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2100000005

第5章 高原上的背影(5)

不管是南极冰川,还是中国西部高山冰川,冰川都有一个特性,即受坡降影响,每年总是以几十米或数百米速度流动着。托木尔峰下有一条呈“U”字形的木札尔特冰川古道,考察队业务秘书程彤事先初步考察了这条古道,认为很有科研价值。因此,当1978年7月刘东生带领考察队来到托木尔峰北坡夏特营地时,他便特意向刘东生作了介绍。不过他也说道,从夏特营地南下到那里,必须经过三个冰达坂(山口),即海拔3155.1米的木孜达坂、海拔3500.8米的哈达木孜达坂、海拔3582.0米的木札尔特达坂。这三个达坂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险,是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冰达坂上裂缝纵横,峭壁千仞,行走十分艰难。不仅如此,一路上还要涉过激流滚滚的冰川河。刘东生此时已是六旬老人了,但他听了介绍后,很感兴趣,决心不顾险阻去木札尔特冰川古道考察。他们从夏特营地骑马出发,沿着北木札尔特河左岸前进,一直到达托木尔峰南坡科考队最后一个登山营地、海拔3508米的汗亚依拉克。同行的除了程彤外,还有队员陈福明、万国江等。

7月28日这天,艳阳高照,晴朗无风,是个利于出行的日子。早晨8时,刘东生、程彤等分别骑马离开汗亚依拉克营地,前往木札尔特冰川古道。他们先后经过阿尔恰勒特冰川西口和图拉苏冰川东口,来到必须涉过的特克斯河。程彤看到河水流速很急,便拣起一块石头投向河中试试深度,发现河水只有一米多深,可以骑马过河,于是他一马当先下水引路,刘东生骑着温顺的枣红马走在中间,后面由陈福明殿后。一行人顺利到了河对岸,然后又连续翻越了木孜达坂和哈达木孜达坂。

一路上,刘东生给队员们讲解所经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采集了标本。他还不时停下来翻开地图查阅,间或画一画地质素描。抵达木札尔特冰达坂时,已是午餐时间。队员们把马放开,任其啃食青草,然后围着刘东生,边吃午餐边请教一些地质问题。

返程是快意的。一路下山,马跑得很快。从高山冰雪带,到玲珑剔透的冰塔区,再穿过高山草甸和茂密森林。当夕阳西下,烧红了天边云霞时,他们已来到早晨涉过的特克斯河。

“今天考察很有意义,可以对托木尔峰的南、北坡做些对比研究,不虚此行啊!”刘东生露出微笑的同时,向队友表达了他满意的心情。

置身特克斯河畔,眼前的河流与早上相比仿佛换了一副面孔。河水翻卷着白色浪花发出震耳的涛声,以至于感到大地都因之而震颤。程彤又投石试水,发现河水已有约两米深。河水明显暴涨!

队员们都知道个中原因。特克斯河像中国西部很多高山河流一样,由冰川融水补给。当太阳升起、温度上升后,冰川随之消融,融水从四面八方汇入河流,河流加大流量,到了下午就会暴涨。随着太阳西下,气温下降,冰川融解又会减少或暂停,到了午夜以后,河水水位自然又会下降。按照这个规律,要等到水位下降,就必须等到后半夜。

“如果等到午夜以后过河,虽然安全些,但夜里行军危险性加大,还是马上过河为好。”他们商定。

“陈福明先过河。刘队长在中间,我们几人在后面保护。各位把马肚带勒紧,东西拴好,准备过河!”程彤大声下达命令。

陈福明率先骑马试水。因河水冰凉刺骨,马入水后裹步不前。他吆喝着,扬鞭策马。刚走几步,水就淹没到马肚子。下泄的急流,险些把马冲倒,马挣扎着总算涉过了20多米宽的河流。

轮到刘队长过河了。他的坐骑因为胆小怎么也不肯下水,在岸边打着转转。大家见状强行哄赶,它才勉强踏入水中。一入水,马又向后退,程彤赶紧用鞭子抽打。马只好下到河中。不知是马行无力,还是水流过急,一个大浪打来,马竟然被冲倒了,刘东生坠入河中。马的四蹄朝上一晃,又慌乱地挣扎站起,受惊后的马跑上了岸。湍急的水流则把刘东生冲出20多米远,靠近了对岸不远的一个巨石。大家被这突如其来的险情惊呆了,几乎同时屏住了呼吸!程彤急忙高喊:“抓住石头!抓住石头!”刘东生听到喊声,顺势抓住石头。队友们不顾一切地扬鞭催马冲向对岸,扔了一条长绳给他,把他从水中拽了上来。

