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谈论中国人没有信仰,说我们有信仰危机。但我认为虽然中国绝大多数人没有宗教信仰,但却并没有丧失精神支柱,民族也没有分崩离析,这的确是十分特殊的现象。中国人大多不相信鬼神之说,人们更多地着眼于现实,因为这是人们唯一能够感受得到也抓得住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实用主义哲学。
曾经与一个信仰基督教的人沟通过这个话题,他是一个中国人,以前也不信教,但是出国之后便皈依了基督教,他说基督教的生命力来自于一个仍然活着的上帝,而不是已经死了的道德信条。人们都是实际的,哪怕是信仰基督教的人们,他们即便做善事,其出发点很可能也是为了自己死后上天堂,但其实这就够了,不是吗?
所以我认为重要的是给中国人的信仰找到一个支点,我们可以不信宗教,但必须有所坚持。这样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把目光从现实生活转向精神层面。信仰问题的解决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从我们人民大学的学生开始,找到自己心中的信仰,做一个有坚守的中国人。
18.万不能丧失非万能的信仰
2011级财政金融学院/石佳鑫
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卢梭信仰是伊斯兰教徒心中的圣城耶路撒冷,是冥冥之中传道者内心的紧迫召唤;信仰是藏传佛教教徒们的布达拉宫,是千里之远也要叩头到达的圣洁的彼岸。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信仰宗旨,是共产党人应该始终贯彻实行的坚定信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信仰的解释是这样的: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也就是说,信仰对于人是深刻于骨子里的,融化在血液里的。信仰是一种意识,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我一直很佩服那些仁人志士,他们有着宽阔的胸襟,非凡的气度;他们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如救世的佛祖,普度众生,感化万物。他们坚定不移地守候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对国家对民族崇高的信仰;就像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对自我对人生崇高的信仰;就像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这是对知识对真理的崇高信仰。
有很多人说信仰属于仁人志士、教徒,不关自己的事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这种可怕在于精神家园的荒芜,少了精神寄托,就像是形单影只地游离在这个世界,只留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凄凉;或是缺乏点睛之笔,看着总是觉得单调乏味,萎靡不振。我们习惯从他人的事例中觉察他人的信仰,给予评价,却忘了我们的行动中也折射出我们的信仰。
信仰没有那么神秘,它可以很简单,简单到你致力于完成你的梦想,简单到为周围的人带来快乐,简单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这就是信仰。它是成为你向上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又有些人将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这有点片面理解信仰了。信仰可以大到对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期望与推动,也可以小到对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制约。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只不过在很多人看来,宗教是将信仰发挥到比较彻底的。每当我看到那虔诚的教徒们一步一叩头的举动的时候,我感动于他们对于信仰的坚定。我是个无神论者,不信仰宗教,但是尊重他人信仰宗教的权利与自由。我从他们对宗教的信仰中,看到了我该怎样坚持自己的信仰,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信仰。
我没有仁人志士那么伟大。我的个人信仰就是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再投身于美好社会、美好世界的共建之中。
我始终觉得完善个人是前提,敢于担当是目标,做好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我来自南方的一个小城镇,不是在蜜罐里泡大的,父母的艰辛让我很早就知道要努力。培根说知识改变命运。在当代中国,读书似乎成为我们这些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的最切实可行的路径,似乎是我们能够做出的最公平的一个选择了。与几百万考生挤过高考的独木桥,今天我能在人大校园里漫步,这是我的信仰一直在支撑着我。新东方俞敏洪老师曾说过,如果你是一棵草,被别人踩在了脚下,别人也不会怜悯你。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看到你。你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走近你,你给人们带来一片荫凉;远看你,你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所以,只有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努力,才会给自己带来改变,甚至改变世界的希望。乔布斯这个苛刻到偏执的天才,他用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信仰打造了神话般的苹果公司,打造了属于他的苹果时代。
当然,信仰也有正确和盲目之分,正确的信仰能够发挥出难以想象的力量,而盲目的信仰在全球化效应的放大下,也在扩大着力量。拜金主义的盛行导致一些商人们利欲熏心。于是,毒奶粉、地沟油在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官员们张罗着为自己下一笔财运找路子,“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从某些官员们口中喊出来却变了味,个别“人民的公仆”也在为“翻身做地主”
而暗中努力着。大众传媒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可喜变化的同时,也为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温床。“三俗文化”的流行就反映出某些冠以文化使者身份的人为了经济利益,干着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的丑恶行径。以前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全球化了,我们在哪里?”而我也想问一句:“庸俗化了,我们在哪里?”
