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4300000041

第41章 三峡触动神经(1)

一、尘封的幕后新闻

一位从北京来的资深记者,伫立在重庆移民局的门口,凝望着白底黑字的“重庆市移民局”匾牌。几分钟后,他才缓缓挪动脚步上楼,开始他极不平常的采访。

移民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郎诚接待了记者。

郎诚在三峡库区移民大县的奉节县当过县委副书记,还在万县市政策研究室供过职。他40多岁,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年龄。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这几天正组织一期水位移民验收,他忙得焦头烂额,晕头转向,累得身心交疲,从他略带紫色的面容看,不是缺血就是缺氧,说话也有气无力。

这位记者说:“以往,我到移民机构采访,看到’移民‘这两个字的英语单词,心里就产生一种躁动、渴望、兴奋,但在’重庆市移民局‘这块匾牌面前,一点没有兴奋的感觉;只要一想起三峡百万移民,心情就沉重得使人透不过气来……”

一会儿,电话铃响了起来,《中国青年报》记者小徐、小吕到移民局采访,怕采访扑空,先打个电话。

北京来的资深记者刚走,小徐和小吕又进入了办公室。两位记者被郎诚和他所介绍的移民情况吸引住了,也为移民工作者全身心投入三峡百万移民做出的牺牲所感动。二人执意要请客,要慰劳慰劳三峡移民干部,于是,晚餐就成了这般景象:北京来的记者到重庆采访,反而请重庆人吃“重庆火锅”,弄得郎诚一边吃一边表示歉意。对中外新闻媒体来说,三峡百万移民是新闻的焦点问题,百万移民充满悲欢离合的大搬迁过程,他们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生存状态,将会有层出不穷的新闻出现。有人贪污移民资金是新闻,移民工程质量问题是新闻,三峡库区发生滑坡事件是新闻,甚至一个移民伤风打喷嚏也可能成为新闻,都值得舆论界去聚焦、去跟踪、去关注和披露。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的人认为,三峡炒这么热干吗?不就是(他妈的)修一座水库么?这些年来,全国有很多地方受洪涝洗劫,遭水灾的那些人,修房子、搬房子都很积极。水涨起来,人搬走就行了,以前,咱们国家也修过大水库,也有过移民,三峡移民咋就这么难呢?

重庆市移民局发展扶持处王满发牢骚说,一次,他护送移民外迁,车在途中“抛锚”,与过路车发生了一点小擦挂。车也没伤,人也没伤,没想到才一会儿,七八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像从地缝里冒出来似的,围着车子又是拍照,又是采访,本来芝麻大点屁事,非要弄出“移民车队发生车祸”的天大新闻来。

1999年7月16日,一家报社头版头条刊出了一篇《三峡移民贩子见利忘义,库区百名移民叫苦不迭》的报道。相隔一两日,另几家报纸也用大黑标题、醒目篇幅刊登了内容相同的文章。几家媒体的同时聚焦,在三峡库区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会上众多目光盯住了事情发端地--湖南省当阳市和重庆市巫山县。

这篇文章(后来还有系列报道),主要是描述巫山县29户移民自愿迁到湖北当阳的一系列不幸遭遇……主动外迁的移民利益受到了伤害,这还了得?

巫山县的“县太爷”王超,以前担任过《万县日报》的总编辑。以前搞舆论监督是监督别人,现在作为地方官被别人监督,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明白。写此报道的人可能疏忽了一点,一不小心遇见一位资深同行。王超一看此报道,第一感觉就发现“有诈”,当即指令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了调查。

结论是:移民贩子不是贩子,移民资金没有流失,移民身份合理合法,这批自主外迁的移民安居乐业。

可这种“想当然……或许有……”的报道,却如同在三峡的激流中投下一块巨石,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久久难以平静。三峡移民牵涉面广,阶段性的政策性很强,如果在宣传口径、宣传分寸上把握欠妥,就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种豆不一定能收获豆,种瓜不一定收获瓜,这也是唯物主义的精髓。

