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4300000048

第48章 水库移民启示录(2)

淹没搬迁的企事业单位,一般都有在册人数,然而,时过境迁,企业关停并转、破产、重组、转产,不少企事业单位已面目全非。有的企业还“活着”,职工从几十人变成了几百人,也有减裁冗员的企业,人数从几百上千人变成了几十人,但人还在,这些人算不算是移民,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事。

比如说,大中专学生读书,小伙子参军,娶进嫁出,犯人劳改等等,所在地的户口都要发生巨大的变化。没准儿以上列举的这些移民,户口一迁走,就不是移民,可大中专学生读完书又回家乡,参军后复原回家,劳改犯刑期满回到原籍等等人群,以前户口在本地就是移民,户口一转走又不是移民,现在户口转回来,你说他们还是不是移民?

2006年7月24日,我在丰都县移民局了解移民身份情况,李忠德科长告诉我说,丰都三个移民乡镇有刑满释放人员9人。这些人,有的被判3年,有的被判两年,他们以前是移民,被判刑后又不是移民,现在回来了,又变成了移民,我们都安置了。如果加上读大中专、参军、复员、婚进婚出、生老病死等因素,就可以想象移民人数的变化震荡之频繁。

由此可见,移民人数的增减,长期都在变化着、运动着。而统计尺度不同,移民人数就大不相同。移民身份、移民人数为什么会成为库区最为复杂、最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想一想人口普查时,政府机关人员倾巢而出,白天登记,晚上敲门统计,还会有“漏登漏统”的人,移民人数调查,则远比人口普查更为复杂,也更为艰难。

前几年,经常有人问我,移民局一天都在昏忙,三峡到底移民多少人?现在移了多少?还有多少没移?将来移民是多少人?国家常常拿钱支持库区,库区是不是一个无底洞?

斗胆妄言:移民身份、移民人数在很多年后,仍将是三峡库区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到库区的丰都、忠县、奉节、开县、巫山等县调查发现,几乎天天都有人为移民身份和补偿问题找政府和移民局。

国家政府对百万移民承诺的八个字是“前期补偿,后期扶持”。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允许出点误差,移民人数却不能出误差,少一个漏一个都不行,就算你不去找移民,移民就会登门造访,找你讨个说法。移民的道理很简单,我的地被淹了,房也淹了,我说补偿少了,你也不会多给,但总得给我补偿吧,后期扶持,谁敢少我一份?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子工业并不发达,计算机在当时的库区政府还是稀罕之物。如果当时能在库区上下都建立一整套的电子档案,不管移民身份如何变化,今天对移民人数的确认和管理就不会太犯难。

2006年5月,国家高层透露一个数据,三峡工程产生的移民人数将会在140万人左右。

截至2006年3月21日,重庆库区经过几个月对移民身份的核实和清理,统计数据为113.8万人。这是一个历尽艰辛而又十分不易的统计结果。

移民身份界定和移民人数的清理,是政府关注、移民关心、必须向纳税人说清楚的一件大事。“剪不断,理还乱,独自轻许几声怎么办?”我搞了6年多的移民工作,为何对移民人数成因的了解还是“半罐子水”?为何总体感觉上仍然是稀里糊涂,半醒半醉?苦笑之余,一副自嘲的对联倏地冒出脑海:

上联:前期补偿,前期是你找移民搬家;下联:后期扶持,后期是移民找你算账;横批:难得糊涂。

二、前清移民与三峡移民

移民,在我国也算历史悠久,从先秦时期就有了较大规模的移民。从历史上看,三峡地区的移民活动在2000多年中从未停止过。但是,当代三峡百万移民时代背景、目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伟大的移民运动,古时候的任何移民运动与今天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三峡地区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就是人们嘴里常唠叨的“湖广填四川”。当时的“湖广人”,泛指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江西、安徽、河南等地进入巴蜀地区的移民。

进入巴蜀地区的移民在移民运动的前期,有很大一部分是非自愿移民。当时的清政府组织移民进川垦荒,采取强迫措施,抓人入川,一抓就是几十人、几百人。用绳索捆住手、拴住脚,像北京的冰糖葫芦一样连成一串,由扛着红缨枪、大刀的官兵押解入川。

被押送的移民途中大小便,要向押送的官兵报告,请求解掉捆手的绳索,叫“解手”,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这种叫法就沿袭了下来;至今,在四川和重庆,不管是农村院落的赤脚农家人,还是大城市西装革履的潇洒者,都习惯把大、小便称之为“解手”,而且有“解大手”和“解小手”之分。

