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59400000028

第28章 功名一时 气节千载

“原文”

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译文”

一般来说事业和文章,都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只有圣贤的精神才万古不朽;至于说到功名利禄和富贵荣华,更会随时代的变迁而转移,唯独忠臣义士的志节才会永远留在人间。可见一个有才德的君子,绝对不可以放弃能留名青史的千秋万世气节,去换取会随身销毁当时短暂的事业和文章。

“解说”

一个人不论何时何地,应保持着一种高尚的品德、伟大的理想,使自己的事业充溢着伟大的精神。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记述了不少生动感人的实例:“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为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而司马迁之同代人苏武,在北海之滨牧羊十年,不辱汉使气节,忆起令人扼腕称叹。

“例解”

热血洒扬州 美名传万代

崇祯二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明王朝灭亡。不久,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南京的明朝文武大臣立明神宗之孙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当年为弘光元年,史称这个南明小朝廷为弘光朝。弘光朝廷以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扬州(今属江苏)。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又字道邻。原籍大兴(今属北京),后为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世袭锦衣百户。据说,史可法生前,其母曾梦见文天祥。崇祯元年(1628)进士及第。历官员外郎、郎中、右佥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史可法“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在李自成进军北京时,史可法誓师勤王,过江至浦口(今属江苏),得到崇祯吊死煤山的消息,未再北上,史可法同南京诸臣议立明室之后,福王立,史可法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仍掌兵部事。史可法建议福王“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福王对此只是唯唯应付,不作肯定答复。在奸贼马士英入阁后,便极力排挤史可法到扬州督师。

是时,江北分为四镇:总兵刘泽清辖淮安(今江苏)、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驻淮河之北,经理山东一路;总兵高杰辖徐州(今属江苏)、泗州(今江苏盱眙北,驻泗水(今属江苏),经理开封(今属河南)、归德(治所商丘,今河南商丘)一路;总兵刘良佐辖凤阳(今属安徽)、寿州(今安徽寿县、驻临淮(今安徽凤阳东)、经理陈州(今河南淮阳)、杞县(今河南柘城)一路;靖南伯黄得功辖滁州(今安徽滁县)、和州(今安徽和县),驻庐州(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经理光州(今河南潢川)、固始(今属河南)一路。

史可法督此四镇,福王加他为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淮扬各镇均受史可法节制。

这四镇总兵,互有矛盾,其中有三镇争着要驻于扬州。为此,高杰兵攻扬州,刘泽清亦大掠淮上。史可法以国事为重,前往和解。使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均表示听命,而高杰素惮史可法,也表示服从。史可法就这样安定了扬州,随即开府于扬州,并不时出巡各镇。自此以后,四镇发生冲突,史可法均设法进行调解,让他们共赴国难,劝他们同保国土。在史可法的感召下,高杰大为感悟,从此奉守史可法约束。

史可法在扬州,“行不张盖,食不重味,夏不机,冬不裘,寝不解衣”。团结四镇,共保国土。使军事防御力量有所增强。在南京的马士英则连军饷也不给予,到清顺治二年(弘光二年,1645)正月,史可法所部各镇军队,都因缺饷而饥饿。马士英又设法夺史可法的兵权,使命卫胤文为兵部右侍郎,到扬州总督军队。二月史可法从徐州回来,到扬州之前,黄得功发兵袭击卫胤文于扬州,使扬州震惊。只是在史可法派人调解之后,黄得功才退兵。而大将高杰又被杀害。这就使史可法保卫江南的实力大大削弱。

四月二十日,清朝大将多铎率兵攻至扬州。史可法调各镇兵保卫扬州,各镇竟无一出援。为此,总兵官刘肇基要求背城决战。史可法持重,希望有取万全之策,害怕有所闪失,反而不好,所以,否决了背城决战。这时,清军驻于扬州外之斑竹园,多铎派人招降史可法,遭到史可法严词拒绝。史可法说道:我是大明宰相,大明朝没有投降的宰相,只有与城池共存亡的大臣。

