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灯谜爱好者而言,猜谜与制谜其实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这是因为它们在机理上是彼此相通的,在法则上往往是同时运用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猜谜多了,自然会对制谜跃跃欲试;而制谜多了,也自然会提高自己的猜射水平。如果说,灯谜的猜射是一个艰苦的探究性的脑力劳动过程;那么,灯谜的制作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
但凡灯谜爱好者都有这种感受:每当逢年过节,不少单位举办的游园活动都有猜灯谜。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单位无人会制谜,所以挂猜的都是那些辗转传抄老掉了牙的旧谜。虽然猜这种谜不费吹灰之力,多少也得一些奖品,但总觉得枯燥单调,兴味索然。有句口号说得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果我们能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制作一些具有本地风味的灯谜,那该多有亲切感和趣味性啊!所谓“本地风味”,是指与我们生活的地方关系比较密切的事物,例如:老师与同学的名字(包括老同学的外号),本单位同事的名字以及与单位工作有关的名词及用语,本地区著名的人物、场所、景点、产品、建筑、街道等等。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众所周知的东西作为谜底素材,例如最近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及社会热点问题,新影视新歌曲,家喻户晓的明星大腕等等。可以想象,当人们猜射上述这类灯谜时,必然会兴趣大增,热情高涨,其热烈欢乐的气氛与猜射旧谜、冷僻谜不可同日而语。
还有一点,由于从某个角度来说,灯谜也是一种最微型的文学作品。所以,通过创作灯谜,设计谜面,也可以培养我们驾驶语言文字的能力,加强文学修养,增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使自己的素质得到提高。
猜谜与制谜是两个互为逆向的过程,即猜谜是:谜面——谜目——谜底;制谜是:谜底——谜目——谜面。制谜一般经过如下四个步骤:选材、定目、别解、配面。
一、选择合适谜材
所谓谜材,也就是能够用作谜底的素材。从广义上说,凡是用文字来表达的任何词汇都有可能作为谜材。诸如单字、成语、俗语、新词语、诗词文句,花鸟鱼虫,中外地名,古今人物,书刊影剧,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教育、文艺等专用名词,各类事物名称等等。可谓包罗万象,但也不是“捡到篮里都是菜”。通常可以使用的谜材,也应经过筛选才能得到。筛选标准有两条:
1.除单字谜之外,作为谜材的文字,其中要包含有可以别解的字眼,即有关字眼或者具有多个歧义,或者有多个读音,或者具有可以摹状拟形的特点。底材文字的别解包容性越广,则利用它来制谜的回旋余地也就越大。
2.谜材必须通俗化大众化。灯谜是一项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如果制谜尽钻牛角尖,专选那些无人知晓的冷僻艰涩素材,则必然使灯谜变成孤芳自赏的东西,使谜场变得冷冷清清,从而失去灯谜的群众性娱乐作用。俗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不妨改动一下:处处留心皆谜材。除了留心身边的人与事,更要留意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因为这些丰富信息,如同“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就是我们无穷无尽的谜材源泉。
二、敲定恰当谜目
