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83900000007

第7章 邮海指航

戳上为何有个“M”?

读者吴临来信问:我收集了一枚实寄封,是由浙江宁波市寄往北京市的。实寄封上销有水波纹日戳,戳上的文字和数字是“浙江宁波2005.01.03M 平信(筒取)”。请问,戳上为何有个“M”呢?

答:20世纪50年代,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先后研制出将信函分类、整理、盖销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全自动分类整理盖销机器,加快了信函处理的速度,提高了信函处理的质量。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机器被许多国家采用。1991年,我国深圳市邮政局开始使用这种机器,其水波纹邮戳日期中置有“M”字样。此后,自动化分拣机器开始在我国邮电局中普及。邮政日戳中的文字和数字均有它特定的含义,不可任增删,这个“M”字样当然自有名堂。经查,戳上的“M”表示英文机器“MACHIINE”之意(图97)。

(《中国集邮报》2005年1月21日第5版)

大龙邮票上的“水珠”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120多年来,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大龙邮票的发行日期是哪天?大龙邮票的设计者是何人?等等。在大龙邮票左下角有几个小圈,集邮界俗称为“水珠”。在正式发行的大龙邮票上,其“水珠”个数与大龙邮票样票上的“水珠”个数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谜。

大龙邮票全套3枚,图案相同。主图为龙,龙头呈正面,龙身弧形弯曲,四条腿,每腿五爪伸向图案四角。龙上方有云,下为水,水中有石,图案正中龙头下方是一颗火焰珠。仔细观察可知,在大龙邮票左下角有几个小圈,即“水珠”,分别是:一分银大龙邮票左下角有两个半“水珠”(图98),三分银和五分银大龙邮票左下角各有两个“水珠”。

从1878年至1885年中国海关邮政发行第二套邮票(小龙邮票)前,大龙邮票曾分批印刷过多次,共印制30多版次,总数在一百万枚以上。在大龙邮票问世以前,其制作筹备过程更是纷繁复杂,曾出现过多种不同的设计图稿和样票。在大龙邮票设计图稿左下角,“水珠”的数量只有一个,呈“,”形状。在大龙邮票黑色印样和彩色印样左下角,“水珠”的数量均为两个。在大龙邮票母模样票左下角,“水珠”数量分别为:一分银三个半(图99),三分银三个,五分银三个,均比正式发行的大龙邮票多一个。大龙邮票正式发行后,每枚邮票上多的一个“水珠”神秘蒸发了。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不详。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此为邮票印制过程中的一种防范或识别措施。据早期研究大龙邮票的集邮家(一说是周今觉)解释,大龙邮票母模印样雕刻出来后,为防止接触母模印样的人私印邮票,流通于社会,于是在正式印制大龙邮票前进行了修版,将左下角中间的那个小圈――“水珠”修掉了。对大龙邮票颇有研究的集邮名家赵人龙先生也认为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他同时指出,“水珠”已成为研究者分辨邮票版式的重要依据。

(《中国集邮报》2005年1月28日第5版)

“万寿邮票”多了一点“水”

1894年11月7日(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为此,清廷上下洋溢着“万寿庆典”的气氛。大清邮政仿效当时西洋各国发行纪念邮票为国家元首庆祝生辰的惯例,着手为慈禧太后发行纪念邮票。在封建时代,皇帝、太后的生日尊称为万寿节,所以这套邮票被称为“万寿邮票”(图100)。

与“大龙邮票”和“小龙邮票”不同,“万寿邮票”是中国第一套知道设计者的邮票,其设计者就是海关造册处的德籍职员费拉尔。费拉尔1892年9月进入中国海关造册处任制图员,在此之前曾在日本内阁印刷局工作,因此熟悉邮票的设计和印制。费拉尔设计的“万寿邮票”技术含量很高,线条流畅,即使用今日的眼光来看,“万寿邮票”的设计图稿仍然不错。但如果仔细审视,可以发现在全套9枚的“万寿邮票”中,差错和疏漏诸多。其中,面值12分银邮票中央的篆体字“大清邮政”,“清”字的三点水旁多了一点“水”(图101)。

