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4600000013

第13章 杀气寒薄 和气福厚

“原文”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禄也长。

“译文”

大自然有四季的变化,春夏温暖万物获得生机,秋冬寒冷万物就丧失生机。一个性情高傲冷漠的人,他的表情就如秋冬寒气冷漠而无人敢接近,他所得到的幸福也就冷酷而淡薄。只有那些性情温和、满怀热情的人,既肯帮助别人也可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所获的福分不但丰富,而且他的禄位也会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文化传统衍生出了一支特殊的知识分子队伍:“清流”(清议之士),他们形成了一种古怪的“清高”风气。这些人性情多偏狭刁刻,却浑然不觉。人都叹“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这些人以性情论,当然难说福分,以其与社会不和讲,自难享受世俗之乐。最不好办的是他们以此自傲,视此为荣,实不知早悖逆了天地正则。

“例解”

举贤甘居下 协力同对敌

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于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反叛朝廷,梁朝上下一片惊慌。这时,持节督衡州(治所阳山,今广东英德西北)诸军事、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韦粲应召回建康(今江苏南京)为散骑常侍。十二月,至庐陵(治所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听说发生侯景叛乱,便简阅所部,得精兵五千,马百匹,日夜兼程赶赴国难。到豫章(今江西南昌)时,听说侯景已出横江(在今安徽,和县至含山)。韦粲便同内史刘孝仪商量。刘孝仪认为,如果侯景反叛属实,皇帝会发敕书,劝韦粲不可轻信人言。刘孝仪还置酒款待,韦粲大怒,以酒杯抵地说道:“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何情饮酒!”说完,骑马驰出部置军队。充分表明了韦粲对国家的满腔忠诚。

韦粲(496—549),字长茜,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为车骑将军韦睿,父亲韦放为北徐州(治所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刺史。韦粲“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曾仕晋安王行参军、东宫领直、招远将军、太子仆、左卫率。大同十一年(545)迁通直散骑常侍,未拜,出为衡州刺史。他至州不久,便上表要求解职。故太清二年被征召。

在韦粲领兵要出发时,江州(治所今江西九江)刺史、当阳公萧大心遣使者邀请韦粲。韦粲当即去见这位梁朝宗室,商议讨伐侯景、卫护梁朝廷之事。韦粲对萧大心说:“上游藩镇,江州去京最近,殿下情计诚宜在前。但中流任重,当须应接,不可阙镇。今宜且张声势,移镇湓城(即江州,今江西九江),遣偏将赐随,于事便足。”萧大心认为韦粲言之有理,便同意了,派将军柳昕率兵两千人随同韦粲赴京救援。为了尽快赴国救难,韦粲“悉留家累于江州,以轻舸就路”。韦粲率军到达南豫州(治所淮南,今安徽当涂)时,其表弟司州(治所今河南信阳)刺史柳仲礼也率领步骑兵万余人到达横江,韦粲立即送去粮食等物以赡军,同时把自己的金帛等物赏赐给战士。

此前,安北将军、鄱阳王萧范从合肥派西豫州(治所汝南,今河南息县)刺史裴之高率兵赴京,屯驻在蔡洲(在今江苏南京西南之长江中),并遣船迎渡柳仲礼。这时,赴京讨伐侯景的军队有好几支,为了统一指挥,韦粲建议各军推出大都督来领导作战。他提名年纪、资历都不及自己,官位也比自己低的柳仲礼。裴之高年、位高于柳仲礼,耻居其下,使推选大都督议论数日不决。

面对此种情况,韦粲对众人言道:今天大家同赴国难,应当以除国贼侯景为意。所以推举柳仲礼,是因为他长期捍卫边疆,为侯景所惮,而且他部下兵强马壮,为诸军所不“解说”

及。如果以地位讲,柳仲礼在我韦粲之下,论年龄,也比我韦粲小。这是为国家社稷计,不应再议论不决了。现在形势紧急,对我们来说,将领和睦一致,是最宝贵的,如果人心不一,那么,讨伐侯景、卫护国家社稷的大事就办不成。裴之高是朝廷老臣,年高德隆,怎么可以再以私情来沮坏大事呢?我韦粲去找他,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随后,韦粲便乘船到裴之高营,责备道:前几日大家议论,由柳仲礼为大都督,裴刺史有不同意见。现在朝廷受到逆贼侯景的逼迫,十分危急。为臣子者当努力同心,怎么可以自相矛盾呢?如果你还是持有异议,那么难免其他各军的锋镝会指向你的。

