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珩脸上的笑容倏尔消失得无影无踪,眼神也变得迷离起来。她似看非看地看着窗外的人流和车流,慢慢说道:“林黛玉为什么那么瘦弱、那么病病恹恹的?说到底是她心中有病,这病,口不能说却沉沉地压在心里。”
张红霞似懂非懂地看着她,说:“林黛玉?心中有病?相思病?你?难道也……”
黎珩苦笑道:“我近来的心情,你可能无法想象。和他联系上以后,我才知道,他心中也隐藏着同样的秘密。”
张红霞知道这个“他”自然是陈玉栋,她不解问道:“同样的秘密?什么秘密?”
提到陈玉冻,黎珩心情总是无法平静。她的嘴角和手指不自觉地抖动了一下,说:“我偷偷喜欢他的时候,他也一样。”
张红霞惊讶:“什么?你说什么?他也偷偷喜欢你?”
黎珩说:“是的。他的感情更强烈一些,正是因为这个,他的成绩一落千丈,第一年的高考成了泡影。”
张红霞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黎珩接着说:“他告诉我的那一刻起,我心中好像被重锤猛地一击,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能不瘦吗?”
张红霞不知道她心中竟有如此惊涛骇浪,一时判断不清她此时此刻的想法,不知该说什么。
黎珩接着说:“我也没有料到他的一个电话,几条短信会给我这样大的震动。近来,我心中总是恍恍惚惚的,真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大脑清醒的时候,满脑子都是他学生时代的音容笑貌。好像一股无形大浪在心中来回翻腾,这种被冲击的感觉倒比小时候那种初恋的感觉更强烈。大概是思虑过重的原因吧,这个月经期也不正常了,来了以后再不会过去,到现在还没有干净呢。我都迷茫了,真不知道该怎么调整心态。正要请教你这专家给我做心理治疗呢,可偏偏你的事情比我还多。”
张红霞说道:“你先别说话,让我想想。”说完,她就沉思起来,此时的她已经启动了心理分析系统。她要抛却个人情感,给黎珩做一个比较客观的心理分析。其实,张红霞不希望黎珩的婚姻出现问题,她觉得,贺博比陈玉栋好,好在哪里呢?可能是两家人在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中经历了很多事情,贺博帮了她家的忙甚至可以说是她家的救命恩人?也可能是因为黎珩对陈玉栋的耿耿于怀,使得黎珩的婚姻幸福指数降低,她为黎珩幸福考虑,就迁怒于陈玉栋?不管怎么说,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黎珩现在的想法,她的冷静、平静和对婚姻感情的执著即将被冲垮,为什么会这样?她心灵和感情的出路在哪里?
黎珩沉默地喝着咖啡,等待张红霞发话。谁知等了半天,张红霞却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要说,都是人到中年了,你们都知道怎样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感情,别人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无法把握你的感情脉搏,所以也没有办法作心理分析。”
黎珩说:“我已经全部坦白了,你还把不好脉?”
张红霞说:“关键是你们隔离了20年呀!这20年变化会很大吧?先不说年龄和外貌的变化,只说心理和感情吧,你怎么能肯定他对你还像以前那么真心?他可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里,他的人和心能像以前那么纯净?况且,他又是在政府重要部门的,诱惑不会少吧?”
黎珩说:“我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像以前一样纯洁无瑕呢?20年时间和空间的隔断,我和他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他有他的生活轨迹,我有我的生活轨迹,两条轨迹线就像是两条毫不相关的平行线,此前,他的所作所为,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再者说,他对我是不是真心那是他的事情,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不能拒绝我无法控制的激动,不能拒绝我自己内心深处对他的渴望,说到底,我的问题不是如何回应他对我的感情,而是我无法抗拒我自己,问题在于我自己,知道不?”
