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孔子说:“在上位者只要自己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自己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信从。”
孔子论为政之道,很讲究为政者的自我表率作用,强调树立榜样典范、以身作则以取信于民。孔子的这一认识源于他对人生的基本看法。
孔子论人重在仁德的修养。在孔子看来,人之为人,在于自觉承担人生之应当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动之以真情,晓之以理义,并以诚挚的信念和仁爱之心来沟通自己与外面世界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自由的理想境界。为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和诚信之情,如果不能和他人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进而和谐共处的话,那么必然会陷入闭塞不通,孤家寡人的孤立境地,很难成就什么事业,更加无法实现人生的存在价值。在此基础上,孔子讲为仁由己,即修养仁德需要从自身做起,要以身作则,反思自己当下的生活,体察人生之使命,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美国前副总统林伯特·汉弗莱说:“我们不应该一个人前进,而要吸引别人跟我们一起前进。这个试验人人都必须做。”这就是说,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一切为人之先,用自己的修养和思想影响身边的人。
所谓政者,正也,以仁义之道教化万方之义。这个仁义之道是需要由自身体现出来的。否则便是空洞地说教,更是言行不一的虚伪。孔子讲仁义从来都是在身体力行中论述而拒绝空泛的理论探讨,原因就在于此。因此,鲁哀公问孔子如何才能取信于民的时候,孔子很干脆地告诉他,只要他做君王的做事公正,无私,任用贤能,那么老百姓自然信服;反之如果他一味任用小人,徇私枉法,老百姓自然不会服气。孔子也曾经说过:“只要自己行为端正了,对于治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假如自己行为不能端正,又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领导的“导”有引导、表率的含义,领导者若能身体力行,作出表率作用,则不用严刑苛责,下边的人也能各行其事,无为而治,境内也没有作奸犯科之人;如果为官之人作风不正,则虽有政令却无人遵守,如同空文。
柳传志管理联想集团时立下一个规定,凡开会迟到者都要罚站。第一个罚站的人是柳传志的一个老领导,他罚站的时候,站了一身汗。后来柳传志跟他说:“今天晚上我到你们家去,给你站一分钟。”柳传志自己也被罚过三次,罚站的时候是挺严肃,而且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因为这并不是随便站着就可以敷衍了事的。在20个人开会的时候,迟到的人进来以后会议要停一下,静默看他站一分钟,有点儿像默哀,真是挺难受的一件事情。虽然不好做,但是也就这么硬做下来了。
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虽然也有不少的企业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似乎只是对付“普通员工的,对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次的管理者,这些规章制度对他们约束力就少。少数管理者似乎只有监督下级执行规章制度的责任,而没有自己执行规章制度的义务。同时,即使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也往往对”疏贱者“严,而对亲近者宽,人情干扰了这些管理者的执法。由此,在这些企业中就出现了一批享有法外特权的管理者及他们的近爱者。这样的管理,很难使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起到作用,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国时的曹操曾被人称为“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古今向来褒贬不一。他在治国治军方面深得将士尊重,因为他深谙管理之道,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就说明了曹操正人先正己、自己以身作的领导美德。
不仅是历史名人能够以身作则,著名的企业经营者土光敏夫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改变过。记得小学的历史老师,在讲中国现代史时说过一句话: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将领有一个区别,共产党人常说“跟我来”,而国民党的人常说“给我冲”!这也许就是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之一吧。
日本东芝电器公司是当今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牌公司之一。但是,二十多年前,东芝电器公司因经营方针出现重大失误,负债累累,濒临倒闭。在这个生死关头,东芝公司把目光盯在了日本石川岛造船厂总经理土光敏夫的身上,希冀能借助土光敏夫的“神力”,力挽狂澜,把公司带出死亡的港湾,扬帆远航。
土光敏夫就任东芝电气公司所“烧”的第一把“火”,是唤起东芝公司全体员工的士气,想方设法把每一个人的潜力都发挥出来。
土光敏夫还大力提倡敬业精神,号召全体员工为公司无私奉献。土光敏夫的办公室有一条横幅:“每个瞬间,都要集中你的全部力量工作。”土光敏夫以此为座右铭,他每天第一个走进办公室,最后一个走出办公室,几十年如一日,从未请过假,从未迟到过,一直到八十高龄的时候还与老伴一起住在一间简朴的小木屋中。
如今,日本东芝电气公司已经跻身于世界著名企业的行列,它与石川岛造船公司同被列入世界100家大企业之中。这与他以身作则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
土光敏夫的一句名言是:“上级全力以赴地工作就是对下级的教育。职工三倍努力,领导就要十倍努力。”人是企业之本,是公司的重要资源,实现公司目标要靠全体人员的干劲和智慧。领导如何以身作则,实行人力科学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中很多人只要求别人,却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对人对事习惯采取双重标准。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够实现诚信,取信于人呢?古语讲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领导要以身作则,当我们要求别人如何如何时,是不是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符合标准呢?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给予正确地引导,增强说服力。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 (印度)甘地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