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我就是我
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语言不同、习惯不同,以前建立的相处模式完全不顶用,一切都是崭新的。我们可以趁机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改善人际关系,但是千万记住:改变和改善的前提是保有自我,千万不要刻意迎合别人,也不要故作清高。压抑而成的性格永远不是本性的流露,不仅委屈了自己,往往还适得其反。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已经让大多数人养成了被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是,从跨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个世界,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改变我们的人生!
1 不要为了迎合而改变
Lynn性格内向,高中时期的她并没有多少朋友。她觉得,只有外向的人能拥有许多朋友,也是老板青睐的对象,于是大学时她决定改变自己:不想说话时硬要憋出两句,喜欢看书却要说喜欢泡吧,明明不了解的明星总要插上两句自己都不明所以的评论……Lynn坚持得很痛苦,更让她痛苦的是:几个月后,自己的人际关系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大不如前,许多同学都窃窃私语地说她虚伪,Lynn困惑了。
冀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没错,可是为此强硬地改变自己的性格,代价会不会太大了点?Lynn的愿望很好,只是用错了方法,她不知道只有原来的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伪装出的性格就像“皇帝的新衣”,不仅遮掩不了自己的缺陷,还会沦为别人的笑柄。
虽然现实要求我们学会跟所有人做朋友,拥有众多社交圈,但是也要记住:永远别希望谁都不得罪,谁都不想得罪的后果往往是谁都得罪了。我们要独立,就得学着有主见,有自己的风格,有人反对、有人支持,在反对与支持中做出自己的决定才是真正独立的人生。
Sammy是一名普通的台湾大学生。虽然也有几个名义上的好友,但是由于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再加上她下课就不见人影的行事作风,Sammy其实没有太多真正的朋友。尽管熟悉Sammy的人知道她的课余时间都是在忙专业课及其相关艺术作品的发表事宜,但是依然劝她不要太专注,说“何必那么认真?与其把希望放在这些东西上,还不如多交几个朋友呢,你这样早晚得吃亏”。Sammy摇摇头,婉拒了好友的提议。两年后,Sammy开办了属于自己的画展。一时间,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她的朋友圈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多出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Sammy的路越走越宽了。
面对好友的规劝,面对一时冷淡的人际关系,我们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初衷?大多数人因为想要“合群”而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事实证明,这样的人大多难以成功。不是每个决定都能有Sammy这样的结果,可是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绝对比一个不假思索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为优秀,更能让人亲近。就像Sammy一样,成功的人往往不在于他/她有多少朋友,而在于其本质是否比别人优秀,一味地跟周围人“打成一片”,葬送的往往是自己的风格,严重一点,甚至是自己的人生。
No2.做最in的自己
如今的台湾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词语就是“个性”,他们打扮要in,说话也要in,染头发、穿唇环、鼻环、刺刺青……以这些行为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我无意对此大加鞭挞,只是觉得若要表示自己很in,不光要在外表上下功夫,还可以表现自身平时的为人处世上,这种由内而发的精神状态往往比时髦的外表和谈吐更能标榜出不一样的自己,影响也更为深远。当我们这种独特的个人特质超越了外表,成为我们受到周围人关注的首要原因时,我们“凸显个性”的目的就真正达到了。
我所念的大学是一所艺术类学校,由于学艺术的学生都对服饰、化妆这类的信息十分敏感,于是我每天上课都能欣赏到各种妆容打扮:日韩版服饰、欧美风情、烟熏妆、艺妓妆……各种稀奇古怪的穿著打扮应有尽有,但是最吸引人目光的往往却并不是妆容最精致的,而是一些看似普通的同学,尤以我的一位同学为最。她的身材并不窈窕,在同龄人中甚至可以称得上高大;她的外貌也不出色,勉强称得上“清秀”而已;她也不会打扮,跟周围fashion的女同学相比,她朴素得可怜。但就是这样的她,人缘却好的出奇,同学们对她的一致评价是:从容淡定,即使就单坐在那里,什么事情都不做,都会给人一种“稳重自信”的感觉。
我这位同学fashion吗?不,但她out吗?没有。她留给同学们的印象已经远远超过了她外表所呈现的,正是这种内在的特质让她成为同学眼中那个“稳重自信”的人。
所以说,in并不只代表了fashion的外表和谈吐,也不代表特立独行,而让自己in起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散发出自己的个人魅力,让人们觉得我们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样。这种独特的in,不仅是我们交朋结友的法宝,就连成功就业中也有它的影子。不信?还真就是那样!按照惯例来说,台湾每年的大型招聘会上,一些优秀的大中型企业(包括一些外资企业),收到的简历都是以“千”为计数单位的。想想,假设我们就是这支“求职大军”中的一员,怎么才能从这上千人中脱颖而出?要想招聘方注意到我们,就得让他们觉得我们与众不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我们才有更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有句话说得好,“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总有许多人看起来与其它人并无二致,原因就在于他们无法正确发挥出自己的人格特质。因此,要想让自己与众不同,不妨就从现在开始,学做最in的自己吧!
【小贴士】独特的形象和气质,教你怎么能更in
形象:一个精神萎靡、不修边幅的人和一个容光焕发、穿着得体的人,你会对哪一个印象更好点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所以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穿著和举止。一个人内在的精神状态,除了自身的修养外,行为和穿着打扮的得当则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没事可以多观察下周围同学的穿著,偶尔买两本时尚杂志也未尝不可。但是注意,对这种外表的修饰永远只能“得当”,而不是过度注重,这一点相当重要。
气质:俗话说“米养百样人”,各人的修养各有不同,散发出的气质也是不同的。即使只站在那里什么话都不说,各人散发出来的气质也是各有特色:做体力活的人往往显得粗犷,白领们则往往有种精明干练,学生有混合着书卷气的稚气……我们常听人说“这个人气质如何”,说的其实就是除了外表外这个人由内而发的精神状态,很多时候这种精神状态往往决定了人的第一印象,还会在以后的相处中起到重要作用。要改变自己的气质,可以多从事一些陶冶性情的活动,例如读书、钢琴、下棋、跳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