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颐境》
吕先富
长久以来,我试图将注视珠三角的目光从其经济奇迹中穿过,追溯可以承载这一个中国经济发动机的宽阔腹地与内在气度,探寻其辐射四周的景象。
在2008年入秋时节,当我行走在江西的红土地上,在位于赣粤交界处的赣州市定南县,流连于客家人安顿家园的历史印记和持续创业、善心助人的现实场景时,我发现,定南是洞悉中国华南万物生灵蓬勃生长的秘径。
认知定南,关键是要实地踩点,踩住那些世人大多未曾看到、不甚知情的“点”。比如,从版图上看,这里是扼赣粤闽湘的咽喉点,所谓“南扶百越,北望中洲”;这里是江西的南大门,在定南老县城可以一步跨赣粤两省,定南是京九线在江西最后一站,下一站便是广东龙川,京九铁路接轨点即在此地并建有纪念公园;这里充分发挥了地处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令人刮目,更值得称道的是很好地保护了涵养粤港澳的东江源流域区;这里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建设乡村的政策实实在在,农民得到的实惠入眼入心;特别能让人脚下徘徊、思绪缠绵的是这里的客家风情和人文景观,毕竟赣南被称为“客家人的祖家”,客家人占90%还多呢。江西省委老书记万绍芬为定南题写“京九线赣粤交汇重镇九曲河山川灵秀客乡”,正是打开定南的“钥匙”。
围屋内外家园生息
心的骛远和脚的留恋交织在客家人身上。自晋朝以来南迁的1100年间,客家人的眼光总在远方,却又万般依恋脚下的土地,从中原,经赣闽,到广东,择依山傍水之处,费尽心力筑居安家。围屋(土楼)正是昭示客家文化和生存环境的精美建筑。在定南,便有一座世间罕见的围屋——虎形围。
虎形围不久前才被发现,世人知之甚少。她安静地坐落在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虎形围选址于一个典型的山间小盆地之中,四周砂山屏立,呈青龙昂首、藏风聚水之态势。围屋取坐西北朝东南之向,后靠虎形山,面朝天际轮廓秀美的笔架山,近有小溪缠绕,远有良田百亩。来到这个安逸、干净的村落,立于虎形围前,便是置身于田园山水画卷间。
虎形围完全保持着原生形态,朴旧、空荡,没有任何妆扮。站在门前松软的场地上注视虎形围,感觉像回到了故乡那座年久失修的老宅,一切都是那么真切、自然,却有一根琴弦在心底拨响,其声悠长、深沉,令人慨叹。在你踏进大门之前,请凝视围屋上的虎眼、虎嘴、虎爪,请仰望祥云笼罩的笔架山、虎形山!
这正是虎形围的神韵所在啊!眼前的围屋犹如一只出山猛虎。虎形围正立面的大门,象征着虎嘴;灰塑的多层门罩,象征着标有王字图案的虎额;两个圆形的窗户,当然是虎眼;正立面两侧的两座碉楼,宛如两只蓄势待发的虎爪;围屋的后立面,只有一座碉楼,而且碉楼位于正中——这在赣南的围屋中是唯一的,似乎象征着虎尾。果真是虎虎生气、赫赫虎威啊!
虎形围还有一处设计令人叫绝——在建造大门时将大门的轴线与外墙的垂线错开偏东5度左右,使得大门的轴线正对笔架山主峰,以“日灿庭辉”的门楣相衬,后又加建朝东院门,门楣自铭“常临光耀”,兼顾文风武风,堪称完美,恰如那幅对联所述:“虎踞龙盘面对秀美山川形神兼备方显英雄本色”。
虎形围系当地的方氏家族所建。方氏家族于明朝洪武年间迁入此地居住。到明朝末年,方家在虎形山购买了大片土地,基本具备了建造围屋的条件,于是请来当地著名的风水大师赖布衣的第十三世孙赖名山查勘风水,设计围屋。赖名山到现场一看,暗叹是块藏龙卧虎的宝地,便潜心为方家设计了一个虎形的围屋,但当时竟没有工匠敢承接这项工程。方家人锲而不舍寻找能工巧匠,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建成虎形围。
如今,走进虎形围,当地的方姓族人都会向你提起名人方其道的故事。方其道1893年出生于虎形围,自幼饱读诗书,做过教师、报人、军法处长等。他和鲁迅先生笔下的刘和珍君是订婚六年、情深意笃的情侣。刘和珍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英勇牺牲,方其道撰挽联:“生未同衾,死难同穴,疆场共有约,六载订婚成一梦;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劳燕异分飞,白宫溅血泣黄昏。”刘和珍牺牲后,方刘两家仍亲如一家,抗日战争期间,刘母曾随方家回定南老家避难。方其道结婚后,其子女一直称刘母为外婆。1946年,方其道先生在南昌去世。