“急流中他没有下沉,是那略有防水功能的羽绒服遇水瞬间蓬松胀大,增加了浮力,如同穿了件救生衣。加上他在水中时间短,羽绒服还未来得及吸水瘪塌。否则,他被激流吞噬,卷入河底,上哪儿去找他?又上哪儿去救他!急也没用,真是天大的幸运啊!”程彤后来回忆说。

被冰冷河水浸透的刘东生,全身颤抖。队友们赶紧将他护送回营地,扒下湿衣,用酒擦身,让他恢复体温。炊事员也为他端来了暖身的红糖姜茶和羊肉汤。

当队友们担心刘东生会不会因此而感冒患病时,他却为落入河中的野外地质记录簿是否还在而忧心,为照相胶卷被水浸泡作废而惋惜。队友们告诉他,落水的行李未丢,记录簿因被塞进飞机上发的防水清洁袋中也完好无损。他拍摄的胶卷虽然作废,但其他队员所摄的胶卷可以替代,无碍工作。听了这些刘东生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次托木尔峰考察,刘东生又有了新发现。他在海拔3000~4000米的冰川前方看到了黄土层,而在这以前,青藏高原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同样海拔高度上,欧洲、美洲也都没有类似的黄土发现。他认为这里黄土的原始物质是由冰川从山上带下来的,而非来自沙漠。

刘东生院士有相当一部分科学考察工作是在青藏高原完成的。他看重青藏高原,是因为它的神圣与重要。正如他所说的:“按照地球板块理论,世界几大洲分处于几个板块之中,青藏高原这个地方,恰好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汇合处,因此成为科学家们了解和认识地球内部结构非常关键的地区之一。由于印度板块的楔进,亚欧板块被挤压,促使青藏高原逐年抬升,成为世界屋脊。在这个特殊的地区,动物、植物、气候、人文等方面都出现了特殊性。因此说,这里又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美国著名地质学家葛利普曾提出一个从猿变人的假说。他认为,人类进化同青藏高原有着密切关系。猿人或者说人类的祖先,最早栖息于树上。在板块的作用下,地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诸如青藏高原逐步隆起、古特提斯海消失、大气和大洋环流发生重大改变、极地出现巨大冰盖等。随之而来的是地表植物的改变,猿人得以栖息的森林被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大范围的干草原。为了生存,猿人必须走向地面,因此才有了直立行走与工具的使用,才促进了脑的发达,从而加速向人类的转化。刘东生院士认为,虽然这一假说尚未被科学界所证实,但并非没有道理。可以说,青藏高原是至今许多科学家思想的发源地,特别是在地球环境科学上,青藏高原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青藏高原向外延展,也有很多需要探索的问题。刘东生说,一位英国昆虫学家曾发现他们那里有生活在距今一万年前的间冰期的昆虫化石,它的形体竟然同西藏一些活着的昆虫形体一样;还有的科学家发现,日本列岛和台湾岛的一些植物,同青藏高原的一些植物属种相同。这就引发人们的思考:在相距遥远的年代、遥远的地域,为什么会出现相同的昆虫?日本列岛、台湾岛与青藏高原之间,有滔滔的大海相隔,这些植物又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呢?

青藏高原,雪峰连绵,刘东生对之寄予了深情。每临大山,都让他想起在西南联大读书时,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罗庸教授讲过的李白诗句:“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罗教授认为,这首诗反映了李白的气魄,面对敬亭山,他看山不厌,山看他也不厌。刘东生谦逊地说:“我达不到李白那样的浩然境界,但我总能做到看山不厌。”

(八)

地球是个整体,致力于地质环境科学研究的刘东生十分清楚,仅熟悉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地球的其他两极——南极与北极。

1990年冬,74岁的刘东生经智利来到南设得兰群岛中乔治王岛的中国南极长城站,为主持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南极更新世晚期环境演变”做准备。

也许是青藏高原的重峦叠嶂,常常阻碍他的视野;也许是郁闭的密林,让他只能仰首透过缝隙看到蓝天。当他来到天高地阔、冰原无际的南极时,顿时感到宇宙从未有过的浩大。他伫立在海边,看浮冰躺在蔚蓝色的海面上,在海流的作用下,静静地飘移着。小的碎冰时聚时散,大的冰山姿态万千,随着潮汐变化时远时近,还不时变换着角度。在他看来,南极玄妙极了。降雪、凝冰、冰山崩溃,最后融于大海。不管人们认识它也罢,不认识它也好,这种进程永不休止地循环着。

