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4300000008

第8章 丧葬形式(2)

树葬又称“风葬”“天葬”“挂葬”“空葬”“悬空葬”,也是一种古老的葬式类型。树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的骨灰处理方式。树葬没有墓穴,没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制骨灰坛。它只作标记,如:仅在树下放一块石头,石头上钉一块铜板,写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或者在树上悬挂死者的纪念牌。不留坟头,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树葬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之一。从古至今,人类在殡葬方式上除个别少数民族、佛教等实行单一的丧葬方式外,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普遍实行的是火葬和土葬方式相结合的墓葬方式。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大家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而且亘古不变,主要是受“入土为安”思想和传统习俗的影响。传统殡葬方式唯一的作用就是寄托亲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而现代树葬不仅可以寄托哀思,还可以绿化环境。树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于深山或野外的大树上,任其风化;后来,有的稍作改进的方式是将死者陈放于专门制作的棚架上。树葬是树居的反映,因此,树葬也是原始生活在葬俗上的遗存。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在远古时代,灵魂迷信发生之前,人们弃尸体于野外,如同禽兽对待同群尸体一般。灵魂观念出现之后,人们便根据灵魂与尸体关系的种种想法,以及关于灵魂阴间生活的幻想来安放尸体,于是产生了各种葬法、葬式,大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护死尸,如土葬、防腐葬、悬棺葬等;另一类是消灭死尸,如火葬、风葬、树葬等。其中树葬这种葬式,在中国文献中有颇多记载。《魏书·失韦传》云:“失韦国,……父母死,男女聚哭三年,尸则置于林树上。”《周书·异域上》谓莫奚人葬俗是“死者则以苇薄裹尸,悬之树上”。

(五)水葬

水葬即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曾流行于大洋洲和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区。大洋洲一些土著居民所行的水葬大多是将尸体置于独木舟中,任其漂流沉没。也有的民族唯等级低下的人实行水葬。在印度,所谓水葬只是将尸体焚化后的骨灰撒入恒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藏族、门巴族的部分人也实行水葬。西藏地区的藏族多实行天葬,只有凶亡者和一些传染病亡者被贬用水葬。四川甘孜及一些草原地区的藏族因缺乏燃料,除农奴主实行火葬、天葬外,一般人均行水葬。水葬有固定的场所,多设在江河急流处。人死后,在家停放1—3日,点酥油灯,请喇嘛念经,然后将尸体运至水葬场,由司水葬者或将尸体屈肢捆扎,胸前缚石沉水,或以斧断尸投水。死者遗物归司水葬者,财产半数交地方政府,半数归寺院。在现代,多对航海中的遇难者在举行一定仪式后将其投海水葬。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人们对水寄于无限美好的向往和遐想。在许多神话中,都把水和神、幸福、美好、不朽连在一起。所以在安葬死去的亲人时,人们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水葬。

(六)塔葬

塔葬,葬式之一。佛教活佛和僧侣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它起源于原始佛教以塔安置佛舍利或佛之爪发的习俗。塔葬是中国藏族的葬仪之一,是藏族最高贵的一种葬式,又称灵塔葬。只有极少数大活佛死后才能实行这种葬礼。先把尸体脱水,再用各种药物和香料处理后藏入塔内,永久保存。在布达拉宫内有这类灵塔。禅宗名刹少林寺的塔林即是埋葬历代高僧遗迹。在西藏,活佛或高僧死后,先用水银和“色拉”香料水冲洗肠胃,继而分别用樟脑水和藏红花水灌洗两遍,再用檀香木水和樟脑及藏红花通擦尸体表皮,最后用丝绸包扎,穿上袈裟,置于“塔瓶”之内。据认为用此法处理,尸体经久不腐,且皮肤柔软如生。