如果说虎形围是客家人精心选址、一代代人建设家园的范例,那么,鹅公镇的传说则印证了客家人在迁徙中随缘扎根、随遇而安的生命经历。在定南人的口传史中,明朝末年,一对叶姓夫妇,肩挑被席、锅碗用具和几只活鹅,到江西境内谋生。夫妻一路相伴,昼行夜宿,每天都在心中盘算寻到一个好地方安顿下来。当他们走到现在的定南县鹅公镇田心村老围时,挑着的几只鹅就“嘎嘎”地叫个不停。叶姓夫妻顿时想起临行前父母的嘱咐:“鹅公叫时,就是你们的立足之地。”早已疲惫不堪的夫妻俩便在此地停留下来,勤耕苦作,繁衍生息,从此人口日见增多,村落不断扩展。这一带也就被统称为“鹅公”。
但客家人的视野绝不限于围屋之内或几亩水田。在保家业平安的同时,他们会力促一方乡土的兴旺。也许是格外体会到路途的艰辛,也许是在迁徙的风尘中看到了人员、物资流动所带来的财富增长,他们对于桥有特别的感情和投入,乐于造桥这件惠及八方的事情。定南的老桥因此也很特别。桥,就是一个集市,一处通汇八方的所在。而且,往往是桥上有廊有亭,供奉着观音或诸神。在鹅公镇,便有一座同治年间的单拱石桥跨越秀丽的柱石河。伴随着这座石桥的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相传柱石河畔有一香藤成精,化为神藤横跨两岸,两岸居民得以通行。这条藤砍不断,而且边砍它边长。由于此地是江西安远通往广东的必经之地,只能容单人过往的神藤满足不了人流来往所需,同治十二年建成这座桥、亭、楼结构的单拱石桥,名为“初石桥”,先后又更名为“玉石桥”、“柱石桥”。
立于柱石河畔,看柱石桥上塔楼的别致造型与桥下的潺潺流水相映成辉,让人期待乃至张望新人喜结良缘时过桥时的喜庆场景:桥梁上挂上了红布,桥面上铺上了红地毯,鞭炮声中轿队抵达柱石桥,这时,新娘款款下轿,被喜庆的人们簇拥着步行过桥——按当地的风俗,走过柱石桥,才能算新郎家的人哩!徘徊在柱石桥旁的老街,可以回想当年此地作为赣粤两省商品交易集散地的繁盛景象:每逢农历三、六、九圩日,以桥为中心,长长的粜米队伍从桥廊两边一直延伸开去,卖香菇、笋干、山果等山货的队伍紧接着粜米的队伍形成两条长龙,卖油盐酱醋、日杂百货者则穿插其中,人群摩肩接踵,叫卖声如雷贯耳,好不热闹!
2008年入秋时节,老报人、书法家张宝林题赠定南:“虎踞龙盘山川壮美鸡鸣犬吠百姓安康”。信哉斯言!
九曲上下宜人生态
“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指的就是流入广东博罗湾的九曲河。这是定南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安远县三百山及寻乌县鸡笼嶂,流入定南县龙塘镇、天九镇后,进入广东龙川,注入东江贝岭水。九曲河全长5公里,定南县境内5公里。
到过“甲天下”的桂林漓江,也到过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水”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莫日格勒河,但当我在定南一眼看到在弯道中心点以广角正面遥拍的九曲河蜿蜒来去、舒展地划出长长的弯道、以大半个圆形状的绿水绸带兜住青翠山峦的大幅照片时,禁不住喊出声来:“这是哪儿?这就是九曲吗?”
九曲实在是有一种让人惊奇的美!坐船在九曲河中走,碧水翻波,清风掠面,两岸是长满翠竹的山峦,如曼妙的画卷次第展开,倩影倒印在水中。在九曲河新鲜的空气里,一切都令人沉醉。但以我的实地感受,一定要在岸上沿着山间公路细看九曲,非如此不能领略九曲河的迷人身姿。不识九曲真面目,只缘身在此水中啊!让我惊叹的照片即是例证。
实际上,定南县境内山峦绵亘,植被良好,涓涓细泉汇集成流,溪水密布,河流纵横。以天光山、云台山、神仙岭为分水岭,形成南北两个水系。岭北诸水包括月子河、龙头河、迳脑河,向北流入赣江贡水,属赣江水系;岭南诸水包括九曲河、下历河、老城河,向南流入东江贝岭水,属东江水系。为保护这绿水青山,为了包括粤港在内的下游地区人民的福祉,江西老俵们做出了不为世人所知的奉献。在东江源区,老俵们甚至都不能在山上种果树,以免产生农药残留;由于禁止在九曲河捕鱼,渔民只好转产;将东江源区的山林全部划归为生态林加以保护,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山民迁出林区;关闭了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并严把招商关,对所有落户东江源源头区域的项目实施进园前警示制度,为此婉拒了一批外资企业。据初步测算,全县每年为保护东江源生态环境而承受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而目前尚未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让我们向定南人民致敬吧!