这里让他感到新奇的东西太多了:由于病菌与病毒少,置身南极基本不会感冒,连苹果都很少腐烂。南极暖季的早期与晚期,夜很短,仅有两三个小时。由于太阳光的散射作用,这夜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夜,照常可以自由行动。遇上暴风雪,特别是那可怕的“白毛风”时,一片迷茫,极易迷路。钓上来的鳕鱼可当做餐桌上的美味,奇怪的是,鳕鱼胃中竟然含有镍币大小的贝壳,实在猜不出鳕鱼怎样去消化它。刘东生在长城站工作了两个多月,完成了对这里的第四纪地质考察工作。1997年,他荣获中国南极探险研究特别奖。

踏访了南极乔治王岛,感受了冈瓦纳古陆分解漂移后形成的南极大陆后,经不住诱惑,他又要远征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此行除了野外考察外,他还负有一项特殊的使命——促成中国在北极创建科学考察站。

在北极创建中国的科学考察站,是刘东生多年前就提出来的想法。1991年,时任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的高登义从北极考察归来,向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刘东生汇报情况,说这次考察看到了《斯瓦尔巴条约》的原文,这为中国人建立北极站提供了法律根据。《斯瓦尔巴条约》是1920年签订的一项条约,中国于1925年成为该条约签字国,根据该条约,中国有权进入北极的斯岛进行考察、开矿、旅游和经商。刘东生认为,既然如此,中国应该利用这个条约到北极创建科学考察站,强化中国的北极考察。他的主张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1996年8月18日,年届79岁高龄的刘东生在高登义陪同下到达斯岛。由于他在国际第四纪科学研究方面享有盛誉,当地的州长给予了热情的欢迎,并希望中国尽快来这个群岛建站。

在这里,刘东生看到了南、北两极的明显差异。地处南纬62度12分的南极乔治王岛,尽管他去的时候是暖季,却仍然是冰封一片,山岩上仅有耐寒的苔藓生长。而地处北纬78度的斯瓦尔巴群岛,地面上却长着茵茵茂草,艳丽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究其原因,是因为斯岛的夏季受到了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才温暖如春。

如果不是置身这里,他决然不会想到,地处北冰洋中的斯瓦尔巴群岛居然早就同中国有着特殊的关系。一个多世纪前,一些挪威人、荷兰人出于钦慕中国,又不愿意沿着哥伦布寻找新大陆的航线行进,便试图越过北极另辟新路赴中国。结果愿望没有实现,却在进军北极时意外地发现了斯瓦尔巴群岛,即当时所称的斯卑次卑尔根群岛。巧合的是,刘东生到达这个岛上时,岛上一所学校正举办发现斯瓦尔巴群岛150周年图展。他饶有兴趣地看了展览,不禁感慨万千,觉得今日中国人在重振中华大国雄风上,应该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其中包括强化北极考察。

2001年10月,以高登义为队长的一支科学探险队前往斯瓦尔巴群岛考察,刘东生为高登义送行。有记者问刘东生,中国派队赴北极考察意义何在?他回答:“北极作为距离中国更近的极地,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资源,与中国息息相关,中国人不能漠视。”让刘东生欣慰的是,2004年,中国终于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中国首个北极考察站——黄河站。

74岁去南极,79岁赴北极,84岁他还拎着地质锤在海拔5000余米的空气稀薄的西藏米拉山口敲打山岩。年龄,没有让他在艰险面前却步;科学,却引导他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于是,同事们送他一个绰号——“超级老头儿”。

(九)

德高望重的刘东生,桃李满天下。“师高弟子强”,一批学生在他悉心培养下茁壮成长,其中安芷生、刘嘉麒、朱日祥和丁仲礼四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令人赞叹的是,在他的鼓励和主导下,他的学生的研究方向,绝大多数都没有承袭或“克隆”刘东生擅长的古生物学,而是各自开拓出了新领域:丁仲礼从事古土壤和天文轨道研究,刘嘉麒从事火山岩研究,韩家懋和刘秀铭从事黄土磁学研究,郭正堂从事土壤微形态学研究,顾兆炎从事地球化学研究,肖举乐从事湖泊环境研究,谭明从事石笋古气候研究,储国强从事湖泊古气候研究等等。刘东生不仅着意将自己的学生安排到各不相同的研究方向上,还尽其可能委托国内该方面最负盛名的专家予以指导,以博采众长。这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近亲结婚”而导致的学科研究退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杂交优势”。

高瞻远瞩、循循善诱、严格要求、言传身教,是刘东生把学生引向科研正路的最根本手段。

“中国文人难以摆脱对美的偏见,因而成为进步的障碍。在他们的眼里,步行是低下的。地质工作就等于直接放弃了做人的所有尊严……”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说过的这段话,刘东生认为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警示。在地质学界,如果不摆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偏见,那将是致命的。