一部分人的道德沦丧势必影响更多人,最终可能导致整个民族的道德沦丧。这种由内而外的腐烂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必须接受盲目信仰存在的事实,所以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遏制其所带来的影响。古代先哲们的文化精神,那些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国学瑰宝应当重新为我们所用,当代可歌可泣的精神和榜样应当为我们所大力弘扬。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我们培养正确信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信仰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信仰是万万不能的。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正确的信仰,拥有真正的真善美。让信仰带给我们更加精彩纯粹的人生,让信仰带给世界更加和谐美好的福音。
19.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信仰
2011级劳动人事学院/张凯旋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科夫曾说,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
事实上,当自然赐予我们生命之后,我们并非仅仅享受和感恩这造化美味的果实。对于我们,自然将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更多的是它所承载着的灵魂。这灵魂,便是信仰。
信仰到底是什么,许多人总是把信仰和宗教等同,认为没有一个固定的宗教就是没有信仰。这是对信仰的误解。信仰并非仅仅是一种宗教那么简单,大体来说,信仰就是一个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和持有。有的人说自己没有信仰,其实,每个人都是有信仰的。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每一个表情,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是这个人内心中的信仰在客观实际中的反映。
每个人都在自己匆忙的人生轨迹中寻求真理,包括我,包括你。
不用质疑,不要认为追求真理只是中学政治考试中费尽笔墨也写不完的一句话,也不要认为这是官员、学者费尽口舌也讲不完的一个词。人生的真谛确实是真理,即使你信奉拜金主义变得无可救药,即使你为了在单位升职用尽手腕,即使你平凡到每天挤地铁上班做着无聊的工作。哪个人不想要光明,哪个人不想要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哪个人不想和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只是由于人类社会一些制度的缺失,资源的有限,不同价值观的左右……让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偏离了轨道。
确实,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不是踽踽独行,我们的信仰也并没有经历无尽的暗夜,相反,自古至今,各种价值观、思潮之间的相互激荡、相互批驳、相互争论从未停歇过,它们一直在参与人类追求光明火种的实践中。
有人说,信仰是个人的事,是每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但每个人在信仰这条道路上都会充满疑惑、震惊、迷茫和探险。
是的,每个人的信仰历程都是曲折的……我也经历过不算跌宕的风景,在这个文化多元化愈来愈明显、地区间的文化交融日趋频繁、各种观念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现代社会里,我的信仰也随着身边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改变着,随着个人的经历而发展着。
小时候,母亲就告诉我,要学会爱,爱身边每一个爱你的人。
这构成了我信仰的最初的基础,也让我始终坚信,爱是这个社会的润滑剂,爱能拯救冷漠自私的人,让他们也将目光从自己的贪欲中移到那些深处贫苦生活的人身上。上学之后,老师教我们要热爱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于是,我怀着知识就是力量的信仰踏上了十几年的求学之路,并在克服人生困难的过程中,用科学践行着这一信仰。
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知识面的不断扩展,我开始接触更多的理论和学说。这些理论当中不乏糟粕,却也有精华,让我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思想,曾让我懂得了在自己追求一件事的时候,别人的感受也很重要。老子的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玄妙,让我对世界的运行和运动中遵循的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庄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的不羁放纵让我知道了人生也需要达观。佛家“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精辟诗句,让我开始学会淡然地望着时间如云卷云舒般的变化。苏格拉底的人是万物的中心,让我知道人类是万物之灵长,更应该为这个世界负责。伏尔泰的人生而平等,让我知道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让我知道在这个充斥着资本的世界里一直压抑着贫苦人民的反抗,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让我系统地了解这个世界,以运动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事物……
信仰,作为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精神状态,其作用于人及人类社会的效果可想而知。从人类社会近两百年来的发展历史看,若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信仰,哪里会有空间的纵深拓展,哪里会有生活的智能化,哪里会有传自外太空的微笑。
信仰,改变了我的生命,这些都在激励我、打动我,给我智慧和力量,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个人发生了变化,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也许这种认识便是人生意义的一种阐释,将类似于哲学的抽象概念变成真正存在于个体生活中的某个元素,像是酡红色的鸡尾酒,在空气里氤氲出一抹清新和微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