韦粲的劝说,既晓之以大义,又为裴之高分析了敌我形势,也表达了其他将领对裴之高屡持异议,使大事不决的愤怒。裴之高听后很是感动,他流着泪表示,自己受国家大恩,是应当身先士卒的,愿意同大家一起,在柳仲礼统领下平定侯景叛乱。

经过韦粲的劝说,裴之高不再固执己见了,讨伐侯景的各支军队有了统一的指挥。柳仲礼指挥梁军向建康进发。十二月三十日,到达新亭(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边),同在中兴寺列阵的侯景叛军相持。侯景率步骑万人出中兴寺至后渚,向新亭的梁军挑战。柳仲礼准备率军迎击。韦粲向柳仲礼建议:天已晚,我军新到劳累,不可速战。柳仲礼接受了韦粲的正确意见,坚壁不出,侯景只好引兵退去。

晚上,柳仲礼到韦粲军营,部署明日的战斗。各将都有据守,他安排韦粲军屯驻直对石头城中路的青塘。韦粲担心阵地栅垒没有树立起来,侯景必定会全力来争,便对柳仲礼说道:“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这并非韦粲谦虚,而是直陈实情,征战御敌非韦粲所长,忠义为国他虽死不辞。韦粲希望柳仲礼考虑周到,安排适宜,不致于在战争开始后有所亏损,影响全局,但是,柳仲礼不听,认为青塘系要害之地,非韦粲守御不可,柳仲礼还以为韦粲是嫌兵少,便派直阖将军刘叔胤帮助韦粲。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正月初一,天大雾,韦粲军迷失道路,抵达青塘时,已是半夜,防御栅垒并未合拢。侯景见状,立即率精兵向韦粲防地攻击。这时,有将军劝韦粲率部坚守栅垒,以逸待劳。韦粲以栅垒未合而未听,命将军郑逸率部迎击,又让刘叔胤以水军截击侯景叛军后部。但是,刘叔胤“畏懦不敢进”,以致郑逸被侯景叛军击败,乘胜向前的叛军直逼韦粲栅垒,攻进了军营。左右之人拉韦粲避贼军,韦粲坚立不动,指挥自己的子弟奋力杀敌,一直战斗到士兵几乎全部牺牲,韦粲也被叛军杀害,他的儿子韦尼、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堂弟韦昂,都战死在阵地上,随同韦粲前来的亲戚,战死者达数百人。

梁简文帝得知韦粲牺牲的消息,悲痛异常,他流着泪说道:“社稷所寄,惟在韦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阵。”诏赠韦粲护军将军。平定侯景之后,追谥“忠贞”,其弟及子,均受赠封。

情感奇人辅 义得贤良佐

朱元璋深知人才的重要,所以兵每到一处,第一要务便是寻访当地的人才,不管是前朝旧臣,还是今日野贤,只要有一技之长,莫不优礼相待,竭诚相邀。从此,声威日振,口碑日佳。因此,在他帐下,滚雪球般形成一个庞大的人才群体。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士。他比朱元璋大17 岁,书香门第,少年就享有“神童”之誉。14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l7岁到著名的石门书院刻苦攻读。在那里,他不仅深入地钻研了经史诗赋,而且几乎广泛涉猎了医卜星历等中国所有的学问,尤其潜心于兵书的研究和思索。据说,刘基22岁(公元1333年)时,大年会试,刘基在进大试的前几天,在一个书铺中发现一部素所未见的天文兵法书籍,经店老板同意,租借回到寓所。在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之后,次日如期将书归还。老板问起读书心得,刘基侃侃而谈,重要引证都原文背诵,老板十分佩服,情愿将书奉送,刘基却说:“感谢厚意,此书已在我胸中了。”老板惊呆了,逢人便宣扬刘基之“神异”。

如此罕见之人才,在鄙薄汉人的元朝,却得不到重用。刘基只是陆续做过几年小官,郁郁不得志,恨无伯乐慧眼,报效无门。公元1341年,31 岁的刘基便辞官还乡。以后虽曾复归官场。但仍是失望满怀,彻底失去了对元政府的信心,46岁时,再次告老回乡,似乎此生不会有出头之日了,殊不知命运在几次捉弄了这位旷世奇才之后,正悄然送了一片福地洞天,要让他一展雄才,建功立业了。