四月二十一日,扬州城内有人动摇,总兵本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率本部出降。扬州城的防御力量更加单薄了。但是,史可法仍坚守城池,他安排文武官员分段守城,自己则守卫最险要的旧城西门。史可法也十分清楚,扬州城势孤力弱,自己守城有死无生,便写信向母亲决别,又给妻子写了遗书,表明自己要以死报国,并希望“死,葬我高皇帝陵侧”,表明他誓死效忠明王朝。

两天之后,清军发动攻城,用巨炮轰击扬州城的西北,城终于被攻破,史可法见城已破,悲愤之极,便拔刀“自刎不殊”。其部将便保护史可法从小东门出城,结果为清军大队所截,史可法等均被俘,见此情景,史可法神情自若地说:“我史督师也。”

多铎听说抓获了史可法,使派人前往劝降。史可法依然坚贞不屈,他明确表示:城亡与亡,自己意已决,虽然碎尸万段,也决不后悔。又一次大义凛然地拒绝了多铎的利诱,最后壮烈牺牲。

忠义奋发的史可法,誓死保卫扬州,其事迹感人至深。他顽强抗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品格,始终受到人们的赞扬!

忠心为国民 热血洒疆场

清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英军攻陷浙江海防重镇乍浦,随后进犯吴淞口(今上海宝山)。吴淞口扼长江而面东海,不仅是长江的入海口,而且也是由东海进入长江、黄浦江的水路门户,它还是江南漕运的战略要地。可见,吴淞口是一个十分要紧的江防、海防军事重镇。扼守吴淞口的是著名爱国将领、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

陈化成(1776—1842),字莲峰,福建同安人,他生于厦门的金门岛。行伍出身,嘉庆二年(1797),陈化成因“捕洋盗出力”,被提拔为下层军官,至嘉庆七年(1802)升任金门右营把总。由于屡有军功,由参将、副将、总兵而至道光十年(1830)为福建水师提督。

对于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活动,陈化成都予以抗击。道光十二年(1832)七月,英舰潜入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侦察活动,陈化成率水师阻截。道光十九年(1839),英舰三艘进犯至梅林洋面(今福建泉州附近),陈化成当即率水师前往驱逐,保卫祖国领海。英舰竟不予理睬,还继续抛锚停泊,陈化成便命水师结队前进、以连环炮火打击进犯之敌,使英舰狼狈逃窜。年底,陈化成调任江南水师提督。

陈化成一到江南水师,便同两江总督伊里布视察吴淞、上海各处军营。面对“江南水师素怯懦”的现状,陈化成“选闽中亲军教练”,使之“士气稍振”。他在吴淞口,“择东西炮台要害处,依塘列帐,为守御计”。并沿塘修堡,防线达20里;沿黄浦江西岸向宝山延伸,筑成半圆形炮台,用重炮扼守江口。陈化成还在炮台附近水面筑木桩,以防止英军突然袭击、登陆。这样,陈化成加强了吴淞的防御工事。

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进攻定海,陈化成深知,英军必然会攻击吴淞,必须进一步加强吴淞口的防御力量,他派官员到湖北采购上好精铁,又将废炮改铸,制成新炮。这年八月,定海失陷。葛云飞等三总兵英勇阵亡。不久,两江总督裕谦殉难。消息传来,陈化成悲愤无比,他“哭之恸,”并对部下说道:“武臣死于疆场,幸也。汝曹勉之!”陈化成准备与英国侵略者作殊死战斗。两江总督牛鉴在向道光帝的奏报中也说到:“(陈)化成心如金石,士肯用命,宝山民情甚属固结。”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英舰抵吴淞口外。五月初一,英舰火轮三艘驰向吴淞口炮台,舰上列木人,以探视清军火力布置。陈化成立即识破了敌人的伎俩,下令不准开炮。英舰未达目的,怏怏而去。此后,英舰在口外逐渐增多,并以水牌投书挑战,五月初七,两江总督牛鉴见敌多我寡,提出要犒劳英军,缓师避战,陈化成反对此举,他说,自己“束发从军以来,经历海洋几五十年,海上防御,全凭炮力,此身在炮弹中入死出生,难以数计。如刻下之布置精密,可期必获胜仗。”

