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见面的自我介绍之中,若是只介绍姓名,提供给他人的信息就实在太少了,让对方没办法找出话题和你谈话。因此,你应当在介绍过姓名之后,简要地讲一下自己其他方面的一些资料,比如兴趣、爱好之类,让听者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你,获取更多的信息同你展开对话。比如:“我爱好户外运动。”“真的?我也非常喜欢。你平日里都做哪一些运动啊?”“我一般会打球和跑步……”如此一来,两人就可以展开愉快的谈话。
克服怯生敢说话
戴尔·卡耐基在他的著作《人性的弱点》之中阐述了人际交往抑郁症,怯生就是造成抑郁症的罪魁祸首之一。由于怯生,在陌生人面前就可能出现语无伦次、舌头打结的情况,越是想将话说得出色有条理,就越是词不达意。这就好比一个第一次登台演讲的人,越是准备得充分,讲话的效果越会打折扣。
怯生是种心理状态,而自卑感是这一状态的根源。许多人初到一个陌生环境中都感到不适应,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敢在和陌生人做语言沟通的时候说错话而让人讨厌。类似的自卑心理当然会让他们往往无端地默默责怪自己某句话在某个时刻讲得太过唐突,结果破坏了和人沟通的融洽气氛。有的人想到自己和陌生人一起时战战兢兢,就算冒出一两句话竟然还没管住自己的嘴,实在恨不得把自己的舌头咬掉。然而,这样的“自责”只会让自己更加紧张,对自己人际关系能力的提升毫无帮助。越是告诫自己下次不能再说错话就越会说错。如何避免由于怯生而造成的语言交流困境呢?在这里我提供几种办法,各位或可一试:
(1)问话探路法
将对方想成一般的过路人,就好像问路一般,找些自己心中有数的问题佯装不知,请教于对方,这样一来你就获得了言语中的主动权。不管对方回答的是对是错,你只要洗耳恭听,就算对方讲得不对,你也要“将错就错”地致以谢意。由于这种问话探路并不是为了要获得一个答案,只是为了将你与对方语言交流的闸门打开。一旦你们对话的闸门打开了,你就可以顺势而下,本来存在的陌生感也就自然消失了。
一般情况下,没人会故意地回绝一个虚心请教的人。只要对方能够理会你,你预期的社交方案就成功了一半了。自然,这个方法听来似乎有点儿虚伪,可是对于怯生者来说,却不失为一个树立自己谈话信心的有效方式。
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同一个陌生人搭话,如果和一个团队交流,就不适用了。
(2)轻松探微法
初识一个陌生人,有的时候只用抓住对方工作、生活之中的某一细节,就能非常顺利地敲开彼此的沟通之门。
留心观察一下你遇到的陌生人,注意他们是不是有较为特别之处,例如对方的穿着上是不是带着有异族风情的装饰物,他所使用的手机款式是否你十分青睐,对方抽的香烟的牌子怎样……说出这些细节问题能够立刻引起对方的兴致。交谈的话题最好能选择节奏较为明快轻松的,不必费尽思量,如此一来就不会令人对你搭话产生反感。有时就算不说话,只是向对方投以会心的微笑,就能拉近双方的距离。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战胜自己的怯生心理,勇敢跨出一步,难道路还会走不远吗?
