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4600000036

第36章 “书”、“籍”与“书籍”考释(1)

赵兰香

【摘 要】“书”与“籍”最早作为单音词使用,其字义不完全相同,但由于二者都包含了文书簿籍和经籍图书,因此可以同义互训、同义连用,由单音词而逐步发展为并列式双音合成词。“书”和“籍”作为合成词连用,其含义比之各自独立的意思范围缩小。由古代的“书”、“籍”发展演变到今日“书籍”,其制作材料、装帧技术、成书技术逐步成熟。

【关键词】 书 籍 书籍 考释

现代人有时将“书籍”一词径称为“书”。这似乎看来“书籍”与“书”的含义相同,然细作考察就会发现,在古代,“书”的含义并不完全代表“书籍”。考之古人论著,可看出“书”大致有以下几层意思:

《说文》:“书,箸也,箸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此处,“竹”指以竹为材料的“竹简”;“帛”指写在丝帛之上的“帛书”。《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书于帛,后世以墨书于纸。”如此,在竹简、丝帛、纸张上书写文字均称“书”。《史记·陈涉世家》也言:“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礼书索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经”指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主的儒家经典。“经籍”以《隋书·经籍志》的内容可知是以经、史、子、集为主的古代图书。

古代的书既有传世典籍,又有文书档案。古代文书据其内容又有多种称谓,如:命书、诏书、制书、请诏书、扁书、报书、檄书、举书、变事书、爰书、奏谳书、自言书、写移书等。

秦并天下之前,王室文书称“命书”,其授受、传递有一定之规,《秦简·秦律十八种》:“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秦并天下后,“命书”改称“诏书”、“制书”。

“诏书”是皇帝常用的命令文书,用来处理常规行政事务。《独断》云:

“诏书者,诏,诰也,有三品,其文曰:‘告某官,官如故事,是为诏书’。”“制书”是皇室处理涉及制度法规等重要事项时所用的文书,《独断》云:“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

“请诏书”,是请求皇帝就有关问题做批复的报告书。此类书首常有“昧死言”,“昧死奏”之句,末云:“稽首以闻”或“稽首请”之句。

“扁书”是写在版匾上的书,通常是指诏书律令或其他需要告谕民或众的重要文书的终端公布形式,相当于今之布告。《说文》:“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陈磐先生考证:“册即简策,简策之文之悬于门户者,皆可以扁称之”,汉代凡诏令书教之等须使吏民周知者,每署书木版,悬乡市里门亭县见处。”

如:“五月甲戌,居延都尉德、库丞登兼行丞事下库、城仓……用者。书到,令长丞尉明白大扁书乡市里门亭县见。”这是居延都尉府向其下属发的一份文书,并要求属下将文告悬挂在乡市里门亭,让民众知晓。(《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39.13)。

“报书”是对来文予以答复的文书称谓。《广雅·释诂》曰:“报,复也。”《汉书·淮南王传》言:“淮南王安为人好书……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

檄书也是古代文书的一种,文气急切,说理透彻,具有较强的劝说、训诫与警示作用。檄文的功用,大致有六。一为讨敌,如《三国演义》有陈琳作“讨曹操檄”。二为威敌,《后汉书·耿恭传》言耿恭:“移檄乌孙,示汉威德。”三为征召,《史记·申屠嘉列传》说申屠嘉“为檄召邓“书”、“籍”与“书籍”考释通”。四为晓谕,如司马相如“谕巴、蜀檄”。五为辟吏,《资治通鉴·肃宗孝章皇帝上》说庐江毛义接府檄后,“捧檄而入,喜动颜色,后义母死,征辟皆不至”。六为激迎,《释名》:“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文书也。”

“举书”乃检举违法违纪现象的书。居延汉简提到:“阳朔三年,十二月壬辰朔癸巳。第十七侯长庆敢言之,官移府举书曰:‘十一月丙寅渠镔庭燧以日出举坞上一表一口,下铺五分通府。府去镔庭燧百五十二里二百’”(《居延汉简释文合校》28.1)。此简为居延都尉府第十七侯长庆检举镔庭燧长延时上报塞上工作的检举书。