库区一个县在抓先进性教育中,部分干部发挥先进作用,主动把街头位置较好的、容易聚集人气的门面,让给移民经营。当地日报把这个“让移民得实惠”的例子刊登了出来。这本是一篇不大起眼的消息,但却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街上好地段的门面毕竟不多,并不能照顾到每一个移民,没有得到好门面的移民就气吁吁地找上门来,理直气壮地问:“同样是移民,为什么他们得到实惠,我没有得到实惠?”不少人要求政府“说个聊斋”(意即说清楚)出来,不然就不依不饶……湖北省一位移民局长曾介绍过他的“深刻体会”。他说,他看到一篇写三峡“库区行”的文章,觉得写得不错,就邀请那位写“库区行”的资深记者到另一大型水库去写一写移民的生活现状。

有新闻写,这位记者欣然前往。

走水库、访农家、看田畴,记者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采访,写了水库移民如何科学种水稻,如何网箱养鱼,如何勤劳致富和如何使自己的小日子日渐红火的创业过程……这篇以人物、以事实为依据的长篇通讯发表后,赢得了各方好评。

好的通讯,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不想才过了几天,一大群外迁他乡的移民拿着报纸找到了移民部门,他们要求再搬迁回水库来住。“不是说人多地少么?”“不是说不外迁就没法过日子么?”“他们不外迁,是祖坟埋得好些吗?”

“让我们搬走,他们在库区搞发展、发财,是哪儿的天理?”“叫我们迁走,移民局完全是’半夜吃桃子专拣的捏‘!”

…………

移民们又嚷又吵,不依不饶,横说竖说要求搬回水库。移民干部们傻了眼,没想到一篇报道竟弄出这么多事来。局长啼笑皆非,一脸无可奈何。他苦笑着说:“移民区的宣传报道,看来是豆腐落在灰里面,吹也吹不得,拍也拍不得啊!”这位局长的感触是颇有代表性的,三峡库区几乎每一个区、县政府都吃过宣传上的苦头。一家报纸在外迁移民的补助费中写上了5000元,这本是国家政策给外迁移民的补助,问题在于这家报纸刊发的是一条过时新闻,记者写的是一年前的消息,又加之写得含糊其辞。这下麻烦就惹大了,外迁的移民以为政府又给外迁移民增加了5000元。迁到外省的部分移民拿着报纸回到家乡讨说法:是不是当地政府扣了5000元?是不是人走了这钱就不发了?

好说歹说,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下去。

2001年1月7日下午,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万州区周家坝慰问演出,这次组织到移民区演出可以说是大腕云集,阵容空前强大,倪萍、王刚、李谷一、郁钧剑等等悉数到场。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刘伟在合说的相声《三峡说三》中一不小心“透露”了一个重大信息:“国家对每个移民人均投资3万元。”移民认为国家对每个移民的安置费补偿金就有3万元,这一下在移民区炸开了锅。

真是无巧不成书,云阳县的移民恰恰又在年初回家领到了生产安置费的“价差部分”,移民就以为每人还有1万多元的安置费要陆续发放下来。移民补偿资金的价差是以1993年5月的价格计算的,国家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每一年的价格都不一样。过了八九年后,1万元的补偿金就变成了1.5万元左右。

不少移民看了演出很是兴奋,但随之而来的是有些气恼。

此时节正是动员外迁移民的关键时期,“克扣”移民款,良心何在?于心何忍?移民表示不迁了,纷纷找当地政府说理:“你们以为瞒得过吗?你们不说实话,李金斗就说了’实话‘,移民人人都有3万元,怎么发到我手里只有一万多元?”“移民资金总共400亿元,100多万移民,从大数上看也是平均每人3万元啊!”“是不是被当地政府贪污了?”