费拉尔精通德、法、英、中4国文字,写的中国文字颇为秀丽,除为大清邮政设计了“万寿邮票”外,还设计了“蟠龙邮票”及明信片,并曾为上海工部局书信馆、镇江、重庆等地设计了商埠邮票,颇得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称许。费拉尔虽热衷于中国文化,并力图将此在“万寿邮票”的设计中表现出来,但实际上他的了解仍然是肤浅的,因此出现差错和疏漏是不可避免的。顺便说一句,费拉尔喜搞歪门邪道,在设计和监印邮票时玩弄手法,收集了一些印刷厂废弃品,并故意制造一些变体票高价出售,终于在1897年被中国海关勒令停职,当时年仅37岁,成为中国邮政史上昙花一现的人物。

“万寿邮票”是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在中国集邮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费拉尔究竟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将“大清邮政”中的“清”字多出一点“水”?这似乎也是集邮史上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疑案。

(《中国集邮报》2005年3月11日第5版)

集邮,从收集信销票开始

信销票是作为邮资凭证在邮件上使用、并经邮政部门盖销处理过的邮票。在信销票上有邮戳的痕迹,与未使用过的新邮票相比,票面光泽度受到了一定的损失,背胶也没有了,但这并不表示信销票就无用武之地了。

19世纪40年代集邮萌芽之时,集邮者多是从收集信销票开始集邮的。当时的观点是,收集旧票(信销票)才是集邮,收集新票(未用过的票)不算集邮。因此,一百多年前的集邮者为了得到更多的信销票,不惜将从邮局买来的整版新票全部用来寄信,甚至请营业员当场盖戳。

如今,集邮者大都是购买新邮票,集邮已经变成了买邮。为什么今天的集邮者不再热衷于收集信销票了呢,原因很多。一是省事,掏钱就能买来邮票;二是省心,用不着东家找、西家要。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当前的集邮者“懒惰”。以前几乎家家都要写信,如今时代变了,打电话、发“伊妹儿”代替了写信,集邮者收集信销票的确难了。

虽然今天集邮者的集邮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再用当初的集邮观点来衡量是不现实的,但不能因此就抹杀了信销票的魅力。早期的或盖有比较清晰邮戳的信销票(图102),对研究邮票发行背景、编组传统类邮集及邮政历史类邮集等都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信销票上丰富的邮戳信息,也是编组专题类邮集的好素材。比如这枚盖有“水头镇”邮戳的信销票,就可以在《水》专题邮集中展示(图103)。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信销票的收集方式非常适合青少年集邮者。青少年集邮者集邮最大的困难是口袋中的资金匮乏,而收集信销票是不需要花钱的,只要嘴勤、腿勤、手勤就可以了。

收集信销票要求品相完好,在这一方面相信很多集邮者都有过教训。以前集邮者收集信销票并不刻意追求品相,只追求信销票数量,因而在收集的信销票中有的品相非常糟糕,比如这枚“梅兰芳”邮票(图104),邮戳让梅兰芳变成了黑李逵。再比如这枚“唐三彩”邮票(图105),邮票下端盖了两次邮戳,如同两次给这匹“唐三彩?马”套上了绊马索。

集邮贵在一个“集”字,如果不是一枚枚地收集邮票,那么集邮一词中的“集”字恐怕离“下岗”不远了,且集邮的乐趣也会因此打了折扣。让我们从收集信销票开始集邮吧!

(《中国集邮报》2005年3月18日第5版)

印章与区票

印章是印与章的合称,它的用途与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在集邮者印象中,印章与解放区邮票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不然。只要翻开解放区邮票目录一查便知,在很多区票中,印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印章就没有区票。为什么这样说呢?

