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7000000008

第8章 儿子三岁那一年

当院子里的郁金香含苞欲放的时候,我告诉儿子开儿,等郁金香都开花了,你的生日就到了。儿子从此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看看郁金香。三月末的一天早上,只听儿子兴奋地喊:“妈,我看到一个郁金香开花了!”机灵的女儿马上唱起来:“Happy birthday to you…”好不容易又等了一周,郁金香才都朵朵怒放,儿子也就满了四岁。

儿子三岁那一年的成长经历,就象郁金香花那样五彩缤纷,回想起来实在有趣,禁不住信笔写来。

儿子三岁那一年是在中国开始的。去年三月中旬我带着一双儿女回到故乡,儿子三岁生日就是在姥姥姥爷家度过的。

阔别七年的故乡变化很大,记忆中宁静的绿城兴起了许多高楼大厦,随处是车水马龙,人头攒攒。不仅有了麦当劳,还有了毕胜客。生长在美国西北角静郊的儿子,对于城市的嘈杂非常感兴趣,从抵达的第二天早晨起就爱问:这是什么声音?那是什么声音?姥姥爷爷(他从小就把姥爷叫成顺口的爷爷)家怎么这么多声音?

开儿对陌生的环境适应得很快,吃得香睡得好,让我很欣慰。真不愧是我的儿子,继承了我的中国胃,凡是我爱吃的家乡菜,他几乎都爱吃。单是每天早餐的两个豆沙包,就叫他吃得津津有味,连说:“真好吃,真好吃!”他没有时差的搅扰,天黑就睡,天亮就醒。尽管他从两周大就开始独自睡自己的房间,如今跟我和妹妹同睡一床也不嫌弃。

可怜一岁的妹妹就水土不服。她不习惯和人同睡,再加上时差反应,半夜总要醒来闹几次。她的美国胃几乎吃啥都不合口味,我都要加进从美国带回来的Kix哄她吃。去买来她最爱的Cheese,她却吃出了中国味,吐了出来。好在牛奶和酸奶她还觉得入口。

儿子象我一样感受到了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他跟重逢的姥姥爷爷亲亲热热,跟初次见面的二姨姨父和琳表姐一见如故。姥姥爷爷在我两次生孩子的时候两度奔赴美国,帮我“坐月子”,开儿在美国就跟他们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这次住在姥姥爷爷家可把他们忙坏了,每天准备丰富可口的三餐不必说,还牺牲了他们最爱的交谊舞娱乐来陪伴我们。工作忙碌的二姨几乎天天下班之余都来看望,每次还带着大包小包吃的穿的。

回乡之年不幸赶上"SAS年"。四月下旬,在“SAS”真相大白于世界、“SAS”恐慌进入高峰之际,勇敢的先生不顾亲戚朋友的劝阻,如期从美国动身来和我们团聚。儿子看到爸爸雀跃不已,爸爸会跟他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仅是一个简单的"追爸爸",就叫儿子跑得乐开了怀。

我们一家四口最喜欢的去处是姥姥爷爷家附近的"人民公园"。这是一块闹市中的静土,高楼大厦中的绿荫。公园里的大湖里有儿子和女儿的“宠物”:鲤鱼。他们爱站在湖边撒一把买来的鱼食,顿时数不清的鲤鱼游过来吞吃,“鱼头攒攒”的景象让儿子和女儿大呼小叫,乐不可支。我小时候可没有享受过这样喂鱼的快乐,想那时的中国,人尚未温饱,哪有余力买吃的给鱼呢。离湖不远,有一个“儿童乐园”,也是我小时候不曾见过的。里面的小飞机、小飞船、小火车、碰碰车,叫儿子坐得不愿离开。“猴山”也是一个总让孩子们着迷的地方,十几只猴子,有的在攀岩,有的在跳跃,还有的在懒洋洋地晒太阳,跟我儿童时代看到的猴子似乎一模一样。

开儿长得比妹妹更象爸爸,深褐色的头发下,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走到哪里都被称为“外国小孩”。儿子会跟我说:“我是美国人,也是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牛奶和豆浆,汉堡包和豆沙包,烤薯条和大米饭,英文和中文,是天经地义的和谐共处。

