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5900000037

第37章 临终心理关怀(4)

1)不适用于受到外界文化或经济因素限制的人,或是受到这些外在因素刺激的人。

2)不适用于在工作上得不到满足的人。

(6)工作是一种婴儿期冲动(infantileimpulse)造成升华作用的表现,工作升华成为社会所能接受的行为。

(7)缺乏对职业的了解可能使个体所选择的工作无法实现其心理的预期。

(8)每一种工作都可被列入不同的职业群中,而每一职业群都代表着不同心理需求的满足类型。

心理动力论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理论,在强调个体早期心理发展的作用方面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本相同。将心理动力论观点引入临终心理咨询,对理解和探究晚期病人“过去”

的生活经验对其内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以及工作和职业对他的现实意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威尔伯关于人的意识发展阶段理论

肯·威尔伯提出人的意识经历了3个不同水平的心理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心理阶段都有其显著的心理活动特征。

1.前个体阶段(pre—personal)

(1)心理活动特征

1)身体—物理感觉(sensori);

2)虚幻情感(phantasmic—emotional);

3)代理头脑(大脑直接对内外环境刺激反应)(representativemind)。

(2)心理发展特征

以下论述的3种“自我”形成是前个体阶段心理发展的显著特征:

1)身体自我(physicalself);

2)情感自我(emotionself);

3)思维自我(mentalself)。

2.个体阶段(personal)

(1)心理活动特征

1)标准角色心理(rule—rolemind);

2)规范内省心理(formal—reflexivemind);

3)想象—逻辑心理(vision—logicmind)。

(2)心理发展特征

1)内控力形成(internallocusofcontrol);

2)移位理解力形成(神入)(empathy);

3)整体心理素质发展(universalprinciles)。

3.超个体阶段(trans—personal)

(1)心理活动特征

1)有对超自然力的敏感性(psychic);

2)有敏锐的辨别力(subtle);

3)有因果关系判断思维(causal)。

(2)心理发展特征

1)顿悟理解(directapprehension);

2)直觉力发展(intuition);

3)对超自然力的灵感(psychic)。

三、心理发展与健康的“自我”

(一)“自我”的概念与功能

1“.自我”(ego)的概念

“自我”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指个体与外界环境间建立起来的具有特定关系的观念化的意识系统,是“本我”(id)需求与外界环境条件关系的产物。

纵观心理学发展史,许多学者对“自我”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早在17世纪法国哲学家迪斯卡第(ReneDescartes)就曾在其著作中探讨“自我”这一概念。到了19世纪末,心理分析学派大师弗洛伊德在探讨人格时,提出了构成人格的3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通过3种人格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个体能够在面对环境时表现出某种适应性行为。

心理学家艾利森(A.Ellenson)提出了关于“自我”的描述性定义:“自我使个体所持有的特殊角度——个体筛选与过滤事件,使结果听起来、看起来都能符合自我经验的参考架构。”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费茨(W.H.Fitts,1965)通过心理测验,成功地找出自我概念所包含的5种基本结构:

(1)身体自我(physical,PH);

(2)道德伦理自我(moralethical,ME);

(3)心理自我(personalself,PER);

(4)家庭自我(familyself,FA);

(5)社会自我(socialself,SO)。

2.“自我”的功能

“自我”以现实为导向(realityoriented),其主要功能包括:

(1)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利于个体发展

1)意识外部环境;

2)避免环境过强刺激,保护自身;

3)改造环境,满足自身需求。

(2)调控本我,满足需求,避免伤害

对本我需求—内在欲望进行调控,根据不同环境条件,有的立即满足,有的推迟满足,有的则需抑制内在需求。

(二)健康的“自我”与“超越自我”需求

1.自我概念的基本形态和“健康的自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概念(conceptofself)可以表现为以下3种自我基本形态之一种:(见图10.2)

(1)封闭的自我(rigidself);

(2)整体的自我(integratedself);

(3)模糊的自我(confusedself)。

在上述3种自我基本形态中,“整体的自我”属于健康的自我形态,表现为既有明确的自我概念,又不对自我加以封闭,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和条件适时地对自身加以改造。因此“整体的自我”适合于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封闭的自我”和“模糊的自我”,都不利于个体根据环境与条件对自我进行调整。因此“封闭 的自我”和“模糊的自我”都不适合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2.影响自我概念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概念形成与发

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的生活经验

如前所述个体在幼年时“自我”的概念非常模糊,很多价值取向都在探索和未定状态,此时生活中的经验对人的影响就变得非常重大,特别是重要人物(对当事人而言)的影响会更为突出。

库柏·史密斯(CooperSmith)曾指出,自我概念在生命的早期即在儿童中期(10岁左右)就已成型。此时,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已经相当稳定,环境的变化只会导致自我评价短暂的改变,很快一切还会还原到原来的自我概念上。

当然,环境对自我概念的影响是不应被忽视的,个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对自我加以改变。

(2)年龄与成熟

许多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自我概念的发展与个体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呈正比。