1942年2月7日,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成立后,先油印后石印了山东省战时邮政邮票,共5枚。有“山东地图”(米红)1分;“战士冲锋图”(绿)2分;“火炬图”(蓝)5分;“时代车轮”(浅黄)1角;“骑兵图”(深棕)5角,薄纸,图幅18×18毫米,无齿孔。由于该票上加盖红色“总局之章”的印章,故该套邮票的正式名称为“山东战邮加盖‘总局之章’邮票”(图106)。邮票上为什么 要加盖印章呢?一是加盖“总局之章”4字印章后邮票始生效力,二是起到防止伪造的作用。

“总局之章”印章为正方形,阳文篆字,基本上能够辨别出字迹,其“总局之章”四字排列方式见示意图(图107)。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印章在加盖时随意性太大,故很多印章盖倒了,与画面成180度(据传还有漏盖“总局之章”的邮票存在)。

1946年9月2日(此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记载发行日期,《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记载发行日期为9月20日),由于战争封锁,交通阻断,总局邮票发不下来,为应急需,冀鲁豫区邮政管理局自行发行临时邮票一组3枚,票面上下分两行横印“冀鲁豫”、“临时邮票”,中间为中文面值,并加盖红色“邮政局章”钤记(图108)。

“邮政局章”印章为正方形,阳文篆字。由于印章笔画纤细,故字迹不甚清晰,其“邮政局章”四字排列方式见示意图(图109)。

1948年12月,华中第一邮电管理分局的邮票用完,又不知供应的邮票何时能到,于是临时自行印制邮票,发行了面值有50元、100元、200元、300元、500元的“华中一分区油印邮票”。为表示邮票的有效性,在邮票正中盖有“华中第一邮电管理分局钤记”的红色印章(图110)。

需要指出的是,其印章中的“一”字为异体字“?”。印章也为正方形,阳文篆字,字迹清晰、规范,其排列方式见示意图(图111)。

今年1月27日是“盘县人民邮政临时邮票”发行55周年,集邮家李鸿远在本报撰文介绍了该票的来历。这枚邮票依托的是两枚印章,即邮票是由两枚印章组成的。一枚是“盘县邮局”印章,一枚是局长“张国栋”印章。这两枚印章手工加盖于中华邮政挂号信收据背面,颇具传奇色彩(图112)。

“盘县邮局”印章为长方形,局长“张国栋”印章为正方形,均为红色阳文。

(《中国集邮报》2005年3月29日第5版)

用作火车票的邮票

用邮票替代火车票之事并不多见,在我国邮票发行史上仅有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用“龙马邮票”替代火车票一例。

大清台湾邮政局开办初期,台湾省巡抚刘铭传向英国威金生公司订制了一批新式邮票,1888年6月,印妥的邮票运抵台湾。因邮票图案是根据中国春节时流行的贴纸设计而成的,且邮票图案上为一龙,下为一马,故称“龙马邮票”(图113)。但由于不为集邮界所知的原因,“龙马邮票”并未使用。后来,这些邮票便被用作台湾铁路上的火车票。

刘铭传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奏请修筑台湾铁路,同年7月10日(五月二十日)奉准后开工,1888年11月7日(光绪十四年十月初四日),台北至锡口(今松山)一段铁路通车。1891年(光绪十七年),台北至基隆段铁路全线通车。但火车票一时还印不出来,怎么办?经铁路部门与邮政部门协商,并征得同意,决定用“龙马邮票”替代火车票,在台北及各个车站出售。此后一段时间,“龙马邮票”成了专用火车票,民众风趣地称“龙马邮票”为“能坐火车的邮票”(图114)。

用作火车票的“龙马邮票”,除了用毛笔黑墨在邮票上直行书写到站地名如“锡口”、“水返脚”等外,其余均被加盖不同形状、不同字样的印章。因非贴信,故背胶一般完好如初。

今天,“龙马邮票”已经成为集邮者竞相收藏的珍品。在2004年11月9日嘉德秋季拍卖会林崧邮品专场拍卖会上,“龙马邮票”两枚全估价2000元,经过激烈角逐,最后以成交价7700元落槌(包括10%买方佣金)。而一枚标注加盖“台北至锡口”的“龙马邮票”,估价为1000元至1500元,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衡量,这张用邮票替代的火车票还真不便宜呢。

(《中国集邮报》2005年4月1日第5版)

认识过桥票

河南新乡读者王豫明问:在我收集的两枚邮票中间有一个图案,请问它是什么?留着它有什么意义吗?

