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刺秦计(二)
张良恭了恭手,言道:“那子房就多些了。”
“嗯嗯,张先生请随我来。”力士连忙招呼。
张良与武力士很是健谈,他向力士诉说了自己复国梦。而且,还告诉了力士,他来找力士就是为了复国。
“壮士,其实我原姓是姬,名名。我是东周天子赧王姬延的子孙,曾是张仪把我抚养大的,也知道不少关于我的祖先的事。”这是张良对力士说的第一句话。
“自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为周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七七零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
平王东迁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开始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戎族部落国家,成了西方强国。在今河东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荆的楚国,幽辽与渤津的燕国,以及后来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在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国。于是,天下展开了大国争霸的局面。”张良停了停,接着说:“到我祖先周赧王时,也就是从公元前三一四年到前二五六年在位,共在位59年,是两周在位最长的君主;但他在位时期,东周王室的影响力也仅限于洛邑。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天子的地位,所以无论周赧王是不是一个有道明君,对于挽救危亡的周国都没有什么作用了。周赧王五十九年,秦灭周,东周遂亡。不得已投降后,秦王让我祖先去了梁城,到梁城后一个月就驾崩了,葬于牵水北岸。”
“也就说,先生您是周天子的子孙。嗯嗯,我武将烈虽然是粗人一没读过什么书,但是我也知道,当年周天子武王伐商纣,为天下黎民带来安康。这份恩德是所有人一生无法报答的,张先生谁告诉我要做什么吧?我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武将烈道。
(本章完,下章:刺秦记(三)。那么请期待吧!不要走开,下面有百科哦!)
【百科】: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建立东周,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的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地位渐失,各诸侯相互征伐,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战国时代。”
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不久赧王崩,秦国迁走九鼎,宣告西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