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2800000009

第9章 《资治通鉴》的编写方法与原则

《资治通鉴》的巨大成就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优良的编撰方法便耐人寻味。本书虽然完成于九百年前,但是它在编撰过程中的一些方法,诸如组织分工、编写程序、写作技巧,乃至为《资治通鉴》一书配备一系列的辅助作品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即使时至今日,也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一)人事分工的合理化

《资治通鉴》是一部官修史书,这部书是由司马光为首的写作班子集体完成的。一书成于众人之手而达到质量上乘,没有合理的人事分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提到集众修书,不能不使人联想起往事。唐代以前,史学领域里原本存在着官修与私修并存的两种修史形式。自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开始,设馆修史,大臣监修的修史制度便确立,并沿袭下来而成为永制。然而,这一制度创立初期,问题较多,特别是在唐代武周时期尤为突出。著名史家刘知几曾以亲身体验,深刻地揭露了官方集众修史的五大弊端:其一,缺总裁;其二,缺文献;其三,缺约束;其四,缺章法;其五,督导无能。这五种流弊,从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官修史书的松散无能。然而,如何兴利除弊,怎样才能发挥集众修书的优越性呢?刘知几及其以后的许多史家并没有系统指出具体解决办法。至宋代,司马光则通过编撰《资治通鉴》的具体实践,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特别是在人事分工和彼此协作方面,为当代也为后世做出了表率。

在《资治通鉴》的写作机构中,有主编、协修,还有书吏。其中,主编由司马光亲自担任,刘恕、刘 、范祖禹三人担任协修,司马光之子司马康检阅《资治通鉴》文字。参与《资治通鉴》协修工作的其他三位学者,是当时最恰当的人选。

被司马光第一个选中的是时任和川(今山西安泽县)县令的刘恕,时年才35岁。刘恕(1032—1078年),字道原,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自幼聪明好学,酷爱史书,13岁通览汉、唐典籍,18岁考中进士,位居第一,其才华深为主考官所钟爱。刘恕博闻强识,精于史学,对历代治乱兴衰、人物品评、天文地理、氏族世系,皆能口谈手画,为当时史学高才。史称刘恕“自太史公所论,下至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巨微之事,如指诸掌”。特别是“魏晋以后事,考证差谬,最为精详”。而且同司马光一样,刘恕一生“尤不信浮屠说,以为必无是事”。据说司马光当初奉皇命编书时,英宗特许他选拔英才,司马光把刘恕列为第一人选。在以后撰修《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刘恕专门负责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长编,并参与全书体例的商讨。由此可知,在《资治通鉴》协修人员中,刘恕具有纵览全局之才,他“功力最多”,相当于后世所说的副主编。遗憾的是,元丰元年(1078年),年仅46岁的刘恕英年早逝,这时距离《资治通鉴》最后成书还有七年。

第二名协修为刘 (1023—1089年),字贡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刘 博学能文,与他的兄长刘敝同年登科,长期担任州县官,时为国子监直讲,以经术教授学生。刘 与兄长刘敝以及刘敝的儿子刘奉世,都以学问著称当代,世号“三刘”。刘 精通六经,习知汉魏晋唐之典,是著名的汉史专家,曾经撰写《东汉刊误》四卷,订正出《后汉书》中许多问题。还参与《三刘汉书标注》的工作。刘 当年担任《通鉴》的协修,委实有点事出偶然。在司马光当初拟定的协修名单中原本没有他,只有刘恕和赵君锡。由于赵君锡的父亲去世而未能就职,于是就由刘 担任了这个职务,专门负责两汉部分史料的长编工作。

第三个协编是范祖禹(1041—1098年),字淳甫,又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少孤,由他的叔祖范镇抚育。范镇精于唐史,曾经参与过欧阳修主持的《新唐书》的撰修工作,历时十七年。司马光和范镇是好朋友,彼此交往甚密,因而认识范祖禹。范祖禹智识明敏,好学能文,嘉 八年(1063年)中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著作郎、右谏议大夫、国史院修撰、礼部侍郎等职。他入书局时才30岁,长期和司马光一同修书,不求仕途显达,甘心默默无闻。或许受到了叔祖极大影响的原因,范祖禹精通唐史,深明唐三百年治乱,专修《唐鉴》,可谓唐史专家。范祖禹入书局的时间虽然较晚,但他工作的时间却最长,直到《通鉴》成书,在书局达十五年之久,负责全局事务。范祖禹是编修班子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在书局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一名助手。《资治通鉴》修成以后,司马光推荐他任秘书省正字。