谜材选好之后,就要确定谜目。谜目好比解题的提示和游览的导游图,给人以启迪、诱导,帮助寻找通向谜底的捷径。因此,谜目应力求定得准确、明了,否则就会将猜者引入歧途,无法破的。例如,谜底应是唐代诗人,谜目却错标为清代诗人;谜底应是数学名词,谜目却错标为化学名词。这样张冠李戴,再高超的射手也会“望谜兴叹”,一筹莫展的。此外,谜目范围也要恰到好处,粗细相宜,宽窄适度。例如,猜俗语、口语、新词语或常用词最好能标明字数:猜地名,国内宜选县以上的,并注明属哪个省(自治区);国外的要注明国名;猜古人要注明朝代;猜诗句要选择名句;唐诗要注明五言还是七言;宋词要标明哪一家;猜古文要择名篇,并要标出篇目;猜药品要标明中、西;猜电影名要注明中外;猜剧目要标出剧种;猜科技名词术语要标明所属学科;等等。总之,谜目不宜定得太宽,太宽则好像大海捞针,让猜者望洋兴叹,不知从何入手。当然,谜目也不能定得太窄,如果窄到谜底屈指可数,一戳即破,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样猜射又有何意思呢。
三、启动别解机制
选好谜材和敲定谜目后,就到着手配制谜面、启动别解机制的时候了。也就是说,要对谜材进行认真的剖析、琢磨、推敲,从中找出有关字眼的各种别解含义,并通过遣词造句巧妙地将有关别解手法融化于面底之中,使谜底或谜面的文义产生有别于本义的另一种解释。
例如,如果以《水浒》好汉铁叫子“乐和”这个名字来制谜,我们可以先通过有关工具书,查一查“乐”与“和”这两个字都包含有什么意思。结果发现“乐”一读lè,有:①笑;②快乐;③乐于等含义。一读yuè,指音乐之意。“和”可读成hé,hè,hú,huó,huò,也有多种含义,如:①和谐;②结束战争或争执;③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④连带;⑤联合;⑥日本(日本古时称“倭国”,“和”就是“倭”);⑦诗歌唱和;⑧打麻将或斗纸牌时取胜;如此等等。基于上述对“乐”字及“和”字的各种含义的分析,再将“乐和”一词进行通盘考虑和全面斟酌,我们至少可以配制出如下8则谜面:
①八音齐奏(八音是古时乐器的总称,八音齐奏即所有“乐”器“和”谐地一道演奏)。
②干戈已定尽开颜(“干戈已定”扣“和”;“开颜”扣“乐”,由于“和”而感到“乐”)。
③下成平局也欣然(“下成平局”即“和”棋,“欣然”扣“乐”,别解为“乐”是由于下成“和”棋)。
④笑笑笑(“笑”扣“乐”,“和”有连带之意,连连带笑,当然是“乐和”了)。
⑤管弦伴奏(管弦即“乐”器;伴奏隐“和”之意,别解作“和”之以“乐”器)。
⑥日本歌曲(这里可加上一个“秋千格”,读作“和乐”扣面。“日本”借代扣“和”;“歌曲”同义扣“乐”)。
⑦素喜酬唱(“喜”同义扣“乐”,古时诗歌酬唱叫作“和”,素喜酬唱也就是“乐”于唱“和”)。
⑧打赢麻将笑呵呵(打赢麻将称作“和”,笑呵呵当然是“乐”,因打麻将得“和”而感到“乐”)。
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由于汉字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别解特点,加之汉字的单字和词汇又浩如烟海,因而成为灯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才华横溢的灯谜作者,完全可以将有关汉字和词汇作为一个大舞台,并在其上导演出一幕幕有声有色、令人叫绝的戏剧来。
四、构思拟定谜面
在选择合适谜材、敲定恰当谜目、启动别解机制之后,下一步就是构思拟定谜面,亦称配面了。如前所述,制谜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配面则是制谜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工作。
由于同一个谜底,使用不同的谜体及成谜方法,是可以配成不同谜面的。所以,应当有意识地选择那些面底扣合比较巧妙、谜味比较浓郁的一个,作为最终谜面。
从灯谜制作过程来看,配面有两种方式:以底求面和以面求底。由于灯谜别称文虎,故以底求面亦称“与虎谋皮”,这是最常见的配面方式。所谓以面求底,除特别指定之外,一般是指制谜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接触或观察到各种事物,或在闲暇时会看电视、阅读书报及上网搜罗信息等等,有时候会偶然碰到某个文句,由于其存在别解基因,突然触动了灵感,觉得这可能是一件灯谜可造之材,遂产生了为这文句寻觅一个合适谜底的愿望。当然,最后能否如愿以偿、配面成功,那就需要根据面底能否贴切扣合而决定了。
在制谜实践中,由于某一底材一望而知可以运用某种手法成谜,许多人稍加思索便可配上谜面,从而导致了“撞车”(雷同)现象频频出现。所以,制谜者如果能够做到在制谜时锐意创新,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拓宽谜路,广取谜材的话,无疑会大大降低“撞车”的概率,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