开口交谈找话题
有人或许会说,我并非不敢同陌生人讲话,只是我面对着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真的不知到要说些什么。作为社会交际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可以和陌生人主动开口搭话,能够让人认识许多有趣的朋友。
从一个人的举止,服装,谈吐之中能够看出他的精神状态,心情好坏以及生活习惯,心细的人可以在对方身上,以及所处的环境等等找到交谈的突破口。通常情况之下,在谈话之前应当首先观察对方与自己有何相通之处。比如,你和他都一样穿了双耐克的篮球鞋。你就可以用耐克鞋做为话题来开始你们的交谈。
找到了话题,接着的问题就是开口的方式了,这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方法之一是自言自语。比如,“天气实在太热了”,对方一听这句话就可能主动地做回答,谈话也就进行下去了。
方法之二是用动作作为开场。比如,随手替对方放一下行李箱;也可以从对方的口音特点入手,打开交际局面,比如:觉得对方有上海口音,问:“您是上海人吧?”话题即可就此展开。
方法之三是通过“问”的方式来开始谈话。倘若对方是个医生,那你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门外汉请教对方,“这段时间禽流感似乎在流行,你们肯定又忙着给人们打预防针了吧?”一句与热点或新闻有关的话,与此同时又能贴近对方的工作,属于最为得体的问题,如此一来,对方就会开口了。你可以接着往下谈,再谈谈免疫,说说环境卫生,讲讲成药等等,只要对方不觉得烦,你大可以一路和他聊下去。
可以灵活地运用上述“三板斧”,可以让你轻松同陌生人的搭讪。
比如在电梯里,往往每个人都是默默站立,眼视前方。这好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让我们在电梯之中谈话。实际上,电梯是个令人进行简短寒暄的极佳场所。仅仅需要几个眼神的接触和微笑,再说一声“嗨,天气真是不错”或是“电梯怎么这样慢”,不管什么话题都可以打破沉默。这是毫无风险的练习方式,你尽可满怀信心地去尝试。由于你非常明白,在电梯中的时间只有一分钟,也许你再也不会和这些人见面了。
另外,在平日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对方并不知道,或者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都要注意避免去问他。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发对方的兴趣,并非要使任何一方感到没趣。如果可以让答者回答得非常开心,与此同时又可以增长你的见识,那就是提问最高级的本领了。
曾有位西方学者说过:“如果我们无法从任何一个见到的人那儿学到一些东西,那就算是我们交际失败。”这句话非常发人深省,能够虚怀若谷的人常常是受人喜欢的。因此,提问不仅能打开谈话的局面,还可以让你从对方的答复中学到很多你以往不知的学问。
许多人都认为和陌生人开口说话是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好像要给一块铁板钉进一根钉子,真是不知该从哪下手。看见有的人和陌生人能一见如故,真是特别羡慕,可是自己就只能和对方四目相对,没话可说。
小刘出差在一家旅店投宿,就亲眼看到了一幕初见如故的场景,颇多收获:一个比小刘早住进房间的人在悠闲地看着电视节目,又有一个客人走进来放下包,稍加整理后,泡了杯浓茶,一边喝一边研究那位看电视的仁兄:“同志来了很久了?”“比那位只是先来一刻而已。”他一边指着正看着书的小刘一边说道。“听您的口音不像苏北人啊?”“我是山东枣庄的!”“啊,枣庄真是好地方!我读小学的时候就从《铁道游击队》那本连环画上读到了。我三年前还去过一趟,特别有兴致地逛了一圈呢。”一听这些话,那个枣庄的人立即来了兴致,两个人就从枣庄和铁道游击队开始聊,那个亲热劲,不明就里的人只怕还寻思他俩是一起来的呢。随后就互相递名片,一块吃晚饭,睡觉之前俩人竟然还在各自身上带着的合同上签下了名字:枣庄来的老兄订了苏南客人造革厂出产的一批风桶;苏南的人则从枣庄客人那儿搞到了一批价格相当合理的煤炭。两人的相识,得以交谈成功,关键在于彼此找到了“枣庄”和“铁道游击队”这两个双方都熟知的共同之处。
由此可见,同陌生人谈话的关键在于找到彼此的共同之处。那要如何才能够找出自己同陌生人之间的共同点?
(1)察言观色,寻找共同点
有个退伍军人坐车和一个陌生人相遇,二人的座位正好在司机的后面。汽车开车不久居然抛锚了,司机车上车下地修了好一会还是没好。这个陌生人提议司机去把油路再检查一下,司机半信半疑地去试着一查竟然真的找到了原因。这个退伍军人觉得他这手绝活很可能是在部队上学过来的。就试探他说:“你以前在部队呆过吗?”“对啊,呆了四五年呢。”“那算起来咱俩还是战友呢。你当兵的时候在哪个部队?”这样一对陌生人就聊起天来,据说下车时二人已经成了朋友。
这就是观察过对方之后,找到都曾当过兵这一共同之处的。当然,通过察言观色看到的东西,还应与自己的爱好兴趣结合在一起,自己也十分有兴致,才有可能打破沉默的气氛。不然,就算找到了共同点,依旧是无话可说,或聊上一两句就“卡”住了。
(2)以话试探,侦察共同点
