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咨询了心理医生,医生告诉她这是一种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好友的葬礼是导致恐惧的刺激条件,经过那场葬礼,心理上产生对事件严重性的想像,如担心自己也会像好友那样突然死去,再加上有意回避,拒绝看白花、黑纱等。这在她心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概念,一想到这些事物就感到恐惧,时间越长,这种感觉就越重,最后导致无法以正确心态面对葬礼。
条件反射学说认为,当患者受到某一事件的恐惧性刺激时,当时情景中的另一些并非恐惧甚至无关的刺激,会同时作用于患者的大脑皮层,两者作为一种混合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是无关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恐惧情绪。
而类似的白花、黑纱等则属于无关刺激。由于恐惧情景的延伸,白花、黑纱甚至殡仪馆、陵园、哀乐声等也成了恐惧物。人们对葬礼的恐惧实际上是害怕面对死亡,看到葬礼上的各种场景不由自主会联想到自己,进而产生恐惧心理。
死亡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它会连带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甚至给人心理上带来伤害,影响人们的生活。消除葬礼的恐惧可以帮助我们调整面对死亡的恐惧心理。那么,怎样能消除对葬礼的恐惧呢?
1.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因为它和日落月初一样,都是自然的规律,因此,在参加无论是和自己同辈的还是自己长辈的葬礼,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只不过去了美丽的天堂。
2.给自己一定的安全感
死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对于死者的哀思可以表现出来,相信死者在天之灵也会保佑着自己,给自己一定的安全感,尽量平复自己的心态。
3.多和家人交流
和家人朋友谈谈对死亡的看法,把自己对死亡的恐惧说出来,有助于缓解对死亡的恐惧,让自己的忧伤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这样,在葬礼上的恐惧情绪自然得到释放,从而能够从容面对死亡。
金融危机真的来了,它无常、神秘、威力强大,随时都可能改变我们工作和生活,影响我们的心理。那么,面对危机,如何应对?
金融危机突然来袭,给社会和很多企业带来了极大压力,例如很多公司的业绩开始下滑,于是降薪邮件陆续下发,紧接着就是突然的裁员,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一切变数都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很多人开始承受生活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而当人们感觉到危机时,总是喜欢寻求相关信息来验证,确定自己的判断正确与否,不经意间,金融危机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从夏天突然进入冬天
王丽在某跨国公司任职,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业绩明显下滑,从2008年年底,公司就开始进行“力度很猛”的裁员。起初王丽不以为然,但是最近的裁员却令她感到很震惊,走的人全是公司的精英,而且有些还是当初花了很大力气请进来的,但是面临金融海啸,企业要大幅度调整结构,再优秀的人也不例外。
眼看跟前的同事一个又一个地走了,王丽也变得惶恐不安,总是担心公司明天会不会有事?哪天会轮到自己?老板什么时候会叫我?脑中无数次想像着自己离职的场景。晚上她总是失眠、多梦,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体来上班。她再看看周围的同事,没有一个精神状态好的。金融危机弄得人心惶惶,仿佛从夏天突然进入了冬天。
中国一直在高速发展,很多人觉得经济会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一切都会越来越好。但是,金融危机对经济及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影响,打破了人们的这一固有认识,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和把握的。很多人在遭到金融危机侵袭时,感到很突然。心理专家认为,当经济危机降临时,人们的心理会经过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否认:刚听到经济危机时,人们的情绪会处于麻木状态,进而也会在思维上予以否定,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它的真实性。
愤怒:意识到经济危机的真实性之后,人们会试图找到出口,找到谁该为此事负责,会非常愤怒。这个时候,最好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把愤怒表达出来。
抑郁:很多人在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之后,会产生“我很可怜”的感觉;觉得生活了无生趣,没有任何希望。接受: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挣扎之后,人们会逐渐开始接受这个事实。很多人已经把最糟糕的抛在身后,开始为未来奋斗。
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就是这样总会有起有伏,平静的生活有时会被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打破,灾难总是在人们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悄然来临。危机和灾难总是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当经济危机降临时,我们应该做何心理应对?
1.稳健的财务管理
这一原则同时适用于经济危机中的一切人。这并非建议勒紧腰带过苦日子,而是建议仔细评估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状况,减少非固定性花费以及一些不必要的债务,同时还要多存点钱。
2.不要让情绪失控
这适用于被裁与未被裁者,也适用于管理者。失业会让人感到恐慌、内疚、失去信心,有时甚至会怨天尤人。事实上,越早运用理智去评估环境,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价值,并且作好规划,越能更快找到下份工作。
3.正面回应
逃避是一种典型的负面态度,例如自杀。当逃避某种困难情境时,起初会体会到焦虑降低,但与期望相反的是,逃避困难情境的现象越多,以后在面对这些情境时,焦虑就会越重。意识到自己的困难情境,同时也知晓自己的焦虑状态,勇敢地去想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消除焦虑。
春章过了,按理说,经过了休息、娱乐、聚会之后,人们应该很快乐,可很多人却出现情绪大波动。这种不快乐的情绪,如何才能调章呢?
众所周知,过春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因为在春章期间,人们不用工作,每天就是吃、睡、玩。按理说,经过短暂的休息,与家人朋友聚会、娱乐之后,过完春章,人们应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快乐,但事实上,很多人在春章过后,变得不快乐。他们在章后的两三天里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都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孩子无法安心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准备;上班族难以适应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
春章后的病症
头痛纠缠“厨房主妇”
春章长假里,韩女士成了“厨房主妇”。由于在家里请客最实惠,她又烧得一手好菜,春章7天,韩女士硬是坚守厨房阵地“战斗”了5天。看着家人和朋友面对美食雀跃的表情,她觉得所有的操持劳累都值得了。但上班后,她却常常感到头部隐隐作痛,吃了止痛片也不见好转。
上班族患上“上班恐惧症”
春章长假过了,马上又要开始工作了。小李却莫名的恐惧起来。结果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他萎靡不振、烦躁不安。这种症状一直持续了一周。小李不明白,为什么经过了几天假期的休整之后,他反而害怕上班了。
春章休假后的头几天,许多人可能还没从假日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有些人由于章日期间外出旅游,或是探亲访友,休息的时间比平时上班还要少,7天长假后,不仅没有精力充沛、神清气爽,反而无精打采、疲惫不堪;有些人则因为在假期中大鱼大肉、烟酒无度,身体各器官超负荷运作,结果肠胃“报警”、身体不适;还有些人仍然沉迷于假期的愉悦、闲适而无法自拔,一想到又要重新开始紧张工作,不禁产生恐慌、畏惧心理,因而很难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