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许多企业的成功能归功于战略创新、新的经营模式,创造出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但如果执行力不够,一定会被模仿者追上,和竞争者的差距就在于执行力的高低。有一家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另一家财团收购。企业所有的人都在翘首盼望对方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办法。出乎意料的是,对方只派了几个人来。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他们的绝招是什么?仍然是执行力。可见仅有战略,并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只有执行力才能使企业创造出实质的价值。失去执行力,就失去了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是一个执行的团队。企业的团队水平主要体现团队的竞争力,这个团队的执行力分解到个人就是执行。什么叫好的执行呢?简而言之,“全心全意、立即行动”。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有好的执行,团队就不可能有好的执行力,就不是好的团队。每一个员工的执行力,决定着企业的团队是否是一个好的团队,是否是一个实践目标有效的团队。做一件事有好的决策未必有好的结果,如果执行得不好,这个结果大有可能就是不好的。
8.善于变通灵活执行
执行不能死守教条,要善于变通。辛辛那提大学乔治·古纳教授在教授秘书学时,提出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天,某企业经理突然收到一封非常无礼的信,信是一位与企业生意交往很深的代理商写来的。经理怒气冲冲地把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向她口述了这样一封回信:我没有想到会收到你这样的来信,尽管我们之间存在一些交易,但是按照惯例,我仍要将此事公布于众。之后,经理命令秘书立即将信打印寄出。对于经理的命令,秘书现在有四种选择:
(1)照办法:“是,遵命。”说完,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将信打印寄出。
(2)建议法:如果将信寄走,对企业和经理本人都非常不利。秘书想到自己是经理的助手,有责任提醒经理,为了企业的利益,哪怕是得罪了经理也值得。于是对经理这样说:“经理,这封信不能发,消一消气,把它撕了算了。”
(3)批评法:秘书不仅没有照办,反而前进一步,向经理提出忠告:“经理,请您冷静一点,回一封这样的信,后果会怎样呢?在这件事情上,难道我们自己就没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吗?”
(4)缓冲法:当天快下班时,秘书将打印出来的信递给已经心平气和的经理:“经理,可以把信寄走吗?”
乔治·古纳教授选择了缓冲法。他认为,照办法对于经理的命令忠实坚决地执行,作为秘书确实需要这种品质,但是仅仅“忠实坚决”照办,仍然可能失职。建议法是从整个企业利益出发,对于秘书来说,这种富于自我牺牲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这种行为又超越了秘书应有的权限。批评法是秘书干预经理的最后决定,也是一种越权行为。乔治认为,照办法和建议法这两种执行方式虽不足道,但毕竟还有商量的余地,批评法是最不可取的,而采用缓冲法,在秘书的职责范围内巧妙地对领导决策施加影响,既无越权之嫌,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而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你不是秘书,你是否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对你有用的东西?这就是:
(1)上司说什么就做什么,只能听命令行事的不是一个好部下。
(2)虽是帮助上司,但超越职权范围,也是不可取的。
(3)对上司发挥影响而不越位,才是正确的。
在以上的案例中,建议法被乔治·古纳教授排除了,因为有越权之嫌,不过在其他场合,下级给上级提建议或忠告,也是执行上司指令的重要途径,也是正确之举。但效果如何,取决于你的行事方式,取决于你是否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上司心平气和、心情好的时候提出,在上面的例子中,即使建议不越权,盛怒的经理恐怕也难以接受。
(2)要多利用非正式场合,少利用正式场合;多利用非工作角色身份,少利用工作角色;尽量两人私下交谈,一般不要公开提意见。
(3)要以变通的方式提出,多从正面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要从反面去否定、批驳上司的观点,甚至可以有意回避或做迂回变通。
罗宾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写道:“人,有时会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反而会全力以赴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种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9.坚决执行,保证任务
每一个行业的领导人物都认为第一流的人才非常欠缺,根据可靠的材料,社会上仍有许多高级职位在等你。有一个主管曾说,资历很好的人实在很多,但都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这就是执行能力。
每一个工作都要脚踏实地的人来执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职位的人才时,都会先考虑下面这些,然后才决定是否聘用。这些问题有:“他愿不愿意做”?‘他会不会坚持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独当一面,自己设法解决困难”?“他是不是有始无终,光说不做的那一种人”?