…………

重庆移民局信访处长李善联很善于积累群众语言,也非常喜欢刘伟、李金斗说的相声。当时他在现场看了演出,一听到“3万元”这个词心里就一阵发紧。他听说这台节目正月初五要向全国转播,就和政策法规处的郎诚处长商量,立即给央视有关部门打了电话,这台节目后来转播时删去了“3万元”这一句。

这场“李金斗风波”闹了些日子,移民们也都些是通情达理之人,听政府人员作了些解释,也就慢慢平静了下来。万州一位移民很是幽默地说:“李金斗是说相声的,他说了不算数,说对了也不算数,说错了也不算数!”

新闻理论中有一句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其实,在记者的眼中,不管是“狗咬人”,还是“人咬狗”,都可以变成新闻。国内的不少记者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面前,不得不采取“迂回”的方式进行采访报道。而个别西方记者到库区采访的视角完全不同,他们能把一些零碎的、残缺不全的素材写得很生动,也很逼真,从单纯的新闻业务看,也足以叫人叹为观止了。

在库区多年新闻大战中,当然也不乏“想当然”和捕风捉影者。大江截流的前夕,国内外记者蜂拥而至。几个西方记者来到重庆采访,外事办公室和市移民局接待了他们。

一位记者问:“听说三峡有10万人住帐篷,是真的吗?”

市移民局的一位官员回答说:“我可以准确地告诉你,大江还没有截流,水还没淹起来,移民们全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先生听说有人住帐篷,我肯定地回答你:是有,不过,那是到三峡的旅游者,是一批自愿住帐篷的、自找’罪‘受的旅游者。”

一名记者问:“据说重庆库区1997年的外迁移民已有几千人上了路,三峡有很多离乡背井的民工出走,请问这是否已成为事实?”市移民局的这位官员回答说:“库区不是几千人的问题,而是有几十万、上百万人外出打工。家住三峡库区,外出务工致富,这是移民自己的事,我们无法也无权干涉。不过,有些事请记者先生心细一点,我们鼓励、提倡外迁,很多省、区也欢迎移民去安家落户,但不要把外迁的移民和外出务工者给弄混淆了。”

泰国水利、水电代表团从武汉溯江而上,参观了三峡大坝和移民区,到了重庆之后,市政府在人民宾馆宴请。

副市长向客人介绍了三峡移民的情况,并鼓励泰国朋友到移民区投资,享受优惠政策。

席间,一个脸色黑黝黝的泰国人突然发问说:“我们修水库,移民不愿搬迁,我们只好叫人搬石头去砸房子,以撵走移民。你们三峡工程这么大,那么多的移民,怎么办?总不可能也搬石头去砸吧?”

陪同的移民干部回答说:“三峡地处巫山大山脉,有的是石头,但我们不能,也永远不会搬石头去砸我们的移民。用一句中国的俗话说,搬起石头只能砸自己的脚。”

泰国朋友笑了笑坦诚地说:“看来,我们修水库搬石头去砸移民,等于是砸了自己的脚。”

席间众皆大笑起来。

女记者“花容失色”

一位女记者到三峡采访旅游的情况,听说库区已经有好几万“占地移民”,以为发现了重大新闻。她打了一个电话故作神秘地问我:“是不是江水把移民的土地淹了,移民纷纷去’乱占土地‘?”“你就是这样理解’占地移民‘的吗?”我问。“是的,我想’占地‘二字肯定与’抢占‘、’占领‘有关嘛。听一个乡镇干部说:占地移民的事已把他整得焦头烂额。”“呵呵,你从字面上产生奇妙联想,真是有创意嘛。”“我想到库区调查一下占地移民的情况,不公开报道就写’内参‘,你熟悉移民的情况,要帮我一把哟。”“你就不想想,如果移民都去抢占土地,三峡库区不早就乱成了了一锅稀粥了吗?”