答:从你寄来的复印件来看,两枚邮票中间的图案是过桥票。

过桥票是指中间连有两枚以上邮票的副票,其副票通常印有与邮票相关的文字或图案,但无邮政铭记和面值,不能作为邮票使用。如我国为宣传邮政储蓄业务而发行的特种邮票T119《邮政储蓄》,在其全张的中部横向印有一枚象征邮政的飞雁图案副票,这一枚副票与相邻的两枚邮票相连,形成“过桥”。再如我国为纪念中国乒乓球队荣获七项世界冠军而发行的纪念邮票J71《中国乒乓球队荣获七项世界冠军纪念》,其全张中部横向有两枚印有我国国旗和赛会徽志的副票,这两枚副票与相邻的8枚邮票相连,形成“过桥”(图115)。同时,每枚副票与相邻的4枚邮票相连,也形成了“过桥”。

过桥票是专题邮集的极好素材,因为专题邮集要求素材多样化。只要过桥票中的文字或图案与专题有关,就可以作为专题信息编入邮集。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副票必须与周边的邮票相连,一旦副票与周边的邮票撕开,则副票上的专题信息就无效了。不少不懂邮识的初级集邮者和邮商都有过这样的教训,以致失去了一种难得的邮集素材――过桥票。

(《中国集邮报》2005年4月12日第5版)

奇光异彩的“发光”邮票

1980年3月20日,我国邮政首次发行了一套会“发光”的邮票,即《邮政运输》邮票,全套4枚,分别印有不同的磷光条杠:2分票印有1条磷光条杠,4分票印有2条磷光条杠,8分票印有4条磷光条杠,10分票印有5条磷光条杠。当时还在上中学的笔者经常将此套邮票在紫外线灯下照来照去,引得同学大呼小叫,快乐得不得了。

“发光”邮票是涂有发光材料的邮票。随着邮政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出现了信函自动分拣机,取代了人工分拣信件。为适应信函自动分拣机的技术需要,1959年英国首先发明了磷光邮票与荧光邮票。磷光邮票与荧光邮票在紫外线灯下,能显示出特殊的颜色(如红、绿、蓝等)或鲜艳夺目的光彩。当贴有磷光邮票或荧光邮票的信件进入自动信函分拣机时,分拣机就会根据邮票上发出的磷光或荧光条杠数目,识别出寄达本埠、外埠和国外的信函,并自动加盖邮戳。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发行磷光邮票或荧光邮票的比例。而我国自1980年发行磷光邮票之后,荧光邮票逐渐开始亮相。1986年我国发行的T110《白鹤》小型张,在红色和黄色油墨中均加入了荧光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小型张上白鹤的眼睛发黄色荧光,而嘴和脚则发红色荧光,让集邮者感到大开眼界。

“发光”邮票在日光下与一般邮票无异,但在紫外线灯照射下,邮票涂有发光物质的部分会发出让人意想不到色彩。4月1日《长城》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发行后,有人喝彩,也有人摇头,摇头者说邮票上的长城仿佛笼罩在漫漫黄沙之中,犹如沙尘暴袭击长城。那么,让我们打开紫外线灯吧,你会发现,邮票上的“沙尘暴”没有了,“星星”出现了,“夜幕”下的“长城”一片静寂(图116)。《长城》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由于采用了荧光防伪纤维纸印制和使用了红色荧光油墨,因此,在紫外光下,邮票面值“80”分和“CHINA”下面的印章“长城”呈现红色;而副票上的“长城”两字呈现黄色。点状的纤维如同颗颗星星,而线状的纤维如同和我们不期而遇的彗星。有趣的是,在邮票长城烽火台上面,一条弯弯的线状纤维仿佛是升起来的一弯月牙儿。

