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方屋排距离县城只有九公里左右,我们的车一出城,穿过神仙岭隧道就到了。村口,竖着一块镌刻着村名的巨石、还有几丛翠绿的竹子,当然还有供村民休闲聚会的石条凳和小广场,以及一捆捆码放整齐待运的茭白。这一切,显得幽雅而娴静、富庶,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我和王副局长、李委员下车后,沿着修得很平坦洁净的村道向村子里走去,只见两条平行的水渠环村而伸展开去,陪同我的李委员说,这两条水渠一条是污水渠,一条是灌溉渠,但渠水同样清澈可鉴。沿着村道和渠水向村里走去,又见荷塘与垂钓用的鱼塘,还有正在拆除清理的宅基地上新建的统一设计的新农村两层小楼房。李委员说,这种楼房,一座建筑面积有200平米左右,还配有院子,每座房子建筑费用只需六七万元。村里的房子,有的是村民自己拆旧重建和修建的,有的就是这种统建房,几年内将让村民都住上新房。我们沿着村道还是来到村支书家小憩,这是一座新式的围屋,两层楼,兄弟三家合住,但两个弟弟进城工作了,不常回来,于是村支书一家(老两口同他们的儿女)住起来就相当宽敞。记得两天前初访时一走进他们家门,我就要求检查厕所,支书带我到位于院子角落的新建的厕所,虽然面积小了点,却颇干净,而且有冲水的设施,可见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我们在支书院门里坐下,一边喝茶,嚼着支书儿子为我们新采的莲籽,一边聊起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来。方屋排村民都是方姓,他们的祖先大概于明初从北边的信丰迁来此处安居。五百多年了,原来的房子破烂不堪,村道也都是烂泥路,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很差。几年前,在县委县政府号召和组织指导下,实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由饮用井水改为饮用自来水、把村路由烂泥路改为硬面路、改厕)、一拆(拆除夹杂在住房中的猪牛圈和破旧险空房、断壁残坦)、一分(人畜分离)、一绿化(做好村庄绿化),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一进村看到的就是改造后的新村容一角。村支书和陪同我来访的王副局长、李委员告诉我:在“三清三改”中,政府为方屋排投入140多万元,拆除空心房86间3680多平方米,拆除破旧烂危房和厕所39间1826平方米;硬化村组道路2600多米,硬化便民小道1320米;改水52户,改水率96、5%;改厕所51户,建6蹲位公厕一个;硬化水沟790米,硬化房屋檐阶1860平方米,新砌水渠568立方米,整理粉刷墙面9720多平方米……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已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来。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道路硬化了,汽车可以开进家门口,村里有不少幼儿可以进城上幼儿园,早送晚接,颇为方便,住在村里,也可以享受城里人一切的方便了。
除了“三清三改一拆一分一绿”外,新农村建设另一重要的内容是突出主导产业,实施“一村一品”的战略,发展生产,让农民富起来。村支书和陪同我访问的王、李两位告诉我,方屋排近年来发展的是茭白和脐橙种植业。近千亩地都种上由浙江金华和安徽安庆引进的茭白良种,收获的茭白销往广东,每斤批发可达一元左右,每亩茭白一年收入近4000元,仅此一品,就让村里大多数农户富了起来,再加上脐橙的收入和一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村民们已过上温饱生活并且准备奔小康了。
两次访问方屋排,看到建设新农村的初步成果,方知新农村建设在江西定南决不是搞形式、走过场,而是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因地制宜,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民过上文明生活的事。这真让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据说在定南,像方屋排这样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有上百个,其中有村庄整治型、生态农庄型、拆旧建新型、生产依托型等各种因地制宜的模式,限于时间,不能一一去参观访问。但是,二次访问方屋排,已经让我看到定南县建设新农村的可观成果,也就心满意足、不虚此行了!