塔葬,就是将高僧活佛的尸骨放在塔内。藏传佛教的习俗只有高僧活佛圆寂,才有资格塔葬,而一般僧人乃至小活佛,只能火葬或天葬,这已成为定俗。

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古格王意希沃和米拉日巴的老师玛尔巴、宗喀巴以及贡嘎王依切尔等人的遗体都采用此葬法。17世纪90年代,五世达赖死后,开始在拉萨布达拉宫修建“灵塔殿”和佛堂。殿堂分3层,墙上绘有死者生前活动情况的壁画。“灵塔”由“塔座”“塔瓶”“塔顶”组成。用红硬木制作,表面用黄金片包裹,镶嵌珠玉,极为奢侈华丽。后来又在此灵塔殿旁相继建造七世至十三世达赖的灵塔殿,规模大小不一。1936年所建十三世达赖的灵塔殿,是西藏最晚的一座塔葬建筑。很早以前,高僧活佛圆寂后,先将尸体火化,然后将遗骸塔葬。据说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弟子们火化了释迦牟尼的尸体,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而击之不碎的五色珠子,称为舍利子。藏语称为“仁塞”,意为永存之物,并把它分别埋在“八大灵塔”中供奉。由于佛教信徒对释迦牟尼佛崇拜,不能向其真身膜拜,便转向膜拜埋葬佛的遗骸的塔,以表示自己的虔诚和信仰,这类塔叫做“灵骨塔”,通称“佛塔”。佛教信徒把舍利塔看成是佛所在的塔,后阿育王兴佛,造八万四千座塔,成一时之盛。

藏传佛教很多寺庙都有塔的建筑。曲水县色香寺女高僧仁增曲尼旺姆,经数十年苦修瑜伽功,高超无比,德行崇高,被藏传佛教界各教派公认为女活佛。其实,仁增曲尼旺姆本是一位普通的女尼。她苦苦修炼,数次炼丹,一生清苦,不依权势,化缘兴佛,属白修而成的女活佛。据说她曾在曲水山后的岩洞里面壁十年,炼就秘术,空运、飞身、眼药、剑术,无不精通。经她炼出的精丹曾使许多人起死回生。1953年,仁增曲尼旺姆圆寂,终年120岁,是当代活佛中寿数最高的。色香寺僧尼本想给她的尸体塔葬,但她圆寂前曾嘱,不可与达赖、班禅佛等同,不能塔葬。她的弟子们为了既实现她的终嘱,又不违背众僧塔葬的愿望,便将她的遗体火化,火化后再将舍利子塔葬。

(七)洞葬

洞葬,在民间有民间朴素的说法,在学者眼中则有其浪漫的解释。比如,一位高坡的苗族学者认为:“他们(指苗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神农氏就是他们的老祖宗,由于战争失败等历史原因,祖先们被迫迁徙到南方大山之中。甲定,苗语念‘翁勒翁咒’,意思是‘洪水黄河’。他们的先人一代一代梦想重返故土,以便扶柩还乡,故有‘洞葬’之习。”通常认为,苗族的先民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即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九黎”部落,蚩尤为其首领,在争夺中原的涿鹿大战中,不敌黄帝部落,败走南方,盘踞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新的部落联盟,史称“三苗”。在新一轮的争夺中,他们再一次败给了尧、舜、禹领导的部落,被迫迁徙,其中有一部分辗转来到贵州境内定居。迁徙是苗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贵州很多地区的苗族古歌里,都有关于苗人祖先迁徙的歌咏之辞。把洞葬之俗与历史联系起来,聊备一说,也许并不全是臆造。洞葬也是马里多贡族的丧俗。多贡人世居山区,其村落的某一处山岩顶端要建有用石块垒成的小型尖塔,塔旁是一深不可测的山洞,用以安葬死去的人的尸体。多贡人对去世者要举行洞葬仪式。亲友乡邻攀上垒有小塔的山顶,并用绳子把尸体拽上去再吊入安放死者的山,这时“洞葬”就完成了,既不盖土,也不火焚。

(八)沙葬

沙葬,新疆沙漠最为盛行。将死者用麻袋装好,投入流沙中,使其慢慢陷进沙子里。由于气候关系,许多尸体进入沙子里面就立即脱水,使得尸体不会腐烂,可以天然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九)风葬

风葬又称“露天葬”。是一种风化的丧葬方式。它包括树葬、崖葬、洞葬、悬棺葬等。在中国等东亚各国,泰国等东南亚各国的很早时期,都有这种习俗存在。一般将死者遗体裸露于树木或旷野之中,或置于岩石下、山崖间、洞窟或树洞内;有的将尸体放入棺柩,再搁置在用茅草和木板制成的停棺棚或小茅屋中。中国古代契丹、室韦以及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珞巴等族实行树葬。有的民族对所崇拜的图腾物实行风葬。

(十)悬棺葬

悬棺葬,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一词,来源于梁陈间顾野王“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太平御览》卷47引)一语。1946年中国学者考察四川珙县、兴文悬棺葬时,始将此词作为专称。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等省,主要存在于福建武夷山地区和四川与云南交界的珙县、兴文、筠连、镇雄、昭通等县。与珙县悬棺葬并存的还有崖画。

