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孔子说:“颜回真有贤德啊!吃一碗干饭,喝一瓢白水,住在狭小的巷子中,别人无法忍受这种穷苦生活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内心的快乐。颜回真有贤德啊。”
追求快乐是人之本性。人要得到快乐,关键要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知足常乐正是当代人和当代社会的根本需求,使无穷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达到平衡。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境界。
当年美国开发初期,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当时美国地广人稀,地价便宜,土地的出售以一人一天所跑的范围为准。于是有一个人付了钱之后就开始拼命跑,从早晨到中午、到黄昏,此人也不休息,唯恐少圈了地。结果他倒是圈了好大一块地,而自己却因奔跑过度,累死了。卖主只好将他草草就地埋葬。此人最终占的不过一棺之地。另一版本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一个人一生需要多少土地》,故事情节大致相同。
一个人,再怎么有钱、有权、有名气,到了生命的尽头,也只不过是需要“一棺之地”安葬罢了。“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孔子也提倡人们 “知足常乐”,警戒人们不要“不知足而常怨”。
知足常乐是一种适可而止的精神,但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理性的进取应该以知足常乐的心态为基础作为理性制约的。没有适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乐的心态,人们往往会用不正当不符合伦理的手段,达到人们欲望的短暂满足,由此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和不良的社会效应也并不会带来“常乐”。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能病态地沉溺于欲望的满足,而知足则是一种心理的健康,一种精神上的节制和坦荡。人如果只为满足欲望而活着,那么永远也满足不了。满足了一种欲望,同时就有十种欲望受到压制,又有百种欲望随之产生。它们不可能一一得到满足,定会使人常不乐或者乐不常。
知足常乐是一句古训,也是人生的真谛。诸葛亮“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做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他们的言行蕴含着知足者的宽阔情怀,尽显常乐者的怡然自得。
唐伯虎曾经写过一首《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一代才子以文名天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将车马权贵视如尘土,将酒盏花枝分者奉为天人,自有傲骨。疯癫也好,痴狂也罢,花间独坐自饮自斟,自有风流。像陶渊明、唐伯虎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使我们很受启迪。老子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知足不辱,知止不始,可以长久。”
世人生活在万丈红尘中,求名、求利、求婚姻,求的事太多了。知足?对不起,不可能。怎么能知足呢?房子还不够大呢,官还太小呢,车子是便宜车,存款才十几万,烦心事儿多了。很多时候,为事业、为爱情、为家庭,我们不能不拼了老命去干活,去赚钱,去操劳。根本不可能知足,也不敢知足。可是,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于是觉得生活像根鞭子,而自己却像只陀螺,一直旋转到形神俱疲。这时候,难免心生感慨。
其实不然,作为普通人,月赚一千,有一千的活法儿,赚一万,就有一万的活法儿,穷人自有穷人的乐趣,没必要把自己逼得那么紧。我赚钱少,就少花,青菜稀饭依然能保持快乐的心情;我赚钱多,就多花,但就算是天天鱼翅龙虾,也不一定能快乐。所以说,决定你是否快乐的因素,物质条件算是重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重要的是心态。只要你有“知足”的好心态,就能“常乐”,但是如果你只有“不知足”的不良心态,那么一辈子都得辛劳,都得“常怨”了。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孤身来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洗衣服的时候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
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后发觉,在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于是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了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猫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奶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了。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到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带着他来到山中居住,让他照顾奶牛。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 ,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知足常乐,我们可以在阴暗中感受到阳光,在雪野上读出暖意,在燥热中体悟清凉;知足常乐,我们可以让寂寞绽放成鲜花,把郁闷变成力量,把平凡化作伟大。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知足常乐,不知足常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物欲横流,诱惑无处不在,人只有从内心告诫自己,要知足,不困于名缰,不缚于利锁,“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以平常心、宁静心面对周围的一切,真诚、善良地为人、处事,才能赢得人生的至乐。