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4900000002

第2章 国内外产业理论综述(1)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运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企业、市场、产业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和指导产业组织政策制定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有特定的内涵,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产业内企业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产业组织实际是指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合理组织,即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既要使企业充满竞争活力,实现有效竞争,又要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性,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低效率。

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各领域中定型较晚的部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以贝恩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为标志,迄今只有四十余年的历史。然而,从其产生和形成的渊源来看,最早萌芽于马歇尔的“生产要素理论”,奠基于张伯伦等人的“垄断竞争理论”,最终体系形成于贝恩等人的系统研究。下面综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

产业组织理论源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1890)中提出了第四种生产要素“组织”。“组织”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组织形式,还包括企业之间的组织形式。马歇尔认为追求规模经济是效率使然,其结果是大企业支配地位的增强和垄断的抬头,而垄断又是阻断价格机制作用的罪魁,损害经济效率的同时导致规模报酬递减。显然,规模经济和垄断在马歇尔那里成了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这被后人称为“马歇尔冲突”(Marshall‘sDilemma)。

对于这一矛盾,马歇尔曾经试图采用企业“生成发展衰退”的过程来解释垄断最终的终结,或者说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然而这种均衡论恰恰成为后来经济学家所抨击的对象,也是新古典经济学被后人所不断质疑的对象。经济发展实践对马歇尔的观点更是一个反叛。20世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大量涌现并没有出现马歇尔所预想的垄断企业的终结,现实问题是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中小企业也生机勃勃。新古典经济学面对大量的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现象,难以解释当时的竞争秩序。张伯伦和琼·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与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等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虽然大大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但他们研究的各种竞争秩序仍然是在寻求一种均衡。他们认为企业的竞争秩序应该有一种最优的状态,一旦达到这一状态,那么就没有企业愿意破坏这种状态,也就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末期,梅森、贝恩、科斯、威廉森、席勒等继续深入地探讨竞争和垄断关系及市场问题,并将研究重心向行业转移,十分重视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即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的分析范式,至此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正式形成了。这种范式完全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上,仍然坚守着静态均衡的阵地,并认为SCP是具有单向传递作用的线形框架,即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则决定了市场绩效的各个方面。然而,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远不止这么简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作用的,SCP范式仅反映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斯蒂·马丁指出,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两者都部分地受到潜在需求和技术的影响,市场结构影响企业行为,同时企业的策略性行为也影响着市场结构,结构和行为相互作用决定着市场绩效,销售的努力程度作为企业的行为也影响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市场绩效反过来会影响企业的技术进而影响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会表现出动态性的累积效果或者说由于技术积累而带来的市场势力,同样会对结构和行为造成影响。获利的机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对市场结构具有动态变化的影响效果。

后人对SCP范式的修正从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传统SCP范式固守的均衡和静态的阵地,产业组织理论中逐渐包含动态演化的思想,在揭示经济现象时更具有说服力也更接近于社会实践。说服力也更接近于社会实践。尤其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应用,使SCP由单向静态分析范式转变为双向的、动态分析范式。鲍莫尔、潘扎和威利格等人创立的“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ofContestableMarkets)进一步克服了传统SCP范式中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间的单向线形关系和逻辑关系,强调潜在竞争对现有厂商行为的影响。由于市场中潜在进入的威胁,必然迫使在位厂商通过降低成本、进行技术创新、扩大经营规模等行为来改变市场结构,同时也改变了运行绩效。

竞争性市场过程理论是新奥地利学派在继承门格尔和庞巴维克等早期奥地利经济学家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含了大量的演化思想。其重要代表人物有哈耶克和熊彼特。哈耶克认为竞争过程不产生均衡,它只能提供某种“秩序”,均衡代表着一个终结点,而“秩序”则是经济向着均衡运动的趋势。熊彼特用“创新”

这一概念去分析变化和竞争的过程,并且“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打破均衡的重要方式,使竞争更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竞争性市场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