张红霞说:“我好像明白了。也就是说,你对他仍然有感觉,很强烈的感觉。”
黎珩点头,说道:“可以这样说,但这次的感觉和小时候不大一样,那时是一种近似理想态的感觉,想像的成分远远大于现实。而这次则完全是一种现实态的,从未有过的激动和心跳,从未有过的美好感觉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见到他,我做梦经常梦到他。他说近期来看我,我就一直处在紧张、幸福的等待中。我恨不能恢复年轻时的一切,用最美好的一面面对他。我感觉,他的出现,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情感。我整个人都被他激活了,好像重新复活了一次。”
§§§第27节
张红霞叹气道:“唉!可怜的感情,可怜的你们呀!你有没有想过,你们都不再年轻,如果见面,彼此失望,还不如不见的好。留一份美好的感觉在心中,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是美好的,温馨的。”
黎珩说:“他即使老到弯腰驼背、满头白发我也不会感到失望。只要是他,他无论什么样,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张红霞感叹地说:“你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呀!难怪你这么快就减了肥,我都被你感动了,陈玉栋知道你的这些想法吗?”
黎珩摇头道:“咱俩这是私房话,我可不好意思对他说。即使见了面,我也不会说的。”
张红霞说:“我准备得差不多了,这几天就去他那城市了。还不知道是你先见他还是我先见呢!”
黎珩笑了笑,说:“我已经告诉他你去学习的事情,他说给你接风呢。”
张红霞笑道:“还别说,人总是有得就有失。我的爱情和婚姻会让我伤痛一生,我的友谊和好朋友你却给了我太多幸运。在这里,有了你和贺博的帮忙,我家渡过了最难过的难关。我去学习时,又有陈玉栋帮忙,有他在那里,我心里踏实多了。看来,你命中注定和当官的有关联,我命中注定会借你的光。”
黎珩笑着说:“什么借光,帮忙的,说的够庸俗的。我再给你注解一下吧,你那意思是说,我命中注定和当官的有关,你呢?命中注定和有钱人有关联?你造就了张鹏飞这样一个大款,到了北京后,会有什么样的财运等着你?”
张红霞笑答:“还财运呢?你也够庸俗的。我是去学习的,又不是去淘金。人们常说,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别说准备了,我连做梦都没有梦到过这些,哪来的财运?”
黎珩说:“那可说不好。命运中的玄机神秘莫测呀!你我凡夫俗子,是无法参透的。”
张红霞说:“才说信了基督教,这又参起禅了?”
黎珩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基督教和参禅并不矛盾,基督教信奉的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神,佛教中的佛是智慧的意思,也就是说,佛看透了世界万物的大智慧、大道理。像我们俩吧,坐而谈经论道,其实也就是想看明白一些人情世故而已,至于能看透到那一层,那也要看我们的智慧和悟性了。”
张红霞说:“几天不见,我当对你刮目相看,你现在都快成长为哲学家了你!”
两个好朋友相视而笑,她们轻轻搅动着咖啡,安安静静地说着。这时,一张贴在外面玻璃上的脸让她们吃了一惊。她们只顾说话,不曾留意窗外站着一个人,很显然,他是一个乞丐,一个男人,40岁左右,一个四肢健全的人。
黎珩和张红霞不约而同地看了对方一眼,再看看那乞丐,他的脸、眼神和面部表情与她们只隔一层玻璃。他背后背了一个布包,已经看不清布包的颜色。他一只手拿着一个蓝色塑料小盆,有点脏。另一只手放在那张大脸旁,他的手和脸成了贴在玻璃上的平面图形。他的眼光盯着盛咖啡的杯子。眼神像下蛋中的母鸡一样空虚、空洞、混浊,充满了对咖啡的觊觎。
这时,服务员走了过来,说:“他经常这样,你们不要介意。”
黎珩问:“他是想喝咖啡呢还是想吃饭?若是想吃饭,我们可以单独给他买一份。”
张红霞接着说:“他若是想喝咖啡,那就不能给他买了。吃饭属于温饱问题,至于喝咖啡嘛,只听说有讨饭的人,有要钱的人,还没有听说过有讨要咖啡喝的人呢。”
服务员说:“不能给他买。这个乞丐不仅懒而且馋,他的饭盆一边要路人的钱,一边要饭店里的饭菜。有的客人逗他玩,就把咖啡倒给他,谁知道他还喝上瘾了。他知道这里的咖啡比别处好喝,知道要来的钱容易,知道这里的饭菜好吃。”
黎珩说:“一个人的一日三餐如果靠要饭维持的话,那么,他的生命已经在生死线上了。这样的人,原本应该被人同情的,人们也应该帮帮他的。”
服务员看似漫不经心地说:“他四肢健全,年轻力壮的,满可以不要饭的。”