司马康,司马光儿子。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进书局年仅29岁。他敏学过人,博通群书,在书局负责检阅文字,在书局工作十几年,也是司马光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在《资治通鉴》动笔之前,司马光高瞻远瞩,胸怀全局,因而有两件大事不但做得必要,做得及时,而且做得恰到好处。第一是精选班子。毫不夸张地说,在古代所有修史机构中,以司马光为首的《资治通鉴》书局堪称是最佳组合的典范。首先是同心同德。在这个书局中,不论是主编司马光,还是协修刘恕、刘 、范祖禹,抑或是检阅文字的司马康,他们不只是志同道合,思想观念基本一致,而且在当代重大政治问题上目标一致,都反对王安石变法,不存在政见分歧,具有密切合作的政治基础;其次是学有所长。这几位修史者都是当时史学界的名家,而且既有通才,又有某一领域的专才。刘 是两汉史专家,范祖禹精通唐史,司马康专门负责文字校阅。这一批英才,在司马光这位甘愿远离官场、热心修书又颇有才华和声望的内行领导下,具备密切合作的业务基础;其三是年龄搭配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他们之中,司马光生于1019年,自然属于长者;生于1023年的刘 次之;刘恕生于1032年,小司马光13岁,属于中年;范祖禹生于1041年,小司马光22岁,司马康生于1050年,又小范祖禹9岁,所以范祖禹、司马康二人称得上是书局中的青年后生。可见,这是一个典型的老、中、青三结合的写作团体。第二是分工合理。在《资治通鉴》书局中,主编、协修、书吏之间分工明确,各有区域,特别令人钦佩的是任务分配得相当合理,可以说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考虑到各人的业务专长:刘 是汉史专家,所以负责汉代部分;范祖禹是唐史专家,所以负责唐代部分;刘恕除了负责魏晋南北朝至隋一段外,之所以还要负责五代,那是因为他曾撰修《十国纪年》,对五代史也颇有研究。其余部分由司马光担任。由于划分明确,任务布置合理,撰修者不但能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彼此配合非常默契,整个协作有条不紊,从而为以后主编的早日定稿创造了条件。

(二)编写程序的科学化

《资治通鉴》的整个编纂工作共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制作丛目;第二步编写长编;第三步删改定稿。第一、第二两步,在主编指导下由助手刘恕、刘 、范祖禹具体完成,第三步则完全由主编司马光一人完成。

所谓“制作丛目”,就是编写出《资治通鉴》的提纲。编制丛目,就是编制全书的总纲,包括标出事目和附注资料两项工作。“标出事目”,就是在入选《通鉴》的历史资料中挑选典型事例标明题目,而后再依照时间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纲目。当然,列纲目,必须博览群书,必须以涉猎大量历史资料为前提,否则,就难以胜任:或者标不出事目,或者所标事目并不典型。为了确保质量,司马光甚至对协修人员阅读文献的进度也提出了要求。据司马光计算,作《唐纪》丛目,就需要读书千余卷。若以日看一二卷计,需用两三年时间。“附注资料”,就是按标题确定的范围扩大搜集资料,然后分别将新资料附注在各标题之下。关于如何搜集资料,司马光也有具体要求。他特别强调,所有资料都要注意时间顺序。无论是实录资料,还是正史纪传、传记、小说、文集中的资料,都必须严格地按照年代顺序重新布列,若有前后移动,必须注明出处。在致范祖禹的信中,司马光曾明确提出,凡与史事有关的资料,“皆须依年月注所出篇卷于逐事之下”,即使实录中所无者,亦须“依年月日添附”。史料无法确定日期者,附于月之下,称是月;无法确定月者,附于其年之下,称作是岁;无年者,附于其事之首尾;无事可附者,则应大致判断时间的早晚,附于一年之下;稍于其事相涉者,即予注出。关于附注的表述,司马光也有具体要求。他认为,写附注不能照抄原文,应摘录要点,还要注明每一条材料的出处。有年月者注之,无者亦注之,尽量详尽,“但稍与其事相涉者即注之,过多不害”(《传家集》卷六三《答范梦得》)。司马光如此具体地布置标举事目和附注资料事宜,是因为这两项工作在“制作丛目”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出主编深入、细致的敬业精神。