当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移民们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走山路,蹚河流,历经千般辛苦、万般磨难才进入巴蜀地区。他们在官兵的督促下垦荒耕田,用智慧和力量,用血与泪、灵与肉,谱写出了一部部惊天地泣鬼神的创业史,为巴蜀的经济复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清朝政府为何要开展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呢?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妨看看清政府移民的缘由。

从顺治元年到康熙十九年,清军连续37年与张献忠义军、吴三桂叛军,在巴蜀土地上进行围剿与反围剿。长时间残酷的拉锯战,使人口骤减。据史料记载,清军曾六次杀进成都,六次杀进重庆,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血流成河。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是福建入川的移民后裔。他在《我的童年》中记述了战争与移民的关系:“……四川人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遇到过一次很大的屠杀,相传为张献忠剿杀四川。四川人爱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这虽然不免有些夸大,但在当时,地主杀起义农民,农民杀反动地主,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互相厮杀的数量一定不小。在那样广大的地面,因而空出了许多吃饭的地方来。在四川以外,尤其是以人满为患的东南,便有一个规模相当大的移民运动向西发展。现在的四川人,在清朝以前的土著是很少的,多半是些外省的移民……”

明末清初,战争、瘟疫、灾害恰似一胞孪生怪胎。由于战争异常残酷,致使尸骨横陈,蝇蚊遍地,瘟疫很快流行、蔓延起来。

顺治四年,巴蜀大地连续三年遭受罕见的大旱灾,烈日高悬,赤地千里,饿殍盈野,人口一下骤减到历史最低点。据史书记载,当时四川这个泱泱大省,仅仅只有60多万人口。

面对“有可耕之地,无可耕之人”的凄凉景象,清政府倡导、组织、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声势浩大的移民入川运动。

移民运动之初,非自愿移民占了绝大多数。“湖广”和江西、广西、广东、河南、安徽等省督抚“奉旨行事”,不管你是否愿意,捆上双手就押解到四川。

日子久了,被强行押解进入巴蜀的移民越来越多。这些移民在经历远离故土的大悲大恸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直面人生。无论多么艰难困苦,还得顽强地生存下去。

很快,这些“湖广人”惊奇地发现,巴蜀大地原来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正如官府宣传的一样:是一个富饶之乡,是天府之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回了老家。

于是,移民运动悄然发生了变化,在政府的倡导下,在垦荒种粮、减免税赋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之下,经商者、开发者、逃荒者、避祸者、避难者、避乱者、从军者,纷纷从各地如潮水般涌入巴蜀大地,摇身一变成了“川耗子”。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戏谑地称四川人、重庆人为“川耗子”,其实这也是移民文化的一种积淀。当年,由“湖广”地区迁入四川的移民返回老家探亲,因为来自三国时期的“蜀国”,不知姓名的当地人就称其“老蜀”,这位叫“张老蜀”,那位叫“王老蜀”,老蜀就是老鼠,声调平仄都一样,老鼠的俗名叫耗子,所以,四川人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川耗子”。

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看,历史和现实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湖广填四川”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罕见的、规模巨大的、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移民运动。这是清王朝政府为了全国的政治生态、人口生态、经济生态取得均衡的一场省际移民运动。而当代三峡百万移民,则是由共和国的头号工程项目--三峡工程的开发而产生的大规模省际移民运动。简言之,是一个项目开发性移民。它的直接目标,就是为国家的经济复兴奠定基础。“湖广填四川”时的移民,挥泪远离故土,谁都不相信到了巴蜀地区会有好日子,谁都认为命运会从此“坠入地狱”。但作为清王朝来讲,进行这次大规模移民,实际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恢复生产的一次规模性的经济运动。

前清时期,清政府组织了10多个省区移民走进巴蜀大地。而三峡移民是大部分就近安家立业,政府组织一部分移民走出去,在10多个省区安家落户。古代移民从10多个省市来,当代移民又回10多个省市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

清王朝的移民政策执行人主要是地方官员,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自上而下,层层贯通,落实到基层就是州官、县官的职责。地方官员几乎包揽了赋税征解、治安教化、防灾赈荒、发展生产等事务,在处理纷繁复杂的移民具体工作中,州官、县官的身影无处不在。

由于地方官员与中央政府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地方官是站在所辖的行政区划负责的角度看问题;而中央政府则是面对国家的统筹发展,从整体上综合考虑问题;很多时候会以一省一区的不平衡换取国家的大体平衡。

州县官员的身份更利于接近民间生活,更能体察民情,他们看到的问题是最直接的,也可能是最真实的。因此,由州县官来负责移民工作是一种可以运行的体制。更何况有“天下之治始乎县”之说。