陌生人之间对话,为打破沉默的气氛,开口攀谈是第一位的。有的人用打招呼开始,打听对方的身份籍贯,从中得到有用信息;有的人则从说话的口音、言辞之中,来观察对方的样子;有的人从动作开始,一边帮别人做着急需帮助的事情,一边用话试探;有的人从借火吸烟等事上,都能够看出对方的特点,找机会搭话交际。有两名年轻人一起从某县城上车,同坐一条长椅。一个人就问对方“你到哪里下车?”“到终点,你到哪里?”“我也一样,你到北京哪里?”“我到中关村那里的亲戚家,你是本地人吗?”“也不是,我是到北京这串亲戚的。”双方通过的一番“侦察”,二人都熟悉县城,熟悉北京,也都要找亲戚这些共同点就明确了。两人找到双方共同点之后聊得非常投机,下车的时候还互邀对方去家里做客。这融洽的情况虽然看上去偶然,其实也有必然性:通过“侦察”,找到共同点,再向深处挖掘而出现的结果。
(3)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你到朋友家做客,见到有陌生人也在,对二人都非常熟悉的主人家,一般都会立即为双方做介绍,解释二人和主人的关系、各自的工作单位和身份,甚至包括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细心的人可以从介绍中找出对方和自己的共同点所在。曾经有位县物价局的股长同一位“县中”的语文教师,在某位朋友家碰面了。主人为两个陌生人作过介绍,他们立即发现他们都曾是主人的同学这一共同之处,当下开始就“同学”这一突破口开口交谈,互相了解,进而变得很是亲热。其中最重要的在于听主人介绍的时候应认真地分析认识他人,找到共同点之后再在谈话之中扩展,不断地找到新的彼此都关心的话题。
(4)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
为了找到自己同陌生人之间的共同点,应当在应交际的人和别人聊天时注意揣摩和分析,也可以在他与自己谈话的时候琢磨对方所说的话,在里面找到共同点。在厦门的某家百货商店中,一个在南海舰队服过役的人向服务员说:“请把那件衣服拿来我看看。”还将“我”字说成了字典中查不着的地道苏北土话。旁边也有一位苏北人曾在广州某陆军部队服役,一听这个人的话,就也用手指了架子上的某件衣服对售货员说了句一样的话,这两句字里行间渗透着苏北乡土气息的方言,让两个陌生人互相微笑,买到需要的东西以后,走出店门就聊了起来。从家乡谈到军队,从目前的任务谈到这几年中做过的事,彼此介绍未来的打算。他乡偶遇的一对老乡那个亲热程度,不明白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是由于揣摩对方一句乡土话而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细心揣摩他人的谈话的确是能够由此找出双方的共同点,让陌路人变成熟人,进而成为亲热的朋友。
(5)步步深入,挖掘共同点
找到共同点并不很难,可这仅仅是谈话在初级的阶段需要完成的。随着谈话的内容逐步深入,双方的共同点也愈来愈多。为了让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就要步步深入地挖掘更深一层的共同点,才可能如愿。有个回家探亲的大学生与一位在检察院工作的人,在某位共同的朋友家中吃饭,主人介绍双方认识之后,两人便攀谈起来,逐渐地两人发现彼此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观感有共同点,不知不觉间就开始了讨论,二人从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聊到他们产生的根源,从民主法制的重要性,聊到对党与国家的殷殷期望。谈的越深入,双方之间的距离越缩短,彼此的共同点也就越多。事后两人都觉得这次交谈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对司法战线的同志认识外界信息与群众要求,加强查处不正之风的自觉性都非常有好处。
发现共同点的办法还有许许多多,比如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工作环境,共同的目的地,共同的爱好兴趣等,只要留心寻找,陌生人之间没有话说的状况并不难打破。
希望天下的陌生人都可以一见如故。
男女相处的谈话艺术
认为男女授受不亲的旧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当今社会中男女间的社交活动日益增多,茶会、舞会之类种种聚会十分频繁。这些多姿多彩的社交活动,让许多陌生男女有了结识的机会。然而,因为受旧观念的影响,在中国目前的社交之中,男女间初次见面的时候,非常常见的现象依旧是:不知道是因为害羞还是为维护自尊,女士一般保持缄默,只好由男方先开口。大部分女士好像都没有谈话的积极性,从来不先说话,将开头这一难题交给男方处理。
笔者在餐馆里曾经听过这样的问答:
男士先问道:“你经常来这儿喝茶吗?”
女士答曰:“是”
“这地方真是不错,可惜人总是太多,不易找到位子啊。”
“对,我也不常来。”
“你是不是觉得在家喝茶要比到外面来喝乏味许多呢?”
“对。”
男士好像有些发愁了,他就转换了话题。试着为女选一块点心,询问她喜欢吃咸的或者甜的。
女士答:“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