所谓“编写长编”,就是编写成《资治通鉴》的草稿。昔日所说的“长编”就等于今日所说的底稿或草稿。长编的编纂原则是“宁失于繁,毋失于略”。繁是为了搜集详备的资料,防止遗漏,便于对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比较,以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也有助于对史实真伪进行辨析。依照司马光的布署,编写“长编”的过程大体有三个重要环节。

第一要筛选资料。为了编制“长编”,必须选择资料,而要选择资料,首先又必须认真通读文献。因为只有阅览之后,才能进一步熟悉、类集、排比,以便综合处理同时期、同性质的资料,按既定的体系和自己的目的编辑。其次是选择、鉴别史料。对于如何确定所需要的史料,司马光认为,只有一个衡量的标准,那就是资料本身是否可靠。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史和实录不可轻信,杂史、小说未必无凭,关键在于“高鉴择之”,即鉴别选择。鉴别实录和正史中的错误,从杂史、小说中选择出有价值的材料,这既需要求实精神,又需要明察高鉴的辨别能力和渊博的历史知识。

第二是编排资料。在这一问题上,司马光考虑得极其细致。他不只将资料区别为三种类型,并为每类资料都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一类是事同文异的资料,对这类资料,要选择记事完整、文字清楚的做正文;一类是彼此互有详略的资料,要取长补短,互相补充,自己编排文字来加以修正;一类是事迹及年月不符的,要选取证据充分、情理近于事实的入正文,其余注入其下,以表明取此舍彼的原因。在资料的取舍上,司马光明确地规定了一个指导原则。他在给范祖禹的信中说:“诗赋只为文章,诏诰(皇帝发布的命令、文告)只记官吏任免,妖异(鬼神怪异)只限于讲怪诞,诙谐只图取笑,遇有这类资料,直删无妨。但诗赋有所讥讽,诏诰有所诫谕,妖异有所儆戒,诙谐有所补益,就可将其收集起来。”司马光的这一规定,不但扩大了史料范围,而且鉴定了一些历史资料的价值。直至今日,仍具借鉴意义。

第三是统一书法。写历史时,所谓书法,就是纪年、记人、记事的格式和方法。关于纪年方面,司马光特别注意年号的统一。年号本是古代帝王在位时用以纪年的名号,因为它历来被认为是政权的象征,所以中国古代史籍往往用年号纪年,而这也就出现了一些相应的问题。如我国古代一帝一年号者,主要是明清两朝。宋代以前每个在位皇帝的年号不仅多少不一,且各个年号的使用时间也长短不同。如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用过年号十一个。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用了十七个年号。还有一年内竟三易年号的情况,如712年就曾经出现过唐睿宗的“太极”“延和”以及唐玄宗的“先天”等三个年号。为了整齐年号,避免同年多号歧出。司马光明确规定,凡一年中有两个以上年号的,一律用后一个年号。如701年有大足、长安两个年号,就只记长安,略去大足。这一规定不仅使史家修史有所遵循,也使读者读史一目了然。此外关于记人、记事,司马光在对传统编年体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发挥、改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规定“长编”的正文一律用大字书写,其余未采用的材料,一律用小字附注于正文之下,以示区别。

所谓“删改定稿”,是《资治通鉴》成书的最后一步。具体来说,先前由刘恕、刘 、范祖禹等人编出的“长编”,至此要交由主编司马光独立完成。删改工作大体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对长编资料的删繁就简,由博而约,取精用宏的粗删;其次是考订异同,统一体例,统一史观,修改熔铸润色的细删。整个删改定稿工作十分繁杂、艰苦,不仅需要第一流的史学造诣和文字驾驭能力,还需要兢兢业业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司马光为此是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地工作着。三名助手的全部初稿由他一个人总集成,工作量之大是可以想见的。如唐史长编初稿长达六七百卷,删定完成至少要花费四年时间。这样司马光就必须严格按既定日程日删一卷,因事耽误,事后追补,否则,定稿的时日将遥遥无期。