近两个月的故乡行给儿子留下深刻印象。回到美国后他发明了“去中国”游戏:玩着玩着,他突然挥手向我说“拜拜”,问他去哪里,答“去中国”,就乐滋滋地跑走了,有时还跑到姥姥爷爷的相片跟前说声“嗨!”。真是不枉了一趟中国之行。

整整一个夏天,我常在院子里“放羊”。两只“小羊”在草地上、山坡上“拈花惹草”,找虫子,捡石头,忙得不亦乐乎。

开儿对草地上跳来跳去的蚂蚱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捉到一只,掐了根草,爱怜地喂它。它不理不睬,儿子很失望,直嚷嚷:“它怎么不吃?”他于是把蚂蚱装进一个瓶子里,又放了几根草进去。捉蚂蚱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其实蚂蚱很不好捉,一有风吹草动就跳走,颜色又和草相似,不容易跟踪。可儿子很快练就了眼明手快的本领,被他看中的蚂蚱是逃不掉的。一天,他手拿着一只蚂蚱来问我:“它的爸爸妈妈呢?”我说:“是啊,它在找它的爸爸妈妈。”儿子立即把它放掉了。从此以后,他仍忍不住捉蚂蚱,可是到手之后就放它“去找爸爸妈妈”。

儿子将同情心延伸到昆虫身上,让我很高兴。他从小就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邻居阿姨生病了,他不忘问上几天:“阿姨的病好了吗?”妹妹哭着不肯睡午觉时,他去哄:“妹妹不哭,等你睡觉起来哥哥跟你玩。”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八个月大时令我非常感慨的举动:有一天,他趴在我身旁休息。我忽然喉咙痒得咳嗽起来,他马上把头转向我,睁着圆圆的眼睛,似乎在问:妈妈,你怎么了?我对他说:“妈妈没事”,他重新趴下。过了一分钟,又转头看我,好象还在担心,我又对他说:“妈妈没事了”,他重新趴下。一分钟之后,又转头看我,还撑起来在我脸上轻轻一吻。不一会儿,他就放心地睡着了。儿子居然在还不会说话时就知道怎样安慰人了。

夏天的太阳迟迟不肯下山,晚上九点天还亮。精力旺盛的儿子仍嫌天黑得早,说:“开儿不想要太阳回家!”

爸爸告诉他,太阳要去中国。

“开儿不想要太阳去中国。”

“那姥姥爷爷没有太阳怎么办呢?他们也需要太阳啊。”我说。

“开儿想要两个太阳。”他倒马上有了解决办法,美国中国各一个太阳。

七月份,我带儿子和女儿去上了五堂舞蹈课。他们从小就喜欢随音乐起舞。还是四月份在中国的时候,我和先生发现了开儿的“跳舞才能”。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全家三代人在一起欣赏美国音乐。当听到七十年代著名乐队“The Commodores”的名曲“Machine Gun”时,开儿即兴“表演”,随着乐曲快速的节奏扭胯,热情奔放,非常可爱,叫我们大人又惊又喜,鼓掌喝彩,他扭得更起劲儿了。我让开儿去学跳舞,倒不是为了培养舞蹈家,只是为了让他更多体验跳舞的快乐。那位长得挺象电影"音乐之声"女主角的专业舞蹈老师,教孩子别具一格、充满童趣:活动身体各个部位、甚至舌头也参与,模拟动物的举止、还学水草在水中飘动,运用纱巾、铃铛等小道具让孩子们自由表现……开儿会照着老师的指示做得象模象样,妹妹在大部分时间里只乐得跑来跑去,好象一只花蝴蝶在宽敞的舞厅里飞来飞去。兄妹俩回到家里学蛇爬、学狗吐舌、学恐龙走路,乐此不疲地玩新学的花样。

夏天里最让开儿激动的一件大事当数参观爸爸的公司,一家著名飞机制造公司。儿子回家后向我描述跟爸爸“上班”的所见所闻:看大飞机和小飞机,看火犬和救火车,吃热狗面包,还有很多小朋友玩。他哪里知道那只是一年一度招待职员家属的“Open House”!早被爸爸熏陶得热爱飞机的儿子,难以抗拒飞机的诱惑。从那天起,儿子几乎天天都说要去上班。我们怎么跟他解释爸爸的实际工作,他都不理解,三岁的孩子以眼见为实。爸爸很耐心地说,你要先去上学,上preschool, kindergarten,一直上到College,说不定还要上Graduate School,要读很多书,然后才能去上班。

开儿于是宣布:“那我读完preschool, kindergarten,就去上班!”

