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6200000013

第13章 另类老周及其另类儿子的另类故事(2)

堵塞不如疏导,最后我想了个办法让子轩效仿以土地换和平的阿拉法特,以功课换自由,每天完成功课后去网吧。在我的默许下,子轩泡网吧合法化了。

子轩玩上MUD以后,精神焕发,两眼放光,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有任何事情能让他如此倾心。他每天都是连跑带颠地去网吧,回来则是带着不加掩饰的各种表情。

出于好奇,我也想玩玩,想体验一下个中奥妙,但是屏幕上滚动的文字实在是太快了,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游戏里用的指令好像威虎山里的黑话,玩家们心领神会,外人两眼一抹黑。我先后去了几次网吧盯着看,看了几次都没摸着门道。

子轩这时候得意了,终于有机会给老爸“上课”了,他像瘾君子一样希望我也上瘾,这样就不愁经费和时间了,而且还可以找找当老师的感觉。这小子的教育方法比我更粗,我被他训了几次终于学不下去了,只好放弃监管的打算。

子轩去网吧得到了我的许可和资金支持,开始每天玩两小时,后来因为他数次与我谈判,摇唇鼓舌巧于辞令,声称他在网上可以学习外语和练习写作,吹嘘他的文笔如何如何受网友们的称赞,最后,他争取到每天四小时上网的权利。

我并不反对他玩游戏,但是我坚决反对人被游戏所玩。

——《我只养你十八岁》摘录

1999年初,北京的朋友邀请老周去一家企业任职,老周辞掉教职带着儿子来到了北京。老周又将儿子拜托给多年前的棋友,一位量子物理学家。物理学家一不要钱二不图报,每周给小轩上两次数学课。为小轩补习数学是老周的主意,他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能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轩对这种“思维的体操”不感兴趣,“思维的体操”只训练了一个月就停了,小轩不愿学的理由是自己不是那块料。他最感兴趣最想去的地方是网吧。有一次他居然玩了48小时没下线。

2000年的春天,子轩登上去烟台的列车,坐着硬座,去投奔告老还乡的奶奶,烟台还有从小哺养过他的姑妈。听子轩的姑妈说,子轩到了烟台给她留下的头面印象惨不忍睹,衣冠不整,瘦小干瘪,面无血色,眼神游移,活脱一个丧家之犬。子轩说他已经吃了半个月的方便面了。

在这之前我有将近半年没有见到子轩了。子轩18岁生日过后大概有一个月,我们见了一面。

记得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在北京刚刚修整一新的平安大街上的一家餐馆里请他吃了顿晚餐,分手的时候,他说又没钱了。我掏净了口袋,大概有一千元,递给他的时候半开玩笑地说:“这可是世纪末最后的晚餐,你可是过了18周岁了。”

后来,我还说了许多为他鼓劲的话。大致的意思是,你去找工作,能吃饱饭就行。有困难来找我,不过再别提钱,借也不行。

半年前,他混迹于北大清华校园里蹭网,当时我就想断绝他的生活来源。但是他还在挖空心思编故事,说是他身边的朋友愿意教他,他跟这些人沟通没有心理压力,他还说,“我也不能光学物理数学呀,我得为以后就业着想,我缺什么就学什么”。

这些话听起来挺在理呀!我如果不继续给钱似乎不大可能,那样以后总有人会说,我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又是违背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哪一条了。特别是他还是个“孩子”!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理解,只要没结婚、没工作就是孩子,只要是孩子就要有人承担责任,而且是无限责任。

我终于被“顾全大局”的念头套牢,子轩保全了他的“收入”,每月从我这里取走一千块钱。

他也就是每个月来看我一两次,每次来都至少要带上一个网友,然后介绍给我:“这是北大的软件高手”,“这是清华的才子。”他的手里总是拿着一本又大又厚的书,当然不会是中学的教材,这个月拿的是C语言,下个月变成了C++,开始我还真以为他在学这些计算机语言,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作准备,但是经过几次不经意的提问,我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我从来没有当面揭穿,因为他不过是为了让我掏钱掏得利落,“假动作”做大了些,再说,离18岁的生日也没有几个月了。

也许是朝我要钱从来没遇到过麻烦,他开始得寸进尺。

有一次他一反常态,理直气壮地跟我说:“爸,你把该给我的钱都给我,以后也省得让我一趟趟跑了。”

