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1300000028

第28章 怎样信仰(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现实的信仰。现实的信仰(或世俗的信仰)是以往虚幻、超验的宗教信仰的直接对立物。它不是以超自然、超人类的超验价值为目标,而是从人们的世俗生活和现实社会中吸取人生所需要的价值。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尖锐化和阶级斗争激化的必然产物,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现实需要和马克思恩格斯自觉服从这一需要的直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像宗教教主和预言家那样,把现实的需要用神圣的光环掩盖起来,并用宗教的妖术将之变成超验的宿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无情地揭掉罩在无产阶级现实斗争之上的宗教信仰的外衣,使现实的利益显示出来。作为一种现实的信仰,它是对虚幻、超验的信仰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科学的信仰是非科学的信仰的直接对立物。以往的一切宗教信仰(以及一些新产生的世俗信仰)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代表了科学信仰与非科学信仰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崇高的信仰。崇高的信仰是粗陋的信仰的直接对立物。一神宗教信仰是在反对低级粗陋的偶像崇拜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与后者相比,它是一种较高的信仰。一神宗教信仰的确立,使一些与宗教相联系的精神文化得到升华和发展,使人们的信仰感受和精神生活进入新的更高的境界。这是一大进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教堂、寺庙等建筑雄伟壮观,庄严肃穆,制造出一种向往崇高的气氛。但宗教信仰的崇高性是以虚幻和屈从为代价的。宗教关于神的那些美妙故事只能在想象中存在,一旦关于神的梦幻在冷酷的现实面前破灭,由宗教信仰所导致的崇高精神就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宗教信仰的崇高性又是以神灵的无限高大和人的无限渺小为特征的。人必须先在神的面前把自己贬到最低,然后才能在盼望神的恩典的过程中,在无穷地向往和趋近神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精神引向崇高。离开了神和神的恩惠,宗教的崇高就不存在。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相反,它的崇高是与其本身的科学性、现实性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而崇高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全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所能提出的最大现实目标,是实践的威力和人的自信力的体现和象征,它不但具有最大的物质价值,带给人类以最大的物质利益,而且具有最崇高的精神价值,鼓舞人类进入最高的精神境界,塑造完美高尚的新人格。这种精神价值不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和自我麻醉,不是让人们迷恋彼岸,憧憬来世,无所作为,而是催人奋发,给人以鼓舞。这种精神价值不是虚幻的、孤立的,而是依赖于物质价值并为之服务的,它的现实基础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马克思主义信仰自产生以来,已深入亿万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的内心,引发了为人类解放而献身的崇高感情,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崇高业绩,涌现出无数值得人们永久敬仰的英雄人物,这些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高光辉。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健全的信仰。健全的信仰是偏执、狭隘的信仰的直接对立物。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们成仙化佛的境地,不是一些人偏狭心理和古怪念头的满足之物,而是人人都得到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靠“神迹”和“神力”的佑助,而是靠人自己。共产主义信仰不诉诸人们的非理性狂热和苦修苦练的自我折磨,而是诉诸人们的健全理智和常态生活。

它不是像一些宗教迷信那样,歪曲利用人的某种本质力量,使之畸形发展,走火入魔,而是促进人诸种本质力量健康和谐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没有使人丧失自尊和自爱,而是体现了人对自己本质力量和实践能动性的真正尊重和充分信赖。与以往存在过和现在仍然存在着的各种或虚幻,或狭隘,或偏执,或庸俗的宗教或准宗教的信仰相比,科学的、现实的、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显示出无比健全的性质。

18.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宗教吗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特点,有些人是看到了,但往往又有误解乃至曲解。西方有些人,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一种新宗教。

美国实用主义者胡克在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含糊的遗产》中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宗教”,“这种宗教宣称:历史就是上帝,卡尔·马克思就是历史的主要先知”。美国马克思学家R·塔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工业化世纪的宗教”的论断,并认为马克思不是他想成为的那种社会分析家,而宁可说是一个道德学家,或者类似宗教思想家的人。美国哲学教授宾克莱在《理想冲突》中写道:“把马克思当作一个哲学家、预言家或一个新现世宗教的创始人,……我们就可以对马克思的重要性认识得更清楚一些。”

法国哲学家雅谷·马里旦在谈到共产主义时说:“这是一种宗教,而且是最专横的一种,自以为一定被指定来取代其他一切宗教的;一种无神的宗教,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它的教义,而作为生活制度的共产主义即是它的伦理的和社会的表达。”法国“新哲学”