九月,开儿进入了他人生的里程碑之一:上Preschool(学前班)。

早在一月份我就开始为开儿物色学校。我认为好的三岁儿童学前班该是充满Love和Fun的环境。三岁儿童并不需要正规教学,若是教育方法不当,如填鸭式教育,对智力发育不但无益甚至有害,就好象正餐前的Junk Food,会破坏孩子将来接受正规教育的“胃口”。

针对儿子在人多时比较害羞的特点,我认为他适于十人制的小班(大多数学前班都是二十人一班),需要小群的同龄玩伴;又针对我教孩子不善手工的短处,我希望他在学校有充分的手工活动。参观了两所Preschool后,我来到一间基督教会学校。一看见那些面带微笑的基督徒老师,我就认定了他们作我儿子的老师。看得出,他们富有爱心,喜欢自己的工作。这间学校为三岁儿童准备了三个班,每班不超过十人。一周上学两天,每天两个钟头十五分钟。其中,Art Time、 Play Time和Story Time各四十分钟。这正是我心目中的Preschool,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上学时间短了些。然而这也许是他们的聪明之处,叫孩子们玩得余兴未尽,下次还想再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间教会学校正是神为开儿预备的。

头两次上学,和我每天朝夕相处的儿子在我离开时哭了。充满爱心的老师专门带他去看学校里的乌龟和小鸟,看得他破涕为笑,忘记了妈妈。不出一个月,儿子就喜欢上了这间学校。又没过多久,他已经天天想上学了。他甚至晚上做梦都梦见了他的老师跟他一起玩。

开儿每次放学回到家里,都迫不及待地向我展示他的“作品”:蜡笔画、手指画、毛刷画、水彩画,以及各种手工小制作。他骄傲的神情好似一个大画家。我于是在他的房间里给他举办“画展”。

既然不能天天上学,就在家里玩上学游戏。儿子扮作老师,我扮作小朋友。“老师”发纸和笔,我涂鸦之后,“老师”笑眯眯地夸奖说:“It’s very nice. You’re a big girl!”想必儿子的老师就是这样鼓励孩子们的。

从秋天起,开儿迷上了画画,几乎每天在家时都要涂鸦至少十页纸。尽管他用笔画的仅是线条而已:短的,长的,直的,弯的,但在他看来可以代表任何他知道的动物。

九月底,我给开儿买了第一辆小自行车:虽然后轮左右带着两个小轮(防止摔倒用的),但已是名副其实的“脚踏车”了。第一天,他不太会踩,总要我不时地推他一把。第二天,他就熟练了许多,只需我偶尔推一下。他一边蹬着车,一边哼起儿歌:“The wheels of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这就是我的儿子,一高兴就喜欢哼歌。

这个时期给开儿读书讲故事有趣多了,因为有了更多双向交流。他不仅边听边提出很多问题,甚至还表现出思维能力。比如,听到一个小白兔先后遇见老虎、狮子、狼要吃它的故事,开儿就说:“哇,小白兔看见很多坏动物!”这岂不是在归纳总结嘛。又如,给他讲完“圣经”里“十诫”的故事,我顺势教导下去:“你要孝敬父母,就是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还有,等爸爸妈妈老了,你要照顾爸爸妈妈。”“那等开儿老了,谁照顾开儿呢?”他认真地反问。他居然会类推了。

冬天随着开儿的恶梦到来。

一天夜里,他突然大哭起来。去到他的房间,只见他身体发抖、非常惊恐的样子。怎么哄也没用,只好抱他到我们的大床去睡。一连五天,夜夜如此。后来,他索性半夜起来到我们的房间来睡。

儿子说他害怕Monster.可是,哪儿来的Monster呢?

白天的开儿也变了样。他变得异常敏感,吃早饭时冲妹妹喊:“别看我,我不喜欢你看我!”他害怕起高度来,下楼梯时要拉着我的手或是抓着扶手才肯下楼。他又好象没了安全感,总要跟在我身边,怕失去妈妈。

那个自信、快乐、独立、友善的三岁儿子到哪里去了?