孔雀是世界著名的观赏动物,在我国民间被视为吉祥美丽的象征,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孔雀共有蓝孔雀、绿孔雀两种,白孔雀则是这两种孔雀的白化变种。我国产的为绿孔雀,其雄鸟羽色绚丽,多以翠绿、青蓝、紫褐色为主,并带金属光泽,开屏时光彩夺目。2004-6《孔雀》邮票分别展现了绿孔雀(图117)和白孔雀的美姿。但在紫外灯下,那一枚邮票上的绿孔雀摇身一变成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的红孔雀(图118),非常好看。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源于生产、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和强大的生命力,深受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2003-16《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邮票撷取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目前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和表演项目中精华,分别是“摔跤”、“响箭”、“赛马”和“秋千”。这套邮票的背景颜色是平淡无奇的白色,但在紫外灯下却是热烈的红色(图119),很吸引集邮者的眼球。

会“发光”的荧光邮票大大提高了我国邮票的防伪功能,也使我国邮票在紫外光下十分美丽。感谢邮票印刷部门,他们给了集邮者更多的发现,更多的乐趣。

(《中国集邮报》2005年5月17日第5版)

研究邮票从“点”开始

集邮不仅仅是对邮票的收集,还应包括对邮票的研究。很多集邮者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对如何进行邮票研究不甚了解。笔者建议,研究邮票不妨从“点”开始。那么,这个“点”又是什么呢?

4月1日《长城》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发行后,笔者遂对全张上的每一枚邮票进行“审查”――用10倍以上的放大镜观察,意外发现,在全张邮票的第一横排第二枚邮票的附票上,有一个“点”,颜色为红色;而全张其它邮票的附票上却没有这一个“点”。为了印证这个发现,笔者又在10多个全张上寻寻觅觅,结果和笔者的发现相同。其实,这个“点”就是邮票上的子模特征(图120)。

邮票的印版是由一定数量的子模组成的,而子模是用母模翻压、翻铸而制成的若干个相同的印模。子模特征是一个子模同另外一个子模相比,出现的细小的差异。产生的原因有的是在翻制子模时造成的;有的是在印制过程中因版模磨损、毁坏造成的多点、断笔、缺划、线条弯曲变形等。而《长城》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附票上的子模特征,显然是属于后者。

邮票研究是对邮票的印刷工艺、使用材料、操作过程及成品特征等全面详尽的研究,其中包括版别、版式、齿孔、刷色、油墨、纸张、水印、背胶、版铭、暗记、变异等内容。而从研究邮票的“点”开始,探索邮票的子模特征,对我们了解的邮票印刷方式具有积极意义。而且,集邮者的任何研究发现都可以在展品评审规则“知识、个人学习与研究”一项中得分呢。

(《中国集邮报》2005年5月24日第5版)

邮票品相是个大问题

5月13日在京举行的中国嘉德2005春季邮品拍卖会传递出这样一个消息:此次推出的几枚新中国珍邮,如1956年特15“首都名胜”邮票8分“天安门放光芒”(未正式发行)一枚,估价9万元;1968年“全国山河一片红”(撤销发行),估价6万元等,都是因为邮票曾经修补而最终无人问津。

邮票修补从集邮诞生之初就开始了,将有缺陷的邮票经过“整容”,使之完好如初。在国外有许多技艺超群的“邮票手术家”,可将一枚残破的邮票修补复原,而经修补后的邮票,有的须用高精度仪器检查方能发现。邮票作为一种收藏品,集邮者对其品相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而品相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了邮票的身价,故“放光芒”、“一片红”流拍也就不足为奇了。

品相是邮票的外观质量。品相包括邮票的图案色泽、背胶、齿孔是否完好,有无污染、折损、揭薄、残缺、褪色、脱胶等现象。有趣的是,“品相”仅仅是集邮领域的专用名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等一般辞书、词典中并没有这个词目。邮票品相好坏的划分为极优品、优品、佳品、一般品、劣品等多个等级,而集邮者通常将邮票品相划分为上品、中品、下品3个等级。

邮票品相就如同一个人的脸面,品相不好,就如同这个人脸面不好,一点也马虎不得。然而在20世纪80年初集邮刚刚开始在我国复苏的时候,很多集邮者片面地认为:邮票有了就行,品相好不好无所谓。

