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杰出的诗人,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词、散文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但艺术成就最高的仍是诗歌。陆游也是创作特别丰富的一位诗人,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现存的仅九千三百多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及卖国贼的愤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陆游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二百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阶段是入蜀以后,到他65岁罢官东归,前后近二十年,存诗两千四百余首。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郑,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奠定了他一代文宗的地位。第三阶段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六千五百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见,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了七律创作上的“三变”,又称他的七律在当世无与伦比。陆游的七律,确是名章佳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与江西诗派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师事曾几,又私淑吕本中,对曾、吕二人服膺终生。陆游接受曾、吕的影响首先在于爱国的情操,他少时与曾几“略无三日不进见,见必闻忧国之言”。而吕本中在表现爱国主义主题方面堪称是陆游的先驱。陆游在艺术上也受到曾、吕较深的影响,对“活法”说深信不疑,直到70岁时还对曾几授予他的“文章切勿参死句”一语津津乐道。虽然陆游从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中获得了增进艺术修养以自成一家的启示,早年作诗时也曾仿效过黄庭坚、吕本中等江西诗人的风格,可是他的艺术个性和才能却远在江西诗派之上。所以他很快就超越了曾几、吕本中等师辈的成就,并以明朗瑰丽的语言、奔放磊落的情调而与江西诗风分道扬镳。
陆游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极其丰富、广阔,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现实的各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反映民族矛盾、抒写爱国情思的动人诗篇。
陆游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发动侵宋战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当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并且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而坚决主张抗击金兵、反对妥协投降就成为南宋时期文学作品中爱国思想的重要内容。陆游的诗歌,就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现实,反映了民族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人民的抗战意志,抒写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同情,因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陆游爱国诗歌的特点之一,是对妥协投降派罪恶的无情揭露和谴责。
在南宋统治集团中,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激烈,出现了主战派与主和派。主战的官员和广大人民一起反对割地求和,主张抗金作战。主和派则屈膝议和,苟且偷安,并且结党营私,陷害忠良。陆游抗金的主张一生都不曾动摇过,而且他以诗歌作武器,同主和投降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在许多诗中明确表示:“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对于那些决策求和,以图苟安享乐的投降派,他以犀利的笔锋,愤怒地指责他们误国害民的罪行:“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在《关山月》一诗里,他用战士的口吻写“和戎诏下十五年”,南宋王朝对金国屈服,身处前线的将士们也忘掉了抗金事业,只知沉湎在酒色歌舞的奢靡生活之中,马死弓断,爱国壮心被埋没,人民收复失地的渴望,他们早已置之不顾。陆游在这里对投降派进行了更集中更全面的揭露。尤其可贵的是,他以锋利的笔触,大胆地指责:“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桧)”。南宋王朝主和投降的官僚,不止是秦桧一个人,他们是“有党”的,是一个结党营私、迫害爱国将领的统治集团。可见,陆游所抨击的是南宋前期的整个投降派,他富有强烈战斗精神的诗篇在南宋诗坛上是空前的。
陆游爱国诗歌特点之二,是内容多表达人民群众渴望恢复故土、统一祖国的愿望。
南宋王朝在临安定都以后,以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一方面迫害主战的文武百官,如杀害爱国英雄岳飞等人,另一方面与金人订立屈辱的和议,向他们称臣,每年还要输送大批银两、绢匹,以此换取南宋小朝廷的苟安局面。北方人民在金兵的残酷统治下,生命无保障,财物被掠夺,生产遭到破坏。陆游在《题海首座侠客像》诗里揭露金统治者榨取遗民膏血以自肥的罪行:“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北方人民忍受着金兵的蹂躏,渴望着收复失地。“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始终没有忘记失地的人民,对他们所受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不断地为他们喊出内心的痛苦和希望:“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安得扬鞭出散关,下令一变旌旗色”“关中父老望王师”。然而,南宋朝廷并无恢复之意,对此陆游感到极为悲愤,并在诗里大声疾呼:“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陆游这些念念不忘恢复的诗篇,以入蜀后居多。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而且一直到临终都不忘收复中原。
陆游爱国诗歌的特点之三,是表现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壮志未酬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