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住对方姓名
姓名不仅是自己与他人的存在加以区别的标志,而且很多人的名字还凝聚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由于自己尊严的需要,每个人都会重视和珍爱自己的名字,同时也希望别人能记住和尊重它。因此,当别人叫到自己的名字时,就会认为自己受到尊重,心里感到愉快,对称呼自己的人也有亲切感。
古今中外,一些政治家和企业家对人的这种心情很了解,与人寒暄时不只是说句“您好”,而是在“您好”前面或后面冠以对方名字,这样做,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效应。我们对久别之后仍能叫出自己名字的人,总是感动万分的原因,就在于此。
2符合年龄身份
称呼对方时,必须了解对方的年龄、性别、身份和职业等具体情况。热情、谦恭、尊重是对年长者的称呼;称呼同辈要态度诚恳,表情自然,亲切友好,表现自己的坦诚;对年轻人则要注意谦和,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和关心;对有较高职务或职称者,要称呼其职务或职称。因此,讲究礼貌既表达出你对对方的真诚和尊重,又不卑不亢。不要使用“喂”、“哎”等来称呼人,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点头哈腰,满嘴都是恭维话。
3有礼有节有序
在与多人打招呼时,如果群体中有年长者、年轻人或异性在场,就要注意称呼的先后。一般说,应先和年长者打招呼,先女后男,先疏后熟较好。称呼能表达说话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也能体现交往的技巧。称呼兼顾长幼的差异,会使年长者觉得受尊重,年轻人也心中坦然;如顺序颠倒,不但会使年长者不满,而且被称呼到的人也会感到窘迫。再者应注意尊重女性,在与一个同样年龄、身份的群体打招呼时,先称呼女性,会使对方感到你有较高的素养,从而乐于与你交往。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说的并不孤立,而是彼此制约密切相关,它们从不同方面决定了称呼的得体与否以及称呼得体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依据称呼对象和交往场合等具体情况,从多方面分析称呼对象的称呼需要,选择得体的称呼语,才能收到最理想的称呼效果。
打招呼的艺术
寒暄又称打招呼,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语言交流的方法,是交谈的润滑剂,它能使朋友在某种场合心领意会,让不熟悉的人相互认识,把单调的气氛活跃起来,成为进一步交谈的桥梁。
1984年9月,中国与英国关于香港问题的第22轮会谈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始了。
中方代表和英方代表相遇并寒暄起来。
中方代表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我记得大使先生是春天前来的,那么就经历了3个季节了:春天、夏天、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啊!”
这是发生在中英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谈判,时间是1984年秋季——达成协议的关键时刻。内容是我国对香港主权的收复问题。
中方代表在这次轻松的寒暄中,运用暗示、双关的手法,巧妙利用交际的时令特征,即秋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成熟与收获,将我方诚恳的态度和希望以及坚定的决心,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这种寒暄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灵活的策略性,无穷之意尽在言外。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寒暄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路遇式寒暄。就是在路途上或一些公共场所里遇到熟人,顺便打个招呼。一种是对经常见面的熟人,握握手,说句“你好”、“上班去呀”,在路上骑车相遇,相互点点头,微笑一下,摆摆手,不用下车,擦肩而过。另一种是在路上遇到较长时间没有见面的熟人,这时不可以点头带过,要停下来,多说几句。如有急事要办,则要与对方说清楚再离开,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
会晤前的寒暄。如约见了面,或客人来了后,在交谈正题之前的问候。一种是常见的也是最起码的问候方式,如“您好”、“请进”、“请坐”等。另一种是特殊情况的问候方式,如对病人、老人、师长、好友,或是遇到大病初愈、长途旅行、身遭不幸等情况,寒暄问候则要格外体贴入微,暖人心扉。
寒暄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关怀式寒暄。这是常见的寒暄方式,真挚深切的问候,对于加深人际间的感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激励式寒暄。就是在寒暄的几句话中,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几句寒暄,就能给人以很大的激励。
幽默式寒暄。寒暄中加点幽默诙谐的成分,对协调交际气氛是很有效果的,人际间良好的沟通与深切的友谊就是在幽默的寒暄中建立起来的。
夸赞式寒暄。无论谁清早起来,接连听到几个诸如“您起得好早啊”、“您身体越来越好啦”的赞美式寒暄,一定会感到心情格外愉快。夸赞式寒暄也要讲点技巧,其中之一就是夸赞的内容最好具体一些,这样才能产生较大的作用。
在寒暄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对象。寒暄要因人而异,不要对谁都是一个调。
2要注意环境。在不同的环境,要进行不同的寒暄。
3要注意适度。寒暄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溢美之词则会给人以虚伪客套之感。