“变事书”,是直书朝廷的紧急报告书。如“肩水侯官令史泺得敬老里公乘粪土臣熹昧死再拜,上言变事书”。此为肩水侯官令史熹向朝廷发的变事书(《居延汉简释文合校》387.12)。

“爰书”,为司法笔录文书,其范畴包括原告、被告、证人言辞及现场情况的记录等。《史记·张汤传》:“传爰书,讯鞫论报。”苏林曰:“谓传囚也。爰,易也,以此书易其辞处。”韦昭曰:“爰,换也。古者重刑,嫌有爱恶,故移换狱书使他官考实之,故曰传爰书也。”

“奏谳书”,是有关疑难案件的报告书。“谳”,指疑难案件,《汉书·刑法志》:“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尉亦当报之。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奏,传所当比律令以闻。”

“写移书”,是誊写后使之运行的书,相当于传抄本。如:“五月丙寅,居延都尉德、库守丞常乐兼行丞事,谓甲渠塞侯,写移书太守府,如律令/掾定守卒史奉亲”。(《居延新简》EPT51.190A)。

《说文通训定声》引《周礼·保氏·五》曰:“六书,按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形声)、转注、假借也。”

《诗》、《书》、《礼》、《易》、《春秋》都是古代的儒学著作,书即为《尚书》。

《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古诗《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处的“书”均指书信。

如《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

“籍”与“书”相比,其意既有相近的方面,又有相异的解释。

“籍”,在古代也有几层意思:

《说文》:“籍,簿也。”《史记·梁孝王世家》著引“籍,正义谓名簿也”。簿,指账簿,《周礼·冢宰·司书》:“司书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九职、九正、九事,邦中之版,土地之图,以周知入出百物,以叙其财,受其币,使入于职币。”郑玄注:“叙犹比次也,谓钩考其财币所给,及其馀见,为之簿书”。贾公彦疏:“司书明知叙其财者,所给馀官余不尽者,即以余见为之簿书,拟与司会钩考之。”此所云簿书显然为账簿。《说文》以簿训籍,说明二者功能相类。《释名·释书契》:“籍,籍也,所以籍疏人民户口也。”《文心雕龙·书记》:“是以总领黎庶,则有谱、籍、簿、录……籍者,借也。岁借民力,条之于版。”

由此看来,簿、籍虽同指账簿,但簿以财物为中心,籍以人为核心。籍由于以人为中心,故可称为名籍。居延汉简中,此类例子甚多,比如有专门记载士卒名单的“卒名籍”、给官吏和士卒发放粮食的“廪名籍”、支付官吏俸禄的“吏奉赋名籍”、补缺官吏的“吏除代名籍”、记录官吏劳绩的“功劳墨将明籍”、逐日登录戍卒勤务的“卒日作籍”等等。以下所举为甲渠侯长记录所辖渠内燧长工作时擅自离岗的“不在署名籍”。

甲渠第廿七燧长张德不在署《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94.7

甲渠第卅五燧长王常不在署《居延汉简释文合校》206.16

甲渠万岁燧长刑齐不在署《居延汉简释文合校》8.6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注:“籍,其礼差之书也”;“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注:“名位尊卑之书”;“左成二传,非礼也,勿籍”,注:“书也。”《东京赋》:“盖六籍所不能谈”。注:“六经也。”《荀子》:“儒效履,天下之籍”。注:“图书也”。

《汉书·霍光传》:注,“籍,借也”。伪《尚书》孔安国序:“由是文籍生焉。”疏:“籍者,借也,借此简书以记录政事”。

由上看出,“书”与“籍”最早作为单音词使用,其字义不完全相同,但二者都包含了文书簿籍和经籍图书,所以古文献中,“籍”可解释为“书”,如《尚书序》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陆德明《经典释文》曰:“籍,籍书也。”“书”也解释为“籍”。《一切经音义》中“经书”条下的解释为“书,亦籍也”。由于古代的户口名籍要写在简策、帛书上,所以,“籍”又可引申为“书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籍”解释说:“凡著于竹帛谓之书。”这样,“书”与“籍”因为同义互训、同义连用,由单音词而逐步发展为并列式双音合成词。《文选班固〈答宾戏〉》言:“刘向司籍,辨章旧闻”。唐人李善注释说:“籍,书籍也。”