家列维和格鲁克斯曼则模仿马克思对宗教的评价,说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鸦片”,并说在当今世界上有两大教会:基督教会和马克思主义教会。英国哲学家柏特兰·罗素则说道:“我认为世界上各大宗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共产主义信仰,全是虚假而有害的。”一些学者们把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加以比较,声称发现了一些“共同点”。神学家柯勒尔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性质、论据和对自己原理的证明,与宗教没有任何区别。法国的“荒谬哲学”家卡缪在其《反叛者》中不但把共产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比较,而且也与基督教比较,并找到了三个“相同点”:第一,“这两种学说共有一种世界观”;第二,二者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宿命论;第三,二者都以历史的名义要求建立一种新的顺从和秩序。美国的R.塔克找到了四个“共同点”:第一,二者都有一个包罗万象的统一的世界观;第二,人的堕落与赎罪都是在一个历史哲学中提出来的;第三,基督教认为人要得救必须再生,而马克思则认识到一种新型的再生的人必须站起来去追求理想的实现;第四,二者都要求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如此等等。如果抛开其令人费解的词句而总括一下他们的新发现,那么所谓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的“共同点”大体表现在三方面:世界观的共同性,历史观上的共同性,社会作用的共同性。

在世界观上谈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教义的“共同”性是莫名其妙的,至于谈到二者“共有一种世界观”,那就更荒谬绝伦了。

因为二者的本质区别正是世界观的区别,而且这种区别是以最一目了然的方式即相互对立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一个是有神论,一个是无神论;一个是唯心主义,一个是唯物主义等。那么,他们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的世界观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塔克说,二者作为世界观都是统一而包罗万象的。这算什么共同性?世界观就其本义来说就是要向人提供尽可能完整统一的对世界的看法。任何世界观都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尽管每种世界观的系统化和表达的完备性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种世界观对于它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特定信奉者来说都提供了最大可能的完整性。以此来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在世界观上的共同性是毫无说服力的。卡缪比塔克走得更远,说二者共有一种世界观。但他接下来所作的进一步解释却说明他并没有能找到什么真正的共同性。他举的例子是:“在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必须支配自然。”这又是一个奇怪而含糊的论点。马克思主义说改造自然是承认自然界本身的客观存在和对于人及其意识的优先地位,而基督教说支配自然是认为自然万物是上帝为人而造设的。相同之处在哪里呢?

罗素提出的一个论点也同样似是而非,即认为马克思的“宇宙乐观主义”接近宗教有神论。他说,马克思自称是个无神论者,却又保持了一种只能从有神论找到根据的宇宙乐观主义。罗素显然是将宗教目的论强加于马克思了。似乎像基督教徒相信冥冥中的上帝已为他们准备了好的归宿一样,马克思也相信宇宙中有一个有利于无产阶级的类似的目的。其实,马克思并不像教徒那样全神贯注于头顶上的天空,并没有抽象地谈论什么乐观的宇宙或到冥冥中寻找什么乐观目的,也没有声称自己发现了这个目的,而是始终帮助工人去寻找自己的阶级利益并使他们用行动实现自己的目的。罗素也承认这一点,但认为这正是马克思的“严重缺点”。他写道,把马克思纯粹当一个哲学家来看,他有严重的缺点,他的眼界局限于我们的这个星球,在这个星球范围内,又局限于人类。他过于崇尚实际,过分全神贯注在他那个时代的问题上。罗素所说的马克思的“严重缺点”,其实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优点,这说明他对马克思思想的宗旨理解不够。而且,他对马克思这一“严重缺点”的指责,使他陷入了自相矛盾,推翻了自己关于马克思的“宇宙乐观主义”接近于有神论的观点。

有的学者更热衷于在历史观上谈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的“共同点”。塔克认为二者都有一种“历史哲学”。在这种历史哲学中,基督教提出了人的堕落和赎罪,而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的苦难和解放。法国哲学家A·德·伯努瓦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是“基督教历史理论的一种世俗化形式”。因为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图景与基督教的世界末日图式是相同的。由此可见,他们之所以把二者的历史理论混同起来,首先是由于他们认为二者有相同的最终理想和目的。塔克因此才径直称“唯物史观是末世论的一种形式”。所谓末世论就是宗教关于世界末日的理论。基督教末世论认为人类终将走向末日。人人接受末日审判,或上天国,或入地狱,各得其所。而在末日到来之前,基督降临人间作王一千年。

这就是基督徒等待的千年王国,即所谓末世。西方学者有的把未来的共产主义混同于基督教的千年王国,有的则混同于千年王国后的天堂。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就是用宗教末世论来解释马克思主义,把共产主义称为“乌托邦”。认为它的价值就在于它不能实现而只能带给人“希望”。波兰哲学家科拉科夫斯基也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俗末世学”,“它相信普天同庆的天堂就在眼前等待着我们”。美国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威森写道,马克思主义描绘了一个极乐天堂,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在那里,一切人都兄弟般地和谐相处,丰衣足食,就像生活在《圣经》所描述的牛奶蜂蜜充溢的天庭。