朱元璋攻克处州之前,就已把刘基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他同李善长谈话,朱元璋问李善长,汉高祖刘邦靠什么平定天下,善长说,由于善用“三杰”。朱元璋沉吟许久,说:“先生是我萧何,徐达是我的韩信,那张良该当是谁呢?”李善长推举宋廉,朱元璋却说:“不,宋廉虽是人才,却比不上刘伯温,刘伯温是个文武全才。”因此,朱元璋率兵攻克处州之后,二话没说,就派处州总制孙炎携带重礼请刘伯温而来。

孙炎也是半路归顺朱元璋的读书人,年仅三十多岁,却能言善辩,深得朱元璋器重。此次来访,他相信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能说服刘基出山。不料刘基却婉言辞谢。但这位制台大人有好耐性,回到金华后又几次三番遣使求见。刘基觉得过意不去,就以祖传宝剑相赠。孙炎将原物奉还,并作长诗作答。表示宝剑应献明主,为国家建功立业,自己实不敢当,同时附以万言长书,反复陈述元朝气数已尽以及朱元璋礼重士人的种种事实。这一切,使刘基终于动情,勃勃雄心被激发起来。待孙炎再来时,刘基扫地相迎,二人进行了长时间畅谈。不久,朱元璋的特使也御命到来,传达了朱元璋敬重敦请之意。刘基的80岁老母亲自送他上路:“不要以家为念,处在衰乱之世,不辅明主,就是家庭也难得保全。”

就这样,朱元璋效法当年刘备三请诸葛亮,终于以至诚至切,感动了这位心已如死灰的前朝落魄士子,为自己的宏图大业之成功,又添一左膀右臂。

刘基一见朱元璋,即发表了一番宏论:

“您利用天下大乱的时机,从民间发展自己的势力,虽然白手起家,但是做事业却处处顺应民意,打出的旗号也光明磊落,这是王者之师的风范。现在我们面临两个敌人,西面是陈友谅,东面是张士诚。陈友谅占领了饶、信、荆、襄之地,几乎拥有了大半个天下;而张士诚仅仅拥有南疆沿海之地,他的势力向南只不过到了会稽,向北只不过到了淮阳,他行无定势,成不了气候。陈友谅以威力对待他的部下,跟随他的人都心怀怨怒;而且陈友谅剽悍鲁莽,从来不把和别人交战作为一种难事,然而打几次仗后却必定会使百姓劳苦。部下怨恨就不可能给他卖力,老百姓劳苦就不能拥护他。所以陈友谅是容1359年11月,朱元璋兵克处州,立即派人寻访当地大名鼎鼎的刘基。此公后来成为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后世人们比之为汉之张良,蜀汉之诸葛亮。

此段宏论,很像诸葛亮的隆中对。他对时局的把握是这样的准确,分析是这样的透彻,使人一下子看清了战略方向。朱元璋手下有不少谋士,也出过不少好主意,但还没有一个人如此高瞻远瞩,从战略上提出问题。朱元璋原来东南西北四处作战,只为时势所迫。整体上缺乏自觉,朱元璋将帅们的意向也似在下游富庶地区,仅仅意在对付软弱的张士诚,而对猛悍的陈友谅却从心里打怵,现在根据刘基的分析,在东西两方,攻打陈友谅,只有自守之力的张士诚很可能按兵不动;而攻打张士诚,“剽悍轻死”的陈友谅一定会乘虚而入。而且时局关键不在张士诚而在陈友谅,灭了张士诚,陈友谅依旧俨然强大,而灭了陈友谅,则张士诚闻风丧胆,“天下之形成矣”。

如此一分析,朱元璋心里豁然开朗。他由避强打弱转向攫害先攫猛,擒贼先擒强,勇敢地把矛头对准了西部强敌陈友谅。尽管风紧浪涌,急流险滩,然而一旦跨过山重水复,便可见柳暗花明。朱元璋得到了刘基相助,真是如虎添翼,如蛟龙入海。

刘基不但为朱元璋制订总的战略目标,而且在争夺长江霸权,平定陈友谅的几次大的军事行动上,又做出了重要贡献。

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夺得朱元璋的太平城后,建国号汉,得意洋洋,凯旋江州,随后又约张士诚同攻朱元璋的应天府,张士诚没有答应。陈友谅便独自集中舟船,率军自江州顺江东下,直逼朱元璋的应天府,一路浩浩荡荡,气势雄壮,消息传来,应天震动。朱元璋连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人主张投降,有人主张退逃,也有人主张决一死战,万一不胜,即使逃走也不为晚。

朱元璋认为这些主意都不是上策,但自己一时又说不出所以然来,他环视四周,只见刘基双目炯炯,沉默不语。朱元璋见状,知道这位军师一定有妙计在胸,连忙召集刘基入内室,问他为什么一言不发,刘基愤愤地说:“先应立刻将主张投降和退逃的人斩首,树立正气,消灭陈友谅。”朱元璋忙问有什么对策,刘基答道:“陈友谅以骄兵来战,劳师远袭,而我们有了上次失守太平城的教训,且以逸待劳,还怕不赢???”