当年集邮者不注意邮票的品相,缘由是收集一枚邮票非常不易,因而当有邮票来到集邮者眼前时,往往是不在乎是“大花脸”(邮票上盖满了戳),还是“伤兵”(邮票边角或齿孔丢失),统统迎进集邮册中。“情人眼里出西施”,用这句话来概括当年集邮者见到邮票时的心情,十分贴切。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儿,给了笔者一个教训,也使笔者对邮票品相有了一点认识。

那天,笔者来到邮票公司,问营业员零售不零售高面值的邮票?营业员说:“这有一枚《荷花》高面值‘娇容三变’邮票,要吗?”笔者连忙答:“要,要!”营业员将邮票递给笔者,又解释说:“只是这枚邮票背后有点残。”笔者一看,原来营业员说的“残”是指在《荷花》“娇容三变”邮票背面粘连上了一片纸(图121)。咳,这算什么呀,邮票正面好不就行了嘛,谁还看邮票背面呢?笔者掏出钱要买。不料营业员又补充说:“邮票品相不好,买了就不能退了!”笔者对营业员的“补充”感到很多余,不就是一枚邮票吗?笔者将钱往柜台上一放,拿起邮票就走。

回家后笔者打算将《荷花》“娇容三变”邮票背面的一片纸撕掉,没有想到纸粘得还挺牢,撕了一下,没有撕下来,笔者只好放弃。不久,笔者收集了一套《荷花》信销票,于是想将那一套《荷花》新票卖掉(其中包括高面值的“娇容三变”)。笔者来到邮票公司,将《荷花》邮票进行了寄售。一个月后,笔者来结账,没有想到负责寄售的营业员一见到笔者就来了个“娇容三变”,毫不客气地说:“邮票背后有残,买走邮票的人来找后账,说邮票公司以次充好,大吵大闹,经理说我把关不严,非要扣我的奖金。”

《荷花》“娇容三变”邮票背面粘纸属于胶损,即新票的背胶发生“碎胶”、“脱胶”、背胶被纸粘牢或邮票受潮互相粘结等。至今,那些品相不好的邮票(当然还有那枚高面值的“娇容三变”)还躲在笔者的集邮册中,每次翻看都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邮票品相是个大问题。不仅收藏邮票需要注意邮票的品相,编组邮集也需要注意邮票的品相。因为展品评审规则上设有“外观”分数,其中除对邮集编排、文字书写要求外,也包括对邮票品相的要求呢。

(《中国集邮报》2005年5月27日第5版)

同类推荐
  •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对北宋时期诗词名家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一评说,对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读者,《北宋词史》将有很大参考价值。词的抒情功能在他们手中有了极致的表现和复杂的变化。宋词的风格表现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晏殊的温润秀洁、柳永的靡曼谐俗、苏轼的清雄旷逸、周邦彦的精美典丽、李清照的清新流畅、姜夔的清空骚雅、辛弃疾的沉郁顿挫、吴文英的密丽幽邃、王沂孙的晦隐缠绵……
  •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 戴望舒作品集(五)

    戴望舒作品集(五)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精选了著名文学大师创作的作品精华,所选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同时也具有可读性和代表性。可说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经典的中国现代文学宝库。
  • 感悟父爱

    感悟父爱

    本书由上百篇催人泪下的中外情感散文所组成。 爱可以悄无声息,让繁忙的世界不易发觉。
  • 知青草屋

    知青草屋

    散文集《知青草屋》,述说着作者下乡当知青时的所遇、所感、所悟。集子中的人、景、事愰然已距今四十几年了,虽某些章节根据需要做了一定艺术处理,但并不影响那代人曾经五彩缤纷的记忆。唯那人、那景、那事仍风和日丽,郁郁葱葱。
热门推荐
  • 与仙斗其乐无穷

    与仙斗其乐无穷

    这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出现了路。同理而言,这个世上原本是没有仙的,追求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仙……
  • 腹黑青梅,竹马太无赖