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设法了解那个人是不是“说做就做”。
再好的新构想也会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如果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都比半途而废的要好;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后者则前功尽弃。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世界上的每一件东西,从人造卫星到摩天大楼以至婴儿食品都是一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的结果。
当你研究“人”(包括成功人士、平庸之辈)时,会发现他们分别属于两种类型。成功的人都很主动,我们叫他“积极主动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都很被动,我们叫他“被动的人”。
仔细研究这两种人的行为,可以找出一个普遍原理:积极主动的人都是不断做事的人。他真的去做,直到完成为止。被动的人都是不做事的人,他会找借口拖延,直到最后他证明这件事“不应该做”、“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了为止”。
积极主动的人与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别,从小地方就看得出来。积极主动的人(以下简称A先生)计划好一个假期,就真的会去度假;而被动的人(以下简称P先生)也计划好一个假期,却拖延到明年再打算。A先生认为应定期参加社会活动,结果他真的做了;P先生也认为该多参加社会活动,但他会找出各种办法来拖延。A先生认为应该写一封信给一个人来恭贺他的成就,他真的写好并立刻交寄;P先生却找了一个理由来拖延,结果一直没有写。
他们之间的差异也会在大事上表现出来。A先生想要自己创业,结果他说做就做;P先生也想创业,但他总是在最后关头发现“为什么不该做”的“好”理由。A先生已经40岁了,他很想换一个新工作,结果他真的去做;P先生也一样,但他一直犹豫不决,以至于什么事也没有做成。
他们的差异也会在各种行为上表现出来。A先生想做就做,因而获得自信、安全感、独立自主以及更多的收入;P先生想做不做,因而永远度日如年。
主动的A先生会成就许多事情;被动的P先生很想做事但不会真的去做。
所以我们要学会拒绝借口,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执行能力。拒绝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一支部队、一个团队,或者是一名战士或员工,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作出了承诺,而完成不了自己的承诺是不应该找任何借口的。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不找借口的员工,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
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
10.执行是工作的要诀
敬业即代表着完美的执行力,敬业的员工都能全心全意地实施管理阶层的决策、任务等规定的事项,从不寻找借口或抱怨什么,具有极强的任务意识和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作为一个组织或者一名员工,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而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领导者和员工的执行力差,将会直接导致在贯彻企业经营理念、实现经营目标上大打折扣,影响企业的利益。而没有执行力,也就没有竞争力。
敬业的员工都具有优秀的执行力——全心全意立即行动,从不阳奉阴违,或者拖拖拉拉。
在各级组织中,总有一些成员对工作拖拖拉拉,习惯了马马虎虎,习惯了得过且过,不能将好的思想落实到具体执行的时间表上,导致好的思路和策略形成空谈。
作为企业员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只有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专心于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专心致志地负责自己的工作,从不会用抱怨和借口推诿工作,这就是敬业员工的专注执行。
作为企业员工,必须学会很好地执行。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既要灵活理解上级决策,又要在工作中灵活执行。不要拘泥于领导决策而死板执行,而要创新上级决策而开拓执行。执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和创造效益。
11.执行是完成工作的起点
员工在执行与其工作职位相适应的职能时,其心理与行为必须要符合相应的心理规范与行为模式,也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作为企业中的一员,任何一个员工必须按照企业的要求,正确认知自我角色,实现自己的员工角色,以满足企业的期望。可以说,员工角色实现就是员工通过自觉的实际践活动塑造自身审美人格与良好形象的过程。
如今社会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成为很多员工对自己工作角色的共识。员工要想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并走向成功,就要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无论一个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负有相应的责任,这是社会法则,是道德法则,还是心灵法则。一个人可以设法逃避承担责任,也可以游刃有余地躲过社会法则的惩罚,但他最终很难逃过道德法则和心灵法则的惩罚。
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职能,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就等于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设路障,摔跤绊倒的也只能是自己。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能,无论他饰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不是有很多放弃了自己职能的例子吗?特别是在企业,一些人在自己的职位上不做与职能相匹配的事,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也给其他同事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皮尔·卡丹曾经对他的员工说:“如果你能真正地钉好一枚纽扣,这应该比你缝制出一件粗制的衣服更有价值。”我想,这句话更深一层地理解应该是:行使自己的工作职能,无论自己的工作是什么,重要的是你是否做好了你的工作。
12.不以任何借口拒绝执行
“没有借口”应该成为所有企业追求完美的最有力保障,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准则奉行不渝并坚决执行,而不是为没有遵守行为准则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千万别找借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正是那种严格遵守行为准则,坚决贯彻执行的优秀员工,而不是去寻找借口的人。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诚实、坚定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没有任何借口”在众多知名企业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它对提高企业业绩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对每个员工来说,如果贯彻这个理念,工作上无疑会取得很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获得一种全新的工作理念,从而走向自己职业生涯的顶点。
很多人遇到困难不知道努力解决,而只是想到找借口推卸责任,这样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员工。
所以,“拒绝借口”应该成为所有企业追求完美工作表现的最有力的保障,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准则奉行不渝,没有任何理由的坚决执行,而不是为没有做好工作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不以任何借口为理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这种要求是为了让个人学会适应压力,培养自身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13.服从领导的安排
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谦恭地敬重领导,不如顺从领导的意志和命令。对高明的赞美者而言,服从是金,语言是银。这是由领导与下属的特殊关系决定的。
勿庸讳言,每个领导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善于用语言来赞美领导的人却未必是领导最喜欢的下属,也未必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赏识。有些人平时对领导说恭维的话,也常常使领导感到开心,但关键时候却又顶撞领导的旨意,不同意领导的决策,不服从领导的命令。这类人可以说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这是一种最不合时宜的称赞领导的策略。
不服从领导就是不尊重领导。领导是工作上的权威,很重视自身威信,下属的赞扬无疑是对领导的威信的维护和尊重,但言行不一,不服从领导实际上就是无视领导的权威,损害领导的尊严。
善于称赞领导的人却未必有多么甜蜜的语言,而是以自己的行动来贯彻领导的意志,领导的权威和威信得到认可、维护和巩固,无疑,聪明的领导也最喜欢这样的赞美。这样的下属也一定会受到领导的青睐。
当然,服从领导并不是要求盲目服从,凡是领导说的都要听从,凡是领导决定的都要遵从。盲目服从可能是对领导的一时的恭维,但从长远和结果看,如果服从的是错误的决策或命令,可能会害人害己。
聪明的下属既尊重领导的决策和命令,又能有分辨地执行领导的决定,只要事情解决的完满,把功劳很大程度上归于领导,同样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