如此等等,说得朱元璋连连点头。然后他们又进一步密谋,先命令大将胡大海出捣信州,牵制陈友谅后路,再命大将常遇春、冯国胜、华高等领兵在各处埋伏,准备截击,一切部署停当。刘基又悄悄让朱元璋请来陈友谅的故交康茂才写一密信,假称与陈友谅里应外合,请他速来攻城。

陈友谅果然心骄气傲,全然不作提防,收到康茂才的信后,惊喜地喊道,“这下胜券在握了。”他急于取胜,占领应天这块风水宝地,即刻发兵进攻。

战果当然正如刘基所料,陈友谅全军溃退,自己也不得不驾驶一条小船逃走了。朱元璋指挥大军乘胜追击,太平城失而复得,取得了保卫应天府的重大胜利。朱元璋犒劳将士,论功行赏,把最高级别的“克胜赏”奖给刘基。刘基认为自己只图怀才有遇,学有所用,不图眼前名利,所以坚辞不受。

朱元璋得到刘基相助,一年内重创张士诚、陈友谅,势力扩展至长江中游以及浙东一带,一时间天下太平,烽烟渐消,朱元璋请刘基一起回应天府筹措建国大业。不料刘基却恳求朱元璋让他回家。原来,就在上一年起兵应天逆江而上时,刘基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在这样的关键时期突来这种消息,朱元璋十分震惊:怕刘基过于伤悲弃他而易战胜的。擒贼先擒王,猎兽先猎猛,现在的战略最好是先征服陈友谅。陈友谅的地盘最广,战胜了陈友谅,您得天下的事就定下来了。

去。便立即亲临刘基住所劝留:“先生既然来帮助我,可我事业还没有取得成功,您要回去,我理应不该阻拦,人都是父母所养,谁无天伦孝悌之情,当年徐庶帮助刘备母亲被曹操掳去后,徐庶说,‘方寸乱了,放我回去吧。’刘备同意了,使他们母子团圆。如今先生老母已赴逍遥之途,踏更生之境,我以为不必急于回去了。”见刘基一时默然无语,又说:“先生不记得当年我请你出山,临行时老母说的话吗?她老人家说,‘不要以家为念。处衰乱之世,不辅真主,就是家庭也万难保全’。”一席话说得刘基热泪横流。鉴于大战在即和朱元璋苦苦挽留,他只好以国事为重。暂且留在朱元璋身旁。后来战争间隙,刘基又一次要求回家葬母守陵。朱元璋其实早有打算,如果只顾一己之利益,不顾他人母子情深,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况且对待刘基这样的旷世奇才,更是应礼让三分,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于是朱元璋准备了车马,亲自送刘基踏上归程。两情依依,朱元璋挥别渐去渐远的车马踪影,心中怅然若失。

朱元璋重用刘基,与当年刘备用诸葛亮颇有些相似。刘备仁厚宽宏,朱元璋诚笃慈善,他们如果是亲临战场指挥作战,未必能赢,但笼络将帅,统管大局,便处处得手事事顺心了。

朱元璋一时没有了军师刘基相助,行军用兵果然事事不顺,不仅刘基曾提醒他小心提防的金华、处州的营兵叛乱,连内军也有少数人蓄谋造反了。尽管朱元璋都一一作了处理,但仍然心中惶恐不安,从而更觉得刘伯温神奇妙算,无人可比,必须快点把他请回来。于是连连修书,把一句句滚烫的肺腑之言说给刘基听。

在一封信中,朱元璋写道:“伯温先生:我和先生自从在江西分别后,我屡屡受挫,这些都和先生原先预言的一样。幸运的是已经成功地消灭了奸党,疆上稍稍安定了,现在已经收兵以避暑热。这次专门派人去见先生,只希望先生赶紧来,以为我指点迷津,我日夜都在盼望你到来。”

朱元璋在另一封信中又写道:“伯温先生:去年先生离去之时,曾经说过湖广之事马上就可以成功,但真正胜利与否,得等到正月到二月间才能定下来。果然是这样。现在,我第二次派人送书信给您,只是希望您早早起程前来,希望你能够体谅我的苦衷。”