赶快向书本请教,这才明白三岁和三岁半的不同。据儿童行为和儿童发育专家说,比较三岁,三岁半是不均衡(Disequilibrium)的年龄:内心缺乏安全感,性格内向化,自我意识强烈,情绪不稳定。

原来儿子正在经历着三岁半儿童的矛盾:想象力有了充足的提高,却无法分清想象和现实的区别。尽管我和先生一再告诉他Monster是假的,是想象中的东西,但他不理解脑子里的形象怎么就是假的;感官发育得更成熟,可也就注意到了原来不曾注意的东西,比如别人的视线、高度的感觉;自我意识更强,可又无法如愿控制周围环境。

理解了儿子,我对他充满了同情。我努力让环境不惹他烦恼,比如,将女儿的座椅转个方向,这样女儿吃饭时不再面视他;晚上睡觉时让他开着灯睡,免去黑暗的笼罩。更重要的是,我和先生花更多时间跟儿子一起祷告,让他知道神与他同在、会时刻帮助他。

在Monster的恶梦搅扰了一个多月后,开儿终于又在自己的房间睡过了夜,第二天早上一醒来,他就高兴地告诉爸爸,是神帮助了他!我马上奖励他一颗大星星,他骄傲地贴在了自己的挂历上。从此,“勇敢之星”在他的挂历上频频出现。

圣诞节期间的喜庆气氛也冲淡了开儿三岁半的烦恼。他的Preschool在教会为父母们演出了一场圣诞节目。看到他大大方方地和小朋友们站在台上,一口气唱了十几首歌,我又一次感谢神为他预备了这所学校。

与往年的圣诞节一样,开儿得到了许多圣诞礼物:吃的、穿的、玩的、看的,就连远在中国的爷爷姥姥也寄来了一些中文书。每年圣诞节,他的美国爷爷奶奶都送给他一箱子书,都是精美的英文经典儿童读物。他那在书店工作的姑姑,更少不了送他各种各样有趣的书:扯不烂的布书,不怕湿的塑料书,救火车形状的书,会“讲话”的书……开儿的“藏书”已经有了百余册。我在给儿子读书讲故事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童年“补课”。

儿子的恶梦断断续续地做到二月初便一去不复返了。“战胜”了Monster的开儿,又恢复了自信和快乐,而且比以前更懂事了。在我午饭后常犯困的时候,他不再缠着我陪他,还会说:“妈妈,你困了就去喝咖啡。”或是“妈妈,你累吗?累了就去睡觉。”当妹妹害怕时,他“现身说法”:“妹妹,你祷告,神帮助你,就不害怕了!”

(你看,我这么丁点儿大的儿子已经有了他的“传记作家”。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妈妈眼里出俊儿”,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可爱!)

同类推荐
  •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我为什么会研究起五四来?这的确是个需要追问的问题。虽然说,我这个人研究历史,或者说琢磨历史,没有科班出身的人那么多界限。经常在晚清和民国之间跳来跳去,东捞一把,西摸一下。如果有条件,古代史我也敢碰。像我这种野路子出来的人,没有家法,也就没有限制,也不想有限制。但是,对于五四,我却一直没有热情,相关的史料也摸过一点,但兴趣就是提不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一个成见,认为五四跟太平天国一样,下手的人太多,大鱼早都捞没了。
  • 高天厚土

    高天厚土

    本书是庆祝盐池解放70周年献礼图书,收集了60多位作家讴歌介绍盐池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
  • 带露的草芥

    带露的草芥

    每当诗意来临,我总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感动包围,我觉得这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我的最荣耀的恩典和眷顾;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这是生我养我的这块淳朴土地给予我的最大程度的偏爱和关照;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生命里最自由最浪漫的一件事。
  • 延安女兵(第一卷)

    延安女兵(第一卷)

    本书是一部丰富完美的历史挡案、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蔡畅、邓颖超、帅孟奇、康克清、丁雪松、罗琼、王云等百位风云人物,塑造了一群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一批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 诗经里的植物

    诗经里的植物

    认识《诗经》里的植物,能够让人不经意间想象出中华文明曾经生成的场所: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 经相隔两千多年,伴随这样的心路历程,让我对生活于其中的家乡土地、山、河流,比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缥缈,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更真实一些。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天下倒数