各地发现的县棺葬,葬具与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属春秋、战国之物。这一地区白崖悬棺的随葬品有龟状木盘及大麻、苎麻、丝、棉纺织品残片、残竹席等。四川珙县、兴文一带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其上为“人”字坡盖,属元、明时期之物。珙县洛表悬棺的随葬品以衣服为主,其上装饰繁缛,随葬的竹筷上写有汉字。

同类推荐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

    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钜制,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本书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文化史上的往事。本书是王稼句先生多年来的随笔心得。
  •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奇险天下:华山(文化之美)

    华山名胜数不胜数,自山麓至绝顶,庙宇古迹,天然奇景,处处可见。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不仅山峰雄伟惊奇壮观,而且还是道教名山,从古至今,有多位学者在华山开馆受徒,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自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
  •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智慧创造着文明,知识丰富着社会,好像太阳和月亮,照亮我们绿色的地球。
热门推荐
  • 七大家族:毒恶任务之最终胜者

    七大家族:毒恶任务之最终胜者

    毒恶的任务,出生在这种家庭的生不由己。夏柯柠,七大家族的唯一一位女子,她是否能闯下奇迹取得成功?三轮任务的挑战,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他们的故事又面临着怎么样的风波?他们最终取得成功又会有什么奖励?请敬请期待,七大家族:毒恶任务之最终胜者。
  • 校园全能高手

    校园全能高手

    受尽别人白眼,在人生的低谷之际,季枫得到了未来的科技产品,拥有了神奇的能力,从此他的人生变得不再平凡!透视功能,赌石无往不利。未来科技,让季枫成就商业帝国,训练系统,成就非凡身手……季枫的人生,变得无限精彩!
  • 大梦世界

    大梦世界

    “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不可以吗……”深夜,行走在华丽路灯下的乔哲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原本普通的他,在一场怎样惊世的预谋下身获异能呢。作为唯一一个身获这种能量的他,平凡已经不属于他,等待他的是一个神圣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使命,他又要遭遇什么…………
  • 佛说本相倚致经

    佛说本相倚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美不过遇见你!

    最美不过遇见你!

    根据古典名著《三侠五义》改编的言情小说。。。。
  • 梦之树——冷玫无影

    梦之树——冷玫无影

    无影者,天地相宠,生于混沌,相传万世。王者命,寇者情,天地之唯一,宇宙之中心。世人忌而不得,争相毁灭之,万众信仰传颂,世人之大福。然人心不齐,无影成王,堕入魔道,与此相爱相杀,毁之于无穷。天地灭,命之所然;天地长存,亦命之所然。永生不毁,非命之所然;改天道,逆天而行,亦非命之所然。凡非命之所然,皆依天而行,依道所行,否则天地罚,万人弃,孤苦万世。
  • 良婿在邻

    良婿在邻

    一朝穿越,虽被烧出蛤蟆皮,但这不耽误她爹疼娘爱姐弟宠,因此誓要呵护这一温馨港湾。谁想接二连三状况不断,人性薄凉中,看她如何斗天斗地斗刁民斗来自己的如意良婿!
  • 儒战天下

    儒战天下

    浩然正气-圣人的战技,人生苦海,我寻舟摆渡。正统儒家与理学的完美冲突,是美丽邂逅,还是宛然一叹。这里有最新的仙侠解说,诸子百家如何玩转天下,儒学大师如何与天子相斗。美丽的诗歌如何骗取女子芳心。请诸位点击一看,一首小情诗,一把玉箫,一身强悍的法力。让大家玩转天下,追人成功~~本书的小高潮兴起了,虽然前面几章可能写的不够好,但是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后面这些章节,肯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 异界之逍遥剑仙

    异界之逍遥剑仙

    一个剑修因为遭人妒忌被逼无奈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异界重生的他为了复仇从新走上了修炼的道路,他要让他的敌人胆寒,他要让他成为敌人的梦魇,杀戮铸就一切,实力成就一切。且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在异界大陆走上巅峰,撕裂虚空回到前世去面对他的敌人,如何让他的敌人跪在他的脚下.......这是野狼第一本小说,写的会有些茅草,希望大家给予指正。读者的点击和收藏就是我动力
  • 网游之独尊传说

    网游之独尊传说

    原本是为了赚钱才进入游戏,没想到因此被卷入了神秘的阴谋之中,他对她发誓,绝对让这个世界恢复以前的样子,可是,这只是开始,他怎么走上独尊之路,成就这个传说,改变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