西方学者还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的论证混同于基督教关于世界末日必然来到的观念,把共产主义者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混同于基督徒对世界末日的期待。他们把矛头指向马克思关于历史规律的思想。德·曼在其《社会主义心理学》中把马克思所说的历史规律称为一种新型的神,并认为是“一种严厉暴虐的残忍的神,它显然与旧约中的耶和华以及卡尔文派的亦即资本主义文化的那些注定的先驱者们的神,有着一种奇特的内在血缘关系”,“一个人信仰决定论,这就意味着这个人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以便在敌人中引起恐惧,在自己队伍中产生信心”。英国的斯特拉彻在评论美国人麦克斯·依斯特曼的《马克思、列宁和革命科学》一书时,热烈地附和着说,马克思的哲学“乃是一种新宗教的圣经,它向我们‘启示’,世界正在以神秘不可解的方式,迅速而肯定地向着社会主义乌托邦自行转变,无须我们费什么力”。

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基督教末世论的比较是靠不住的,因为它的方法是非科学的。这种比较一是诉诸外在特征的抽象类比,一是抛开思想内容本身的比较而诉诸所谓共同的心理基础和感情内容。他们仅仅以外表上似是而非的类似性为根据,抽象地进行类比,简单地得出结论。为此,他们甚至求助于词汇上的附会和演义。例如罗素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对历史的“理解方式”上与犹太-基督教的相同,编撰了下列比较研究的辞典:耶和华=辩证唯物主义;救世主=马克思;选民=无产阶级;教会=共产党;耶稣再临=革命;地狱=对资本家的处罚;基督作王一千年=共产主义联邦。

这里没有提出任何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点来作为其辞典的佐证,事实上只要一涉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基督教历史观各自的具体思想内容,他的类比就一下子失去了意义。为了寻找对其抽象类比的支持,罗素诉诸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在“感情内容”和“心理基础”

上的共同点。他端详着自己独撰的“辞典”,说“左边的词汇意味着右边词汇的感情内容”,“正是这种夙为基督教或犹太教人士所熟悉的感情内容使得马克思的末世论有了信仰的价值。”这里,概念和词汇不是客观内容的反映和概括,而不过是词不达意的情绪代用品。这还有什么客观的比较和公正的结论可言呢?

还有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宗教的社会作用进行了对比,并再次得出二者完全相同的结论。科拉科夫斯基说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盲目信念的学说,它的功效具有一种宗教的性质。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基督教一样,都能吸引被压迫者,指引他们去战斗。罗素认为同早期伊斯兰教一样,共产主义者也是由一种信仰所鼓舞,即相信一个叫做“唯物主义”的上帝正在和他们一起战斗,而且在适当的时候,使他们取得胜利。在他们看来,似乎既然马克思主义者在为共产主义而斗争中也有信仰的热情,那么就与宗教徒无异了,马克思主义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一种宗教。

恩格斯早就批判过这种荒谬观点。他在批评一些法国共产主义者力图把工人运动与基督教运动扯在一起、把共产主义精神与基督教精神混为一谈的做法时指出:“他们最喜欢的一个公式是:基督教就是共产主义leChristianisecestleCom-munisme。他们竭力想用圣经、用据说最早的基督徒生活其中的公社等等来证明这个公式。可是这一切只表明,这些善良的人们不是最好的基督徒,尽管他们以此自居。因为他们如果是最好的基督徒,他们对圣经就会有更正确的理解,就会相信即使圣经里有若干段落会有利于注释共产主义,但是圣经教义的整个精神是同共产主义、同一切合乎理性的措施截然对立的。”

同类推荐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美国教育借鉴力

    美国教育借鉴力

    本书从亲和力、激励机制、社区协同等几方面,对美国的教育最新研究进行了编译并作了点评分析,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研读。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 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 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甘肃省陇南市是2008年我国重大地震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和异地搬迁安置,是重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陇南市又是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研究这个区域的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对策问题,有着非常现实
热门推荐
  • 校园之异能学生

    校园之异能学生

    一个学生,被学校开除,与家里人吵架,跑出去旅游散散心,结果在旅游中不小心走失了,误入了一个洞穴,原来里面是封印着千年古龙,名叫龙擎兽,有龙的血脉,只是还没有被激发出来。之后附身在男主角叶职身上……在校园成就了公认天才天才,学校人人巴结,在外面成就了无数事业,资产过千亿,还组织了一个神秘的组织,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商业天才和智商天才,此后美女倒追。终于,人有一死,死后,他来到了修真世界,在那成就了历史,成为了第一个长生不老的人。那始终是修真世界的传说……
  • 宇阙

