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4900000030

第30章 坚决革命的董振堂将军(2)

1932年5月,广东军阀陈济棠和余汉谋在蒋介石挑动下,纠集19个团向中央苏区南线压来。6月底,中革军委命令红一、三、五军团向南集结,准备回击粤敌。此时,董振堂已担任红五军团总指挥,他率部到达预定战区后,对敌情、地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打击敌人的战术及措施做了充分的准备。7月8日,董振堂率红五军团进到粤北南雄县东北部之水口圩附近,击溃敌两个团,7月9日,由南雄北进之敌6个团进抵水口,董振堂组织了5000余人的大刀队,埋伏在距敌军阵地不远的地方。他和其他战士一样,脱去外衣,只穿一件白衬衣,准备出击。突击的冲锋号一响,他站起身来,大喊一声:“冲啊!”率领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般,冲入敌阵,手起刀落,一个个敌人倒在血泊中。战士们的大刀砍弯了,白衬衣被鲜血染红了,依然拼杀着。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拼杀,歼敌三四千人,把粤敌的两个师基本上歼灭了参见《回忆宁都起义》174页。。水口大战的胜利,严重地打击了广东军阀陈济棠、余汉谋的部队,迫使其从中央苏区南线撤退。这一仗,红五军团的大刀队杀出了威风,自此,粤敌一听到与红五军团作战,就不寒而栗。

1932年8月,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参加乐安、宜黄战役。8月8日,中革军委下达战役命令,红五军团配合红一、三军团首先歼灭驻守江西乐安县的敌第二十七师,接着转攻驻守宜黄之敌。三个军团密切配合,奋战一个星期,全歼敌第二十七师,俘敌约5000人,缴获各种枪4000余支、迫击炮20余门、电台3部。

1932年11月,中央苏区党的领导人坚持所谓“不停顿进攻”的“左”倾路线,命令红一方面军发起金溪、资溪战役。当时,红军占领黎川、建宁、秦宁、邵武等广大地区后,未及休整,也未做战役准备,就命红军发起新的战役,经过一个多月艰苦作战,击溃敌军5个师,占领了资溪、金溪两城。但敌军很快调集9个师的重兵,于1933年初向红军扑来。红一方面军以一、三军团为右纵队,以红五军团为左纵队,在金溪以南之黄狮渡一带攻打敌军。这是红五军团打的又一次硬仗,在军团总指挥董振堂、副总指挥赵博生率领下与敌激战。战斗开始后,敌军照例先用大炮轰击红军阵地,接着发起冲击。红军坚守阵地,顽强抗击,敌人的数次进攻均被打退。战至下午,红军弹药供应发生困难,董振堂遂组织大刀队楔入敌阵,一阵砍杀,打开了进攻的缺口,动摇了敌军的阵脚,有效地配合了一、三军团的作战。此次战役,红军歼敌一个旅又一个团,击溃敌六个师,缴获枪4000余支,余敌退回抚州、南城等地。红军损失也大,伤亡千余人,红五军团副总指挥赵博生牺牲在长员庙阵地上。

此后,董振堂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为保卫中央苏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指挥的红五军团,也越战越强,成为中央红军的三大主力军团之一。为了表彰他的功绩,1932年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授予他红旗勋章。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三)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从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之所以进行长征,是因为在反对蒋介石集团发动的第五次“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后,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团一直担负着全军的后卫任务。这时,红五军团下辖第十三师和第三十四师,共12100余人。中央派刘伯承来五军团任参谋长,协助董振堂完成掩护全军转移的任务。当时敌军紧紧追着红军的屁股打,他指挥部队英勇作战,顶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和全军安全转移的任务。那时,长征部队中普遍有这样的反映:只要红五军团打后卫,大家心里就踏实,把五军团誉为“铁流后卫”。

长征初期,由于红军领导者执行错误路线,采取了“大搬家”式的行军方针,总部机关、后勤系统携带的物资太多,连印刷机和制造武器弹药的大型机器设备均搬运随军,因而机构非常庞大,行动非常缓慢,一天只能前进十数里。参加转移的人员共有8.6万余人,而总部机关即超过万人,非战斗人员特多。敌人发现红军转移,即调20多万兵力围追堵截,又在红军前进的方向上设置了数道封锁线,预设兵力,进行阻拦。为了保证中央纵队安全前进,军委三人团命令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左右两边护卫,红五军团在后面阻击敌军。这种甬道式的缓慢行军,给护卫部队的作战,特别是给打后卫的红五军团的作战,带来很大的困难。