“湖广填四川”是清政府组织、倡导、并“一竿子插到底”的运行体制,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叫“政府行为”。三峡移民工作的运行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分省(市)负责,县为基础。”重点突出了县一级政权的作用,这也是“政府行为”。

清王朝为搞好移民运动,要求州官、县官把解决移民的衣食住行当做主要任务,把是否妥善安置好移民,作为对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在今天看来,仍有不少借鉴意义。

前清时期,顺治、康熙、雍正几个皇帝,为鼓励从事“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官员,制定了一系列奖惩办法。

康熙皇帝即位后,除遵照顺治制定的规定外,还对自督、抚至州、县、卫、所各官员许诺,如能加开垦土地者,则予以奖励。并对一年内无开垦者罚俸半年的处分等问题,作了具体的补充规定。

康熙七年,全国早已取消招移民授职,但康熙十分重视从史书上获取历史经验教训,采取了”宽平公正,因时制宜“的治国方略,特准许巴蜀地方文武各官招移民复业,每一百家记录一次,四百家加一级,五百家加两级,六百家加三级,七百家以上不论俸满即升。

皇帝一倡导,地方官自然不甘落后,纷纷依据”中央政策“的框架,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助推移民运动开展的政策。

四川巡抚张德地提出了更加积极的奖励官员的办法:“臣更有请者,无论本省外省文武各官,有能招民30家入川安插成都各州县者,量与记录一次,有能招60家者,量与记录二次,或至百家者,不论俸满即准升转。”

张德地身为地方官员,深知移民垦荒的紧迫性。由于措施得当,成效显著,后被“中央政府”授予工部尚书头衔。

蔡毓荣在担任四川湖广总督五年间,由于招徕移民有功,在康熙十三年,以“以招民垦荒功,加兵部尚书”职。

此外,四川巡抚年羹尧,保举蓬溪知县徐缵功,因其在任内安插移民1200多户,功劳得到后人的认可。新津县知县常久经,原是陕西洋县进士,后任职于新津县,因其招徕移民垦荒,体恤民苦,民众称誉为有“真父母之铭”,因而以突出的政绩流传后世。

但是,随着移民政策的实施,大批移民进入了巴蜀地区之后,移民进程中的许多矛盾就暴露了出来。康熙年间,一官员对“招民三百例即升官”的政策提出质疑,如果地方官员为了升官发财,只图虚报招民垦荒的成果,那么由此产生的沉重税赋最终会落到农民头上,其结果是官员得利百姓遭殃。当时,种种徇私舞弊、发移民财的官员不是少数。

清朝初期,全国各地开垦的荒地征收赋税均是“三年起科”。所谓的“起科”,就是征收新垦荒地的钱粮赋税的起始时间。到了康熙年间,下诏对入川移民实行“五年起科”;到了雍正元年,为鼓励对山区荒地的开垦,特别规定“荒田耕种,六年起科,荒地耕种,十年起科”;乾隆五年,皇帝又颁旨:“零星土地听民开垦,永免升科。”这几代皇帝所颁布的优惠赋税政策,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充分调动了移民的积极性。

但是,这个政策也有负效应。不少移民进入巴蜀地区开荒之前,把老家的田产地亩悉数变卖,等到5年“起科”优惠政策期满之时,移民就回到湖广地区要回自己的房屋地产,由此而引起的争讼很快波及到湖广和四川省。官场有舞弊,移民也有不少人钻政策的空子,这两类情况相当普遍。

尽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出了不少问题,但清王朝对移民采取冷静而宽容的态度,以安定为本,以“抚绥而安全”为基本前提。但对“地方官吏,坐视百姓之远徙异乡,而不知轸念,断不可不加惩戒”。

同类推荐
  • 诗建设

    诗建设

    《诗建设》主要内容简介:语言有根吗?万物有共同的根吗?或许,这样的疑惑与茫然正是这个纷繁无序时代的症结所在。现代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因为“上帝死了!”上帝在那里,或者从来不在。就像一个密闭的房间中的一个我们曾经得以仰望天空的窗子,我们因一种角度的固化,因对它持久的注视中意识到了它对天空的遮蔽。但如果我们因此最终放弃了对天空的仰望,如果我们对一种僵化方式的克服没有成为与真理与道相遇的一个最新的契机,那么,我们就是一个真正的丧失者,一个不幸的“现代人”。是的,诗歌可以,同时也应该成为这样一个沮丧的时代获得拯救的力量。
  • 爱如空气

    爱如空气

    这是一个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新生儿。我热切地期盼我的朋友、我的读者捧出自己那颗真诚、慈爱、友善的心去爱怜她、呵护她、扶持她,让她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生命如烟花般绚烂,生命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财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人生古来稀。人生是美好的,但也是公平的。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美国当代诗歌三十年