朱元璋如此动情动容地恳请,刘基还能说什么呢。半年之后,刘基终于为母守陵未完,提前回到了朱元璋帐下。在对朱元璋霸业成功有决定性意义的鄱阳湖之战中,刘基又屡献奇策,尽放异彩,立下盖世奇功。

正如上文所言,朱元璋用人懂得以诚待人将心换心,用人不疑,这样做的直接效应便是真有才学的人无不以加倍的忠诚报效朱元璋。这似乎是封建社会君臣之道中一条普遍的法则,仁、义、忠、信、礼、智的为人处事之道,成了封建文人不成文的法规,具有无形的然而却是巨大的约束力。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朱元璋之与刘基,正可说明这一点。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时,刘基已经57岁。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继续为洪武皇帝出谋划策。法律、军制、官制皆参与讨论与制定。刘基主张德政刑法并用,而以德治为主。对老百姓要有仁爱之心,同时必须以严明的法纪作保证,使用刑法的目的是不用刑法。有法必依,执法必平使人有所畏惧,从而建立必要的封建统治秩序。在实践中,他主持平反了一些冤假错案,严惩了一批有犯法违纪行为的官吏。然而也以此招来无数怨恨。刘基觉得一时无法廓清自己周围的恩怨是非,恰巧妻子去世,刘基便以处理妻丧刘基离京还乡前,曾有两条建议留给朱元璋。一是不要在凤阳建立都城,二是小心防范当时已败北的王保保的元军的势力。三个月后,朱元璋静观时局,深感刘基说得有理,又想到以往的岁月里刘基的赤胆忠心,便亲自下令表彰刘基的功勋,并召刘基回南京。

朱元璋厌烦当朝老臣李善长的跋扈,有意撤换他的丞相职务,曾向刘基征求有关丞相人选的意见。刘基对朱元璋说:“李善长是对建国有大功的元勋,德高望重,深得众将爱戴,他能调和诸将,故不宜更换。”

朱元璋说:“他几次要谋害你,你怎么还替他说话?我看还是你来当丞相吧。”

刘基深知李善长周围已形成一股集团力量,自己做相,肯定站不住脚。因此,连连辞谢,说:“换顶梁柱须用大木,如用捆起来的细木条代替,要不了多久,就会垮掉的。”

元璋又向刘基询问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等人如何?杨宪是刘基的好朋友,但刘基并未因此而褒扬他。他评论说:“杨宪虽有相才,但无相器,当宰相者要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不能义气用事。”至于汪广洋,刘基说心胸偏狭比杨宪更厉害;他评论胡惟庸,说胡若为相,好比驾车,他不仅驾不好车,甚至会弄坏辕木。

最后朱元璋说:“看来我们的丞相,只能由先生担任了。”但刘基却一再说明自己的缺点,说他嫉恶如仇,性格偏激,脾气急躁,受不惯繁文缛节,深恐辜负了皇上的恩典,并说目前这几个人,的确没有很合适的人选,但天下之大,何患无才,只要下功夫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但朱元璋最终还是认为刘基过于苛求,求全责备,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任用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为丞相,结果正如刘基所说的那样,都出了问题。朱元璋由此更佩服刘基的才德兼备,品评相才,不以恶己者为恶,不以亲己者为好,唯才是举,深谋远虑,洞明一切。无奈刘基年龄老大,不堪委以重任。只得以大量劳誉给他以尽人君之心,他封刘基“诚意伯”,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政文臣”、“上护军”等。

朱元璋听计刘伯温,发现刘基除才学宏博之外,更有品德之高尚。

同类推荐
  • 能成大事的男人必知的57个细节

    能成大事的男人必知的57个细节

    作为一个男人,谁不想在社交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事业上大显神通开创辉煌?又有谁不想魅力无限引人注目?谁不想活得潇洒,过得逍遥?可是,有那么多男人因为无视细节中的机会,而一生碌碌无为;也有那么多男人粗心大意,而与财富失之交臂;还有那么多男人因为不拘生活小节,而风度尽失,形象尽毁,前程也随之黯然失色,他们败在了细节!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成功学奠基之作,荟萃了卡耐基思想理论最精华的部分。该书创作于20世纪早期,当时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争和贫困导致人们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书作为一本实用的人际关系著作,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出潜藏在人们体内的弱点,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并不断改造自己,从而能有所长进,直至取得最后的成功。作者讲述的许多普通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本书一经上市就风靡全球,几十年间被翻译成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主要语言,全球总销量已达1.5亿余册,销量仅次于《圣经》,是全球第二大畅销书,被视为社交心理和沟通技巧的“圣经”。
  •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是中国人的《圣经》。自问世以来,便被古代的读书人视为必攻的经典书籍,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 你为什么会浮躁:培养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你为什么会浮躁:培养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本书介绍了个人产生浮躁的内在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人身安全卷(千万个怎样)