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总结这一工作时说:“臣精细地研究、考查了全部资料,进行了反复思考,从始至终地修订全书,白天时间不够,夜里继续干。翻遍旧史,旁采小说,书稿堆积如山,浩如烟海。”

同类推荐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希腊的神,就是镜子中的我们。读希腊神话,就是读人和人性。全书图文并茂,文风诙谐明快,带您进入希腊神话的奇异世界,让您快速读完希腊神话故事,了解西方传统历史文化,开拓思维想象空间。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信赖·互惠·共生: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本书以东亚地区交流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状况为中心,分别从“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东亚地区交流”、“近代西洋殖民主义的冲击和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化”、“冷战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交流”三个专题,汇聚了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的中日学者跨学科的讨论成果。
  •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光,可谁又会在意阳光?无论人们是否在意,阳光总是一种最朴实最可贵的存在。再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来感谢阳光?生活中,除自己之外,都是他人。他人即阳光。我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我们相互都应该是各自的阳光。
热门推荐
  • 闹鬼2017

    闹鬼2017

    人如行尸,鬼如魅影。中篇科幻灵异小说,将在2017年前发表。
  • 眷伊人久安

    眷伊人久安

    穿越过来之后一切都没有变,现代的服装现代的容貌,只是为何……变回了小时候?被封公主、成为杀手。这一生注定要活的精彩!
  • 异界之归途纵横

    异界之归途纵横

    当一个少年带着游戏之中的无敌技能穿越的另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他是享受家族少族长的荣华富贵一辈子,还是执剑归途?陈国超一脸嬉笑,“接招吧,陌上,我要回去干掉你。”阴谋,爱情,争霸大陆,对于这一切,他抿嘴片刻,这才说道:“我只是想要回家。”
  • 黑暗索引

    黑暗索引

    阴差阳错!都市少年身落异地!天地剧变!阴杀阳衰,阴鬼煞魔丛生!阳灵衰竭,阴灵盛杀,众生癫狂求索资源!身怀惊天魔盘,少年垂死挣扎,魔盘却诡异莫测!看少年踏上修途,步步惊心,yy不断!
  • 王子如若爱情

    王子如若爱情

    “我的青春从遇见你开始,从错过你结束……”再见时,你牵着你的爱人,我挽着我的丈夫,对彼此的称呼,都成了好久不见的老朋友,看向彼此的眼神里,都夹杂不了一丝异样的情绪,曾经的年少,都成了可笑……
  • 豪门绝恋没有如果

    豪门绝恋没有如果

    她万万没想到一个错误的电话导致她的人生扭转!他说她像他初恋,她嗤之以鼻: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这种俗套的伎俩来骗?不错她是整过容的,可并不是为了他!一个女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四个男人,第一个:他爱她,她也爱他;第二个:他爱她,她不爱他;第三个:她爱他,他不爱她;第四个双方都不爱却要生活一辈子……
  • 都市小子

    都市小子

    第一次写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抗战之川军精锐

    抗战之川军精锐

    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其中64万多人阵亡。川军参战之数量\装备之简陋\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这是一支武器落后\训练很差\战力不强的军队,但它却也是一支作战勇猛\坚韧不屈\以死报国的军队。也许,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的装备难以得到根本改善。但如果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改进,进而提高川军的战斗力,那么是否可以大幅减少川军那令人心酸的伤亡呢。本书所要讲述的,就是一支川军部队在某穿越者的带领之下,从一支“弱旅”逐渐打成抗战时期最强悍之“战场救火队”的故事。
  • 快穿女配:反派boss别太撩

    快穿女配:反派boss别太撩

    三千位面?穿越逆袭人生?都可以啊,只要不像之前一样让我无聊便好。可是为什么?三年前的记忆找回来时,我却如此伤感?某上将:媳妇乖,当年我不是故意丢下你的。年时冉:那也改变不了你又伤了我。某上将:我……我也是太想找到你了。【1v1,双洁,女主前期不爱男主,男主后期伤了女主的心,不会太虐,后期男主攻略女主】
  • 娶谁,嫁谁?血型全知道!

    娶谁,嫁谁?血型全知道!

    本书简要介绍了血型心理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血型在婚恋家庭中的特点一一作了阐述。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并可据此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以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