恰当的寒暄打招呼,能给不愉快的人以安慰,给久别相逢的人以关怀,给邻居、亲朋好友以愉快,由此沟通感情,加深友谊,使人际交往达到水乳交融的佳境。
邀请客人的艺术
请客吃饭是人们交往中的一种礼节性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如何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笔者据此整理几点:
1确定邀请对象是邀请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而邀请对象的选择,必须根据交际的目的而定。一般来讲,下棋应请棋友;跳舞要请舞友;打球当请球友;乔迁、喜丧则请亲朋故旧;开业剪彩就该请有利于工作展开、业务往来,便于协调关系及从事传播等新闻媒介方面的客人……
2还要适当考虑邀请对象的学识、年龄、地位、性格的差异和他们相互间的关系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坏邀请对象间的关系和谐,给你的交际带来不便。
3采取恰当的方式。这就要根据交际的性质、对象而定。学者、专家、领导等,大多工作忙、时间紧,对他们最好提前相约,以便他们做好工作调整、时间安排;对某团体的要人,公开邀请,甚至借助传播媒介,就既能体现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又利于引起关注,促进宣传,扩大影响;而朋友之间则悄悄地进行更利于避开旁人的视线,保证交往活动的隐蔽性和随意性。一般的往来、一般的亲友,打个招呼、通个电话、捎个口信儿即可,不必客套;比较重要的工作联系、业务关系、公关事务等就必须采用相应的公文格式,如发书信、寄请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规格派专人传达、亲自登门,以示郑重。总之,邀请的方式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4注意请客的方法。即请客是否可行,邀请是否明确,是否给被邀请者带来不便,请客是否真诚等。
假如某人办了一家餐馆,开业剪彩,非要请某市长亲临,来装门面,作宣传,谁知久请不到,一拖再拖,最终也没请来,白白浪费了时间。所以邀请要量力而行,既不强人所难,也不为所不能为。
5邀请前一定要明确宴会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邀请对象等,以便心中有数,做好邀请。还需将上述事项向邀请对象传达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请,担负相应的角色,准时赴约。
如果邀请对象工作较忙,而邀请他确实给对方带来了不便,应立即想出应对之策,或尽快取消以免对方为难。这样与人方便,自己也不会误事。
找借口的艺术
所谓找借口,是指我们在交往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提出的假托理由。找借口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在必要的时候,如果你能找到一个美丽的借口,促使交际获得良好的结局,那将是十分得体的选择。
在人们交往中,有时不想把自己的真正意图告诉对方,时常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美丽的借口,就是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为自己掩护。这种借口,可以推动交际成功,也可以不授人话柄,能保护自尊。
有一位情窦初开的姑娘爱上了一位小伙子,但又不好当面开口。她几天没有看见小伙,十分想念,想直接到他家又怕别人笑话。于是她拿了一本书,来到他家,说:“伯母,我来给××还书,他在吗?”伯母说:“他这两天不舒服,在屋里。快进去吧。”她达到了目的。在这里,她就找到了一个无可挑剔而又遮人耳目的借口。
成全他人的借口。在交际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继续在场是多余的,会妨碍他人正常交际时,就应找一个借口适时地退出现场,为别人创造理想的交际环境。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如在家里,嫂子见小姑子的男朋友来了,就这么一间屋子,两个人说话不方便,嫂子微微一笑,说:“你们坐着,我要上街买点儿东西。”她找了借口溜了出来。两个青年自然十分感激嫂子这个借口。一般说来,这种借口是虚构的,是说假话,但却是善意的、积极的。
拒绝他人的借口。有时,自己不想参与某事,却又不能明说,就需要找一个借口加以拒绝,这样既不失礼,又达到了目的。学校里,男同学约女同学晚上看电影,女孩不想去,但人家是好意,她不想使他下不来台,就找借口道:“很不巧,今天晚上我还有约会。”用借口,得体地拒绝了对方的邀请。用这个借口回绝对方的邀请是恰当的。这时的借口必须有正当的又不被他人怀疑的理由才是成功的。如果所找的理由不足以使人相信,这个借口就必然会影响人际关系。
回避难堪的借口。有时为了避免难堪,或自己不想在某种交际场合呆下去,也可以找合适的借口离开。王处长到某单位办事,快到中午了,领导非要留他吃饭不可,可是他与这个单位的另一位领导有些不睦,不想和他同席,于是找借口说:“实在对不起,今天中午我要回去,我有位朋友要来,我不能失约。”这样一说,对方自然不便再坚持。
争取时间的借口。在交际过程中,当自己处于不利态势时,为了寻找转机,加强己方的立场,也需要找借口暂时离开现场去想对策。某公司的经理在与一家外国公司谈判中,对方要价太高,他不能自己决定,于是说:“对不起,我去卫生间,方便方便。”他离开现场,马上给公司总经理打电话,请示怎么办,得到指示后,他心里有了底,又开始继续谈判,从而使谈判成功。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即使是美丽的借口用起来也要慎重。我们必须以良好的动机为出发点,根据事情的性质及彼此的关系,寻找恰当的借口,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借口就成了骗人的口实,必然丑化你的交际形象,影响你正常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