同类推荐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韩国中小学教育概述,全力推行教育公平政策,实施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课程,确立“以人为本”的教改方向等。
  • 河西教育史

    河西教育史

    本书论述了从远古时期到2005年河西地区的教育史,主要内容为各个时期的学校设置,教材选用,教育管理机构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大师的国民理想

    大师的国民理想

    近百年来,数十位学术和思想大师围绕中国的民族精神、社会改良、乡村建设、文化和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艰苦追寻和不懈探索,希望本书能引发读者对国家、民族、个体命运发展和社会改革前景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本书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精心提炼了90条富含哲理的人生经验,从道德修养、处世方法、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每一条人生经验都以寓意深远的哲理点拨,挖掘人生深层的内涵,向人们阐释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心灵得陶冶,领悟成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航向。
  • 洞天清录

    洞天清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烟雨洪江

    烟雨洪江

    本书主要讲述洪江古商城中两个家族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命运多变的传奇故事。文中主人公“我的奶奶”出生医道世家廖家大院,三岁随父在医所为病人看病,五岁为病人抓药,十余岁时因为用自家的祖传秘方“七毒散”偶救一中蛊的杨姓商人而结下姻缘。从此,两个家族,三代人,分隔大陆台湾,演绎了无尽的颠沛流离和悲欢离合……
  • 三生三世:花开花落

    三生三世:花开花落

    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过去,历经三世才找到那丝丝的线索,也不过是被人操控的木偶罢了,挣扎的命运,扑朔迷离的身世,是虚情圈套还是真诚护航。她爱了他两世,却始终戒备着;他护了她两世,却始终算计着。最后的,是爱情胜过利益,破镜重圆;还是利益至上,天各一方。【女主前期知道的不多,但是隐隐有着感觉,前期带着一点点傻白甜想法,后期到中期就开始黑化,提醒:女主一旦黑化不要提三观不要提道德不要提要求】【对男主不要抱以任何希望,随时换伴侣,简单的来讲,这可能是一篇无男主文,也可能是一篇破镜重圆的微虐言情文,看心情】【这部作品随便喷不要钱,作者非玻璃心,因为你们喷了我也不看评论
  • 地球最后一位天神

    地球最后一位天神

    末法时代,一个失忆却并不知道自己失忆的前天神,在经历一个又一个事件后最终找回记忆,并顺收手拯救世界的故事。
  • 西汉才女细君公主(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西汉才女细君公主(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细君公主是汉朝第一位被史书记载下了姓名的和亲公主。她出生那年父亲江都王因为谋反而自杀,四岁时被叔叔广陵王刘胥寻到而收养,十六岁远嫁西域,二十岁便忧郁而死。中国的历史几乎是一部男人的历史,谈到细君公主也无非是于国的贡献罢了,而我则想通过史书中寥寥几笔的记载,祭奠这位可怜的公主。
  • 许你来世

    许你来世

    杀人凶手制造的事故,让她掉在雪山上,开始了一去不返的壮士路。
  • 实用妇科医学

    实用妇科医学

    科疾病长期困扰广大妇女。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疗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妇科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在帮助我们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也对妇科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广大妇科医务人员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实用妇科医学》。全书共十章,系统地介绍了妇科炎症、妇科胂癌、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急症等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对妇科介入和妇科微创等新技术和新理论也做了简要的说明。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操作性强的鲜明特点。本书可作为妇科临床工作者日常的参考书,可供各级妇科医师、临床研究生、进修生及其他相关专业医师参考。
  • 鹿晗至死不渝

    鹿晗至死不渝

    “鹿晗我不值得你这样!”――――楚若汐“听着,没有什么值不值得,只有爱与不啊!我爱你!”――――鹿晗宝宝写的不怎么好大家不要介意喔,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收藏,谢谢!
  • 掠夺的人

    掠夺的人

    那一刻,洛沐看着林晗,心底除了感激,还潜藏着另外一种感情。多年来,在她孤独的人生之旅中,那种被关心,被理解的需要在这一刻被眼前这个女孩子填满,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美丽的富家女居然会有这么多高贵的品质,她善良,真实,自然,通人情,知世故,但却不世俗,与她相处的这短短数月,她几乎填补了自己以前一直都空缺的东西,友情,关心,陪伴,每一样于她而言,都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