1.强调市场是一个学习和发现的过程

新古典经济学把竞争解释为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使价格趋向均衡点的边际成本,强调静态的均衡分析。而新奥地利学派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认为市场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沿用传统静态均衡的研究方法是不合理的。米塞斯(1996)指出“市场不是一个地方、一种事物,也不是一个集体性的主体,市场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从一套错误价格到一套相互调整的价格纠错过程。新奥地利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是奈特式的不确定性概念,以此为前提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的市场过程理解为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他们认为市场的均衡是短暂的,而不均衡则是一种常态,因为市场中存在着未被发现的信息或信息不完全而造成的决策失误会导致利润机会的丧失,市场由此失去了均衡状态。新奥地利学派将社会福利的提高归结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与哈佛学派所强调的配置效率是不同的,他们认为只要不依赖于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市场竞争过程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

2.强调企业家精神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是一个被动的或者受忽视的角色,而新奥地利学派认为企业家在寻求新的利润机会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市场过程是“企业家追逐利润的竞争,他们不能容忍错误的生产要素价格持续存在”,他们是“首先了解在实际状态与可能状态之间存在不同的那些人”,他们的行动导致了要素价格的系统性调整,并使消费品价格发生调整,这个价格调整的纠错过程构成了米塞斯的企业家的市场过程。

可见,新奥地利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其代表人物哈耶克和熊彼特被许多学者同时归入演化经济学家的行列。哈耶克认为竞争过程不产生均衡,它只能提供某种“秩序”,均衡代表着一个终结点,而“秩序”则是经济向着均衡运动的趋势。熊彼特用“创新”这一概念去分析变化和竞争的过程,并且“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打破均衡的重要方式,使竞争更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

演化经济学(EvolutionaryEconomics)是当今国外经济学界最热门、最前沿的领域之一。1982年纳尔逊和温特合著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出版发行,标志着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形成。他们使用变化(Varie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惯例(Routines)、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y)、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和选择(Selection)等概念代替新古典经济学中完全理性、最优化行为和确定性。新古典经济学只能解释现存路径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也就是说,新古典经济学是在既定的制度下寻求均衡,分析均衡如何运行,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则是演化理论最重要的行为假设前提,预示着决策制定和调整的本质特性。由于行为人所处环境非常复杂并且不稳定,难以获得制定决策所必要的信息,因此他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演化经济学则致力于在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关注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尤其关注经济结构变化的长期过程并研究行为人(例如,一个企业、区域甚至国家)如何在这样的过程中采取策略生存下去。演化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均衡只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是指企业都按各自的生产容量进行生产,既不扩大,也不缩小,但是通过竞争,这种情况则会发生变化。总之,演化经济学一直遵循着动态变化的思想。

产业组织与演化经济学有如此紧密的关系,以至于纳尔逊和温特在《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中大量篇幅涉及产业组织的演化问题,多次提到“经济结构演化”,“市场行为”、“动态竞争”等字眼,并且对其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他们的研究是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有益补充,有必要对产业组织的演化过程作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尽管如此,在大量的文献检索中仍然少见“产业组织演化”,而更多的是“产业演化(IndustrialEvolution),这是与纳尔逊和温特的开创性研究密不可分的。他们的”产业演化“主要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产业内的企业数量以及由企业数量引起的其他变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因此后续的研究中更多地强调产业演化,如温特等(2003)的研究。其他学者也注重从企业数量角度研究产业演化问题,如克莱泊和米勒(1995)、蒙托彼欧(2002)、莱姆布森(1991)和多西、马斯里和奥森尼果(1995)等人的研究。事实上,国外经济学家不仅仅从数量的角度去研究产业演化,而且从企业行为角度对产业组织演化进行研究,其中企业在进入或者退出某一产业(或市场)的行为选择就是研究焦点之一,例如格罗朴、波斯纳德和塞维(1997)、秦诚忠和斯图尔特(1997)、萨哈密特拉·达斯和萨特亚·达斯(1996)等人的研究。另外一些经济学家也从技术创新角度对产业组织演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卡·伊威(2000)和奥德莱士(1995)等人的研究。总的来讲,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技术创新构成了现代产业组织演化理论的核心内容。