    宇阙

    摸着石头过河,终须把小心放在大胆里,不紧不慢而坚定不移地朝着前方迈出。这大抵是个走心的故事。
  • 猎灵王

    猎灵王

    聂晟还记得,第一次在金元素感知石的帮助下,感应金元素的时候,那种感觉。天空中飞翔着无数的闪着金光的小精灵,这些都是金元素。它们感应到了聂晟的精神力,全部都欢呼雀跃的在他身边飞行、环绕,因此聂晟的元素感知力成千上万。聂晟的实力正是因为这些感知力,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强大到可以征服这个世界……
  • 公子的保镖

    公子的保镖

    一个土豪和他的保镖,猜猜保镖会是他的谁。小编QQ2354750969/2856486693喜欢滴可以加啊!
  • 帝国寂寞

    帝国寂寞

    玄武门事变,作为兵家支持的李世民发动事变失败,以往默默无闻的李建成竟是百家之中鬼家的传人,李靖为了消灭李建成牺牲程咬金,秦琼,红拂等旷世奇才,布下血阵,无奈鬼道已成,李靖无力回天。天下权柄落入鬼家手中,从此百家沉寂,消逝于人世。诸子百家虽无力与鬼家抗衡,但小隐于市,传递门人,只图东山再起,李建成死后五百余年,仍积威于世,天下莫感反抗。一日从西方天竺原来一和尚,传言天下诸子,维乱而兴。此时的大唐帝国正处盛世,东抵东瀛,南侵吠陀,北入金帐,西临西域诸国,天下诸国唯唐而首,值此盛世百家却纷纷出世,欲与鬼家争夺天下九鼎。兵家之主秦天膝下有二子,大子秦风,二子秦云。本不欲入此乱世,无奈天道莽莽,非人所能阻挡,虽欲善其身却不能,秦风,秦天是选择保天下盛世之延续,还是继李靖之遗志,灭鬼道而兴百家。在红尘莽莽挣扎之中,总要做出抉择,一切都在帝国寂寞
  • 烟灰系美男

    烟灰系美男

    米雅觉得,顾爵是自己见过的,史上最man爆的纯爷们儿,桀骜不羁,又痞又坏。他是这样告白的:“乐队弟弟们缺个嫂子做饭,你要不要跟了我?”在被漂亮女星追求时他不耐烦道:“小姐您能离我远点儿吗?您挡着我接受阳光的洗礼了。”在米雅被人欺负时他冷酷站出来:“嗬,她男人还站在这儿喘气儿呢,你就上赶着来找死。”就连求婚,他也言简意赅:“妞儿,跟我回家过年。”米雅:你……这就算是求婚了?顾爵:没求,通知你。
  • 离情殇:魔尊大人,别追了

    离情殇:魔尊大人,别追了

    她是这个时空的最高统治者,也是万人敬仰的神;他是茫天大陆最尊贵的王,也是这个时空最强大的魔。场景一:他与她执手站在城墙之上,望着下面的千里江山“本王与他,你选谁?”良久,她将手从他手中抽出,道:“不要伤害阿南。”闻言,心如刀割,他终究是没能走进她的心。场景二:魔尊大婚,普天同庆。神皇吉日,大赦天下。“万年前,我为苍生负了他,今日的羽有他足矣。”不顾一众神君的反对,她毅然走向那个已等了她万年的怀抱。碧光疏影,洞房花烛。他拥她入怀,望着那张绝美容颜,眼中的宠溺不言而喻。“羽儿,你终于是我的妻。”
  • 云里雾

    云里雾

    好一个女子啊!不会武功竟是掌门?家中败类,变成万人瞩目?逗我吧?!
  • 陌上花开,少年安在

    陌上花开,少年安在

    这是一段源自太古时期的的羁绊与牵索,这是一段于时光中生死相随的不朽传说。因偶逢意外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时空,却在五岁时家破人亡,幸福家庭也支离破碎。他也险些在刀光剑影下丧命。就在他以为这一生就要结束的时候,一位高人出现救了他,为他疗伤并教他内功剑法,医术音律。十年后,他开始踏上了漫漫寻亲路。一路走来,却不曾想他遇见了她。当凤鸾和鸣,双凤挣天之时,他又该如何面对这一场旷世奇谭?
  • 名刀持有者

    名刀持有者

    统治部分宇宙的万妖之王由于自身懒惰的原因,已经导致好几个位面毁灭了,为了不让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定把碰巧遇见的石问道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妖王:少年,你看你跟我长得一样,说明咱俩很有缘嘛。看你骨骼清奇,大概是万中无一的代理人奇才吧。怎么样要不要考虑做我的代理人啊于是白得了一身可以轻易捏碎钻石得力量和一把无物不切的宝刀,石问道乐呵呵的踏上了他作为妖王代理人的位面之旅。且看看这个出场就满级的主人公,到底会在各个位面掀起怎样的风暴呢。(本书绝对不是脑残小白文,可以放心食用,收藏。新人新书多谢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