令人钦佩的是,定南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前提下找到了发展经济的办法。其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模式值得称道。目前,定南形成了以生猪、脐橙两大主导产业和蔬菜、苗木、食用菌、有机茶等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模式。“历市—岭北”、“天九—龙塘—鹅公”两条十里脐橙带初步形成。生猪业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产业化和生态园的发展新格局,先后引进了25个出栏万头以上的现代化大型养猪企业和规模养猪场,成为供香港、深圳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和中央肉活畜储备基地。
你见过依山而居、绿水环绕、景色宜人但又与世隔绝的养猪场吗?你见过“猪—沼—果”综合开发、不留污染的循环经济生态型的养猪场吗?你知道进入这样的养猪场有多困难、要经过多少程序的消毒杀菌吗?
在定南的供港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我见识了这一切。在该县农业局长的陪同下,我先进入消毒室消毒杀菌,再经紫外线照射15分钟后方进入江西五丰牧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区;如要一睹园区生猪的尊容,还得在此留察封闭三日,这使我不得不却步了。但我还不甘心,便上坡寻至高点,环视园区,只见办公区、生活区、饲养区清晰地分开,屋舍整齐排列,不远处的山丘便是依托猪场开发的果园。整个园区是一个青山绿水怀中的干净明亮的生态园。
不看不知道,这真是一个让人放心的生猪基地。供港猪基地对防疫、饲料、药品残留、生态系统、环保措施等方面有明确要求。而五丰牧业有限公司的第一车猪就直供香港,足见其质量之可靠。据工作人员介绍,基地在各个环节都设了质量关卡:采购的饲料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到基地还需再做检测;每批出栏前都要做检测,供港猪每天抽检尿样;实现“猪—沼—果”综合开发,每天200吨污水中,150吨进行生化处理,50吨进果山,全部达标排放;对装运生猪的厢式货车在进场前也一遍遍消毒。由于管控严密,建立基地12年来从未发生过疫情。2007年10月,这个基地已获自营进出口权。
依托良好生态发展起来的定南生猪产业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香港市场的猪肉供应10%来自定南。定南每天有3车共360头生猪供港。其中,五丰牧业有限公司目前每天发出1车120头生猪供港,迄今供港生猪已达45万头。定南的生猪晚上装车,夜间抵港,第二天中午即可上香港市民餐桌。
你知道生猪的产业化对定南意味着什么吗?这个仅21万人口的小县,2007年生猪出栏56万头,2008年生猪出栏可达60万头,平均每人拥有两三头猪!而在这背后,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为每头母猪补贴100元;为每头猪出保险资金48元,农民自掏12元,保额则为1000元;免费供应疫苗;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明确规定,凡国务院和省政府没有明文规定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准向养猪企业(户)收取,等等。养猪农户还自愿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在拥有69户社员的定南汇丰生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我历数合作社的好处:规范行业行为,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公平竞争,协调对外关系,推动产业升级壮大。生猪产业化还带来这样一个喜人的局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养猪工人。他们有的在大型牧业公司工作,有的学到技术后回家养猪,这样就不断有“养猪大王”冒出来了!
城乡之间万物生长
在定南城乡探访的日子里,最让我感到温暖的记忆是乡村阿婆执拗地往我的兜里塞新摘下来的橘子,是县老年活动中心欢快的锣鼓点和老人们下象棋、打门球时的专注神情,是社会敬老院里如茵绿草上、淙淙溪水边、金色阳光下并排安坐于小小竹椅上的老夫妻。
我以为,看社会的幸福指数、和谐程度,首先要看老人们的生活、看他们脸上的笑容。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定南县,所有的五保老人都可以到县社会敬老院里安度晚年。社会敬老院设在布衣湖畔的幽静敞阔的院落里,环境之美连年轻的情侣都想在此谈情厮守。也真的不断有一对对的老人家在此牵手相伴晚年的,谁又会不促成他们、祝福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