五月初八,英军火轮六艘、炮舰7艘,结队向吴淞口中国守军发动进攻。陈化成早就料到英军的进犯,所以他预先作了安排,命参将崔吉瑞防守东炮台、陈化成率部将周世荣守西炮台,徐州总兵王志元率部防守吴淞口对岸之小沙背,各炮台间,备有接应部队。陈化成亲自登上炮台挥旗督战,当英舰靠近炮台时,立即下令重炮轰击,清军炮弹连连击中英舰。侵略者遭到了沉重打击,才惊奇地发现,他们同中国军队作战以来,这次碰到了最厉害的炮火。陈化成指挥炮击,多发炮弹命中英舰的旗舰,击毙了在甲板上的英国海军中尉希威特。见炮弹击中敌舰,清军无不欢呼,士气高涨。两江总督牛鉴“闻塘岸炮声”,连忙赶到炮台,挂起帅旗,鸣鼓助战。他想在胜利后分享战功。不意英军连连向帅旗发炮,吓得牛鉴仓惶逃跑。牛鉴的逃跑,大大影响了军心。这时,守在东炮台的崔吉瑞和守小沙背的王志元,都临敌丧失斗志,他们按兵不动,随后丢弃炮台、阵地逃走,使吴淞口的防御体系急剧瓦解。英军乘机登陆,轻易地占领了东炮台和小沙背,然后集中火力,前后夹击西炮台。

陈化成的西炮台陷入孤军作战的危急境地。随同陈化成扼守西炮台的周世荣,见军情危急,劝陈化成退兵。陈化成愤怒斥责周世荣,有负国家和百姓,并拔刀相向,周世荣竟临阵逃跑。英军密集的炮火打向西炮台,部将焦印福等壮烈牺牲,炮台上堆满了为国献身将士的尸体。陈化成也多处受伤,被炮火击倒在地。但是,他顽强地站立了起来,继续舞动红旗指挥炮击敌人。

英军终于攻上了西炮台,陈化成便指挥将士同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肉搏战。这时,陈化成战袍上染满了鲜血,他不顾自己身负重伤,也顾不得经过长时间发射,炮身已经滚热发烫,继续亲手燃炮轰击侵略者,手被震裂了,他仍不停止发射。突然,一发英军炮弹落到了炮台,六十七岁的爱国老将军陈化成中弹倒地,他再也没有爬起来,壮烈地为国牺牲了。吴淞口炮台亦随之失陷。

陈化成驻守吴淞口,当地人民倚之为长城;英国侵略者久闻他的英名,十分畏惧,称之为“陈老虎”。陈化成为国捐躯之后,吴淞数万百姓遮道痛哭失声,他们隆重地安葬了这位为保家卫国而英勇献身的爱国将领。在宝山、松江等地,建立了陈化成祠、庙,以表达人们对爱国志士的崇敬和怀念。

同类推荐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 京华碧血录

    京华碧血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荀子(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荀子(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 百家姓

    百家姓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 了中华姓氏的起源、类别、特色、郡望和堂号,以及中华百家姓。
热门推荐
  • 洛阳缙绅旧闻记

    洛阳缙绅旧闻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圣永恒

    魔圣永恒

    魔是外化剑主心中八荒六合吾自纵横自幼熟读圣贤经典,与世无争的书生,机缘巧合,进入修真界;却摒弃仙道,堕入魔门,渡诸圣海域,诛同道,拜老魔,夺福地,抢造化,铸法宝,炼丹药,驭神禽,跨异兽,百万魔兵,千亿生灵尽伏脚下……吾为魔圣,吾自永恒!
  • 封冥大陆