(3)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

莫斯(Morse)曾以实证研究证实了个体的文化背景会明显地影响其对自我的评价。通常来自文化环境较好地域的个体会表现出一种“安全”、“自信”的自我评价。反之,来自发展中国家或文化环境较差地域的个体则多倾向于评价自己“不如他人”,并对所处环境容易表现出一种“不安”的评价。

千百年来中国国民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方面强调集体观念和集体行为,不鼓励人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外控性格”

(externalcontrol)普遍受到鼓励和培养。

(4)性别

性别对自我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母系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重男轻女”的现象一直存在,这种现象也影响了人们自我概念的形成。

荷伦德(Hollender,1972)曾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性别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有较好的自我概念。荷伦德认为,造成这种差异是由于社会文化对男女两性的要求不同的结果。一般社会文化都要求男性有较高的成就,外在成就(地位、财富、学识等)越高越好,因此常常给男性以较多的重视和鼓励;相反,女性则被期望扮演一种配合的角色,内在成就(修养、道德等)越高越好,而对女性的外在成就一般期望不高,鼓励也较少。这种对男女两性不同的对待方式,使得男性必须以较好的自我概念来面对挑战,而女性则以一般或略逊一筹的自我概念来适应环境,甚至有时还会刻意回避成功的降临(心理学家称此为“害怕成功”倾向),以符合社会文化规范的要求。

3.人的基本需求和“超越自我需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1908—1970)曾提出了人的基本需求理论,被西方理论界认为是人类了解自己的又一块里程碑。马斯洛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冲击着当代西方心理学体系,形成了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三次浪潮”。

马斯洛认为个体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整体,个体的绝大多数欲望和冲动是互相关联的,驱使人类行为和发展的是若干始终不变、遗传的本能的需求,而这些需求不仅仅是生理的,很多是心理的需求。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求: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

(2)安全需求(securityneeds);

(3)归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love);

(4)自尊需求(selfesteemneeds);

(5)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needs)。

马斯洛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向自我实现发展是十分自然的,并且也是必要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挑战。他说:“从人的天性可以看出人类总是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加充实的自我,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实现。从自然科学意义上讲这与一颗橡树种子迫切地希望长成橡树是相同的。”

马斯洛经过大量的研究还发现了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超越自我需求”(transpersonalneeds)。因此,在其晚年马斯洛在他提出的人的需求层次论模式图的金字塔最顶端,即在“自我实现”之上,加上了“超越自我需求”。

图10.3马斯洛关于人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示意图)4.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psychology)

21世纪后发展起来的心理学新兴学派——“超个人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发展的“第四次浪潮”。超个人心理学在心理辅导方面强调促进提高个体的意识层次,它不仅充分肯定个体所具有的“自我实现”的潜能,而且还充分肯定个体具有“超过自我”的潜能。

超个人心理学认为,当个体真正体验到存在本身的完整性时,他就有可能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此时他可以意识到“分离与孤立的自我”其实只是一种错觉,原来自己与他人及宇宙是一体的,个体可以扩展意识的范围,以达到超越自我和超越时空的界限。

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临终心理关怀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所强调的是开拓晚期病人及其家属自身所具有的发展潜能,并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我成长。

晚期病人心理发展

晚期病人面对死亡心理反应非常复杂,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不少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学者对此在不同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下面着重介绍临终关怀心理学的创始人库伯·罗斯(KublerRoss)关于晚期病人心理发展的5个阶段和帕蒂森(Pattison)关于晚期病人心理过程的理论。

一、在库伯·罗斯临终心理发展理论

1969年库伯·罗斯出版了《论死亡和濒死》()

一书,这是她通过与大约200名患有生命威胁疾病的晚期病人进行深入、系统的谈话和细致观察而总结出来的。库伯·罗斯不仅研究了晚期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发展,而且还研究了医护人员对他们的态度,以及医护人员的态度对晚期病人的影响等专题。这一专著的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这本书被学术界认为是20世纪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75年库伯·罗斯又出版了一本具有重要影响的临终关怀领域心理学方面的专著——《死亡:成长的最后阶段》(),

提出了濒死和死亡为人的心理成长提供了最后机遇的理论观点。

库伯·罗斯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人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或疾病已经发展到晚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其心理发展大致经历以下5个阶段(图10.4):

(一)否认(震惊)(denial/shock)

库伯·罗斯在对200多名晚期病人的调查中发现,多数晚期病人在得知患了绝症最初的反应是:“不,那不是我。那不可能是真的。”有的晚期病人坚持认为一定是医生把诊断搞错了,把其他晚期病人的诊断报告误当做他的了。不论晚期病人是在患病初期被告知真情,还是随着日后疾病的发展晚期病人自己得知病情,最初的心理反应都是一样的。

在上述200多名晚期病人中只有3名晚期病人没有否认死亡的到来,其中两位女性晚期病人很简单地谈论过死亡问题,其中的一位晚期病人只是把死亡看做是“在自己睡着的时候一件突然降临到身上的不可避免的麻烦事”,并且说:“我希望死亡来临时没有痛苦。”但此后,又回到从前对自己的病情的否认状态。

晚期病人对病情的否认反应是一种心理防御反应,是个体得到令人震惊的坏消息时的心理缓冲。

(二)愤怒(焦虑)(anger/emotion)

当有关自身疾病的坏消息被证实后,晚期病人随之而来的心理反应就是:气愤、暴怒和嫉妒。愤怒是急性焦虑的表现。

在这阶段晚期病人自己总是觉得很沮丧:“为什么我这么倒霉!”