“那读书呢?你不读书了?以后怎么办?” 我有些吃惊。

“这是我自己的事。以后缺什么就学什么,你也再别为我操心了。18岁以后的路我自己走。”

子轩说这些话的时候非常流畅,跟我说话的口气也比以往坚定。听得出他是有备而来。

好哇!你小子翅膀还没硬,嘴先硬起来了。我抽了口气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

我耐着性子说了句大实话:“咱们可是卖了电脑来到这里的,现在我的工资有多少你也知道,能不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你自己算算。我只能答应你钱照月给,而且每月再多给一笔房租,不过你要记住你今天说过的话。”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我看着他的眼睛,有意加重了语气。

18岁的生日一天天逼近,我不知道在这些日子里他在忙什么,只知道他的手头越来越紧。他老是说没钱了。我马上有所警觉,见面时问他是否在外面借钱了。他说他从他的表哥那里借了2500元买了部手机,还借了我的一个当软件公司老板的老友800元,电脑也让他给卖了。我当即就拿出钱给他,让他去还债。

又给了他一笔买二手电脑的钱,借我朋友的钱他在我眼皮子底下还了,但他没有向他的表哥还钱,现在还没还我不知道。

要完了我答应给他的最后一笔钱,子轩再也没有找过我。18岁的生日到了,我以为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能够见到他,我准备叫上朋友,开上两桌,为他举行一个成人典礼。但是,连打了几天电话都打不通。不知那段时间他是怎么过的,后来是在电视上知道的,他在中关村找过一份工作,每月900元。

——《我只养你十八岁》摘录

“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一个子儿也不给”

1999年11月8日,是小轩18岁生日,老周郑重其事地对儿子说:“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父亲不但要他另立门户,而且一个子儿也不给。

这让小轩恐慌和措手不及。小轩极不情愿地从父亲那里搬出来,在外面租了间小屋。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外出找工作,没想到处处碰壁。找不到工作,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小轩每天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而在这期间,老周没有去看过儿子,连电话也没给他打过,儿子过得怎样,他似乎不闻不问。

老周说他之所以对儿子如此冷酷无情,是受了老狐狸的启发。那是日本人拍的一部电影,名字叫《狐狸的故事》,里面有一个场景一直令他难忘: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刚学会走路和觅食的小狐狸被父母赶到洞外,小狐狸站在风雪中凄厉地哀鸣着,一次又一次试图回到洞里,可是每一次都被堵在洞口的老狐狸咬回去了。狐狸世界的法则是:成年了就不能与父母住在一起,就不能靠父母养活,得自己讨生活去。老周感叹地说:“我们中国的父母不如狐狸啊。不但对孩子大包大揽地承担起无限责任,而且没完没了地尽义务,最后不是帮了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吃了半个月方便面,实在挺不下去了,小轩跑到山东烟台找奶奶求助。他说他想上学,奶奶满口答应。听说了小轩的窘况,他母亲也从兰州赶来了,于是,奶奶、母亲、姑姑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致愿意赞助小轩上学。她们花钱将小轩送进烟台一所高校自费学外语。

老周终于知道了这件事,他又急又气给母亲打去电话,说您老人家这样做是害了他,您管得了他今天,您能管他明天吗?老母亲说:“求你不要管这件事了,他上学的钱我们出。他愿意上学是好事,我能不管吗?”老周认为儿子是将上学作为逃避生活逃避责任的口实。他说,现在有不少这样的年轻人,高考的,考研的,考托福的,一次考不上,考两次,两次考不上,考三次、四次,反正只要说是上学,老爸老妈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毫无怨言地支持,只要将“上学”的大旗在老爸老妈面前呼拉拉地挥舞,那些下过乡进过厂的老知青们就会豁着老命去为他们筹钱。

没过多久就是春节,老周趁休假赶回烟台。

子轩给我开的门,我们的目光碰上了。子轩的脸顿时红了,轻声说了句,爸回来了。然后侧身把我让进门去。这一连串反应让我感到陌生。

我进见过老人后,开始听她拉家常。母亲尽说子轩的好处,我听出她的意思,她希望子轩在这里继续读书。

我和子轩开始单独面谈。我们一年没见面也没通话了,我们双方都憋了一肚子的话要说。 “还是谈谈你的打算。你说以后想怎么过? ”

“我想在这里好好读书,以后考大学。”

“以后呢?”

“大学毕业了找工作,或者像你一样考研究生。”

我又问:“那你以前说过的18岁以前由我抚养,18岁以后自食其力的话就不算数了?还有,你不是一直对我说,你缺什么就学什么,这不是挺前卫的学习观吗?为什么就不坚持了呢?”