当时,敌军以重兵从多个方向压来,红五军团在占领的各个山头上坚守阵地,顽强拼搏,但敌军依仗兵力多、弹药充足的优势,不断发起猛烈攻击,各个阵地上不断出现险情。董振堂和刘伯承一面向军委不断报告险情,一面派人督促行军队伍加快前进速度。但行军的队伍负荷太重,经常受阻,前进速度缓慢。为了阻敌攻击,保障后卫,红五军团部队遭受了严重损失。刘伯承回忆说:“中央红军第五军团自离开中央根据地起,长期成为掩护全军的后卫,保护着骡马、辎重,沿粤桂湘边境向西转移。全军八万多人马在山中羊肠小道行进,拥挤不堪,常常是一夜只翻一个山坳,非常疲劳。而敌人走的是大道,速度很快,我们怎么也摆脱不掉追敌见刘伯承《回顾长征》,载《星火燎原》选编之三第3页~4页,解放军出版社1980年出版。”待突破三道封锁线后,红五军团伤亡即达2000余人。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后,由湖南南部向广西北部进军。蒋介石集团为了把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急命湖南军阀何健、广西军阀李宗仁,调集兵力前堵后追,并令贵州军阀王家烈、广东军阀陈济棠等,也调兵配合作战。一时间,敌人在湘江两岸集聚兵力近30万人,以湘江为主线,构筑了第四道封锁线。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后续部队过江,红一、三军团根据军委三人团命令,占领了湘江两岸的新圩、脚山铺、光华等要点,打开大部队前进的道路,红五军团在后卫顽强阻击敌军。为保证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过江,红五军团在湘江以东地区顽强阻敌十多天,到12月1日,中央机关才渡过湘江,进入了西延地区。

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董振堂接到军委渡江的电报,立即组织部队抢渡湘江。这时,战斗在全军最后面的第三十四师,立刻向湘江快速前进。但敌军前进速度也很快,红五军团机关和第十三师刚刚过江,敌军即穿插过来,把三十四师切割在江东。董振堂站在湘江以西的一座山头上瞭望江东,只见第三十四师和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刀光剑影,寒光闪闪,激烈的枪声不断传来。董振堂心如刀绞,但又无力援救,两行眼泪串珠似的流了下来。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举行扩大会议,总结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及长征初期的经验教训,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决定毛泽东参与指挥红军行动。由此,红军改变了作战行动方针。董振堂积极拥护遵义会议的决定,指挥红五军团继续担任全军后卫任务。红军在云南皎平渡强渡金沙江时,敌人有五个纵队从南面压过来,紧逼红军,军委命令红五军团要在渡口以南的石板河一带阻击敌军九昼夜,以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胜利北渡。董振堂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严肃地说:“北面就是金沙江,南面就是敌人,我们是背水作战,本军团就是全军覆没,也要坚决完成党中央交给的阻敌任务。”他认真查看地形,精心部署兵力,指挥部队占领制高点,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抵抗,并在夜间组织小分队出击。由于他的正确指挥,敌人的每次进攻都被红军打退,并丢下很多尸体。到第九天傍晚,他接到渡江的命令,便指挥全部人马连夜撤退,渡江北进。

同类推荐
  • 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

    在一个穷困的家,一个不起眼的少年。对于父母的期望,妹妹的高昂的学费,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参军。他是一个平凡的少年,但在部队里他是一个传奇,是一个永久无人超越的强者。他就是徐阳。想看他怎样从一个弱者一步步变为强者的,就请大家关注《同生共死》。谢谢大家的支持。
  • 逆战之回家路长

    逆战之回家路长

    反恐战争,漫漫回家路;铁骨铮铮,兄弟情义长。盛世平安,总有人默默付出。军功章内,是男儿的血和泪。完成任务时,遭遇意外;血与火中,铁汉也有柔情。
  • 风起1884