…………

我接着告诉她说,比如丰都县城全部被淹完,就要新修一座县城,在修新县城的地方又要占一大片土地,就产生了移民。原来居住、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也要进行搬迁安置,这就是“占地移民”。

“原来是这样啊,这个新闻线索让我白白激动了一天。”她感到有些失望。

三峡百万移民这道超级难题,在考库区各级政府的同时,由此而产生的一大堆专业术语,也考倒了不少新闻界的朋友。比如:生产安置、生活安置、对接工作、价差补助、机械增长、实物指标、双淹户、单淹户、线上线下、风浪线、红线、坠覆体、占地移民等等,就有上百个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不把这些很专业的术语搞懂,怎么能写出有血有肉的稿子?即或是记者搞懂了,编辑不懂,编出来稿子又是另外一回事。

曾经,一位记者采访移民工作会议,写出一篇移民大搬迁的报道,原稿中说库区某地坚持“移民为先,移民为重”的指导思想,“生产安置移民人,生活安置移民人”,编辑拿到稿子细读之后,嫌记者写得过于啰嗦,不假思索地把“生产安置”的人数和“生活安置”的人数一加起来,并把这个数字赫赫然做到了副标题上。

这篇稿子第二天见报后,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读者认为是地方官员说假话:“吹牛皮不犯法,也不上税。”政府官员认为报纸在说胡话:“总改不了假大空的德性。”移民认为政府官员和记者串通一气“扯谎”:糊弄上级,愚弄百姓。

读者电话一个接一个打到报社和政府办公室,愤怒地指责这种“睁大眼睛说瞎话的不道德行为”。

移民干部看了则认为这位记者素质太差,起码的“常识”都不懂。可怜的记者,真是“跳进长江洗不清,一腔苦水向谁诉”。生产安置是指农村移民的生产资料的配置,说直白一点就是“土地安置”;生活安置主要是指移民搬迁住房的安置。移民中有只淹地的,又有淹地又淹房的。“生产安置”和“生活安置”只有一字之差,这两者一相加,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同类推荐
  • 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本书是散文作品集,编为文学乱弹、浮生札记、书人书话等三篇,收:好梦中的隐忧、驳杂而无主调的变奏、怀念过去的“东方时空”、秋天的莫斯科、莫斯科墓园、学车、怀念丁一岚先生等作品。
  • 愿你是阳光,明媚不忧伤

    愿你是阳光,明媚不忧伤

    如果生活没有阳光,黑夜中依然会有风景,风景中依然会有星光,星光下依然会有小桥,小桥下依然会有渡船,渡船依然会扯起风帆到海角。还有心花,还有希望,这是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阳光,黑夜中有我们的心灵,心灵中有不灭的阳光。《愿你是阳光,明媚不忧伤》精选《哲思》创刊十年以来最受读者欢迎,最具正能量的文字,霸气传递正能量:我们并不需要向外界索取,而应该在自身内心深处点燃能照亮旅途的阳光,不用点亮世界,能温暖自己欢愉四周就好。
  • 知青草屋

    知青草屋

    散文集《知青草屋》,述说着作者下乡当知青时的所遇、所感、所悟。集子中的人、景、事愰然已距今四十几年了,虽某些章节根据需要做了一定艺术处理,但并不影响那代人曾经五彩缤纷的记忆。唯那人、那景、那事仍风和日丽,郁郁葱葱。
  • 生死乾坤扇

    生死乾坤扇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银杏、白杨礼赞、秃的梧桐、两株树、爱竹、梧桐树、杨柳、那树、说树、仙人掌、榕树的美髯……郭沫若、矛盾、周作人、丰子恺、汪曾祺、巴金、瓦·沙拉莫夫、约翰·缪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大师为你呈现大千世界中的万物生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收录了萤、爱竹、天鹅、巨人树、冬之兽等精彩散文篇章。
热门推荐
  • 炼武传说

    炼武传说

    一个平凡普通却被意外牵扯进来穿越的悲催学生,来到了陌生的五行大陆,一无所有的他为了生活当过猎人、干过杂役,以至于最后不得不当上了龟公得以谋生。在异世界挣扎的过程使他明白在这个世界唯有不断变强才是永恒的真理。
  • 打乱世界

