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2日,奕訢、荣禄等亲王大臣联名奏请,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光绪帝予以批准,袁世凯正式入主天津小站,开始用西法编练中国首支新式陆军。袁世凯派人到鲁、苏、皖、豫等地招募2250名步兵,300名骑兵,再加上4750名定武军,称“新建陆军”,这就是北洋军的前身,当时是中国第一支近现代化军队。这股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为清末陆军主力,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亦多源自清末新军。袁世凯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
至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成军,每镇一万二千五百余人,除第一镇系满洲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小站练兵时期的嫡系军官。同时,袁世凯还兼任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及会议商约大臣。大力襄赞新政,包括废科举、督办新军、建学校、办工业等,第一支中国警察队伍亦于天津成立,也筹划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
袁世凯北洋集团势力的扩张,对掌握中央政柄的满洲亲贵集团的世袭地位构成严重威胁。皇室亲贵煽动一些御史上疏屡弹劾袁世凯权高势重,甚至预言将步曹操、刘裕后尘。1906年,袁主动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袁世凯回到了老家,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并写了名为《自题渔舟写真二首》的两首诗,其中的一首“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1911年10月10日清政府新军陆军第八镇兵变,引爆武昌起义,并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府,为取得交战的合法地位,各方反清势力主张组建中央临时政府。北洋军是清政府唯一可以抵抗起义的力量,令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镇压起义,但荫昌没有驾驭北洋军的能力。奕劻及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深感势严重,一致主张起用袁世凯,英美等国公使也建议起用袁世凯,载沣见中外一致认为“非袁能收拾局面”,只得于10月14日任袁世凯为湖广总督,派其南下压制起义,袁世凯一面奏请清政停止进攻,一面表达善意,让刘承恩给黎元洪写信议和。
革命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在南方独立各省为组建中央临时政府召开的联合会中,1911年12月2日《汉口会议》确定“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来归”。
12月18日,袁世凯和黎元洪派代表在上海就政体、清皇室善后、大总统的确立等问题展开讨论,南北达成共识,召开国民会议表决相关议题,根据当时的形势,袁世凯无疑将当选民国首任总统。这样的结果是同盟会不愿接受的,12月29日,同盟会连夜赴南京召集代表开会,提出成立政府,并选出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致电袁世凯,解释原因称东南各省久缺统一机关,行动困难,总统之职只是暂时担任。
12月29日,南方十七省临时代表选出孙文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民国成立,孙文就任,可我们学的都是袁世凯谋夺革命胜利果实。
当时革命党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两镇。1月16日,袁世凯回家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同盟会京津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世凯幸免于难。
1月18日,孙中山以提出《五条要约》的方式向袁世凯摊牌,企图坐实南京临时政府。经过反复修改又于1月22日以公诸报端的方式将幕后谈判全部曝光,势同最后通牒,这不但令袁世凯极其尴尬和不满,也让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尽失颜面。
期间,孙中山向日本借款,以筹备战事,但日本人认为孙中山的才干、经历和人望等,皆很不够,而且各派间的联络也不畅通,因此即使举事的步骤已经定下,其举事能否成功,尚有怀疑,孙中山借款失败。
为了结束南北对立,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袁世凯同意同盟会多人进入总长之列,同盟会最终如愿以偿。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同时同盟会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消弱袁世凯的权利,但是袁世凯还是坚持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老爷子讲故事般幽幽的说了半个小时,无喜无悲,而我们听得有点目瞪口呆。老爷子说的我们可以质疑,但是这样的袁世凯我们是闻所未闻。
李书文疑惑的问“既然这样,为什么令祖当年要派人刺杀宋教仁,后来又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呢?”