    美国当代诗歌三十年

    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诗歌的新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20位诗人的诗歌作品做解读和评论。全书以西方文艺理论及文化研究为工具,以当代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研究和阐释诗歌中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以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侧重于研究在国内尚未受到重视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诗歌领域极重要的诗人及作品。
  •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3》就是以日记的形式细致而真实地描述了这样一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留学上高三直至顺利高中毕业前前后后的学习、生活经历。优美而朴实的文字中无不透露出美国的高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美国高中生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作者和接待家庭一起快乐的生活等等。
热门推荐
  • 亲爱的小狐狸

    亲爱的小狐狸

    张译宸是一个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他酷爱唱歌,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超级大明星,毕业以后他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北京,处处碰壁的他只能靠在面馆兼职生活,就在他的人生跌入谷底的时候,一只他曾经救过的小狐狸闯入了他的时世界,展开了一段搞笑而有感人的爱情故事
  • 上古世纪归途

    上古世纪归途

    神与英雄的降临,血与玫瑰的交织种族迁徙.颠沛流离每一个种族都渴望回家的路即使前方是未知的无尽海峡,他们依然勇往直前。ps(纯正统上古世纪小说,完全采用的上古世纪的世界观架构和人物天赋种族,纯正的奇幻小说)(查阅大量资料,视屏,各个国家版本的上古世纪游戏,以及冷杉与鹰这部小说,完全了解分析了12元远征军和各大种族的剧情,请大家认真看,不是单纯的yy文)主题:种族回归原大陆的故事,完全切合上古纪元,地区种族,一般无二,无添加。
  • 傲娇少爷太难搞

    傲娇少爷太难搞

    一场失败的结婚宴,让他从此性情大变,傲娇?他的代名词。搞怪?她本性如此。“沐帆少爷,以后我就是您的贴身女*佣,要寸步不离的跟着您!”“我洗澡你也要跟着么?我不介意哦!”某男坏坏一笑。……“这才是你的真实身份吧,该叫你姜潇娅呢还是姜小雅?把我当猴耍很好玩?”“不是的,沐帆,你听我解释……”……诠释一场千金女佣和傲娇少爷的爱情童话,大家可以放心踩坑~
  • 淡定娇妻有点强

    淡定娇妻有点强

    【这本小说经过多方面考虑,决定停更,个人原因让大家失望了,真的很抱歉】
  • 匙奴

    匙奴

    九把钥匙十个纪元,世界曾以七门灵力,八荒玄力为代表,灵是这一片世界唯一的源泉。少年的梦想是当一位驰骋天下的游侠,睡梦中自己曾经拳动洪荒,脚踏天宇,将厮杀轮回演绎的淋漓尽致,可一切潇潇红尘仿佛都没有发生过。难道这一切都是一场梦吗...
  • 重生之猎魔

    重生之猎魔

    北池重生了,还带了一个游戏系统。当他想到上一世,恶魔入侵,挚友为救他从高楼上摔下,自己也被恶魔杀死,带着游戏系统的他在这一世一定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也许不能拯救世界,至少要保护身边之人,然而情况有变,自己竟然是猎魔者的后裔,掌握着歼灭恶魔的“魔法狂暴”,而挚友也竟然是一个猎魔人?....
  • 三国大混乱

    三国大混乱

    课堂上睡觉的小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在汉朝,主角凭着一本三国指南金手指勇闯三国。文能提笔定天下,武能力压镇群雄。李白醉酒戏貂蝉,小强三英战吕布。主角穿越造成时空扭曲,各朝代的名人不幸卷入这场风暴。动荡的汉朝,混乱的三国,小强该如何书写,敬请期待!(曹老板,别开打!给劳资一分钟时间我看看三国指南!)
  • 三滴血

    三滴血

    谢谢,一个智商高达210的学生,在一次被误认为嫌疑人时,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他的高智商尽显无疑,也从这里开始,他便跟一件件案子扯在一起。谢谢: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凑巧的事情,有的只是有心人在谋划而已。
  •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以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为主要内容,将前沿性媒体运营理念与实战性媒体运营实务相结合,涉及媒体实务、媒体运营、新媒体、传媒思想等方面。《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对区域性媒体的运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可作为高校传媒专业参考用书,也可为传媒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我是怪谈

    我是怪谈

    每个城市都有唯一一只蜻蜓,他们是现实与魔幻的界限,天道的刑刀。他们沉默的守望着自己的城市,一切都应尊敬他,畏惧他,对抗他,但却从未有人接近他,了解他,成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