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大学生应当把健康概念提升到人格的高度去理解,把它看做人之为人的资格界定。要做一个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去追求健全的人格,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能适应社会的正常心态,更要具备最能达到人类理性的德行品格,向完美的人格状态努力,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做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是人类尊严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呼唤。社会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人格素质的现代化,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就显得不可思议。一个国家可以从其他国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但如果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缺乏赋予这些东西以生命力的现代人格素质,那么,即使再先进的东西也是无用的。大学生是祖国现代化的未来,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每一个大学生,都应把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视做现阶段的大事。
维护和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是以人为主体的广阔的外部世界。环境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多变性的特点。从人体角度而言,一般来说环境是指有机体的内部环境(主要指生理环境)和外部环境(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交互影响、互相作用,形成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密切关系。从广义的哲学角度来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大类。物质环境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地球理化环境和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政治制度与经济条件、人口、生产活动、家庭、学校或社会集体生活);精神环境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基础文化专业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伦理道德、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文化的迁移与矛盾等)、社会人际关系、紧张生活事件等。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和人类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日益突出,与环境有关的各种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也逐渐增多。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习一些环境知识,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懂得人体与环境的双向适应与平衡,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维护个人与社会公众的健康。
二、影响人体健康的自然环境因素
人类活动不断地影响着自然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健康。在生产活动方式比较简单、规模较小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当生产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和工厂不断涌现,人口急剧增加,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化学农药等有机合成物质、放射性物质和噪声等严重污染环境而形成公害时,这样的环境就会严重地影响人体健康。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三大类:①化学性因素,如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等;②物理性因素,如噪声和震动、放射性物质和射频辐射等;③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其中以化学性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最为重要。当这些因素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而且在数量上超过一定限度时,就能对人体构成危害。
在大气污染中,各种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一定的呼吸道症状,如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最值得重视的是大气中的灰尘,灰尘的粒径越小,其表面越大,在灰尘的表面可吸附越多有害的物质,如强致癌物苯并芘,就是通过灰尘这个载体,突破呼吸道屏障,随呼吸到达肺泡、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经过沉积引发疾病。
所谓“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进入,而导致水体的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减少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水质恶化现象。
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需要大量的清洁水。在生产过程中,各种有毒、有害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农牧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及其生活污水废物的大量产生与排放,造成了世界各地每天有数以亿吨的污水废液源源不断地流入江、河、湖、泊,最终造成海洋的污染。仅以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危害的特点来说明水污染的严重危害:重金属离子毒性强,对人体危害大,其特点为:①饮用水中含有微量重金属,即可对人体产生毒性效应。如汞、镉等;②重金属可以通过饮水、空气、食物进入人体,而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都有沉积重金属的特点,特别是鱼、贝类沉积程度更高,往往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③重金属进入人体层不容易排泄,容易在一些器官中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因此,防治水体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此外,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交通工具、生产手段的机器、娱乐的音响设备、贸易集市的叫卖声,都是噪声的来源。据31个大城市有关部门的统计,交通噪声超过标准的约占一半;有40%的城市居民在超标环境中生活。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听力损伤及其连锁反应,危害轻者表现为听力疲劳,重者出现噪声性耳聋;噪声可使人们精神紧张、思维混乱,扰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降低劳动生产率和学习成绩,个别的还会导致烦躁狂乱、精神失常等。
三、人体与环境的双向适应
环境的改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但如果环境的改变不超过一定的范围,人体是可以适应的。因此,要想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就必须努力达到人体与环境双向适应于动态平衡。
1.在使环境适应人体方面
应该通过改造、治理、规范、优化和维护环境,努力减轻环境对人体的危害,如监督实施有关卫生规定(如环境卫生法、食品卫生法、母婴保健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开展植树造林、爱国卫生运动。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大学是大学生进行学习、锻炼、娱乐与科技活动的特殊场所,学生每天约有2/3的时间在学校内度过。因此,学校应该有适宜的校址和场地,良好的通风、充足的光线,适宜的照度、温度等。总之,要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安全、清洁、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
2.在使人体适应环境方面
应该通过多种促进健康的途径与方法来强化和锻炼身体,以增强人们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对各种不良环境(生理、心理)的适应能力。特别要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心理上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如三优工程(优生、优育、优教)、人工计划免疫接种、普及健康教育、预防各种常见疾病等。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自幼培养健全的人格。
四、树立环保意识,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公害问题及自然生态的失衡,直接、日渐严重地危及当前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同时也影响到后代子孙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卫生与保护的目标在于:①了解环境与自身发展的关系,追求合乎大众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品质,维护公共生存及生活环境,使之免于受公害的侵害;②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求子孙世代永久利用。实现这一目标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作为青少年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与付诸实践。
1.环境卫生
(1)认识到有良好的环境才有个人自身和社会公众的健康、幸福与安宁。
(2)明确环境卫生的维护要从个人做起,扩及家庭、学校(校园、教室、食堂、宿舍)和公共场所(公园、公厕、商店、汽车和火车站、影院、游泳池、邮电局等);环境卫生的维护是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2.预防公害
(1)人口密度过高也形成了环境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国家正确的决策。垃圾堆积、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等,是人类的主要公害。
(2)公害问题不仅影响健康,同时也降低了生活质量。
(3)重视环境问题,需先了解污染的原因、来源和种类,以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4)人人都要认识到环境与健康的重要关系,并且学会如何在污染中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5)解决垃圾问题要从个人做起,从我做起,要了解学校、宿舍、教室和公共场所垃圾处理的观念与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进行消除垃圾。
3.保护生态
(1)环境中的人、动物、植物、土壤、空气、水等有极其密切的平衡关系。
(2)因为人类有能力改变和操纵环境,所以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加以适当的控制和规范,以免破坏生态环境。
(3)自然资源和能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利用与浪费将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大学生应该注意珍惜自然资源和能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分每秒的时间以及自己或他人的每一个劳动成果。
(4)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大学生与社会大众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