听服务员这样说,黎珩和张红霞不想再说什么,准备离开咖啡屋。她们注意到服务员把剩下的咖啡倒掉时,那乞丐的眼神如同一只气球被刺破,眼中有迸溅的碎片,仿佛能够听到一种碎裂的声音。
走在马路上时,黎珩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清楚一个乞丐。”她看了看张红霞,笑了一下,说:“不知道为什么,我近来总爱回忆过去,大概是老到就剩下回忆啦?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对乞丐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恐惧。这种恐惧来自大人们瞎编的故事。他们为了让小孩子乖乖地呆在家里,说,那些陌生人是专门抱小孩子的,抱走后,就把小孩子喂狼吃。听起来毛骨悚然的。所以,看到陌生的乞丐走进院门,我总是飞速跑回房间,关上房门,插上门闩。然后,战战兢兢地隔着门缝看乞丐。这时,身为一家之主的奶奶会走出来,手里捧着一个馒头,递给乞丐。你知道的,那时粮食少,馒头很珍贵。人们只在早饭和午饭时才可以吃馒头,晚饭只喝稀粥。我不明白奶奶为什么对乞丐那么慷慨。奶奶说,要饭的可怜,他家遭灾了。我问,什么灾?奶奶说,他是外省的,他老家发大水了。那些乞丐们若赶到吃饭的时候,奶奶给了馒头后,会给一些稀粥,还会给他倒一碗开水,让他坐在树阴下休息。直到长大后,我才知道,那些末春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是温暖,照在他身上是沧桑。”
§§§ 第28节
张红霞说:“所有沧桑中,那场水灾带来的沧桑是我们童年中最大的沧桑。躲避洪水时,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乞丐。那么多灾民挤到一个农户家吃饭,只需一顿饭,就把他家的粮面全部吃光了。其实,那时的施舍者和被施舍者行走在同样的边缘上。”
说起那场洪水,黎珩的心怦然一动,那场洪水让童年的她和陈玉栋不期而遇。洪水早已成了历史,那场沧桑也成了往事,但它把她和陈玉栋推向了一个无形的舞台,他们的舞台上将会上演什么样的故事?这故事也会像洪水一样写满酸甜苦辣和难言的沧桑吗?
黎珩抑制着心情,说:“就是从那次洪水后,每次看到乞丐,我都会给他们一些帮助。在看到报刊登出的乞丐万元户之类的文章后,我把这种帮助分两类:我只帮助那些要饭的乞丐,对那些在大街上要钱的,我表现得很漠然。有时,也会起恻隐之心,我也会向他们投几个硬币。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更多的乞丐蜂拥而至。有的前面跪,有的后面跪,左腿有人抱,右手有人拉的。当真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左右都难逢源。有了这样的教训后,恻隐之心就成了内心深处不敢外露的怜悯。”
张红霞说:“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军队进攻希腊。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老人的眼睛盯着沙地上的圆形,全神贯注。这位老人正在研究地球和杠杆的关系,他曾经说过,给我一根杠杆,我能撬动地球。他就是古希腊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当罗马军人的剑向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那个杀害他的罗马军人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对阿基米德来说,圆,何以比生命更重要。”
听了这个小故事,黎珩心中暗自开心,张红霞不愧是她的知音,围绕乞丐说来说去,其实不是仅仅说乞丐的,张红霞的故事正好是她想要表达的。她为有张红霞这样的好朋友而幸福,于是她接着说道:“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圆。记得奶奶说过一句话:饿死不要饭,穷死不作贼。这该是他们心中的圆吧?那些靠行乞发财致富的人,他们也是有圆的。所不同的是,他们把自己的圆捆绑在别人的恻隐之心上,他们把捆绑后的圆和恻隐之心放在脚下,踩了又踩,踏了又踏。踩坏他们的圆的,不是别人,却是他们自己。因此他们被怜悯、被同情。”
张红霞说:“这个圆的问题吧,也不能一言以蔽之吧。否则,人会活得很不真实,会很累,很委屈。”
黎珩听出了张红霞的意思,她叹了叹气,没有说什么,漫无目的地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流和车流,她觉得,外面的世界像她的心情一样嘈杂而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