这次老爷子还没开口,宋老倒发话了:“派人刺杀我爷爷的根本不是袁世凯。”
“您爷爷?宋老您没开玩笑吧??”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宋老竟然是宋教仁的后人,这让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开玩笑?”宋老有些气愤:“统治者才开玩笑,篡改历史,误导后人。当年要不是袁家庇护,只怕我们宋家早被人赶尽杀绝了。当年刺杀我祖父的案件追查到国民党高级官员赵秉均后,赵秉均被人毒死。雇凶杀人的杜馨也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监狱里,所有当事人都死无对证,这案子也就不了了之。杜馨这个个可为同盟会二号人物黄兴转移过不少公款私债。而在此之前我祖父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支持袁世凯,又在国民党内部会议上反对刺杀袁世凯而遭到党内成员当场殴打谩骂……”
“好了,宋老弟。我们又不是来翻案的,当年的人都化作黄土了,我们现在在后辈面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老太爷打断了宋老的话“二十一条可不是我祖父主动与日本人签的,而是孙文逼的。孙文所谓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又找日本政府借款。向日本人承诺,一旦掌握了权力,将愉快地将满洲(东三省)交给日本管理,并签订了《中日盟约》,这纸盟约如今还陈列在日本,如果有机会诸位不妨去日本亲眼看看,孙文当年这纸盟约何止是卖国,简直称得上是亡国!但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孙文终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信任。可日本人不是傻瓜,既然孙文没能力那就找有能力的。于是日本人就找到我祖父,提出差不多的条件,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二十一条。我祖父誓不妥协,发电致全国:中国领土绝不能租于他国、聘用日本顾问、中合办警察、军械等为‘其制我死命最要之点’绝不妥协。但我国积弱,目前不宜就此决裂,蹂躏全局。但应尽心竭力能挽救一分,即收回一分之权利。我祖父一面与日本人讨价还价的周旋一面发电激起全国民众的抗日情结。孙文因为借款不成又向日本人透露我祖父故意周旋的事,日本政府终于恼羞成怒于5月7日向祖父袁世凯发出最后通牒,限5月9日午后六时前答复,否则将执行必要之手段。当年中国根本无力与日本一战,祖父又发表一次电令称“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外交部恪守我的示,坚拒到底,尽了最大之力……如今日人最后通牒已将第五条撤回,凡侵主权及自居优越各条尽力修改,并正式声明将来胶州湾归还中国。因此,与初案相比已挽回许多……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故权衡利害而不得不接受日本之最后通牒,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经此大难之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待‘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就是胡适也说,弱国无外交,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这已经是做到了极致。我祖父何来卖国之说。”
等到老爷子说完,所有人都傻了。这无疑颠覆了我们整个近代史。可统治者的是非对错有谁能批判呢?都是成王败寇而已。
李书文顿了顿说:“哪个统治者在掌握权利之前没做过黑暗的事?不说那些了。太爷,您这次入谷不会也是为了那张藏宝图吧?”
老爷子呆呆的望着谷内说:“我都这把老骨头了还要什么宝藏,何况现在袁家的产业也够子孙几辈子了。我就想知道当年父辈们在里面遇到了什么,如果可以的话能帮他们把尸骨收敛起来就足够了。”
宋老也是同样的表情:“为了抗战出力,我父亲当时也在同行的队伍里,当年我太小,没能一起前来。如今抗战胜利这么多年了,我们不孝,一直没能进去收敛他们。现在我们自己都快入土了,如果再不了却这桩心事只怕就没机会了。至于藏宝图我和袁大哥商量过了,只要完成了我们的心愿后,那些东西就由你们自己去分配。”
没想到接的第一单生意就牵扯出这么多秘密,这真是我们所料未及的事。不说报酬,为抗日前辈收敛尸骨也算是一件功德。李书文看了看天空说:“现在正好正午,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我们准备入谷吧。”
袁辉以前虽然知道自己是袁世凯十多个儿子中的其中一脉,但对这个背负全国骂名的祖宗真不怎么待见。现在听老太爷说出埋藏近百年的秘密也就释然了,对于入谷的事情也积极的多。他麻利的安排四个司机在外面接应,让其他的背了所需物件,一行十几个人浩浩荡荡的朝山上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