“我以前错了,现在改还不行吗?”

——《我只养你十八岁》摘录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本书是对宁波市20位教育管理名家进行采访,挖掘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故事、治学理念,记录宁波教育的发展,推广一批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思想。此前“行走的新闻”已连续出版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宁波教育界引发关注。此次的走近宁波教育管理名家是服务型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通过采访挖掘宁波教育特色。也是宁波首次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办学、治学故事进行集中梳理,对宁波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热门推荐
  • 慕家二小姐

    慕家二小姐

    慕珂出生富商之家,然而性情柔弱的母亲为她争取不了什么。老太太没给过好脸色,二娘处处打压,母亲步步退让,慕珂早就受不了了,忤逆娘亲旨意,揭竿而起,一言不合就跟慕家大少爷争家产。谁说女子不如男?总的来说,本文内容是慕珂不满慕家人的对待,自力更生的创业之路。欢迎有缘人来看。
  • 六市之凰

    六市之凰

    猎幕低垂,风簌簌。月华舔锋,杀焰炽。七星蔽月,月下,一刃,一邪,一神。“冰王,前世你既屠我全族,今生又何必步步守护?”他莞尔一记,手结契印,祭出第十二招冰式——亢龙无悔!“无悔吗?好!冰王,你护苍生,我就杀苍生,你杀魔,我就助魔!我以鸦神之名诅咒你,生不偿愿,死无其所。”大氅随风冷扬,他却只道,“生气了?小鱼,能死在你手里,即是我生平所愿,死之其所。慢点,冰面太滑,不要摔跤了。”
  • 落泪半夕

    落泪半夕

    从来都不觉自己会是公主,可事实就是;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王子,可事实就是。当他们相遇,只是一场遗憾的邂逅。
  • 末世狂曲

    末世狂曲

    末日降临,大地震颤着灾难的旋律,虫子在人们的哀乐中狂舞……曲目终了,这世界谁来做主?明晨将杯中的红酒一饮而尽,安奈住因战斗即将到来而兴奋狂躁的细胞……
  • 警王

    警王

    肉身极致,便是神通。神通一出,封号天下。这是一个有关警察的传奇,需要你的见证!
  • 阿吒婆呴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

    阿吒婆呴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强制征收

    强制征收

    在法院判决现场,原本因过失而杀人的张雨突然被扣上了偷走一百万的锅,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家的祖产。十一年后,出狱的张雨逐渐发现了当年案件的真相。。。(因为我的课太多,所以本作不定期连载……)
  • 一剑九州啸

    一剑九州啸

    剑有千万形身分锋、脊、从、锷、腊柄化茎、格、首、缑、穗无格斜从缥缈,厚格剑流八方穿越到洪荒崖境内的少年,掀起不一样的铸剑狂潮,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渊,七星太阿,莫邪干将,皆为我所用!一鞘承御,剑气化神,不求一剑斩山河断日月只愿一剑出而九州寒,普天之下无人敢犯我族辱我父母者杀、欺我兄弟者死,只一把隐雪的剑,也叫神灵魂飞魄散!
  • 心竹

    心竹

    一株灵竹,一份仙缘,一个故事,一段成长历程。。。。。。一个神秘婴儿从天而降,落至无尽的平原。神秘的云药山,为何只有数人[妖]。体内小竹如何来?身份是何?一个成仙之路,一个寻亲之路。(看了许久的小说,有了一份自己心中的故事。。。。。。)
  • 一恋贪宠:甜甜丫头暖暖爱

    一恋贪宠:甜甜丫头暖暖爱

    新坑已挖——《将你遗忘在时光里》,准备充分,不轻易断更,坚持日更,欢迎新老读者光顾。她是他的小青梅,他是她的小竹马。“不要跟着我!”五岁的他皱眉,不耐烦道。“我不,我就跟着你,你能拿我怎么着?”三岁的她扬眉,一副你奈我何的样子。他终于不再说话,任由她像小尾巴似的跟着。十岁的她和家里闹翻,一气之下去了国外,再无音讯。十六岁的她,终于回归,却在听说和他的婚约后,落荒而逃。已然明白自己心意的他,怎能让她再次逃离自己的世界?于是,月黑风高夜,他潜入她的闺房,将她扑倒在床:“丫头,乖乖受吻吧,你,已经逃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