同类推荐
  • 我是医学知识大王

    我是医学知识大王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男女之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延续着新的生命,一代又一代的延绵不息。生命是个奇特的个体,它有着最为原始的魅力令人痴迷;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奥秘激发人们去不断的认识它。如何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怎样加强疾病的自我预防?碰到伤及生命的意外情况怎么处理?如何正确的识别运用药品?……《我是医学知识大王》,以通俗讲解的形式、精炼有趣的语言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生命健康的科学知识,以使广大少年读者了解身体结构,增强防病保健能力,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详细介绍了农村常见病症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包括急救常识、传染病寄生虫防治、三高防治、骨头病防治、精神疾病防治等内容。
  •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本图谱收录了临床上常用的俞募穴、交会穴、原络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和人体头面、躯干等部位的一些重要穴位以及经外奇穴共100个穴位的实体标本照片。
  • 中医针炙与按摩

    中医针炙与按摩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十年来,针灸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非药物的保健方法,诸如针灸、按摩、饮食疗法等,因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面广,无任何副作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 家庭常见病拉筋拍打使用手册

    家庭常见病拉筋拍打使用手册

    《家庭常见病拉筋拍打使用手册》主要介绍了拉筋拍打疗法的中医基础——经络、拉筋的基本手法、拍打的基本手法、原始痛点疗法,介绍如何应用拉筋拍打疗法治疗家庭常见的小症状、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儿科疾病,解决常见的美容问题。 本书图文并茂,拉筋拍打疗法简单且易于操作,适合广大群众在家庭养生保健中使用。
热门推荐
  • 行走阴阳路

    行走阴阳路

    莫七,从小跟着师傅学道,不过却是一个半吊子阴阳先生自从他上大学后,鬼怪事件奇出不穷。厉鬼,尸煞,饿修罗,僵尸,不死的传说。这些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大秘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黄昏时分

    黄昏时分

    相传那傲来国之近海有一岛,名曰花果山,山上孕一石猴,搅龙宫,闹天堂,最后被如来压入五指山,后随唐僧一行西天取经,返回后却又重蹈覆辙,闹了龙宫,搅了天堂,被玉帝贬为凡人,却因那石猴为天地灵物,魂魄依旧,生生世世不灭。不过,没人知道为什么那猴子为何会再造罪孽,也许,是因为一个姑娘吧……
  • 双子游魂

    双子游魂

    太阳粒子喷发,本是天灾,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种足以毁灭一切的力量不但没有使得周围的生命体全部消失,反而加快了每隔一万年便复活一次的恐怖生物“幻邪”的复活。双子游魂,身为“幻邪”却又不明真相的他们,又会遭遇怎样的情况呢?恐怖潜能觉醒,三界将会迎来怎样的挑战,到底谁对谁错,浓浓阴影下究竟又有着什么秘密呢?
  • 林小果穿越记

    林小果穿越记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我曰:今朝有酒今朝醉,生来不做饿死鬼。佛曰:前世因,今世果。预知今世,且问前生。我曰:佛也曾曰过,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何必纠结于眼前,任我左拥右抱逍遥江湖间~佛曰:前世三百次回眸,才换回今世的擦肩而过。我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美食如美色,故知生与色不可兼得,舍生而取色者也~佛曰:……你是来砸场子的吧。。林小果怒而pia飞!神么佛嘛!现代典型吃货林小果因误食美色而意外穿越。虾米?我是公主?可以左拥右抱嗄?虾米?我是璇玑?可以吃遍天下呐?虾米?我是凤鸾?皇帝大叔会做饭咩?华丽丽的穿越之旅开始啦~
  • 贵宁

    贵宁

    年幼母丧,寿宁从此掌家,昔日安稳的生活瞬间成为镜中花。亲密无间的挚友意外惨死,朝中局势危如累卵喂!还有你,那个半夜爬到我家房顶的锦衣卫,你给我下来!且看世家贵女寿宁,如何拨开重重迷雾,揭露其中的魑魅魍魉!锦衣卫:嫁给我,什么杀手真凶都不在话下。寿宁一脸娇羞,捂脸遁走~
  • 魂不归体

    魂不归体

    一出生,我脖子上就挂了枚玉佩,这玉佩,和我同根而生!
  • 亲历

    亲历

    以为船员的亲历事件,解密异能的世界,读懂了异能人士的悲欢离合,了解的异能的世界!
  • 影与形

    影与形

    十生十世的异族之恋,是否有结果?一世又一世的等待,一生又一生的寻找,换来了什么?孤独?冷傲?绝望?还是说是--期待?愿我们能在同一片天空下再相见…
  •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