫁了老外。大多数人在博客和文章里,要么不停地发美食美图,要么夸张地描述自己的所谓遇险经历。我在旅行初期也干过这些事。
当然可以尽情张扬自己,但是真的不要过度自我催眠,旅行中那些不那么美好的东西,也请原原本本展现出来。
我得说一些找骂的大实话。
首先,旅行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顶多能转移下你的视线。你失恋了,失意了,失业了,即使走到南极,失去的东西都不可能找回来。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只有在生活中解决,真的不要赋予旅行太多想象和希望。出发之前,不妨最后问自己一遍:现在遇到的事情,真的没有办法解决了吗?如果还有一丝希望,请强迫自己直面问题。
当世界不能为你改变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而旅行,就是用一种比较温柔的方式改变自己。但如果遇到意外,就是一种粗暴的方式了。
其次,旅行是一件透支未来的事情,换言之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如果你觉得你有足够的资本,那你只管走,别找家里要旅费,最好结束后回来能自力更生,要么老老实实付出几倍的努力来工作,要么更加辛苦地创业。
而且你最好对自己的能力有个客观的评估。旅行一年,要付出的代价非常之大,自负盈亏,自己承担一切后果,你能不能承受?不仅仅是路费啊。别光眼馋出书成名的人:猫力漂亮得可以当小明星,拿的香港护照,父亲是电影演员,善于营销自己;安芯学精算,双学位,去之前在《南方周末》做实习记者;谷岳拿的是美国护照;肥肥鱼努力写东西多年了,文笔和商业头脑都很好;废柴大叔走之前在华为,而且他是我认识的朋友里面最有才华的一个(不是优秀,也不是能力,而是才华。他即使不旅行不出书,也不会被平凡琐碎的生活湮没)。
做一个有趣的人很好,但是支撑你人生的是“有用”,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去追求“有趣”。或者除非你能把你的有趣兑现,让别人愿意为之付费。看看自己,是不是拍得比别人好很多?平时写文章能不能发表?
旅行之前,请尽量跟家里人沟通好。我当年瞒着家里出去,深深地伤害了妈妈,让她几个月都夜不能寐。我们从以前的无话不谈,到如今一提出门她就不那么信任我:“你真的是跟朋友在一起吧?”“真的只是去公园吧?”我现在还非常后悔,如果尽早准备、提前沟通一下就好得多了。
我在路上的时候,曾经非常反感别人跟我谈责任。因为我自己很清楚,只要我还在呼吸,我就对吸进去的那一口空气负有责任。我一路畅行欣赏美景,就连这短暂的自由,都是这世上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已去世和还活着的人,用他们的“不自由”换来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到这一层,可以转换一下:当你在外面尽情享受自由的时候,父母正忐忑不安地躲避其他人质疑的眼神,也试图努力回答自己:孩子为什么在外面玩?孩子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这代人,父母成长的整体社会文化背景中缺乏这方面的思想启蒙,即使文化水平很高,也很难理解我们的旅行。
旅行不能让麻雀变凤凰,不能给你贴金。不是每个人出去旅行一圈回来都能开个光的。屌丝即使环完了全球,如果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改变,也还是个屌丝。大部分人回来了还是一样生活。出走之前遇到的问题,一样要解决,而且因为拖延,回来要面对更多的问题。
旅行非常美好,但是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对我来说,它的美好在于,在极短的时间里展示出生活的无数种可能性,给了我无数故事的开头,有无数种人生供我选择。只要一直旅行,就一直能保持那种想象的虚幻快感。但是,一旦对其中任何一种可能性伸出手去,我就必然要被套住。路上遇到的驴友自然会有很多热情可爱的,但恶心的也着实不少。还有层出不穷的失窃,丢钱丢相机丢笔记本的,除了外面人浑水摸鱼,大部分都是同旅馆的驴友所为。
生活里你觉得恶心黑暗的东西,旅行中一样会有,甚至更混乱。
一些年轻的驴友,因为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干脆离家出走,好几年不回去。他们年轻力壮,有手有脚,在外面随便打个工混吃喝不是难事,偶尔论坛发个帖子好多人顶,羡慕之声一片。但在生活中,他们没有正式工作,说话做事都不靠谱,也很少回家,跟家里其他人和朋友的感情只怕也会一年年淡去。
还看到一些奇怪的人,就一直在某个地方的青旅待着,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待一两年好几年的都有。也不干活,不知道是之前工作攒了钱还是找家里要钱,反正每天起来除了上网和找吃的,其他什么都不干,全身散发着一股霉味儿。应该也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吧。
我想,如果人生被设定为一场穿越沙漠的游戏,那么“抛开一切去旅行”是最后那一瓶水,不要轻易拧开盖子。还是给自己留个底,把它当个垫背的吧,就是说,万一什么都没有了,还可以出门旅行。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就走,那么最后发现没能解决问题,还变得更麻烦,你就会陷入人生的死角。
请不要轻易放逐人生,仍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就算跪着爬着、忍着恶心也要往前走。
别意气用事出了门,走着走着,最后才发现把身边的一切都丢掉了,只有眼前的世界。而可悲的是,眼前的世界虽然美丽,却根本不属于你。
还有最重要的安全问题。穷游搭便车,比一般的旅行危险得多。当年和我一起单车进藏的驴友小黑,在从西藏纳木错回来的路上搭便车,最后遇到车祸,两死四伤,他和司机当场身亡。至今那仍是一段我不愿回想的惨痛经历。我和另外几个驴友护送他去殡仪馆火化,然后留在了医院照顾伤者。我的朋友盆骨骨折,在拉萨养了半年;另一位朋友腿骨骨折,回来后不得不休学一年;还有一位是数学系的高才生,被撞成脑震荡,不知道对以后有没有影响。
小黑的父母都是农村人,年纪大了无法进藏,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因为搭便车没有签协议,没有保险,司机也走了,最后他家人也没得到什么赔偿。幸亏他还有两个兄弟,否则整个家庭都毁掉了。
最后,还是要讲讲老套的,就是旅行的意义。
对许多人来说,旅行仅仅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可以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所以旅行的意义就是旅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