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就像一只核桃的仁,分为左右两个脑半球。大脑与神经系统的联系是交叉形式的,即左脑支配身体的右半部,右脑控制身体的左半部。当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具有高级的认识功能,只是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左脑善于分析、抽象和计算,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重视步骤顺序、动作语言表达,根据逻辑作出合理的结论,因而形成了语言的、分析的、数字的、程序的、符号的、直线性的思维模式。而右脑则不同,人们用右脑来想象、虚构、感受、创造新的意念,形成另一种非语言的、综合的、具体的、形象的、直觉的思维模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右脑的锻炼机会要比左脑少得多,“右”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旋律”。绝大多数人执笔、吃饭等习惯于用右手;跑步、跳高、单腿支撑等习惯于以右腿为主动式,连握手、提物,甚至用手示意也是右手向前……这种以“右”为主的生活方式,已经给人体自身带来了差别性的变化:左手不如右手有力和应变迅速,左腿不及右腿的肌肉发达、灵活等等。无疑,右脑成了“双胞胎”中的弱者。
近些年来,国外科学家发现,有70%以上的脑溢血患者的溢血部位发于右脑,身体左侧偏瘫。究其原因固然较多,但与长期习惯于运用右手、右半身,使右脑的血管神经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是有密切关系的。
科学家们认为,人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则需要挖掘自己的智能潜力。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注意多用左手、左腿、左半身,应该让右半球与左半球得到均衡锻炼,应当让左手、左肩、左腿分担劳动、工作、运动的重任,大量事实证明,多用右脑对人体是颇为有益的。世界上有很多画家、艺术家、运动员都习惯于运用左手,他们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因而成果卓著。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试图找出尽快开发右脑的捷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他们采用右脑控制作画的方法:让学生画“颠倒素描”,或只看被描述的物体而不看笔下的形象,持续而不停顿,直至画成功。此法可使美术基本功较差的人也能较快掌握技巧。其奥秘在于,理智的左脑拒绝接受处理颠倒而非直观的形象,它对这些信息困惑不解,因而把这一任务传给右脑,而这正是所要求的。右脑模式正好适宜于此类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信息处理,从而达到转换思维模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