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1400000016

第16章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15)

落实具有人本性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21世纪的头20年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在物质文明方面,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GDP总量从2000年的8万多亿元增长到35万多亿元,约合4万多亿美元,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在政治文明方面,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精神文明方面,要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在生态文明方面,要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树立和落实具有人本性的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结论,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必须强调效率与公平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现既能有效创造价值又能公平分享价值的发展,实现人民群众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与发展成果的享有者的统一,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样才能在实现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把人民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关于发展问题研究的成果,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蕴涵着崇高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着世界观、真理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与历史地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凌云,张连辉.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l997.1463~1464

[4]人民日报.1999—3—10

[5]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9

[6]发展观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求是.2004(5)

[7]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4—5

[8]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3—10—22

马克思《资本论》与树立科学发展观之浅见

张燕喜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的论述等,都涉及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问题,特别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论述,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先声,故而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考虑到人们对后者的探讨相对不足,本文主要谈谈对《资本论》中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树立科学发展观问题的思考。

一、科学发展观的界定及其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发展、特别是该如何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并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所谓发展观,是指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证明,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我们所树立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发展中的一切问题。

一般说来,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构成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发展回答的是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谁发展回答的是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怎样发展则要回答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中央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一系列论断,说明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则集中论述了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概括地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张燕喜,“经典作家关于所有制和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二)科学发展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既非偶然,也非权宜之计,而是有深刻的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的。

1.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到2000年,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总体达到小康的两个历史性跨越,中央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从新世纪开始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迈向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实践已经表明,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新阶段,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将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有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的具体体现。可见,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这一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2.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基本国情要求与解决进一步发展“瓶颈”的需要众所周知,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人均资源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办任何事情都要以此为出发点。不仅如此,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许多原有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形成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主要表现在:人口多、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与就业压力大的矛盾;资源相对不足与高速度、高目标的矛盾;生态相对脆弱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城乡及地区相对差距进一步拉大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矛盾;此外,还有体制、观念相对落后与国内外形势迅速变化的矛盾,等等。

基本国情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的经济社会只能在这一基本条件下发展。上述基本国情和制约“瓶颈”的存在,是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3.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高,回收低;此外,还有各种经济结构的不协调、经济发展欠扎实的问题。

毫无疑问,如果我国经济继续这样运转,不但资源和环境难以承受,还可能引发出更为严重的问题。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然选择。

4.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合理借鉴与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从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到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直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号召,这些无一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发展和对国内外经验的合理借鉴。

可见,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出的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二、《资本论》相关论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依据党中央提出的要科学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

如前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许多论述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这里重点谈谈马克思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

认真研读《资本论》可以发现,尽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有使用过可持续发展的提法,但是,他关于物质变换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的内涵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先声,该相关论述对树立科学发展观极具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提出自然、自然物质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财富的创造离不开自然、自然物质

马克思在分析“劳动过程”时说:“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为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因此,我们不必来叙述一个劳动者与其他劳动者的关系。一边是人及其劳动,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这就够了。”

人类改变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人自身的自然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导致不可持续发展的根源由于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于是,“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归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而“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一个国家,例如北美合众国,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马克思还比较了小大两种土地所有制滥用和破坏土地自然力的关系,他更强调了大土地所有制的破坏性。他指出:“前者更多地滥用和破坏劳动力,即人类的自然力,而后者更直接地滥用和破坏土地的自然力,那么,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二者会携手并进,因为产业制度在农村也使劳动者精力衰竭,而工业和商业则为农业提供使土地贫瘠的各种手段。”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所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物质变换过程中,还造成了对森林等自然资源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关于前者,马克思指出:“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它所起的相反的作用,即对森林的养护和生产所起的作用则微乎其微。”他还在分析由于利润率倾向下降规律的作用而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加剧时指出:“劳动生产率也是和自然条件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自然条件的丰饶度往往随着由社会条件决定的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的减低。……我们只要想一想决定大部分原料产量的季节的影响,森林、煤矿、铁矿的枯竭等等,就明白了。”

关于后者,马克思更是以犀利的笔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他既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不“清洁生产”的严重性,又揭露了“人类住区”的不可持续性。