三
二访方屋排,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考察远近闻名的虎形围保护与开发状况。定南县有关部门把虎形围的保护与开发放到新农村建设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把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值得赞许的思路与举措。
作为由中原迁闽、粤、赣的客家,大多是聚族而居,因此大都建有土楼与围屋。闽西南一带,如永定、南靖等处,以土楼著称于世,漳州市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申遗已经成功,成为联合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单位。赣南一带的客家,则大多建有各种各样的围屋。据定南县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县境内仍保存各类客家围屋130余座,在赣南5个保存客家围屋的县份中,位居第二。定南的客家围屋有封火墙和外出立面出檐两种类型,而且以纯黄土夯筑带有四角雕楼的歇山大屋檐围屋最具特色。定南的客家围屋,在建筑史上和客家文化史上,均具有很高的价值。而在定南众多的客家围屋中,位于方屋排村中的虎形围,不仅地理环境与建筑式样独特,其文化蕴含量也特别丰富,因此更具研究和保护的价值。在近年建设新农村的部署中,虎形围价值已被发现,定南县有关部门已拨专款对其进行保护和初期的开发。
我们在方支书那座新型围屋的家中喝茶聊天之后,即移步到虎形围进行考察。
方屋排村后是一座虎形山,整座山如一只猛虎下山状,虎形围就建在虎头之上。围屋的大门就像是虎嘴,大门之上多个屋门罩象征虎额上的王字图案,边上的两个圆形窗户像是两只大的虎眼,正面两侧的两个高耸的雕楼就是虎爪,而围屋后立面的一只雕楼当然也就是虎尾巴了。从围屋的大门进去,是前厅,然后是天井,最后是后厅,也就是正厅了。正厅供奉祖宗牌位、也作为会客之用;至于天井的用途就多了,一是透亮、渗水,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就是用来作为聚居于围屋中的百来口人洗澡之用。建筑中路的两侧各有两列的厢房,供居住用。据说,最多的时候,虎形围里可以住上上百人。聚族而居,人丁兴旺,可见当年方家兴旺的状况。围屋前有一对联:“虎踞龙盘,面对秀美山川;形神兼备,方显英雄本色。”可见其猛虎下山状之威风,也道出其面对笔架山的秀美。据说,围屋建成若干年后,主人大概觉得这个虎形围过于威猛,于是在大门外加了一座院门,将院门朝向东方,门楣上书“常临光辉”四字,使大门正对笔架山的主峰,期望从文昌劢。
据介绍,方家的这座虎形围,筹建于明末,请了当地著名的风水大师赖布衣的第十三世孙赖名山查勘风水,依地形设计而成。但设计好之后,许多建筑工匠见过设计图纸,却无人敢于承担这项工程,原因在于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于是,虎形围建造延宕至清乾隆年间,建成至今已二百多年了。
虎形围存在的二百多年间,养育了成千上万的庄稼人,但也出了一位颇有点名气的文人,那就是1893年出生于虎形围堵方其道。方其道,小名罗安,4岁时由祖父方吉澍教授四书唐诗,13岁随舅父黄炳焕在信丰读书,后以方兴为名考入江西陆军大学,与熊式辉等同班,因学潮被开除返乡,乃易名其道、字致之,入江西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1917年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师、《大江报》记者。1921年,任《中庸报》经理时住南昌毛家园47号刘和珍家,与就读于江西女子师范学校的刘和珍感情日深,订下婚约。1923年夏,刘和珍受方其道资助到北京就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方其道也于1925年到北京女师任教务员。1926年春,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英勇牺牲,之后,方其道郁郁寡欢,浪迹上海卖文为生。北伐战争中,又到刘峙部任中校秘书,直到1940年,始终追随刘峙,官至少将军法处长。终因与刘峙意见不合被免职回到赣州。1945年冬被选为江西省参议员,未及开会即于1946年春病逝。总观方其道一生,可谓坎坷;然从赣南一个偏僻小山村方屋排走出,官至少将军法处长和省参议员,又有一些文名,又可谓不易矣。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痛悼的刘和珍烈士订婚六年的未婚夫,且与刘和珍感情甚笃,刘和珍牺牲后曾写下热血沸腾的挽联:“生未同衾,死难同穴,疆场共有约,六载订婚成一梦;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勞燕异分飞,白宫溅血泣黄泉。”之后,又认刘母为岳母,侍奉在侧,与刘家一直往来,实属重情重义之辈。方其道为世人所重,其主要原因恐在此矣!
虎形围与方其道,成为赣南山区偏僻山村方屋排的骄傲,成为它可以夸耀于世人的文化瑰宝。在建设新农村中,虎形围被发现,据说县里已拨首批款项30万元,用于虎形围的保护与开发。我们到虎形围考察时,发现有关部门已经着手保护与开发工作;原住在虎形围中的住户已基本迁出另行建屋安置,只有右侧廊房中留下一户待迁出安置;虎形围屋内与屋前场院已经清理,可供参观。当然,虎形围保护与开发可做工作还很多,诸如整修清理并且做到整旧如旧,布置必要的图片展览,清理场院,编印有关介绍资料等等。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虎形围将以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
四
到江西定南的三天采风活动中,可谓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收获不少。而三天之中两次访问方屋排,也感慨良多。
方屋排仅仅是赣南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山村,为什么引起人们的注意。其间固然因为它有一座颇有特色且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虎形围和从虎形围走出的曾同刘和珍订婚六载的未婚夫名人方其道,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定南县委政府建设新农村的扎实工作使这座小山村变了面貌,让山村农民得到实惠。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确是惠民富民之重要措施,尤其是把建设新农村与保护开发客家文物结合起来的思路与举措,更是值得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