    腹黑青梅,竹马太无赖

    “你爸爸救了我们,我要报答你们。”“嗯,怎么报?”“”停!剧情怎么错了?那,以身相许怎么样?”“嗯……”“唔,许远之你干嘛?”“先报小恩,大恩咱们来日方长。”腹黑青梅与无赖竹马的故事,希望能受你们喜爱。
  • 还踢球

    还踢球

    生活抛弃了我?我抛弃了生活?说不清、道不明、我依然在生活,只不过是苟且而已。突一日、我收到一瓶,装满低劣诈骗信息的漂流瓶,却还傻傻的选择了上当。就因我人才一般的杰出表现,从此打开了一段难以想象的传奇。一家足球俱乐部,两亿欧元的启动资金。这让我、好辛苦、好纠结。两亿欧元一个多么尴尬的数字啊。买得起贝儿,买得起菜骡,却付不起薪水。买得起菜骡,付得起工资,却买不起西西公主。你说什么?你叫我买巴神!买苏牙!我艹你有没有搞清楚状况?这可不是一部,喜剧小说,我们不需要喜剧明星。这更不是一部,恐怖小说,我们也不需要吸血鬼。这是一本很严谨的写实小说好不我写的就是“事实!”非意淫,非幻想,非空谈。
  • 黑色危机

    黑色危机

    奇怪陨石的出现,使地球上的人类,身体抗体细胞不强烈的人沦为了恐怖的丧尸。基因的不同使人们在末世里面的战力不同。李宇森的基因是最垃圾的,也是最强大的,就让我们来拭目以待吧!
  • 万古天元

    万古天元

    万古天元,自一柄神剑。传说,拥有此剑者,可破天地玄黄,可斩日月星辰。悠悠岁月千万年,多少帝级人物葬身茫茫寻剑路,可这路上的人,为了那虚无缥缈的传说,从未停止过寻找……
  • 现在的我,最初的你

    现在的我,最初的你

    中国的雪。这是她在第一次上网前就想好的笔名,原先只是因为小学时的要好的玩伴一个个都出国了,美国,英国,西班牙......只有她,留在这个养育她的地方---中国。那年是2007年11月14日,中国首都北京下了第一场雪,她静静的看着,嘟哝着:中国的雪,就是我啊。也许你会觉得她是那么的留恋自己的祖国,自己的美丽的城市,可是......2012年的冬天,她也出国了,她去了加拿大,那里的冬天有五个月......她不是一时兴起的人,她确是随波逐流太久的人。她变成了留学生,遥望祖国,惦念家乡的一切换来了独立与自强,但有那么一刻,她是想奔回去的,到哪里她也不知道,只是想拼命地往回跑,跑向现在的我,最初的你。
  • 办公室生存法则

    办公室生存法则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出发,紧扣当前社会及职场热点,对职场中的生存法则进行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潜规则。
  • 遇见你是我不好的开始

    遇见你是我不好的开始

    他是X国著名的歌手,演员看透了娱乐圈的是是非非,她是上市公司的总裁,年纪轻轻却成为谁都想高攀的人物。"迪菲,难道你都不怕他接近你是因为钱吗?”“我这辈子就钱最多,我不怕,而且本小姐长的没那么差劲”20岁的时候,有人问迪菲愿望是什么,迪菲没有愿望25岁的时候问迪菲的愿望是什么,收购某家X国娱乐公司,因为她都有一个月没见过他了。
  • 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

    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

    不管你对商务应酬了解与否、谙熟与否,《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都能给你带来益处。《二十几岁要懂的商务礼仪》立足现实需要,囊括实际商务应酬的方方面面,它能给你指明商务应酬的总法则和大方向,也能教会你一些简单的商务应酬小技巧和小窍门。同时,这本书更多地指出了在商务应酬中容易出错的一些小的细节问题,让你在实际应用中有纲可循、有例可查。
  • 冷酷仙境

    冷酷仙境

    自由是你的信仰,只是你尚未明白,自由不是随意。忠诚是我的神圣,漫长的时间告诉我,忠诚不是枷锁。如果有时光机,多么奇妙,你敢回去么?我是每一个人天空中的太阳,又有何人知道,太阳需要被照耀,他不愿做一个孤独的发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