同类推荐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 尼采箴言录

    尼采箴言录

    本书分为人生·命运、宗教·信仰、平凡·伟大、哲学·哲理、道德·修养、知识·认识、读书·写作、以自信·自强以及尼采年谱等内容。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热门推荐
  • exo之血色舞

    exo之血色舞

    三族之间为何水火不容契约书无缘失踪,血爱友敌或是一切。都与她有这联系成年只之夜月圆之夜!鹿晗——我犯了一个大错,错误是爱上了你。吴世勋——既然早晚都会死,那我就和你同归于尽!朴灿烈——但请你逃离这危险,不要回头。吴亦凡——这里真的很美,但你更美。边伯贤——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我知道我在想你!安楚叶森——如果我知道真相那我一定不会爱上你!张艺兴——我知道一起和你有关的案子!
  • 不朽世界

    不朽世界

    2588年,一款名为《不朽世界》的网络游戏悄然出现但火爆全球,然而却没人知道,这款神秘的游戏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 一曲殇歌落

    一曲殇歌落

    被西夏皇运用重刑处死,在死之前她知道了一切,上天不负她,给了她重生的机会,回到了她15岁时,从这里开始,一切都变了。“璃儿…”某男撒着娇。“我有事!晚上在说!”某女毫不留情推开。“晚上你怕是不会回来了…”某男直接扑倒某女。
  • 快穿之位面崩坏中

    快穿之位面崩坏中

    一生卑微困苦的赵然偶然间获得了重生的机会,为了活下去,她无条件接受了一切。殊不知,所谓命运,冥冥之中已自有定数……----------------------------------------------------前世与今生,只在一梦之间。---作者读书少QAQ撑不起文艺范,此文小白玛丽苏毫无逻辑可言,总之,入坑慎重!
  • 东都之狼

    东都之狼

    穿越回到了唐朝晚年,唐玄宗时,成为天策府将士,看他如何让大唐度过安史之乱,成就不朽大唐魂
  • 绝宠小郡主

    绝宠小郡主

    世人皆知,平阳王家小郡主彤彤在5岁那年,喜欢上了长她3岁的四皇子苏辰。谁曾料想,这一喜欢,便从孩童时期,一直痴缠至青葱岁月。丢尽了平阳王府的脸,成为了整个京城的笑柄。渐渐的,坊间流传出一首童谣,连三岁的小娃娃都会吟诵。平阳王家小郡主不知耻羞羞羞喜欢天骄小小皇子笨笨笨傻傻傻热脸贴人家冷屁股追夫路何艰难不如回家种稻谷后来,彤彤在街会上救下了被人欺凌辱骂的少年,极丑,其容貌可观一眼,却绝不想再看第二眼,脸上有交错纵横的疤痕,似是儿时被硫酸泼过而结的痂。如此,彤彤便唤他,阿丑。阿丑长她4岁,此后便成了她的小厮,贴身保护,形影不离。却不知为何,在她14年华,那阿丑不见了踪影,反而变成……
  • 甜宠娇小新娘

    甜宠娇小新娘

    薇蕾只记得自己下了班坐公交车回家,却没有想到公交车在一个十字路口处发生了自燃,一车人还没有来得及跳车,就已经是发生了爆炸,她当时脑海一片空白,什么都来不及想,没想到,竟然穿越了。庞薇蕾,峰国庞府的千金大小姐,进而认识了昊焱,展开一系列感情纠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江小南的童年

    江小南的童年

    平静的山村有很多的乐趣这是江小南所知道的但是也有很多的困难是江小南所不知道的。
  • 冥域纪

    冥域纪

    这是哪儿?地狱!!!这是一个死后的世界,但却不是阴曹地府。没有牛头马面,没有修罗阎王。却有着十八层冥域,各种光怪陆离的世界,各个神秘莫测的传说,到底是危机还是奇遇。这是一个修炼的世界,但却不是金丹化夜。没有清风道骨,没有羽化登仙。却有冥脉冥身,各类高手层出不群。是争名夺利,还是去追寻那一份飘渺。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灵魂的归宿能否是安息,十八层冥域是否与传说的十八层地府有什么联系,若是地府,那仙还远吗?
  • 你若成风我便化成雨

    你若成风我便化成雨

    爱她就要让她幸福,无论她怎样,都不要让她为难,因为你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