国内对产业组织的演化问题根据其研究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类,即以经济转轨为背景的理论、系统演化论和随机过程的引入和借鉴。

1.以经济转轨为背景的理论

这类研究以中国转轨经济为基础,重点揭示转轨条件下中国产业组织的演化特征。转轨经济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殊经济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组织的演化过程中存在的特殊现象是与中国的传统体制紧密相关的,转轨时期中国产业组织的演化是”人为的“和”被迫的“。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许多企业仍然属于政府所有,其利益就是主管部门的利益,政府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许多企业仍然属于政府所有,利益就是主管部门的利益,政府为保护自身的利益有动力以管理者的身份设置人为障碍限制其他企业进入,进而形成行政性垄断。并且由于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政府为消除市场负面效应不知不觉地运用行政权力,助长了行政性垄断。同时,改革过程中投资主导权的放开和地方经济利益的驱使引发并刺激了过度竞争,而资产专用性、劳动力收入刚性和地方政府的社会责任等过高的退出壁垒都使得过度竞争长期存在。由于中国经济所处的特殊时期,中国的产业组织演变有其特有规律和特征。

江小涓等人以中国经济转轨为背景,对中国产业组织的变化进行了案例研究,既涉及到政府推动的产业组织变化,也涉及市场主导的产业组织演化,以大量的案例研究揭示了转轨时期中国产业组织演化的特征。限于当时中国对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尚处于引进和借鉴阶段,他们并没有总结中国产业组织变化中规律性的内容。孙天琦也是以中国的转轨经济为背景,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了产业组织演化的稳定的结构”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经济秩序。这种经济秩序有异于一般认为的大、中、小共存的观点,他强调寡头的主导地位和大、中、小企业都不可或缺。这一观点对于转轨时期中国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演化障碍的突破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此为前提,他从寡头的培育、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效率标准下的市场行为等方面给出了”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产业组织结构的实现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路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供给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路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供给问题

    本书包括理论篇、实证篇和对策篇三部分,共九章;在供给与需求的相互结合或互动中对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有效供给问题,从概念到内容、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等方面做了比较研究。
  •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麦肯锡调研揭示了高管对创新的远大抱负与他们的执行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随着全球化打破了曾经阻止公司实现全部潜力的地域界限和市场障碍,公司的创新能力——借助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各方的创新增值思维——成为名至实归的时尚话题。
  •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本书选择了航空工业的典型事例,强调时代背景,突出发展变化,从体制创新、民用飞机、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回顾了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体制改革,适时调整战略,努力开拓市场,推进资本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集团公司的重新整合,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中国航空工业必将在新一轮市场经济大潮中蓬勃发展。本书既可给航空工业从业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工业相关产业及对航空工业感兴趣的社会读者提供参考。
  • 阅读革命

    阅读革命

    本书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农村为研究,以“黄土·革命与日本入侵”为架构,通过对“张闻天晋西北兴县农村调查原始资料”等大量一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出对华北“边缘”地区农村社会或“革命”中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性解读。
  • 逆袭:飞翔还是坠落

    逆袭:飞翔还是坠落

    作为“时代见证”系列丛书之一,《逆袭之路》通过对近两年来知名企业的市场表现进行分类,一类是在创意年代把握机会为消费者带来惊喜表现,在这场过山车的运动中成功的攀上更高位置;另一类是盛极而衰期待华丽转身的代表,他们更需要时间和市场来验证这一场运动是重上高峰还是荡到低谷。本书不是一般的企业案例书,它通过财经记者的专业分析,让读者看到企业的市场表现和战略特点,从中可以找到自已的判断分析。
热门推荐
  • 录鬼薄

