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汉文帝》诗写道:“轻刑死人众,丧短生者偷。仁孝自此薄,哀哉不能谋。露台惜百金,灞陵无髙丘。浅恩施一时,长患被九州。”他批评了汉文帝废除肉刑,却使得死刑增加。节俭的榜样值得肯定。然而汉文帝的“仁孝”,总体来说不过是“浅恩”而已,对国家造成的“长患”,却危害甚深。
王安石所说的“长患”,应当是指当时某些社会危机,特别是威胁中央政权的诸侯王势力的增长。
汉景帝初年的天下形势,经济状况初步呈现出富足的气象,但是政治局势却不容最高统治集团乐观。
《史记·律书》说到汉文帝时经济恢复的情形:“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所说粟价,应当是每石十余钱。《太平御览》卷三五引桓子《新论》也有这样一段说到当时粮食价格的文字:“世俗咸曰汉文帝躬俭约,修道德,以先天下,天下化之,故致充实殷富,泽加黎庶,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北堂书钞》卷一五六引桓子《新论》则说,“世俗咸曰汉文帝躬俭约,天下化之,故致充实殷富,谷石数钱。”《太平御览》引文说一石谷价值只有数十钱,《北堂书钞》引文则说一石谷价值只有数钱。这样的物价水准,在中国古代,是很少见的。
不过,经济的“充实殷富”,只是当时社会状况的一面。人们还看到,当时汉王朝中央政府的行政控制能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当时不仅北方匈奴的军事威胁仍然严重,地方割据势力也总是不能束身自好,中央政权的控驭一有松动,轻脱恣肆之风就会抬头。
汉景帝时,枚乘曾经为吴王刘濞分析天下形势。他说道:“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其珍怪不如东山之府。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滿河,不如海陵之仓。”如淳解释说:“东山,吴王之府藏也。”颜师古注:“言汉此时有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轨而输,杂出贡赋,入于天子,犹不如吳之富也。”枚乘的话,指出了这样的事实,即具有独立倾向的“十七诸侯”在政治上是可以与朝廷直属的“二十四郡”相抗衡的,诸侯国中之强者吴国的“东山之府”、“海陵之仓”,其充裕也足可与中央财政相匹敌。
当时汉王朝直属的“二十四郡”与表现出独立性的“十七诸侯”,大致以河内郡(郡治在今河南武陟西南)、颍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以东为界。也就是说,由此以东的广大地域,基本都属于与汉帝国天子往往暗存二心的诸侯王。
在历史上,大致以这一地界分割东西,形成两相并峙的形势的情形,曾经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是秦王嬴政即位之初,秦国与东方六国形成了东西并立的局面。
秦庄襄王在他继位后的第三年去世,年仅十三岁的太子嬴政继立,时在公元前246年。
另一次,是楚汉战争中刘邦军和项羽军曾经依此地界东西对峙。
秦当时由西而东以武力实现了统一。刘邦又复演了这一历史过程。
秦与六国、刘邦与项羽于此相持并终而成功东进的历史,汉景帝一定是熟悉的。特别是对于刘邦创业的过程,他必定了然于胸,记忆犹新。
汉景帝即位时,吴王刘濞因为吴太子在长安死于非命,称病不朝已经多年,心怀怨望是明显的。其他若干诸侯国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离心的倾向。如果一旦发生变故,依秦王嬴政和汉王刘邦东向进军的史例,汉景帝是有平定天下使归于安定的自信的。但是东方诸侯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又使得这位新登基的帝王不能不心存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