    封冥大陆

    实际上作者只是个玄幻小说的狂热爱好者,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有的只是一颗玄幻的心。希望第一个作品能受到大家的喜爱。本文是以异世大陆为主体的小说,在传统一些爱情、热血、修炼、位面穿梭等元素之外。作者主要描写了励志这一情怀,作者查阅了大部分心理学书籍,为的就是让《封冥大陆》充满能量塑造好励志这一丰碑。希望在休闲之余能带给大家对生活及未来一颗热忱的心!一个以枪为杖的魔法师,准备好一起踏上铁血征程了吗?
  • 最强打脸无敌系统

    最强打脸无敌系统

    【免费火爆】“天空一声炸响,强哥闪亮登场,爱我的请举手,不爱我的请倒立!”身为高中生的萧强,因为一场意外,带着最强装逼无敌系统穿越异世,获得重生,从此开启了征服猎艳之旅。天才、强者通通镇压!敌人啊,颤抖吧!美女啊,匍匐吧!我叫萧强,我为装逼代言!
  • 倾世废材妖娆王妃

    倾世废材妖娆王妃

    世人都知她是废物只有他认准了她是一颗明珠当二十一纪金牌杀手灵魂回归到本身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呢
  • 尸兄来袭:绝世阴阳师

    尸兄来袭:绝世阴阳师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报——大小姐,外面有一位名称是小姐相公的人来袭。”管家看了一眼新郎官,战战兢兢的说道。奚千羽不耐烦的扯下头上的红绸盖头,走了出去,“子桑蓂,你有完没完?每次都在我成亲的时候来捣乱!”“哦?”子桑蓂挑了一挑胸前的发丝,勾唇露出了一抹妖娆无比的笑容,“我的女人要和别的男人成亲了,我来怎么算是捣乱呢?”奚千羽怒:“谁是你女人啊?!”“不是你吗?怎么,吃了就不想认账?那天晚上抱着我又亲又啃的人是谁呢?”奚千羽:“……”那……那只是个意外!!!
  • 潇风

    潇风

    偌大苍穹,安知你我,以我之血,荐我轩辕
  • 最后的贵族,英国王室简史

    最后的贵族,英国王室简史

    不列颠岛处在欧洲西北部与欧洲大陆被之间相隔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与欧洲距离最近的多佛尔海峡(StraitofDover)离法国只有33公里。现在的英法海底隧道就是修健在这个地方。在远古时代,不列颠岛本来也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但阿尔卑斯山脉的地壳运动使得海峡地区陆地下沉,形成了当今的不列颠岛。岛上的原住民应该是与大陆相连是从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迁徙而来。不列颠岛以文字形式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公元前55年。我们的故事也从公元前55年开始。
  • 封神之乱斗三国

    封神之乱斗三国

    公元前1046年,轩辕坟三妖迷惑纣王,致使天下反叛,西周武王孟津河大会天下八百诸候,共灭无道,国家天下之争,神仙道统之争,多少炼气士出山参战,一千二百多年后的汉末,同样是天下之争,同样有着神仙在背后的推动。孟翔,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青年,回到三国,且看他如何统领三国英雄,崛起在众神之间。“神仙算是什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命由我不由神"----孟翔
  • 韶韵

    韶韵

    被杀死,魂魄不得已附在一朵琼花上,但是却阴差阳错卷进了大皇宫里。被迫帮助洲清国的国皇完成她的“傀儡”计划,但……一切好像并不怎么顺利。“我想见父皇……”他当初唯一的心愿,却因为一切的变化,成为了一种奢求。有一个人曾这样对筝瑶说:“他宁愿自己承担这一切,也不想你们出任何事情。”“琼花,洁白如玉,落落大方……哈哈哈哈”“爹爹,伏元山庄里头的那个疯子又在喊了。”背着竹篓上山采草药的小女儿对自己的爹爹说道。“嘘……菁菁听话,伏元山庄里头的那个不是疯子,那是鬼。”“呀!爹爹,那我们去别的地方去吧。我怕。”“怕啥,那鬼是在等一个叫韶韵的人,跟咱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