    录鬼薄

    那年夏天,各种恐怖,惊奇,诡异的事件纷至沓来。世恶道险,人心若鬼。且看我一薄录之。
  • 破碎之地

    破碎之地

    天空突然破碎,使得地球发生巨变。不断变异的生物和突然出现的其他高级生命让人类的生存岌岌可危。未来的世界将会怎样,让我们看看开了主角光环挂般的汤白,是如何在这片被成为破碎之地的世界里拳打各种史前巨兽,脚踢各路异人小丁丁!噢!我忘记了,它们有些是没有小丁丁的!---------------------------------------------------------------------------求收藏!求推荐!如果喜欢本书欢迎大家留言提意见或建议!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喝茶聊天经济学

    喝茶聊天经济学

    经济学不是繁冗的公式,不是枯燥的定理,它的存在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喝茶聊天经济学》不是感性的第六感判断,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喝茶聊天经济学》用理性的思考和详实数据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答案。《喝茶聊天经济学》会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经济学,什么才是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它既生动有趣,又简洁明了,向大家说明了一个个现实问题的来龙去脉。读完本书,每位读者都会更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学是如何一点一滴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 起初,他还在我身边

    起初,他还在我身边

    曾经的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最深的友情,我却伤的最深。近二十年的友情,消失殆尽,沈依晨的未来,会发生什么。。。。
  • 九幽传说

    九幽传说

    雅蠛蝶啊!现在连救人也会和一群奇葩一起穿越吗?诶,有美女!!!美人莫走!啊,这是什么异能?卧槽,读心术,幻术,轻功,驯兽术。还有怎么到了三国,唐朝,法国埃及和二次元?什么,要失忆?什么?就这样永远轮回重新穿越?什么?男主终于要出场了,太好了,不要啊,又要重来穿越之旅找镜片,诶,这次不一样。。。。
  • 倚天六道

    倚天六道

    天地间共有六道轮回,一切有生命的物体死亡后都会进入阴曹地府踏入这六道,少年凌风被鬼道打入地府再次轮回,凌风因不甘,逃过奈何桥躲过孟婆汤,又一次跳入人道,但受到了孟婆的诅咒封印重生后能力尽失,被世人嘲笑为废材,但他誓从人道修成天道,成为世间无法仰望的巅峰!一日破开封印,发生惊天巨变!
  • 最毒不过商家女

    最毒不过商家女

    未嫁先被休,商简意成了郾城最大的笑柄。青梅竹马当众羞辱,嫡姐庶妹心机算计,已无家可归她成了过街老鼠,却遇父亲暴毙,与母亲狼狈入狱成了杀人犯,亲母惨死只为保她无虞。浴火重生,她誓屠尽害她之人为母亲填坟……
  • 腹黑校草的甜心妹妹

    腹黑校草的甜心妹妹

    第一次见面,他把她抵在墙角强吻,以为她是她来报复的替身,所以把她当成她,后来才发现她真的不是她……
  • 爱到男的

    爱到男的

    财富迥然不同的两个年轻人杨宇天和杨泽轩,都有着崇高的梦想,在大学中因为一个偶然的误会使两个人相遇,又因为同一个姓名而结为了兄弟,在一系列的交流和摩擦中,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慢慢的,一方发现另一方的感情对自已有了变化,这种变化到底是兄弟情的继续还是升华了的友情,杨宇天夹在这两种感情中不知怎么才好,一方面他不想失去这个友情,另一方面,他又不想承担那份爱情,再与父母和杨泽轩的激烈争执下,终于突破了自己内心的愧疚,承认了这份爱情。
  • 阴天冥府

    阴天冥府

    幻灭的理想和爱情,比任何杀手更加执着,即使坠入冥府仍如跗骨之蛆般纠缠着你!你能否想象脱离天庭掌控的冥府会如何发展,地藏成佛后的地狱到底空没空?当乌江自刎的项王遇上无辜砍头的华佗神医,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虞姬还会在王身边么?……三途河畔、彼岸花前,历代风流人物,还有谁会愿意拒绝轮回,甘心做一只鬼?……痴也罢,梦也好,一切尽在《阴天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