    风起1884

    光绪十年,西历1884年,第一任台湾巡抚刘二麻子正式上任;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剥削,庞大的大清帝国在四面楚歌中挣扎着努力维系帝国的荣光;这一年高卢鸡正式吞并柬埔寨,围绕着那木槿花盛开的地方那年那鸡和大辫子大打出手。。。。这是一个躁动不安但又充满传奇和热血的的年代,乱世正当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一个并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半吊子军迷,阴差阳错中紧抱着金手指的大腿闯入了这个年代。面对这个弱肉强食、铁和血一起沸腾的年代,他将何去何从?
  • 兄弟请给我一刀

    兄弟请给我一刀

    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好男儿热血国土,战立国土疆场。为了这些狗屁的话我走进了军营,走进了让我一辈子悔恨当中。每当端起酒杯大醉迷离的时候总能看到他在我眼前看着我微笑,那笑容还是那么甜美,那么灿烂。一个自我军人回忆录。没有什么精彩的,也没有什么妖魔神怪,也没有什么热血军旅。有的只有真实,有的只有真伤,真痛,真情,真义。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 启示录卫国战争

    启示录卫国战争

    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为了祖国母亲,士兵们!勇敢的去战斗!祖国母亲万岁!
热门推荐
  •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本书共分为8章,内容采用了专题论述的方式,从历史、文化、文学、语言、美学、宗教、心理等相关联的角度,结合郁达夫本人的文艺思想、主观因素、外来影响及艺术创作上的表现手法等,对其各类作品及译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 步步为营:绑到身边来

    步步为营:绑到身边来

    能看到所有人的过往和未来,唯独只有他。看不到没关系,那就绑到身边来,小样的,看你到底有啥能耐,为啥就你和别人不一样
  • 死丫头,臭小子

    死丫头,臭小子

    故事从天堂摔下来,撞到臭小子脑袋上,又被死丫头拽住了。没错儿,情节在山村悄然发展起来,野性的人物日渐饱满……不管你相不相信,世界再大,人群再多,有那么几个人注定逃脱不了同一个故事的圈套,命运也好,宿命也罢,矫情地理性地,缘分就是座黑洞!
  • 当一个好兵

    当一个好兵

    《国与家》我把忠诚刻在那块坚硬的岩石上我将荣誉铺在那抹柔软的草地上烈火烤熟了我本不宽阔的肩膀子弹刺透了我以为坚硬的胸膛让我倒向祖国的方向我渴望祖国母亲的臂膀让我倒向家的方向我想看到远方的爹娘
  • 爱钱的兄弟

    爱钱的兄弟

    “爱”“钱”的兄弟每一个人都是一粒金或是一粒砂,但是开始的选择权往往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中,我们是自己命运开始的掌舵人,但是无论是金还是砂都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钱”的出现。“爱”和“钱”到底是仇人,还是家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没有什么大的才能,没有超凡的超能力,也没有穿越,但是过着酸甜苦辣五光十色的人生,在别人眼中或许是平淡的、失败的、可惜的,可是他却感觉幸福着。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夏果青青

    夏果青青

    永不能忘,那阵阵花香。也许我从未准备好再次遇见你。也许你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因为,我和你,都各自背负家族的使命。五年来,南宫城并没有什么变化。就是过去的四百年,它也改变得极少极少。有一条通贯全程南北的直路,当时的你和我就分别住在这条路的南北两端。你在南,我在北。如今,你在北,我在南。而南宫城,却从未改变。
  • 英雄联盟之单机王者

    英雄联盟之单机王者

    试水文,发几章,各位看读者给给毒舌建议哈。
  • 冷血王爷嗜血妃

    冷血王爷嗜血妃

    她,一个被称为冷梅的无情杀手,一朝穿越,成为冷家大小姐,因从小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所以被封为言冰公主,被庶妹嫉妒,姨娘打压,幸好,与逍遥王爷有一纸婚约,让人不敢得罪。他,人人口中的冰山王爷,不愿与任何人接近,除了她,两人不打不相识,一路互帮互助,爱的种子在两人心中发芽。且看逍遥王与王妃如何一路过关斩将,一统天下!!!!!!!!!@@@@本人乃学生一枚,若几日不更新请见谅,毕竟人家才只是个学生了啦!
  • 柔情公主华丽丽

    柔情公主华丽丽

    她,幻巫两术家族的最强者,美男片片不沾身,穿越后各色各式的花样美男子接踵而来,且看,江湖大戏隆重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