    人身安全卷(千万个怎样)

    本书即是要提醒与教导读者,如何了解并避开居家生活中的各种危险,让家成为永远“爱”与“安全”的堡垒。
热门推荐
  • 断恋勿希

    断恋勿希

    我是一名科技研发员,再一次试验中因为突然的爆炸我死了可是奇迹般的,我的肉体消失了可我的意识还存在,在一个黑洞一般的地方我被吸入这正是我们一直以来研究的异空间我被吸入后,爱上了原本不该爱的人我再一次的死了,再次死后我只愿下一世不在轻易把心交出
  • 陛下,你的男人来了

    陛下,你的男人来了

    西女国陛下的寻爱之路,路遇专情妖孽男。奈何命运左右,妖孽男以血肉之躯开启法阵吞噬恶魔怨念之魂……你说:“要以江山为聘来娶我失去你的我,万里江山不如你一人”作者曰:“本文会是完美结局,宠文爽文,请多多支持”
  • 天降妻宝:帝少等的好心焦

    天降妻宝:帝少等的好心焦

    多年前的一场大雪,慕锦城踏雪拾美,红色襁褓里有个糯米团子,粉嫩肉嘟嘟,眨眼笑盈盈,像伴她降临的小雪花可爱洁雅。没错,正是一个将来会一笑倾人心的小女婴,很好,很好,总统爷爷说她就是他的小媳妇。他可高兴,从此便守着这小雪花一起成长,可小八岁的她真心长的慢,……某天他真急了——为理想他不得不离家奔向他国,初中生的她依依不舍。几年后回来,可人儿是长大了,但是他靠近,她后退。她说:男女有别;他说:我们不能有别……是前缘再续还是重塑前缘?总之他又心焦的不要不要的(说明:本书只浅显大致完成简介的内容,不算完篇小说,请谨慎入坑)
  • 凤思慕羽

    凤思慕羽

    凤舞九天,龙腾万里,却早已成为了传说。龙凤初劫之后,龙族蛰伏四海,委屈苟全。凤族却被永镇不死火山。量劫不至,火山不熄方不能出世,为了可以再次听见凤鸣九霄,羽族竭力谋划。看雏凤展翼,愿慕羽击空。
  • 红魔主席

    红魔主席

    王好,幸运的重生者上帝“如果你重生了,你想要做些什么”王好“当然是完成这一世没有完成的梦想”上帝“那你去吧”于是在2005年曼联04到05赛季的下半赛季,格雷泽家族收购曼联之前,王好出现在了爱德华兹的办公室。好戏就要上演了!本故事纯属胡编,如有雷同,必是作者重生了!
  • 魔魂之泣

    魔魂之泣

    新手新手新手一个半鬼泣半自编各种各样的一半一半
  • 加油吧,美少女

    加油吧,美少女

    简介:【作者有些懒不想写】内容:【作者自认为也是没谁了哈哈当然好看】主旨: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穿越的女生,莫名其妙卷入莫名其妙的案件的事。她必须要在任意空间里穿过来穿过去,完成任务,然后好早日回家孝敬爸妈(我说随意乱说会信吗)简介有些无能,但不接受任何吐槽【傲娇中】
  • 盗天神尊

    盗天神尊

    人生之最大乐趣,莫过于探索天地之间的无限未知。
  • 主宰天地主宰自己

    主宰天地主宰自己

    他,从小没有父母,是个孤儿;她,家里有钱有势,是个千金大小姐。他们从小是青梅竹马,但是他却为了男人的尊严,无奈和她分开。他无意中获得了让他立足天下的——异能!从此,他在世界抬起了头,俯视天下!
  • 天使与野兽

    天使与野兽

    慕容涵,一位魔力强大的堕天使。冷子夜,狼人族的继承人。这两人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身份时相爱了。狼人族的满月诅咒究竟能否破解?在慕容涵的背叛背后究竟是有苦衷还是早有预谋。“以后你一看到满月就会想起我”---冷子夜“你以后看到下雪也要想起我哟”---慕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