    打乱世界

    寂静的荒原上,大楼的玻璃摇摇欲坠,大地上散落着零零碎碎的事物——被长矛贯穿的坦克,被子弹击穿的巨兽颅骨,被利爪切断的飞机残骸,被砍成两节的魔杖……现在、过去、未来、幻想、现实、生、死……交织着。在这片无限大的世界里面,展现出你们的存在!然后拼命地、努力地、挣扎着活下去吧!
  • 运道封神

    运道封神

    乾坤大陆,道武并行,叶辰自穿越而来,天运在身,势要武道逆苍穹,道法破霄汉!
  • 不朽阵师

    不朽阵师

    经历最恐怖魂穿,来到阵师世界。拥有最强悍神眼,走向无尽征程。打败最变态反派,成就不朽王座……好吧,以上仅供参考,其实这是一个无耻骚年青春热血的奋斗史!
  • 家有悍妻:夫君,快给钱

    家有悍妻:夫君,快给钱

    赌坊相遇,她被迫以身抵债留在腹黑商人身边,本以为很快就能逃离,不料却被自家老爹阴了一把,被卖给了自己恨得牙根痒痒的腹黑商人
  • 特工痞后:钓个帝王当相公

    特工痞后:钓个帝王当相公

    她是华夏最强的维和女战士,为救人质和战友,命绝深海。异世重生,她是九戈的小公主,却身负帝王之相。国破族灭,满门尽屠,她是大陆强者们争夺的祭品。活下来,她要一步步走上强者之路,送这些肮脏的野心家们,去给她的亲人陪葬!他是敌国太子,却甘愿将整个天下送至她眼前,江山为聘,那些欠你的,我用一生来还!他说:若我一条命,可换你千秋霸业,拿去又何妨!她回:江山太重你且扛着吧,这世上若无你,该由何人来伴我一生?<1v1,男强女强>
  • 阴霾天空

    阴霾天空

    古往今来有一类人,他们与人类相同也与人类不同。在他们的身体内存在着一个小型的炼金体系。以炼金核心为主体形成炼金邻域使他们拥有甚至可以改变物理规则的能力!这群人他们自称异能者!“又一波堕潮吗?或许会有一点意思吧。希望那个人不要让我太失望!那个被希望成为血龙的小家伙。”男孩用轻的只能自己听到的话说“家族扶植的小鬼而已!也妄图染指我们的名号!”
  • 未来游戏:小裁缝惹不得

    未来游戏:小裁缝惹不得

    前世不慎,栽在了家族纷争;今生重来,锦绣表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网游什么的,简直不要太对胃口~
  • 火影入侵海贼王

    火影入侵海贼王

    血继界限、忍术对抗恶魔果实、海军体术是否见过?莫云穿越到了海贼世界,可是意外的却是,他的身体内竟然存在着一个火影世界!这个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让他召唤出其中的力量供自己成长!或是召唤里面的人物供自己所用!“让影的光辉照亮整个时代吧”——莫云语。
  • 超级搜索修仙系统

    超级搜索修仙系统

    “什么?!我竟然穿越了?”懵逼的段飞还没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一个系统,刚兴奋起来,却发现这竟然是个搜索引擎系统?!你确定这他喵的不是在逗我?卧槽,竟然可以搜索到这个世界所有的顶尖功法的文本内容,还有超级法宝在何处?段飞悠悠一叹:“若我成仙,定能搜尽此界众天骄之女的三围和隐秘……”“报告宿主,因宿主等级太低,只能搜索门派中弟子张小花每晚的洗浴之地。”“……滚滚滚,劳资要成仙啊啊啊啊啊啊!”段飞发出一声惨叫。一个不全能但全知的系统,一个猥琐卑鄙下流却又志向高远的宅男,大闹修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