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5600000010

第10章 王守仁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中国浙江余姚人,谥文成。出身于官宦人家,其父曾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他从小抱有“读书学圣贤”的志向,就读于名儒。他生活的时代,正值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危机、衰败的转变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他忧虑现实,也希望能够改变现实。他认为社会危机的总根源是“良知之学不明”,是烦琐而僵化的程朱理学助长了人欲的滋生。因此,王守仁建立了完整的心学体系,主张从“格心”入手,倡导“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加强道德教化,唤起人们内在的天德良知,从而达到消除“祸乱根寻于无穷”的危险,实现“天下可得而治”。他创立的这套学说,不仅在当时风靡海内,名噪一时,而且在其身后,几乎左右思想界达百年之久;就是对近、现代思想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实政治中,王守仁也是明代一位事功卓著、刚正严明的政治家,将“开导人心”的道德说教与剿抚并用的军事镇压结合起来,积极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控制。

王守仁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大学问》、《传习录》等,其著作汇集是《王文成公全书》,共38卷。

王守仁在贵州龙场悟出“心即理”的第二年,即正德四年(1509年),受贵阳提学副使席元山之邀,主持贵阳书院,讲学授徒。在此期间,他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这是王守仁心学哲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王守仁哲学思想的“立言宗旨”和最值得重视的部分。“知行合一”的提法,为王守仁首创,是他在吸收和改造程颐知先行后,知而必行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知行合一”首先是针对朱熹而发的,他认为朱熹不懂“心即理”,把心和理分离开而当作两回事,离心而求理,因而造成知行割裂的弊病。他指出,所谓“知”,主要是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是人先天固有的“良知”的自我体认;所谓“行”,主要是指人的道德行为,是良知的实际表现。因此,知行关系主要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活动的关系。它们可以从几个不同方面说明:首先,“知行之体本来如是”,既然人心及心中的良知就是天理,是万事万物的主宰,那么知与行便都统一在心和良知的基础上,“知行本体”就是“心之本体”,也就是“不假外求”而先天固有的良知,因此有知就有行,知就是行,可以知代行;其次,“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相互包含,彼此融会贯通,行中有知,知中有行,行在知在,知在行在,“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以知代行;再次,“真知即所以为行”,由知到行是无矛盾、无过程的必然趋势,因为每个人天理具足的心是生生不息的,如果不被私欲隔断,必然要贯彻到事事物物中去,必然要表现为行,这是良知自然而然向外显现的结果;“不行不足谓之知”,只有行才可称之为知,因此王守仁也承认行而后知的情况,如人有出家旅行的要求,就应去“知路”,了解行程;而亲身“履历”走过了路之后,就可知“路岐之险夷”,路到底如何了,这个知就是真知。行而后知的观点虽然潜在地包含了行为知因、知源于行的思想,但却导致了王守仁“知行合一”说的自相矛盾,这是由于他夸大了行的范围,使之自由出入于主观的心动和客观的活动。最后,王守仁批评了知行脱节、知而不行的“空疏谬妄”,认为如果把知行分成两个,那是“私意隔断”失去了良知本体,不是陷入“冥行妄作”而胡来,就是溺于“揣摸影响”而不行;都有违圣人之教。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它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知行这对范围,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为后来唯物主义和启蒙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

王守仁还提出了“良知是学家的准则”命题。这种良知标准说为当政者随心所欲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革新的人们解除了思想束缚,对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王守仁建立了一套心学哲学体系,集我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学说之大成,它的理论对我国思想界影响深远。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造出的伟大作品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童话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执着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诸葛亮传奇

    诸葛亮传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国家陷入了分裂割据局面。一介布衣刘备,自称是汉室血缘,中山靖王刘胜以后,流离失所,戎马终身,最后在诸葛亮的全力辅佐之下,才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热门推荐
  • 修真全能教师

    修真全能教师

    被学生整蛊,被美女房东催租,被绿茶婊女朋友劈腿……无名古玉破碎,得鸿钧诀,唐平的屌丝人生开始逆袭!数学,语文,英语?不不不,地理,历史,政治,体育,音乐我也能教!我的学生都是低能儿?不不不,没有笨蛋学生,只有无能的老师。清纯校花,火辣警花,高傲御姐,霸道女总裁?“你们不要靠近我,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 生活的定律

    生活的定律

    本书包括注解励志篇、诠释希望篇、剖析梦想篇、树立目标篇、增强信心篇、锻炼毅力篇、立即行动篇等八篇内容。
  • 天斗五行

    天斗五行

    自盘古开天劈地,宇宙便从一片混沌之中渐渐成型。世间奸邪皆遁入无尽炼狱,是为魔域;真善则飞升入天,是为神界。其间相隔九天银河,以人间为界。而自混乱之中以阴阳调和,天火与魔心为眼,落入人间。千年以来,神界与魔域相斗,皆以平手了结,于是魔域派出魑魅进入人间寻找传说中的魔神之心,而神界也出使使者,寻觅天火......
  • 寄生恶灵

    寄生恶灵

    灵魂寄生,泛指灵体侵占其他个体肉身以及灵魂的行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鬼上身。夜祸,拥有被所有人觊觎的不老不死能力,同时可以反向寄生宿主的灵魂,但凡被其寄生的宿主将失去自己的生命,变成拥有不死之身的存在。少年云一凡,为了保护寄主夜祸的生命,更为了让自己重新变回人类,注定走上一条与恐怖的寄生恶灵们战斗的驱魔之路。PS:喜欢的朋友请不要忘记点击收藏,非常感谢。
  • 王是否看到梦的尽头

    王是否看到梦的尽头

    主角的一生其实只是在寻找一个答案.当他年少时,在少林寺的生活经历,让他懂得了禅武合一,才是天下武学的最高境界!…………………………………………………………………………………………而当他身在江湖时,经历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和江湖中的血雨腥风!换来的是天与地赐予他的一身王者之气!…………………………………………………………………………………………可是,当他有一天站在了与天比肩的高度时.他却看破了世间红尘...回到了原本属于他的菩提树下...…………………………………………………………………………………………江山何物,不过尘世浮华...也许,红尘背后,永远看不到梦的尽头...
  • 饕餮踏天

    饕餮踏天

    ·一朝出渊,潜龙升天。·铁血治国,佳丽三千。·饕餮吞天,大冥无边。·系统在手,天庭永恒。
  • 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

    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

    现实百态,对生活的事事的评论和感悟,和生活笑料。
  • 盗墓之王

    盗墓之王

    本文慢热、后方高潮迭起。少年杨双,北派摸金校尉,杨家新秀养成计划的绝对精英。风光无限却叛出家族、为何只身来到秦岭龙穴欲倒始皇之斗?血尸守墓、神秘玉甲、千百年不死不灭的机关蛇阵。三方势力,地宫密道步步为营。始皇陵墓,金顶圣殿暗藏杀机!
  • 今生之为你而来

    今生之为你而来

    那天雨过天晴一瞬间一条无形的彩色光射进医院内,一个新的小生命诞生了;十九年后,一个穿着中西结合的水蓝色衣服在灯光下有这中国的古典美式和西方现代的美走在T台上,而台下某人的眼光从她上台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在心里她就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丽。(作者:嘻嘻后面那句套用了周敦颐的《爱莲说》)
  • 死亡传送人

    死亡传送人

    这里没有茅山术,没有妖魔鬼怪,有的只是一场场循环的死亡。而我,仅仅只是见证你们的死亡,传送你们去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