不过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也有例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著名科学家丁文江就说过:“徐霞客究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国络也。此种‘求知’精神,乃近百年来欧美人之特色,而不谓先生(徐霞客)已得之280年前。”他认为,徐霞客作为中国地理与地质考察的先驱,大大超前于欧美人士。丁文江本人亦曾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

刘东生有机会就向学生们灌输徐霞客精神。他还亲力亲为,做出榜样。黄土高原、地球三极考察后,82岁的他又于1999年乘考察船远征南沙群岛。

同类推荐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4)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或许在我们眼中,成吉思汗只是众多成功帝王中的一个,但谁又能想到在外国,他却是众所周知的“一把手”皇帝。本书作者殚精竭虑,用细腻的笔触深刻地表达了成吉思汗从崛起到成功的每一个过程,行文幽默,风趣自然。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居里夫人(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生活以及她的工作。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学领域里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国大学的女性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得奖人、第一位母女皆获得诺贝尔奖的母亲如此炫目的光环全部笼罩在居里夫人一人头顶,世界都为之震惊!
  •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一片诗心,绘成画境,一片画境,酿出禅意。他 那稳藏在墨色里的人生,氤氲着一个传奇而动人的秘 密。他就是——王维。朱丹红编著的《王维(倚仗临 风听暮蝉)(精)》为“大唐才子诗传”系列丛书中的 一本,《王维(倚仗临风听暮蝉)(精)》讲述了大唐才 子王维“才人老去例逃禅”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永王

    永王

    结束质子生涯,言琪回到金陵,莫名其妙被卷入到皇储争夺风波之中。后党的哥哥,过往对自己宠爱有加,如今却形同陌路;从前不曾来往的三位西宫王爷,竟花尽心思极力拉拢。宫廷斗争暗流汹涌,言琪心底埋藏的恋慕,到底何时才能向他一诉衷肠?
  • 大国邦之寻龙旅

    大国邦之寻龙旅

    神奇的华亚大陆,消失近1000年的龙突然诞生,水火巨龙巡视星云,异种白鬼蜷缩在黑色中前行,大陆东西人性的美好与丑恶在水与火的交响乐中绽放,孤独而伟大的灵魂永垂不朽!
  • 萝卜教我闯地球

    萝卜教我闯地球

    听说过人类种的萝卜会变身么?可乐我种的萝卜就会!一束亮光划破天空,“摔”萝卜摇身一变,成功变身个少年!刚变身完,就拉着我穿越时空,还说什么自己是特工?!我还没答应,就已经穿越成功!被冤枉拐卖?被说是偷东西?还莫名其妙捡到小狗?莫名其妙成原来如此。
  • 穿越之皇帝不好当

    穿越之皇帝不好当

    身为女汉子的我也曾想过后宫佳丽三千,但只是想想而已,等到真的当上了皇帝,我发现其实也没那么爽。且不说国家大事黎民百姓,光是太后娘娘“为皇室开枝散叶”这一条,我觉得,我这个皇帝当不长久……
  • 傲尘嚣

    傲尘嚣

    平生多磨砺,男儿自横行。身份卑微就要受人奴役?不!他绝不接受命运的摆布,誓要取回自己的尊严!从此,一个叫沐尘的少年,倔傲的走上了荆棘满布的修炼之路。一块莫名得来的黑铁,竟隐藏着焚天魔焰的收服之法;阴差阳错下,他居然成了人人敬畏的炼阵师……什么家族天才、什么宗门高手、什么隐世强者,只管放马来战,谁怕谁?风云变幻,五大古族延续数百年的恩怨,也该是时候解决了!心高寂寥,醉傲尘嚣名留扬。灭世浩劫将至,问谁能颠峰之上,笑看云起风生……
  • 不死的青春

    不死的青春

    大学刚开始时,农家女孩任盼踏上新城的大学路。开始了8年的起点。在感情与学习交织的年华里,先后邂逅了葛昊,黄燮辉,张典成。当然还有宿舍的姐妹花,还有默默的一个死党。不知道怎么,这段路走的走的很匆忙,很多人走的走的就丢下来。纯纯的校园里不再单纯,这里面的一点一滴只能任岁月去磨平,沉淀。这个时候,我都没有勇气说恨了。青春本是一艘充满冒险的旅行,不论去看什么风景,不论带给自己是悲伤还是快乐,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最终的结果都是:你选择出发了,你看到风景了,你也体会到了风景带给的感受。我怎么会去责怪你了?
  • 革除逸史

    革除逸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奇玉戒

    传奇玉戒

    一个学霸突然变成学渣;一段在废墟的经历;一个上天入地的传奇;全部是来源于一枚传奇的玉戒
  • 开在指尖的栀子花

    开在指尖的栀子花

    浪漫青春,少年时光你我之间的情愫,到如今是否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