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指每个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全体成员均是适用的,要反对只让一部分人发展而让另一部分人不发展的片面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既主张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或群体发展的条件,同时又强调社会或群体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人的全面发展决不可能在人与人相对抗、个人和社会相分离的状况中达到,而只能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条件下实现。
马克思主义不仅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而且将它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紧密联系起来,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生产力水平很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人们在物质生活生产过程内部的关系,即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他们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很狭隘的,人的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人身依附关系和等级制度被打破,开始“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这种经济形态,一方面,使人的发展受到物的奴役和资本占有关系的束缚;另一方面,为自由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
“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在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人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私有制和旧式分工被消除,人对人的剥削、压迫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已经被克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之时起,就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理想目标和根本原则。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又强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概括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到19世纪末,意大利人卡内帕请求恩格斯为即将出版的《新纪元》周刊写一段题词,以说明未来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特征,以区别于但丁所说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在回信中写道:“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佛罗伦萨人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上述那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这一光辉思想为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到20世纪初,列宁坚持要把“不仅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且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写进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纲领中。100多年来,全世界共产党人和进步人类在探索改变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争取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人的发展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把人们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都变成了交换价值,它带来的是物的增值和人的贬值。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把人当作一种创造财富的工具,它注重人无非是为了从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设施、组织和管理体制并没有遵循“人是主体”、“人是目的”等原则,而服从追逐剩余价值和垄断利润的需要。因此,资本主义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人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和个性解放,但它不可能自觉地把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用于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工人阶级的发展必然带有片面性、工具性和有限性;即使资本家,也会受他们“自己的资本和利润欲所奴役”,“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们自己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近视所奴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使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和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境界,阐明了社会主义人的新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旧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历史必然性与优越性,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的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马克思主义昭示人们,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在不同发展阶段包含有高低不同的实现程度的历史过程,又是一个在社会主义社会就要努力争取,到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的价值目标。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1985年,他又强调:“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这样,“四有”就成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标准。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提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根本任务与长远目标相统一的高度,阐明了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政治保证和其他社会条件。
人类刚刚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向世人宣告:“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中决定性的力量,不断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把人们从各种社会束缚中解放出来,正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需的社会条件。将人的全面发展郑重地写进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性文件,无疑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坚持理想和现实、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提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的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过高目标,也不能借口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宣扬共产主义“渺茫论”,忽视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和根本原则的实践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同样,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高度体现。某些国家的社会主义之所以遭受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和体制僵化,经济结构不合理,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民主法治的进程缓慢,严重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才能真正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方面肯定了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和人的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认为资本主义“本身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因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个体生产者的全面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另一方面,他们又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造成的人的畸形发展,认为那里的劳动不是自由的劳动,而是异化的劳动;那里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而是片面发展的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因为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低下,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发的分工、私有制、阶级对立、阶级剥削与阶级统治。只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像那样,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