    网游之天下倒数

    阅读纲要请走开,这里不需要你!本文的某写情节可能过于辛辣,心情不好的请不要阅读!等级设定:入灵,灵心,灵犀,通灵,超灵,玄灵,玄心,玄犀,通玄,超玄,...装备套装:灵心套,灵犀套,通灵套,越灵套,玄灵套,玄心套,玄犀套,通玄套,超玄套,...传说装备:萌萌哒,邪恶的风水剑,七彩灵锤...
  • 异界穿越旅程

    异界穿越旅程

    一个在网络小说的影响下自创功法的少年,在一次意外穿越后的故事。
  • 权皇

    权皇

    权力让人痴迷,皇权更是至高。世间有大志有野心者,谁不追逐皇权?朝内,儒、兵两家居于文武大殿,为皇权分忧;朝外,道、佛两门逍遥方外,却争宠皇权。妖、魔横行天地,却觊觎皇权!文人修神,以神食气,神明而不朽;武者修身,以身御力,霸道而永生!文武之道,气力双修!边远小城而出的少年,以绝世之姿,霸临这苍天之下!这片天地,朕,才是唯一主宰!
  • 浮离红尘

    浮离红尘

    神秘而遭唾弃的长生者,神话与现实齐身的阎罗……小小的村子,为何让世人敬畏?是万古的大局?还是心酸的梦?这一切,谁能说清?百鬼夜行,红尘浮离。是梦?非梦……
  • 将狂

    将狂

    一代术炼宗师百里昊天,冲击神阶意外陨落,却得狂之篇章重生为将门纨绔楚皓轩。从此,世界开始陷入他的狂潮当中。前世无法修炼?今世我将加冕武帝至尊,冲击神阶武境。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开玩笑,朵朵红颜为我开才对。丹药玄器很厉害?丹药我当豆子吃,玄器来泡妞。武帝你就给我狂了?先给我趴着,我体内封印的狂气压制不住了。
  •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

    《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理论综述;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的必要性;中国生态补偿宏观政策的基本框架;中国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等。
  • 五胡明月

    五胡明月

    当匈奴人(黄种人,夏朝遗民)在公元前五世纪终于整合了蒙古利亚所有的游牧民族并击溃了已经占领了整个欧洲和西亚的雅利安人(印欧白人),接着吞并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等二十六国的白种人,但随着时间的流失,新生的白种匈奴人占据了匈奴的上层,自称胡!单于遣使于华夏: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从此,匈奴与华夏的战争从未间断过:犬戎(属于匈奴)攻陷镐京,周平王无奈东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击败林胡,李牧大破匈奴,秦始皇收复河套,汉高组被围于白登,狼狈逃回,吕后只能委曲求全以待修生养息,汉武帝一扫前耻,不断击溃匈奴,但战争却一直延续到晋朝......西晋“八王之乱”后,华夏精锐殆尽,匈奴首先乘机发难,羯,氐,鲜卑,羌也随之作乱,“五胡乱华”拉开了序幕!而可怜的主角偏偏诞生在了西晋末,阴差阳错下只能不男不女的苟活着......谁来带领汉族走出灭亡?谁能再次阻止白种人的侵略?谁又愿意生在这样的时代……
  • 永生卷

    永生卷

    盘古开天地,自此光明与黑暗永生对立,彼此征战不休,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正不正,邪不邪,是为苍生劫难。但乱世之中,自有英雄应天而出……
  • 我们以前是我们

    我们以前是我们

    作品在我刚筹划的第一天,我想到了这段话,于是我开始想呕吐,浑身虚弱,甚至眩晕,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段话!我是海王星系的管理员,工号w5942,由于我的疏忽,一个不起眼的小星球出了个所谓的强者,就像别的星系的一样,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掌握了无限大能,和他们一样自己给自己封号什么神王,什么海神,什么洪荒之主,这简直笑死人了,我和同事们拿这个当做笑话在吃饭的时候讲来开心,以为突破了几个星球掌管了几个位面,没有我们每个位面每个星球派去的“开拓者”来给你们启明,你们甚至连煮熟的食物都吃不到,更别说用魔法,斗气。开发自己星球资源,制造低级飞行器,很好,地球来的小子要见我,我要整理正装,去见见我远道而来的客人了
  • 流放之门

    流放之门

    外表像孩子一样的绅士萝莉,顶着一对兽耳的天然吃货,以及白夜之际从龙口中被救出的受伤女孩。围绕她们,讲述在这样一个和现实不一样的世界中,少女们所经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